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教養宋能量

正向教養宋能量

米奇

兩個孩子的媽/國小專任輔導教師/美國正向教養協會認證家長講師

10/12/2023

#小宇宙文化第6波抽獎結果出爐

小小霸王龍系列
#愛抱抱的練習
#秘密的勇敢計劃
#最偉大的魔術

感謝按讚、公開分享、留言並tag一名朋友的抽獎參與者,至截止日共有18名符合資格。

每次都邀請抽獎專業戶,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完成抽獎😉

鏘鏘~
中獎名單如下:
1️⃣隨機免費獲得系列叢書其中一本:2名(我會私訊詢問地址,書本由出版社寄出)

恭喜🎉
Rebecca Changg
袁筱筑筑

2️⃣獲得購書7折券:5名(欲使用者請直接私訊小宇宙文化FB/IG皆可,小編將會引導讀者到方言集團蝦皮商城,使用優惠碼購書)

恭喜🎉

Jhen LiLi傅鈺萍鈺萍Zhen Yunun周小芳小芳

以上,我們下次抽獎見囉😌

#抽獎影片放留言處

02/12/2023

#小宇宙文化邀約推薦文第6波

#小小霸王龍系列共三本

1️⃣愛抱抱的練習

2️⃣秘密的勇敢計劃

3️⃣最偉大的魔術

#抽獎辦法在文末

不管過多久,恐龍在兒童繪本界是永遠都不會膩的主角耶‼️這套霸王龍系列也太可愛了~好適合整套買下來當聖誕老公公送的禮物(?)(如果是聖誕老公公送的,小朋友會更願意閱讀唷🤪)

這套繪本的主角是兩隻可愛的恐龍,暴龍「小小」及他的好朋友,劍龍「尖尖」。我們家兒子一個3年級、一個5年級,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從中感受到美好友誼的可貴、探索如何解決問題,以及面對挫敗不輕言放棄。

#愛抱抱的練習
暴龍的特色是什麼?就是雙手超級短小,這樣的小小想用擁抱來安慰心情不好的尖尖,要如何才能辦到呢?

#秘密的勇敢計劃
恐龍不是應該無所畏懼嗎?小小跟尖尖第一次在外面睡覺,要如何鼓起勇氣克服怕黑的心情呢?

#最偉大的魔術
尖尖想參加才藝競賽,小小為了鼓勵他,與他一起組隊想變出最厲害的魔術,他們有辦法做到嗎?

很喜歡這套繪本的地方是,文字少少的,韻味卻無窮,透過耐人尋味的「反差萌」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呈現出來,例如想給難過的朋友安慰卻不知道怎麼辦?或是遇到很害怕的事情要如何克服,以及不管怎麼練習都做不好的時候,要如何消化挫折並願意堅持下去呢?

畫風逗趣可愛,遇到的問題有沒有馬上解決,似乎沒那麼重要,只要有對方在身邊就夠了。

連著好幾天講這系列的繪本,小兒子都不厭煩,還叫我重複講,可能是小小跟尖尖都畫得太萌了😍認真看了一下介紹,居然有獲得「亞馬遜書店年度最佳圖畫書獎」,代表是受到非常多人喜愛的書喔!

趕快翻開這本書,在寒冷的冬天跟孩子窩著共讀,感受小小跟尖尖的反差萌吧☺️

來吧‼️做個永不放棄的人,給自己一次機會,立刻留言,相信總有一天會抽到的😉

#抽獎辦法✏️
即日起至12/ 9(六)晚上12:00截止。
1️⃣追蹤並按讚「正向教養宋能量」粉絲專頁。

2️⃣將本篇文章按讚並公開分享於自己的臉書上。(這點很重要,請記得唷❤️)

3️⃣tag一名好朋友,並留言回答以下問題:「勇敢並不是一天就可以養成的,最近你最需要勇敢完成的事情是什麼?」
例如:我家兒子要上台比賽時,最需要勇敢開口大聲唱歌。/我非常需要勇敢練習馬上掛斷打來推銷的電話😂

#抽獎獎項🎁

將於12/10(日)抽出七名幸運兒

1️⃣二名:每名隨機獲得小小霸王龍系列繪本其中一本。

2️⃣五名:獲得七折購書優惠券。(不管是單買一本或三本全買,都七折唷‼️)(目前網路上最便宜是七五折)

#小宇宙文化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速速符合三條件抽獎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27/11/202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49招了解大腦如何運作
📌當人們心煩時,他們的大腦會進入戰鬥/逃跑的模式。

1️⃣不要在你或孩子心煩意亂時,試圖解決問題。

2️⃣等到「冷靜期」(積極暫停)過後,你們雙方才能夠理性思考。

3️⃣將問題列入家庭會議議程(或請孩子這麼做),也是一種提供「冷靜期」的方法。

#第38招積極暫停
📌人們感覺好的時候,會表現得更好。「積極暫停」能協助我們冷靜,擁有更好的感覺。

1️⃣與孩子一起創造出一個「積極暫停」的區域。讓孩子決定這個區域的擺設。

2️⃣讓孩子為這個區域取個特別的名字。

3️⃣當孩子心煩意亂時,詢問他們:「如果去OOO對你會有幫助嗎?」
4️⃣以身作則,當你心煩時,前往你專屬的「積極暫停」區域。

卡片上寫著:
#不要在大人或孩子心煩意亂時試圖解決問題
太有智慧了‼️但回到真實教養生活,已經不是「知易行難」的程度,而是「知難行更難」的等級,我到現在仍常常卡關、無法參透😢

親子之間的衝突前一刻,往往都是某一方情緒上來時,表達方法欠妥,而且通常是孩子。我們大人常罵出來或在心中OS的大致就那些:
1️⃣沒事臉那麼臭誰得罪你?

