Health One Medical
Health One 是一個致力提供醫療資訊平台,簡潔易明地剖析市民關注的疾病,? 以多媒體方式,為市民提供簡潔易明及最新的專業醫療資訊
作為互動網絡平台,為市民解決醫學疑難,拉近醫生與病人之間的距離
加強市民對各種疾病的認識,注意預防的方法,懂得緊急處理的應變措施
消委會最新測試發現,沐浴產品含可致敏防腐劑CMIT及/或MIT,超出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建議的MIT最高安全使用濃度。
使用後增加皮膚受細菌感染的風險,易出現皮膚敏感、患有濕疹和其他皮膚問題的人士要特別注意。
天氣炎熱,仍有不少女性因工作需要穿著絲襪上班。有皮膚科醫生警告,女士在夏天着絲襪和緊身褲,因不透氣及不吸汗,易令「香港腳」真菌蔓延至大腿,甚至變成股溝癬,致痕癢難當。
#絲襪緊身褲 #股溝癬 #香港腳 #皮膚科 #晴報
《晴報》─炎夏着絲襪 惹菌生癬 天氣轉熱,但不少愛美女士仍穿着絲襪外出,有機會成為真菌溫床。有皮膚科醫生警告,女士在夏天着絲襪和緊身...
日本醫學博士濟陽高穗在其著作《不發胖、不生病的飲食法》中指,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減少,脂肪難以代謝,連帶內臟周圍的脂肪細胞變大,易形成內臟脂肪型肥胖。
濟陽指身形較胖的更年期女性,可拋開正餐一定要吃飯觀念,將薯仔連皮吃替代白飯,含有特殊抗氧化營養素「綠原酸」的薯仔能有效抑制醣類吸收,助燃燒脂肪,亦可降患糖尿病風險、緩解便秘問題。
晴報: 薯仔連皮吃 助更年期女性燒脂
#晴報 #更年期 #內臟脂肪型肥胖 #薯仔 #燃燒脂肪 #便秘
天氣忽冷忽熱,不少人未能跟隨天氣轉變轉用適合的潤膚膏,令毛囊炎求診增加4成。皮膚科醫生指出較滋潤及黏稠的潤膚膏有機會堵塞毛孔,令毛囊發炎,出現丘疹,令皮膚表面有紅點或黑點。另外,剃毛容易令皮膚有損傷及細菌積聚,若再使用過多或者太黏稠的潤膚膏,則更容易令毛囊堵塞及發炎。
如出現皮膚敏感的情況應立即停用潤膚膏,若敏感持續,則應及早求診。
#晴報 #天氣轉變 #潤膚膏 #毛囊炎 #毛孔堵塞 #陳厚毅醫生 #皮膚科
《晴報》─用錯潤膚膏 爆毛囊炎 天氣回暖,部分人已穿上春夏裝,有皮膚科醫生表示,早前天氣忽冷忽熱,不少人未能跟隨天氣轉變轉用適合的潤...
我們都知道吃蔬菜有很多好處,對保持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原來一般認為水灼菜比炒菜健康的見解並非完全正確,營養師表示維他命是水溶性,較容易融入水,所以灼菜流失的維他命C較多,相反,炒菜則可以保留較多維他命C,兩者相差值高達10倍。不過,要注意炒菜時要少油。
另外,煮食蔬菜前應徹底洗淨,可加入少量食鹽,將蔬菜浸水15-20分鐘,洗去蔬菜上的農藥。
#蘋果日報 #果籽 #健康生活 #煮食 #蔬菜
菜點煮先健康? 營養師:炒比灼保留更多維他命C 有人說炒熟蔬菜可保住菜的鮮味,較為原汁原味,也有說人灼菜較為健康,不用落太多油,究竟那個說法才正確?...
或許大部分人都認識糖尿病,但調查顯示大部分糖尿病者不知患病,更可怕的事是,至2030年糖尿病更將成為全球第7大殺手。
近一半糖尿病人不知患病 衞生署籲多做運動控制飲食 衞生署署長陳漢儀表示,調查顯示43%糖尿病患者於70歲前去世。本港許多糖尿病患者不知自己患病,若控制不好,至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全球第7大殺手。 陳漢儀說,糖尿病影響不少器官,包括增加患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較普通人高2至3倍。她表示,在2014年,全球逾4億人患糖尿病。 本地研究發現,每10人有1...
港童生活相當繁忙,除了做功課外,有各種課外活動亦不時接觸電子產品。現時,有不少學童年紀輕輕已有深度數近視。台灣國健署的研究發現,若學童每周進行至少11小時戶外活動,視力正常的學童近視機會可降低5成。
建議家長應讓學童每天進行2至3小時戶外活動,減少看電視、使用電腦及手提電話,並每隔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
#晴報 #學童近視 #香港兒童 #眼科
《晴報》─每周11小時戶外活動 近視機會減半 時下的小朋友相當繁忙,做功課已花不少時間,空餘時間可能都會用來玩電子產品,不少學童年紀輕輕已戴着厚厚...
疣屬病毒感染,有傳染性,需盡早處理為宜,否則疣的根部太深便難根治。巿面有不少冷凍劑都宣稱可協助用家自行除疣。但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自行治療易斷錯症,且有機會「愈醫愈多疣」,並有毀容之虞,巿民宜先求診。而美容院的儀器及職員知識未必與時並進,故不建議病人在非醫療機構除疣。
#晴報 #疣 #傳染 #皮膚科 #毀容
《晴報》─自行除疣 隨時毀容 皮膚生疣既難看又具傳染性,巿面有不少冷凍劑都宣稱可協助用家自行除疣。但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自行治療...
