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vincial Pingtung Institute, PPI

Provincial Pingtung Institute, PPI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植物標本館 由張慶恩教授於1958年建立,現任館主為王志強教授,館藏標本目前約73,000份。

01/02/2024

[(線上,須付費報名)三月市民生態講座]

📅日期: 2024年03/10 (日) 14:00-16:00
👨‍🏫講師: 陳柏豪老師
📣講題: 台灣的裸子植物
💻視訊軟體: Google Meet 谷歌線上會議軟體
💳費用:
會員(本會112、113年度有效會員):免費
一般民眾:100元/場

匯款資訊:
戶名: 社團法人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
帳戶: 郵局700 士林後港郵局 帳號: 0001773 0598731

📖講師小檔案:
陳柏豪
目前任職於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人稱藤蔓小王子
這次不務正業要來跟大家介紹裸子植物。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

🚪官網連結:
https://taiwanplant.org.tw/2024/01/31/%e7%b7%9a%e4%b8%8a%e7%89%88%e3%80%90%e4%b8%89%e6%9c%88%e5%b8%82%e6%b0%91%e7%94%9f%e6%85%8b%e8%ac%9b%e5%ba%a7%e3%80%91%e5%8f%b0%e7%81%a3%e5%8e%9f%e7%94%9f%e7%9a%84%e8%a3%b8%e5%ad%90%e6%a4%8d%e7%89%a9/
📎報名表單: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70165b7185c9daa1

#裸子植物
#藤蔓王子
#市民生態講座
#陳柏豪
#須報名
#須報名
#線上課程

🕵️7️⃣植物探索線上系列課程_Part7
報名快速連結🔗:https://www.beclass.com/rid=284d6fb65af5399f1868

📜台灣民間藥用植物113第一期線上課程
快速報名連結🔗:
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43c658d1491c51da

🚪協會出版口袋圖鑑及其他待售商品購買連結:
https://forms.gle/mDAsfeuzD3PT4Tu56
🌸特選原生植物販售平台:
https://forms.gle/3GZoJizi2AHgWik19
🥥原生植物及環保盆器,將自然之美與環保帶到家:
https://forms.gle/bMg7bbAstWG4B5BG7
🪴台灣原生植物訂購專區,讓原生植物推廣到生活周遭:
https://reurl.cc/oQZ1W3
LINE官方帳號─台灣原生植物保育協會2.0正式上線中,歡迎加好友,活動資訊不錯過:
https://liff.line.me/1645278921-kWRPP32q/?accountId=152vqtmx

Photos from Provincial Pingtung Institute, PPI's post 28/09/2023

史特林大學(University of Stirling)副校長參訪,由楊智凱老師協助介紹PPI的館藏

Photos from Provincial Pingtung Institute, PPI's post 14/07/2022

今天非常歡迎台灣生態旅遊的貴賓蒞臨PPI
現任館長王志強教授針對了臺灣現有標本館的概況
以及標本館的功能、用途做了簡潔有力的說明
另外也由樹木學暨生態學研究室的楊翊同學介紹近年來PPI的研究
包含了由楊勝任教授發表的大武獨腳金等模式標本
以及木質藤本研究所留下的標本
PPI是南台灣重要的植物分類研究的場域
而這些標本也是分類學、生態學、物候學等領域的研究素材
期望PPI能有更多的資源以利後續的運作
也歡迎大家多來與我們交流!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