2️⃣做錯事的人是你耶~我都還沒開罵你那什麼態度!

3️⃣有話不會好好說嗎?

4️⃣對我發什麼脾氣阿你!

知道嗎?這種糾結是永遠解不開的,因為真相只有一個,而我們常常沒辦法接受:
#時間還沒到孩子就是腦袋沒長好
(25-32歲才會趨於成熟喔)(昏倒😵‍💫)

當我們生氣、不順心、有委屈及僅用自己所見做詮釋時,「理性腦」已斷開連結,失去理性思考、情緒管理的功能,剩下「動物腦」能做原始回應,那原始回應是什麼呢?
➡️攻逃呆

#攻擊
✅指責、講大道理、回擊、翻舊帳,甚至出現肢體動作(打、踢、推)

#逃跑
✅打岔、轉移注意力、怪罪別人、推託、不理人

#呆住
✅僵住、發呆、裝作聽不見、沒反應、麻木、流淚不說話

然後大腦因為「鏡向神經元」活絡的關係,我們很容易模仿對方,跟著一起變成「動物腦」,對方生氣我們比他更生氣、對方講話難聽我們就嗆回去、對方想甩門就走我們硬要拉住他講清楚。(何苦呀😩)

攻逃呆對上攻逃呆,要有兩敗俱傷的覺悟,但通常因為大人有年紀、地位及體型上的優勢,往往孩子會閉嘴屈服(僅限還小的時候)。

表面上贏得勝利的大人,心頭也會卡卡、悶悶的。說真的,這樣的溝通模式要持續到何時呢?大聲、責怪、要求服從等缺少尊重的方式真能解決問題,對於孩子的成長帶來幫助嗎?

老話一句,我們在這世界上能改變的人只有自己。

如果期待對方連結「理性腦」來跟我們溝通,我們自己得先在「動物腦」被掀開時有所覺察,不要一起陷入攻逃呆,捏著大腿想盡辦法回到「理性腦」。

當家長好難,在孩子挑戰我們時還不能回擊?唉,誰叫我們超過25歲了(?)

這兩年練習下來,覺得比較能馬上做到、減少後悔的,就是
#積極暫停分開冷靜

只要大人在當下不被激怒主動退出戰場,大多數的事件都能聚焦解決,且能降低對親子關係造成的傷害。

上週四,網購的小聖誕樹到貨,哥哥還在寫功課,弟弟迫不及待打開一探究竟,然後說要幫忙打開枝葉,我當時沒想到「一起弄」對哥哥的重要性,於是只提醒弟弟:留一半給哥哥打開,吊飾的部分要等哥哥好了再一起裝飾。

然後就上樓忙洗衣服,沒多久,哥哥「碰碰碰」跑回房間,用力關門,聽起來在哭叫,內容大致是抱怨功課寫不完,罵老師幹嘛出那麼多。

此時,心中的白眼翻了上來🙄想說:又怎麼了‼️就不能讓老娘好好洗個衣服嗎?

但超過25歲很久的我,有發現自己的不耐,深呼吸幾次後,敲敲房門,溫和表達我的看到:聽到哥哥好像寫功課不順利,謝謝哥哥會回房間發洩心情,如果願意的話,媽媽3-5分鐘弄好衣服之後會敲門,關心一下哥哥。

這3-5分鐘的緩衝,先讓他好好哭一下,我也把手頭上的事情完成,安頓好自己再去關心他。

敲門後進去,哥哥頭悶在被子裡,哭的沒那麼激動了。認真聽內容,非常疑惑,因為哥哥平常沒有在抱怨功課量的,又不是多到寫不完,今天怎麼那麼反常啦?

#找出憤怒底下想表達什麼

來回詢問,抽絲剝繭發現問題根本不是功課量,而是他怕還沒寫完,弟弟就先獨自完成聖誕樹(?)

啊!(撫額頭)我怎麼會沒想到呢?表示弟弟有答應會留一半樹枝,我也有提醒裝飾品要共同完成,弟弟應該能遵守,但媽媽可以先下樓表達你的擔心,然後你整理好心情再下樓完成功課。

離開前,再次謝謝他在有情緒、煩躁時願意主動回房間冷靜,而不是發洩在無辜的人身上。

下樓一看,還剩一半樹枝的聖誕樹被晾在旁邊,沉浸在漫畫世界中的弟弟根本不知道哥哥生氣,當然也不知道跟自己有關😂

看來是哥哥的心魔讓自己緊張了,但手足之間的這種「希望事事都公平」、「要等我」的心態也是需要被大人理解。

因著剛剛化解了哥哥的情緒,接下來哥哥很快就完成功課,兩兄弟開心佈置小小聖誕樹🎄

睡前時光,哥哥又願意分享更多,表示除了緊張弟弟會不等他之外,看到聖誕樹已經被打開,其實自己也急著完成作業,想趕快裝飾,自然耐心就減少,覺得功課怎麼會寫這麼久,就遷怒到作業量上。(真的很感動他能夠這樣子覺察自己🥹)