剛入睡時身體突然震抖一下,並因而驚醒,嚇壞不少人,誤會是患上頑疾。腦科專家指出,當身體進入睡眠狀態,大腦與身體肌肉之間的連接其實會斷開,令身體不會隨夢境移動,就像突然斷線的互聯網,「斷線」一刻會令手腳抖動一下,屬正常現象。
#蘋果日報 #健康 #內科 #睡眠
【健康online】瞓覺時身體突然震一震 點解嘅? 剛入睡時身體突然震抖一下,並因而驚醒,嚇壞不少人,誤會是患上頑疾。腦科專家指出,當身體進入睡眠狀態,...
【乳房自我檢查的重要性】
現時,乳癌是香港婦女的頭號癌症,其死亡率排名第三,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
因此,建議每位二十歲以上的女性應作每月乳房自我檢查,而四十歲以上的婦女作定期乳房造影檢查來保障自己,減低患病的風險。
#乳癌
乳房自的檢查的重要性 乳房自的檢查的重要性-蔡麗賢醫生 現時,乳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中排行第三位,亦是香港婦女的頭號癌症,其死亡率排名第三。 建議四十歲以上的婦女作定期乳房造影檢查,而二十歲以上的女性應作每月乳房自我檢查來保障自己,越早發現癌症,治癒率會越高。 更多資訊﹣ www.health-one.hk
你是否相信飲用膠原蛋白可保持青春,皮膚有彈性?
轉載自-風傳媒
飲用膠原蛋白永保青春?專家:不但無效,恐有負面效果-風傳媒 近年來女性保養開始注重從體內為肌膚補水,市面上開始流行可以喝的膠原蛋白(collagen)飲品,膠原蛋白甚至已列為國人赴日旅遊必買清單之一,...
當心護心 小心冠心
冠心病是最高危致死的心臟病,未必所有病人都在病發前有病徵。因此,大家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高危人士更需要進行心臟掃瞄,確保心臟血管健康。
當心護心 小心冠心 - 梁達智醫生專訪 冠心病是最高危致死的心臟病,未必所有病人都在病發前有病徵。因此,大家應定期進行身體檢查,高危人士更需要進行心臟掃瞄,確保心臟血管健康。 更多資訊,請瀏覽:www.health-one.hk
喝茶要注意,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喝茶
茶咪亂咁飲 10種情況要忌茶 不少人都喜歡在休閒時,喝一口茶,不過,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茶養生的。我們來看一下,哪些狀況下,人們需要...
夏日炎炎,想食杯雪糕又想健康D,大家可能會選擇DIY,對奶製品敏感的人士更可自製不含奶製品的特色雪糕。
消費者委員會提醒在使用兩類主要雪榚材料,包括奶製品及雞蛋時,要小心處理及選用食材,以免受沙門氏菌或李斯特菌感染。高危人士進食後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孕婦亦有機會因而流產,故製作時亦要留意所用牛奶是否安全。
注意:
*使用後必須將每個部件徹底清潔,尤其是刀片間的縫隙位置,以免滋生細菌。
*另外,由於自製的雪糕沒有使用添加劑或穩固劑,製成的雪糕溶化速度較市面售賣的雪糕快,因此宜盡快食用。
詳情瀏覽:http://www.consumer.org.hk/website/ws_chi/news/press_releases/p46604.html
#雪糕 #消費者委員會
大家會在洗手間/更衣室/雜物房進餐嗎?
母乳的營養價值很高,對寶寶的成長期發育有很大幫助。母親們為寶寶提供最好的營養來源,為何要躲藏起來,在乎別人目光?
支持媽媽母乳育嬰‧支持推廣工作及公眾場所‧讓母乳自在無阻
Say YES to Breastfeeding:)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項有關成人攝取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的調查,三文魚更加在眾多食物中含量較高。
「非二噁英樣多氯聯苯」屬脂溶性物質,會溶解在動物脂肪中,常見於肉類、魚類、蛋類及奶類食物,過量吸收會令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多個系統產生毒性,甚至致癌。
中心強調,檢出的含量雖不會對健康構成重大影響,但仍建議市民注意均衡飲食,不要偏食某類食物,應進食不同種類魚類。
頭條日報:工業毒素殘留食物 三文魚含量最高
http://news.stheadline.com/dailynews/content_hk/2015/06/12/333345.asp
#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 #頭條日報 #三文魚 #致癌
小心,「瘜肉」都市!今日我哋喺《蘋果日報》嘅文章有袁兆燦醫生同大家講吓點樣預防大腸癌。快D Share俾你關心嘅人,等更多人知道只要健康飲食,及早檢查,就可以擊退大腸癌。Bye-bye polyps! Dr Yuen Siu Tsan shares his tips on lowering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Apple Daily today.http://www.cancer-fund.org/pdf/facebook/Colorectal_Adv15_AppleHHP12v3.pdf
現時在南韓確診的中東呼吸綜合症病例,數目持續上升,本港決定將傳染病應變級別,提升至嚴重。食物及衛生局向南韓發出「旅遊健康建議」,呼籲市民如無必要盡量避免到南韓。
今個新年,除了流感繼續肆虐,令死亡人數持續上升。昨日深夜,衞生防護中心公布,證實現時入住在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的一名患者,證實他對H7甲流病毒呈陽性反應,屬H7N9禽流感,現時情況危殆。
大家要繼續提高警覺,注意個人衛生,在公眾地方配戴口罩,如有不適,盡早求醫!
#流感 #衛生署 #香港 #感冒 #健康 #流行性感冒 #洗手 #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