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Taipei Videos

Videos by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in Taipei.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以促進國內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發展為宗旨,致力於完善學術環境,提升學術能量,發揮人文及社會科學之價值。

週一活動花絮放上來讓大家回味~

Other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videos

週一活動花絮放上來讓大家回味~

敬請期待! 明後兩天的新進人員研習工作坊😁

【跨界學術橋】從剝削到連帶:在臺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

【跨界學術橋】安老在鄉:鄉村高齡照護的研究與書寫
《留下來的人:偏鄉高齡者的生命紀事》記錄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高齡者的生命軌跡,並以此論述當代鄉村高齡者的照護處境。本次講題討論位處偏遠地方的高齡者如何在身體老化的情況下,調適、重組其生活秩序?鄉村高齡者的家庭及社交網絡、移動、醫療與環境條件為何?除議題討論,亦延伸論及碩士研究改寫成書的歷程及挑戰。

【學人開講】古典推理小說的魅力、復甦與革新
推理小說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類型小說之一,根據金氏世界紀錄,人類史上最暢銷的小說家即是推理小說家阿嘉莎‧克莉絲蒂,足見這類小說的魅力。本次講座有三個重點。第一,試圖釐清推理小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類型小說,例如,命案是否是必要條件?第二,進一步定義所謂的「古典推理」小說,會先從推理小說的「黃金時期」(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展開思路,再將其子類型化。第三,爬梳古典推理小說的興衰以及近年來的復甦,藉此反省古典推理小說的現代出路。

研文行遠論壇(十五)【博士級研究人員 蕭育和 公開學術演講】
研文行遠論壇(十五)【博士級研究人員 蕭育和 公開學術演講】

【學人開講】臺灣研究的內外視角:一個文字探勘的應用
本次開講我們想回答的問題是:同樣都是以臺灣為研究主題,國外與國內的文獻,有何差異? 這種差異一方面可能來自在研究題目的選擇上,也可能反應一種價值傾向。我們過去蒐集了兩個主要的社會科學資料庫,「華藝電子圖書館」與SSCI,2000年至今,所有有關臺灣研究的論文。我們採文字探勘 (text mining) 的方法,首先把文字資料轉換成高維度的向量,接著套用資訊科學(data sciences)的各種演算法,主要有主題分析(Bertopics analysis)、社會網路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文字散佈圖(sacttertext)、情感分析(emotion, sensitive analysis)。透過文字探勘協助我們處理大量資料,以量化的方式視覺化呈現研究結果。我們的發現將有助於理解學術脈絡與發表間的連動關係,探索不同學術社群尚未察覺的盲點,並提供各界進一步思考的素材。

【學人開講】社會學人勇闖臺語文教育現場
一位社會學博士,畢業之後竟然開了間出版社,而且還去做高中的國文課本與臺語課本,這中間是否搞錯了什麼? 公民素養教育與語文教育其實是一體兩面,溝通與傾聽不能預設單一語言與價值觀。多元價值的社會同時也是尊重多元語言的社會。臺灣公民社會需要更重視本土語言的復振問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2019年公佈《國家語言發展法》後,語言的復振真的就一帆風順了嗎?來聽社會裡的社會學家,分享當下的文化現場。

【學人開講】 注音符號與方言記音
1913年讀音統一會通過注音符號方案時,也表達對於方言標音的重視,在各方的鼓吹與推動下,產生了「閏音字母」。該符號是以注音符號為基,再依方音特徵增制而成。起初「閏音字母」的產生與推廣國音相關,但當時的有志之士卻有著更高的期許,認為可藉此啟發民智,實為救國之方。在此背景之下,民國早期的地方志文獻裡,即有以諸類符號記錄該地方音者。1932年趙元任所編製的《注音符號總表》中,也有收錄〈增加閏音符號總表〉。由於語音變遷的緣故,諸類文獻的方音記錄,實具有歷史語音的研究價值,至於要如何進行建構分析,本次分享將以方志文獻為例,進行相關討論,期許對於「注音符號與方言記音」能有著進一步的了解。

【學人開講】大疫當前——國家緊急法制因應COVID-19的得失成敗
COVID-19新冠疫情對各國法律制度帶來衝擊與挑戰。在遭遇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下,國家的「緊急應變權」應有進一步闡明之必要性,因為過往我們看到很多領袖會趁機集中權力。在應對緊急危機的時候,到底該怎麼樣才能確保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不致遭到破毀呢? 本次的學人開講,我們將從「比較法」的視野來討論,回溯COVID-19疫情時期,美國與台灣的總統角色以及「緊急立法」。在疫情治理上,兩國均將總統的角色弱化甚至架空,大量的「緊急立法」取代總統發布「緊急命令」似已成為一個很明顯的趨勢。美國與台灣是怎麼樣應用這些緊急立法,而不是用總統的緊急命令來應對危機?這些緊急立法模式有什麼樣的問題?行政權力的擴張是否有可能侵害人權?例如,行政機關採取之諸如居家隔離、電子圍籬、禁止醫護人員及高中以下師生出國等預防性措施,均有待從基本人權保障與必要性原則的角度來重新檢視。