如果我當下因為「鏡像神經元」的活絡,執著哥哥用力關門,又哭又叫,跟著一起陷入動物腦,鐵定劈頭就把心中O S說出來🤬:「你到底在做什麼?功課寫得好好的幹嘛突然生氣?」

然後就沒有機會理解生氣背後的渴望:只是想好好的、一起完成聖誕樹佈置而已。

呼~謝謝哥哥能夠積極暫停,也謝謝自己能夠冷靜不急著回應。

最後,還是要把這個「知難行更難」的觀念推廣給大家:
#積極暫停分開冷靜

練習看看吧!真的能發現有些時候不只是「生氣」,還有更多東西需要被我們看到而理解,老是急著在當下解決,導致親子關係緊繃、氣氛很差,真的會非常可惜呢!

🥰我最喜歡的12月即將來臨,附圖兩兄弟合作氣氛真好~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9/11/2023

#采實文化贈書抽獎結果出爐

#討厭生氣讓我變怪獸

感謝按讚、公開分享、留言並tag一名朋友的抽獎參與者,至截止日共有30名符合資格。

每次都邀請抽獎專業戶,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完成抽獎😉

鏘鏘~
中獎名單如下:
1️⃣免費獲得「討厭!生氣讓我變怪獸」一名(我會私訊詢問地址,獎品由出版社寄出)

恭喜🎉梁語真真

以上,我們下次抽獎見囉😌

#抽獎影片放留言處

17/11/2023

中年級就認識的孩子,長大了❤️

曾經在班上生氣時就拿出剪刀作勢傷人。

曾經讓媽媽心力交瘁,晚間急call我跟他對話,以阻止他生氣就要揍弟弟的行為。

曾經在大人眼中是個情緒一上來就像顆恐怖炸彈,不知道威力會傷及多少無辜的孩子。

我看到他的憤怒下幾乎都藏著委屈,身為三兄弟的大哥,肩膀上有好多大人的期待,經常叫他禮讓、忍耐。

感謝媽媽能接受我的直言不諱,每次向我討拍似乎都失敗,因為不同的事件總是熟悉的情節,只能被我勸停止大讓小的套路,先理解孩子的委屈再來討論要如何調整。

這學期升上高年級,他主動報名參加情緒成長小團體,一週一次,每次都多一點點進展。

第三次過後的那週,他因為體育課同組女生的衝突而氣到哭,居然想到可以找我討論。謝謝他在當下沒有讓爭執擴大,還記得來找我商量。情緒較穩定後,從他的話語聽到衝突起於他對團隊榮譽的重視,而同組女生沒那麼在意。

回應他我也是很在意輸贏,很能了解他的感覺,但每個人都不一樣,或許同學喜歡享受運動的過程而不在意結果。彼此想法不一樣,就可能產生衝突,重點是下一次上課前有沒有機會取得共識?討論可行的方式請他回去嘗試溝通。隔週上課時,他分享已經沒問題了。

今天是倒數第二次課程,討論近期成功解決衝突的經驗。他跟大家分享這週有一次同學故意講話激怒他,他忍不住拿起手邊的東西想丟對方,但想起我曾經教過:覺察後果就能控制反應,所以他就改丟往沒有人的方向(?)(來不及煞車至少轉向降低傷害的概念?)

下課前拍了合照,預告下週最後一次上課會送給大家,他突然很有感觸的說:如果以後忘記要怎麼樣控制情緒的話就把照片拿出來看(?)(我該開心嗎😂)

不如訂製一個人型立牌🤪

孩子們的回饋總是像一場及時雨,讓我不忘初衷,笑中帶淚,邊抱怨邊喊累,仍願意繼續前行。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6/11/2023

#多事之秋冬有感

在養育孩子的路上,當我們選擇跟世俗價值觀不同的做法時,不只需要勇氣,還需要相信。

羅馬並非一天造成,當我們痛定思痛決定要改變教養方式時,成效不會一天就看到,而且過渡期很長。(可能長到讓我們懷疑人生幹嘛生😂)

當別人質疑我們時,是不是也忍不住跟著檢討起自己,心想:正向教養的溫和且堅定到底有用嗎?會不會把孩子寵壞?而且,有用的話,我家孩子怎麼還是會頂嘴、吵架、打人、拖拖拉拉啊?很煩欸‼️

停下來思考,我們改變教養方式多久了呢?一個月、兩個月?如果這些年都慣用打罵,才剛開始練習正向教養就要期待孩子馬上有所不同,是不是有點心急了呢?

如果試了沒多久之後仍堅信打罵比較快又有效,那有沒有想過,打罵有用的話,怎麼還需要一次再一次、反覆而反覆呢?