Photos from Provincial Pingtung Institute, PPI's post 01/07/2022

樟科(Lauraceae)植物介紹
樟科為生活中常見的分類群,不管是道路旁的行道樹或是郊山步道上中都可見到他們的足跡。樟科在全世界有共有56屬2,500~3,000種,主要分佈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其中以美洲、中美洲及澳洲地區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而在臺灣的樟科植物共有14屬60種。在臺灣森林植群帶當中會以其優勢樹種命名,其中分為榕楠林帶、楠櫧林帶兩種,在名字中的「楠」字指的就是樟科的植物,也證明樟科植物對臺灣森林結構的重要性。在臺灣樟科植物多為常綠喬木與灌木,少部分物種為落葉性喬木如:台灣檫樹 Sassafras randaiense (Hayata) Rehder,與藤本植物如:無根藤 Cassytha filiformis L.。該科辨識的特徵為葉常具香氣;葉脈呈三出脈或是羽狀脈;其花瓣與花萼區分不明顯,特稱為花被片(tepal) ;雄蕊大多3~4輪,最內輪常退化成不孕性雄蕊。
樟科植物早期對臺灣來說是個很重要的物種,其中最令人耳熟能詳的就是樟樹,在原住民傳統文化當中的樟樹不僅僅只有木材利用的價值,更是治療病痛的利器,泰雅族人會利用將葉子煎汁洗滌全身來治療瘧疾,受傷時會將嫩葉嚼碎敷於傷口避免感染,即使到了清代樟樹的價值也沒有被取代,樟樹中所提煉出來的樟腦也具有藥用價值,中醫以此治療風濕、疹癬,西醫用來做強心劑使用,也可用來驅蟲、製作煙火、香水、油漆穩定劑等等來使用,更甚至1889年後曾被用為無煙火藥之原料,正因如此從清代開始就為重要的出口物品,更是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樟腦供應地,到了日治時期樟腦年產量曾高達100多萬噸是總督府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因此我們能夠瞭解到樟科植物對於臺灣來說從古至今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Photos from Provincial Pingtung Institute, PPI's post 19/05/2022

關於蕨類的小簡介
蕨類,在現代人眼中可能是在陰暗潮濕環境出現的雜草;對於原住民族來說也許是入菜的食材或強身的藥草。在詩經《召南‧草蟲》中「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可見在古時候蕨類就與生活密不可分,就連想著心上人的時光還是跟蕨類有關係,而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寫道「羨君明發去,采蕨輕軒冕。」藉採蕨而食的由來表示引退官場的欽羨。許多文學與蕨類有關,這也看出蕨類於人類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什麼是蕨類呢?一般所俗稱的蕨類(pteridophytes)可分為石松類植物(lycophytes)和蕨類植物(ferns)兩大類。蕨類大約出現在3億年前的古生代(Palaeozoic),並在白堊紀(Cretaceous)開始大量分化,現今共有51科近12,00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少分布於溫帶與寒帶氣候,生育環境水生、地生、附生或岩生,最近的研究指出亦有與真菌共生者。
學蕨類是"覺得很累",這是前人經驗所留下的玩笑話。蕨類常是在學習植物的人眼中避三舍的分類群 (taxa),原因大多是蕨類不會開出嬌艷的花朵;亦不會長成側枝豐滿的參天巨木。大多數蕨類多以一片葉子來做辨識,有時物種間的鑑定則須用到鱗片、脈形等微小的特徵。
蕨類形態上與被子植物(angiosperms)最大的不同為蕨類植物不會開花與結果,而是以孢子囊群(sori)來進行傳播,除以繁殖體進行播遷外,亦以世代交替(metagenesis)的方式,來增加個體。石松類植物形態上多以莖二叉、小葉單一,孢子囊單一。形態上常根據葉分裂的不同程度作為辨識特徵,且蕨類維管束不同的分類群上會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其幼葉的捲曲亦可作為與被子植物區分之特徵。

PPI目前已由楊勝任老師交接給王志強老師
在這邊非常感謝楊勝任老師先前辛苦的經營
近期我們則與楊智凱老師合作
撰寫一些關於植物的簡介
作為教育推廣的用途
另外志強老師的研究室專頁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 樹木學暨生態學研究室 也會分享一些關於野外研究的紀錄以及植物的生態介紹
歡迎大家多多追蹤

Telephone

Opening Hours

Monday 08:00 - 17:30
Tuesday 08:00 - 17:30
Wednesday 08:00 - 17:30
Thursday 08:00 - 17:30
Friday 08:00 - 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