【學人開講】揭開上海殯葬業的神祕面紗:人類學家的殯儀館田野調查

【學人開講】打造「天然」:從郭雪湖《圓山附近》談基礎設施研究
近年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者注重基礎設施研究(infrastructure studies)。關懷的重點從定義基礎設施開始,從一開始的人為設施像是道路、橋樑、水壩等,逐步延伸至集水區、運河與森林,進而出現「自然就如同基礎設施」(nature as infrastructure)的主張。洪廣冀教授的研究起點是林業史,臺灣畫家郭雪湖的風景畫《圓山附近》卻開啟了他對於基礎設施研究的視野:「天然」可以是基礎設施嗎? 本次學人開講,洪廣冀教授將在既有的研究基礎上,配合對林業與國家公園史的研究成果來進行。從郭雪湖著名的《圓山附近》為起點,帶出當時兩個主要的「天然」概念:史蹟天然紀念物的「天然」與天然公園的「天然」。也將說明1920年代的臺北州如何打造大屯山彙的「天然」,論證此「天然」應以風景的基礎設施化來理解。當然,此基礎設施化必然受到各方勢力的挑戰;如在地居民的「濫墾」與「盜伐」、房地產業者的見縫插針等。有趣的是,這多方勢力下產生出的「天然」,竟成為後續大屯山天然公園與大屯國立公園的基礎,成為台灣總督府想要向世界推銷的「大風景」。

【學人開講】從傳播學談抵抗: 如何在美國做臺灣研究?
世界各地的臺灣研究正在蓬勃發展。連傳統上不重視區域研究的美國傳播學界,也開始研究臺灣。臺灣不再只是跨國研究的案例之一,或中國傳播現象的特例,越來越多質化,非主流社會科學方法的研究,以臺灣為主體,建立理論,深度分析,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其中一個貼近時代脈動的方向,就是建立關於抵抗(resistance)的理論。 本次學人開講,由三位任教於美國傳播學系的女性學者,分享她們針對抵抗這個概念,以不同的研究主題,以及她們的臺灣經驗,與美國傳播學界對話。她們如何選擇研究主題?如何界定自身的研究以及與中國的關係?而她們所處的身分位置又如何影響她們面對職涯的挑戰?

【學人開講】法語語言學中的飲食相關研究
講究飲食是法國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法國盛餐」也因此於2010 年申請通過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性文化遺產」,強調飲食在社會生活中佔據的重要地位。法國飲食產業長久以來也在食材生產、廚師技藝發展、消費型態及飲食評論等領域均有關注,擁有成熟的產業結構,主導歐美飲食發展。 飲食與語言都是文化的載體,飲食的傳承及評論都須以語言為媒介。此次學人開講將從詞彙學探討法國美食與世界飲食文化交互影響的現象,以及法國如何在發展過程中,將他人飲食文化轉化為自身特色的歷程。此外也將整體性介紹語言學中與飲食相關的研究主題,探究實作之外、知識層面的飲食發展。

【學人開講】人文社會領域在大學人才培育上的轉變
你聽過Xplore跟iLink嗎?他們是兩個高教人文社會領域的課程教學轉型與人才培育相關計畫。在全球經濟、社會與政治快速變動,伴隨數位科技的普及與不斷創新發展下,大學逐漸看見學生學習需求與方式的改變;也在產業的快速轉型下,看見學生生涯多元發展的可能性。這些變化都引起關心人文社會科學教育者,呼籲人文社會科學教育需有不同的思維。 這次學人開講我們邀請到Xplore 與 iLINK兩位總計畫主持人,來跟大家談談他們計畫的理念,並在帶領計畫團隊學校的經驗中,看見哪些高教發展的新思維?觀察到那些新作法?他們藉由計畫想引導人文社會領域課程教學轉型與創新的方向為何?一連串好奇問題,歡迎關心人文社會領域發展的朋友一起來參與。

【學人開講】漢字的前世今生:漢字真的是象形文字嗎?
世界上有許多種文字,其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日常所用的漢字了。在學習其他外語時,應該會注意到漢字與一般拼音文字有很大的不同,需要花很多時間記憶各種部件的寫法。相信大家都聽過漢字是象形文字的這種說法,所謂的象形文字就是以圖像符號來直接表達意義的文字,但漢字真的很象形嗎?如果漢字沒有那麼象形的話,為什麼我們會把漢字與象形文字放在一起談呢? 這次開講活動要跟大家介紹漢字形體的特色,從現在漢字的前身: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字形來說明漢字與象形文字的關係,由食衣住行所使用的生活用字來看古文字的形體,再略敘古文字到現在漢字的形體變化軌跡。

研文行遠論壇(六)【博士級研究人員游勝輝公開學術演講】
研文行遠論壇(六)【博士級研究人員游勝輝公開學術演講】

【學人開講】AI改變了傳播生態:應用、挑戰和未來發展
本次學人開講將介紹人工智慧(AI)在傳播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深遠影響,AI改變了傳播生態,對人們接收和消費訊息的行為產生影響,對傳播領域帶來了機會和挑戰。首先,從傳播產業的面向來看,新聞業如何利用AI技術提高新聞生產和傳播效率,以及社群媒體平台如何利用AI技術分析和預測用戶行為和偏好,並提高廣告的精準度和效果。其次,我們將討論AI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AI演算法的偏見和歧視問題,以及AI可能助長假新聞和虛假訊息的傳播可能。最後,我們將探討AI發展如何保護用戶隱私和數據安全,並展望AI在傳播領域未來的發展和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