正向教養跟打罵教育這兩者都想解決問題,也都帶著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及愛意,我從未認為打罵的家長不愛孩子,只是替親子間的緊繃關係感到惋惜。

如何教養陪伴孩子,其實不是選擇派別的全有或全無,而是一個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在時而有干擾、時而被侷限的情況下,能努力多少是多少。

若我們十分在意親子關係、孩子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健康,可能還是得要意識到長期打罵之下所產生的副作用,代價會不會有點高⁉️

好希望孩子們不是因為懼怕責打、厭惡被唸而停止不適當的行為,然後消停又復發。

好想要孩子們出自於對自己及他人的善意,一次又一次練習,主動選擇做出合宜的行為。

要練習多久不知道,我不怕孩子需要時間,我只擔心大人們沒耐心等待。

雖說「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但我還是抱著一絲絲希望,期待有機會鬆動大多數的「不信者」。

我相信正向教養絕對可以帶給無助、無奈、無力的家長一些幫助,在面對孩子挑戰我們時,有更多元的方法及彈性去應對(正向教養的方法不需要照單全收,就挑自己喜歡的、能上手的練習),進而減少被家庭傷心、傷身的孩子。這樣吃力不討好的推廣是能減少幾個?頂多一個、二個、三個?怎麼那麼少啊?老實說,我也蠻灰心的。加上轉頭看看自己的孩子,好像在旁人眼中也沒多乖(?)又更洩氣了😂

溫和我有、堅定我會,如何「溫和且堅定」並重,尊重孩子的同時也尊重自己及情境,跟大家一樣,繼續在動態的教養過程中,覺察而調整,一天又一天滾動式修正。

我的勇氣沒有消失,但有時會因進展緩慢而倦怠。

我的相信仍然存在,但有時會被質疑效果而心累。

就抒發一下,再繼續前進吧💪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3/11/2023

#采實文化邀約推薦文第1波

#討厭生氣讓我變怪獸

#活動辦法在留言處

有沒有朋友想說這個月怎麼還沒有活動🤔這不就來了嗎?而且是還沒有合作過的采實童書粉絲團:聽故事,玩手作所提供的熱騰騰新書:討厭!生氣讓我變怪獸

很驚喜默默又多了一家用心的出版社看到我的小小粉專,親子共讀可算是正向教養所謂的「特殊時光」,不但促進親子情感交流,也能在討論互動中聽到孩子的各種創意思維。一天大約20-30分鐘,再忙,至少一週安排1-2次,不管是坐在沙發上、窩在床上都行,孩子跟我們靠的好近好近,幸福就是那麼簡單(不吵不鬧都幸福對吧😏)

今天分享的繪本很可愛,有點類似電影「腦筋急轉彎」,將情緒擬人化,重複的有「怒怒」、「憂憂」、「樂樂」,還有其他好多好多。喜歡繪者佐佐木美央細膩溫暖的畫風,透過描繪生活中一定會遇到的情境,讓孩子們知道原來自己不孤單,跟別人都一樣。當被誤會、被取笑等,每個人的怒怒都可能會跑出來,非常正常,只是膨脹過大的話,就容易帶給自己跟身邊的人困擾(書中忽大忽小、帶有各種表情的怒怒超級傳神可愛😍)

知道怒怒存在每個人心中之後,再一步,帶著孩子思考怒怒過於膨脹時可以如何幫助怒怒縮小,還有,其實也有好方法可以防止怒怒膨脹呢!用孩子能懂的文字搭配圖片具體化,想傳達的跟我在學校引導學生思考的觀點類似:任何情緒出現都是來幫助我們的,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因情緒而產生的行為有恰當與否,我們的情緒可以被接受,行為則不一定,需要練習
#不傷害自己
#不傷害別人
#不破壞物品
的表達方法。

書中還有兩個我很喜歡的地方
1️⃣有初略提到「原級情緒」跟「次級情緒」,看起來怒怒(次級情緒)的人,其實背後有可能是害怕、悲傷、忌妒(原級情緒),需要被理解,尤其是孩子(好吧,其實大人也會)常常都用憤怒包裝著各種情緒,他們不是故意的,而是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麼了,需要大人帶著耐心去思考、拆解,當然這過程會花費許多時間(加上內心要翻很多白眼🙄),但被我們看見並說出來的真實感受會因此慢慢緩和下來,多幾次之後,孩子將愈來愈能夠覺察、辨別情緒,進一步做好情緒管理。

2️⃣裡頭居然還有提到「我訊息」的概念,讓孩子們知道當說話者用「我」的字詞開頭來溝通或表達自我感受,比較能讓對方理解,而不會急著防衛,造成彼此更多的誤解或衝突。書中的例子對我家兩個兒子而言簡單易懂,還有情境練習,很容易上手呢!

情緒管理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大人面對孩子爆走時更需要溫和且堅定+修煉再修煉(很難,哪次不難😂)所以呀!趕快找機會翻開這本書,親子共讀的同時,我們也會跟著長知識喔!

最後老話一句:來吧‼️做個永不放棄的人,給自己一次機會,立刻留言,相信總有一天會輪到你的!詳情放在留言處喔~

#采實文化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速速符合三條件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04/11/2023

2023.11.4

這年頭還有手寫海報歡迎我,也太美‼️

沒枉費林家三男子陪著我不到六點起床,前往濁水溪以南-雲林縣二崙鄉。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著先前在好友立儒文教機構的足跡,暑假接到乖乖幼兒園李主任的電話,熱情地說看到我的介紹跟正向教養有關,加上那句「兩個孩子的媽」太簡潔有力了(?)直覺我就是她想要邀的講師,配合我家先(司)生(機)沒出差的時間,早早敲定11/4的講座。

於是,本人今天正式進軍幼兒園,而且是濁水溪以南的幼兒園🤪

乖乖,邁入第42年的幼兒園,阿不就跟我一樣歲數?踏進去滿滿的懷舊感,只有四個班,小歸小,處處充滿巧思,讓人好喜歡😍而且來了將近30位家長,全程積極認真,珍惜這樣珍貴的分享經驗,謝謝與會的所有家長👏

經費有限沒關係、沒有車馬費也無所謂。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走,反正講師費會拿來買書、買工具卡送現場家長,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感,就是在回程讓林家三男子購買植物帶回家🤭灌溉這些植物的同時,就能讓我想像家長回家用鼓勵灌溉他們的孩子❤️

未來,還有機會往更南或東部分享嗎?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用盡本怪咖的小小力量

#努力推廣不打不罵的教養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31/10/202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11招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

📌「先連結情感,再糾正行為」是溫和且堅定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1️⃣「我愛你,但答案是不行。」
2️⃣「比起分數,你對我更重要。對你而言,分數代表什麼呢?」
3️⃣「我愛你,而且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找到一個互相尊重的解決方案。」
4️⃣「我知道你有多想要這個東西,但我很抱歉,你現在無法擁有它。」

最近開始來談的一位新孩子,主訴是情緒管理及人際相處(哪一個孩子不是?)(這是每個人一輩子的課題呀💪)對同學不友善、對老師嗆聲是日常。目前才談了3次,基本上我沒什麼機會講話,因為他好需要被傾聽。

從他喋喋不休的抱怨中,感受到他的怨念大多是認為大人很不公平,很多時候自己只不過說了幾句,又沒有怎樣,就被罵(指正)。常常因為各種「被處理」而憤憤不平的他,有因為大人的處理改善那些困擾行為嗎?很遺憾,目前還沒看到進展,而且他真心不認為自己需要調整,都是別人的問題比較大。

其實好多孩子都跟他一樣,不壞,只是需要被理解。

而這世代步伐好快,沒有時間停下來理解犯錯的人行為背後在想什麼,只能趕快處理「行為」給個交代。然後一次又一次,用力的大人好納悶都有處理為何還一犯再犯?被處理的孩子則慢慢產生
⚠️憎恨:不公平!為什麼這樣對我?
⚠️報復:沒關係,下次我會討回來的!
⚠️叛逆:你叫我往東,我就偏要往西!
⚠️退縮:偷偷摸摸(下次要怎樣不會被抓到)/我就爛我就壞又怎樣?
的樣貌。

這樣一再循環,真的好可惜😢孩子需要被理解,若願意先連結情感,不急著指責,行為比較有轉變的可能,因為他不是被嫌惡、恐懼壓著去控制自己,而是因為了解如此行為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選擇練習控制自己。

文章至此,可能有看不下去的跳出來為大人叫屈:「阿小孩犯錯趕快處理,到底哪裡不對?」當然沒有不對,只需要在糾正前,再加一個步驟:連結情感。先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他才有餘裕去理解別人遭受自己哪些影響。

當我們真誠關心行為背後可能有的意圖,孩子才能放下被責罵時慣性防衛,心安定了耳朵自然打開,願意腦力激盪問題解決方案。不過,要有心理準備,不可能一兩次就修正了不適當行為(腦子還沒長好咩),但孩子已經知道方向在哪,給他時間,他會前往。

現代大人真的辛苦了,我們已經知道傳統方法不適合現在的小孩,但內在的過去經驗卻又不知不覺帶著我們做出曾被對待過的方法,怎麼辦?沒有捷徑,有覺察就調整,一起慢慢練習,好嗎?

那天,他說媽媽常罵自己:就是管不好嘴巴惹出一堆事‼️我告訴他:從你好幾則事件的分享,我在猜,你在當下情境會蹦出那些話是想表達自己的不舒服、生氣,即使知道說出來肯定挨罵,你還是要說,你不是管不好嘴巴,你只是不計代價也想表達自己的感受。所以就我的感覺,你是個會替自己站出立場的人,你很勇敢。

終於有機會回應一段比較長的話,他難得認真看著我。感覺到頻道終於連接上了(?)我才又接著詢問可否聽聽我的建議,他連忙點頭。

我說:我以前也常常有跟你一樣的感覺,然後做出跟你類似的事,但我更慘,不但表達沒被接受,還要因為冒犯大人的行為而道歉。基本上,現在的大人比較有彈性了,對於小孩的不同聲音,即使沒辦法馬上接受,事後可能還是會思考、願意討論。所以未來,我支持你繼續為自己站出立場,只是在這過程中的表達溝通方式需要調整你自己也知道齁(挑眉),我們可以討論怎麼樣達到雙贏,你不會被誤解、對方也不會不舒服。

講那麼多,有沒有聽進去?不知道。但看著他的眼神,我感覺彼此的距離更近了。不急,反正回到班上,一定又是各種亂(哪次不亂啦🙄)可是,亂不會白亂(?)每一次都是機會,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怎樣讓自己更好並跟他人共好。

p.s附上1998年的某篇週記。本人國小、國中階段不只一次因為有所訴求「頂撞師長」而被要求道歉。跌跌撞撞後,高中嘗試比較沒那麼冒犯大人的「書面溝通」方式,但還是失敗了。(奇怪欸下課為什麼要保持安靜阿)(還在氣)至此之後,放棄溝通,改在私下罵老師(?)(時代背景不同,請勿模仿當年沒被大人連結到&大腦還沒長好的我)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31/10/2023

先搗蛋就給糖🍬

在我面前不用乖🤪

一年一度的sugar high🫣

來看看今天可以收集到幾個可愛的搗蛋鬼呢?

#一年一次

#一人限抽一個

#來找米奇老師搗蛋吧👻

29/10/2023

真心推薦❤️

每個大人一生都應該至少聽一次李醫師的分享。(不誇張😉)

然後,對於如何陪伴孩子長大這件事,就會停下來好好思考。

【愛你原來的樣子】

曾經,我的孩子在幼兒園中班時,
莫名的會被老師要求休息,
詢問原因會說孩子不願意按照老師的要求坐好,
練舞時跑來跑去,
甚至被老師要求不要來了。
轉學到了另一間幼兒園升上大班,
幼兒園老師建議我帶孩子去做ADHD心理衡鑑,
我帶孩子去做了,
但孩子無法順利完成評量,
卻也得出了ADHD臨界值的結果。

當時身為家長的我,
知道老師的行為很不應當,
我能幫助孩子的卻只能帶他離開環境。

在孩子的行為裡,
無法感受到孩子的行為背後傳遞的訊息,
也無法做到理解及接納和包容。
直到進入暖蛇共學後,
這些家長需要學會的能力,
才慢慢的學會。

現在看到李佳燕醫師寫的這本: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一天」

副標寫著:
我們有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困難與需求?

內心好激動澎湃,
身為家長的我,
就是這麼期許自己能看懂孩子的,
也慶幸自己這幾年有群夥伴們陪我練習。

如果你和我一樣,
有孩子有著這麼樣的特質,
請不要錯過了這場在竹北的「新書發表會」,

主講者:李佳燕醫師
講題:愛你原來的樣子
時間:112/11/12(星期日)下午14:15-16:15
地點:竹北市中興里集會所2F

報名連結:https://www.beclass.com/rid=284b36d6532a81e86f70

此座談不只討論「過動症」,
也分享對一般親子關係的觀察。
邀請關心孩子的您一同前來~

Photos from 正向教養宋能量's post 28/10/2023

2023.10.28
今天是特別難忘的一天,帶著孩子一起去三重社教館參加
#還孩子做自己 特映論壇

有機會親眼目睹李佳燕醫師風采的機會再遠也要去❤️

紀錄片的一開始,那句「還」孩子做自己,而不是「讓」孩子做自己,就讓我印象深刻。孩子本來有平等人權做自己,不需要我們大人讓他做自己。

Let kids be kids 請把做自己的權利還給孩子。

謝謝兒子們及一揪就來的資深過動兒友人(?)千里迢迢搭車又轉車,這個下午我們獲得了好多好多,非常值得。

紀錄片後,參與現場問答可以獲得一本書,其中有一本是絕版書「親愛的大人」,是我曾在圖書館借閱過以孩子角度訴說不被大人理解心聲的作品,由已逝的幸佳慧作家與李醫師合著,迷路插圖的圖文書,非常值得家長閱讀並思考。

小兒子為了幫我得到這本書,勇敢舉手提問,成為現場七名發言人中唯一的孩子。

論壇與談者除了李醫師,人本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蕭珺予心理師的分享也是含金量超高,笑中帶淚後會反覆深思。我們到底是怎麼對待孩子的?可不可以多給些時間等待?孩子可能並沒有問題,只是沒有辦法立即符合大人世界所想、所要而已。

身為整體教育環境中的一員及一名母親,欽佩著這些為孩子們發聲的有力影響者。

對於過動症的處遇是否合宜、複雜成因造成的「被」過動兒、打罵教育、成績至上的文化等社會結構性問題,好需要更多大人願意看到並開始改變。

自己能做的好少好少,但至少開始了💪友人說10年後再看絕對不得了(?)

想起這週有好幾個孩子哀嚎週末要去補習班複習(早9晚6),因為要期中考了。再想起面對小考不斷的某孩子到本週五索性交空白卷,替他們難過。

知道嗎?20年後他們的發展鐵定與這些痛苦經驗無關,因為科技世代變動太大,他們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有60%目前都還未出現。

如此想來,請問這些沒必要的折磨到底⁉️

然後我家兒子考前總是替同學們抱不平因為沒有90、95、100而遭受到的「後果」,這些對分數的要求,都什麼世紀了,仍然存在,還因少子化競爭激烈,手段更強。

再寫下去,又要哭出來(不誇張),緩和一下氣氛,李醫師本人不但比照片好看,還非常年輕,皮膚之好驚呆了我,看來保持年輕的法寶就是為孩子們努力奮鬥💪我繼續追隨❤️

大人阿大人,能不能放過自己對孩子未來成就的焦慮,再難也嘗試看看,還孩子做自己?

#還孩子做自己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23/10/2023

#自行贈書抽獎結果出爐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感謝按讚、公開分享、留言並tag一名朋友的抽獎參與者,至截止日共有9名符合資格。

每次都邀請抽獎專業戶,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完成抽獎😉

鏘鏘~
中獎名單如下:
免費獲得「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一名(我會私訊詢問地址,獎品由我這邊寄出)

恭喜🎊

徐大軍

以上,我們下次抽獎見囉😌

#抽獎影片放留言處

23/10/202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04招零用錢
📌零用錢是教導孩子金錢觀的好方法。

1️⃣避免用零用錢與家事掛勾(儘管孩子可以選擇完成特定家事,以賺取額外的零用錢)。
2️⃣零用錢金額取決於你的預算,以及你期待孩子如何運用這筆錢。
3️⃣允許孩子錯誤運用金錢並從中學習。對他流露同理心,但不要試圖出手相助。

關於零用錢
https://reurl.cc/rDl3d1
先前曾跟其它招數一起分享,算一算差不多2年了,仍舊覺得是很實用的招數,值得專文再來討論一下。

奇怪欸,我們幹嘛還要給孩子錢啊?小筆吃的、用的、住的哩哩叩叩,大筆補習、才藝、各種活動、寒暑期營隊動輒上千、上萬,都是花大人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欸,憑什麼還要再給他們零用錢啊?(好激動)

就憑孩子是我們人生導師(?)給了我們一輩子需要學習的課題,讓我們從跌跌撞撞的教養生活中,不斷試誤,成為更好的人。如此想來,這點「學費」難道不應該付嗎?當然該付,心甘情願的付(誤)(不正經🤪)

正向教養比我正經多了,主張不要帶有特定意圖去給,就單純讓孩子知道:「他是家裡的重要成員,大人工作有收入,樂於與家中每一個人分享。」

與其獎勵式的說考試100分、比賽得名就給錢,真心認為,不要把錢跟我們期待孩子達到的目標綁在一起,單純定期給,對於孩子提升自我負責能力,長遠來看,更能帶來幫助。

孩子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不應該被好處利誘,而是自己慢慢去探索。這個社會,已經把對單一、單薄世俗成就目標的追求刻進骨子裡了,很難扭轉,能不能不要再被大人的獎勵給強化了?

當然,孩子身邊的大人很多,不是只有家長,我們自己不給,但別人想給,怎麼辦?沒關係就讓他們給吧‼️尤其愛給的大概就是長輩,他們的愛有很多形式,最直接的就是發紅包,他們方便、孩子開心,久久才一次,就別掃他們祖孫的興致了。

其實有許多比賽也會祭出獎金💰激發參與者認真取得好表現,所以我想傳達的不是「人不可以因為被金錢利誘而追求好表現」,而是「家長請尊重孩子,避免用金錢利誘他們做出我們追求的事」。成績高低、表現好壞,是孩子自己的事,讓他去感受、去在意,有開口請求協助時,我們再出手,其餘就是陪伴而已。(不然容易發生之前分享過度獎勵的隱憂)
https://reurl.cc/A0bLG3

回到零用錢,我們家大概是從哥哥小一、弟弟中班時開始發零用錢,目前固定一週70元,每週五發下,自行負責保管。額外還有的收入來源就是阿公阿婆給的:生日紅包(留一半)、過年紅包(留一包)、有世俗好表現時(10-500元不等)。

平常吃喝玩樂大致都包了,這些錢要幹嘛呢?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買玩具、寶可夢卡、投捐錢箱、請客、遊戲課金、買禮物送人、包紅包給大人(?)等,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想幹嘛就幹嘛。會不會太自由啊?我深信有過自由的感受才能帶來自律的能力。

工作經驗中,發生偷竊情況的孩子,部分都有被嚴格限制的議題,他們偷的不只是東西,還有那些大人不放心交出的自主掌控權。(還有部分是關愛匱乏議題,他們偷東西看起來是滿足物慾,實則可能在彌補不被家人重視的委屈)(還有部分是衝動控制議題,想要、想吃、想玩的當下沒辦法克制自己)(關於為什麼偷竊還有好多好多的可能性,我不是犯罪學專家)(只是當孩子有需要卻不跟大人說而選擇偷時,再氣也別急著處罰孩子,冷靜下來找出問題根源吧)

給零用錢好處多多,不但練習掌握自主權、還可以體驗錯誤消費的自然後果(多到數不清😂)(再想出手也請忍住),更能從中學會如何規劃使用。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大兒子在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下一堆文字跟算式,好奇詢問才發現是想買戰鬥陀螺(退燒又捲土重來又退燒🤦🏻‍♀️)他正在計算需要存多久才能買到、不同組合的買法怎樣買才划算,認真程度還以為在準備期中考咧!學數學到底要幹嘛?在這不就突顯了出珍貴的意義嗎?

還有一點我從沒想過,就是孩子也有能力可以對我們慷慨了❤️

兩兄弟曾經出錢贊助爸爸課金(像話嗎),用我們的名字在學校訂製可愛印章,有時還會買小禮物送給我們,談錢雖然俗氣,但有些浪漫沒有錢是辦不到的啊啊啊啊‼️(請讓孩子有能力及機會耍浪漫好嗎💕)

最後,分享一則路觀來彰顯
#是時候該規畫給孩子零用錢啦
的重要性。

上個月某天去大江,小兒子說要去誠品買寶可夢卡,我們確認他的零用錢是夠的,就拿了商品去排隊結帳。等待時,有個貌似大班的孩子哭得激烈,拿著一盒東西一直說:「我要買我要買」,(仔細一看,居然是我們買的那組)然後媽媽使了點力氣拿下放回展示區,並離開孩子去店外頭冷靜(沒有大聲責罵很不容易,辛苦了),過了一陣子,發現孩子沒有跟來,仍在展示區哭叫引起太多關注,就又跑進來將孩子帶離,站在店外頭溝通(真的要給這位媽媽拍拍手)

我邀請小兒子一起觀察這幕,想讓他欣賞這位沒有當眾大罵孩子的家長,他卻說:「媽媽不幫他買,他可以存錢買呀!」我解釋可能他們家沒有零用錢制度,他回:「那應該要有,他媽媽如果有在發零用錢,他今天就可以自己買了。」

嗯,一名孩子因有零用錢而財富自由(?)的智慧之言,供大家參考囉😉附圖為引發哭鬧的寶可夢ex特別組合,願那名孩子未來有自己的錢買更新的組合(或從此不再入坑)(真的很可怕🤪)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5/10/2023

#第5波小宇宙文化邀約推薦文

#抽獎結果出爐

#父母說話公式

感謝按讚、公開分享、留言並tag一名朋友的抽獎參與者,至截止日共有30名符合資格。

每次都邀請抽獎專業戶,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完成抽獎😉

鏘鏘~
中獎名單如下:
1️⃣免費獲得「父母說話公式」一名(我會私訊詢問地址,獎品直接由小宇宙文化的小編寄出)

恭喜
@張家華

2️⃣獲得七折優惠券五名(欲使用者請直接私訊小宇宙文化FB/IG皆可,小編將會引導讀者到方言集團蝦皮商城,使用優惠碼購書)

恭喜
吳念潔
鄭雅綺
希希
Kiwimum Russell
simem Peter

以上,我們下次抽獎見囉😌

#抽獎影片放留言處
(這次可能是很想睡覺,居然沒有按下錄影鍵😭但絕對是摸著良心的公正公平公開喔‼️)

Photos from 正向教養宋能量's post 15/10/2023

我也成為超級幸運兒啦!

暑假期間因為閱讀了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
這本書而成為李佳燕醫師的小粉絲(?)(老粉絲吧😉)

剛好每個月都會關注桃園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舉辦各場實體或線上講座有沒有自己喜歡的講題,就看到了10/4(三)居然有李醫師的線上講座:守護孩子的童年。

其實這是一系列的講座,主題為:兒童權利齊步走,總共有六場跟兒童權利有關的不同議題,覺得超級用心💯(目前還有三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訂鬧鐘上線觀看喔)

然後10/4那天,我在前有個案、中有會議的情況下,排除萬難準時上線,除了不得已得去開會的那20分鐘,全程認真傾聽,在電腦螢幕前面時而心有戚戚焉、時而拍手叫好。本來在旁邊做自己事情的大兒子,也不知不覺加入觀看,針對李醫師的諸多觀點,還會說:跟媽媽一樣耶☺️(日常言行傳遞的,默默有被孩子接收到,好感動啊‼️)

座談結束後,趕緊填Google表單回饋想法,隔一週後我就被抽中贈書啦!太lucky了,這本就是我在圖書館預約排序目前第9順位的超熱門新書
#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

從收到的那天到今天,利用工作、教養與耍廢之間的零碎時間,終於看完了。

看完其實胸口會覺得有些東西梗著,本書除了著墨近年來我一直感慨在台灣成績至上的文化外,關於學生在遵守班級常規困難的情況下要不要用藥,更是透過分享許多孩子的真實故事來引發思考。

校園內疑似情緒障礙類別的學生,常見為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亞斯伯格症,若有意(有意的人通常是家長或導師,不會是學生本人)申請特教鑑定,輔導老師就要出現了。

我的任務是進行至少半年的二級輔導晤談(通常導師日常關懷稱為一級輔導)主要是為了證明學生的不適應情況可能為生理限制,導致進展不明顯。(翻譯:沒有改善)然後將這期間的晤談記錄交給特教老師,特教老師彙整其他資料後送出,由各縣市鑑輔會來斷定學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資源,通過鑑定者,在校就會有各項特教資源的協助。

從101年擔任輔導老師至今,參與特教鑑定前的二級輔導個案數,老實說,一年比一年還要多,而且快速成長(夾帶抱怨工作量大?)

到底是大人們的敏感度提高了,還是一看到活潑好動、跟一般同學比,較難遵守規範的孩子,我們就忍不住先懷疑是否有過動症?

或許不是想貼標籤,而是想找個理由,幫無力的大人、無辜的孩子解套?

李醫師書中重點,不是抨擊用藥草率(多少有一點啦🤪)而是希望我們停下來思考,孩子的看似過動,有沒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選擇用藥這條路之前,還能不能多做一些嘗試?針對孩子的特質、需求,不論是在學習環境上或是家庭教養上,做一些彈性調整。

在這個系統裡的我,沒有答案。

陪伴過的孩子有用藥的、有不用藥的,還有不定期服藥的(?)身為兩個男孩子的母親,家長的掙扎及遲疑我都懂。所以該說的會說、該做的會做,家長能不能接受、有沒有心力去嘗試,都予以真心尊重。

然後,繼續該說的會說、該做的會做,直到孩子與我分別,進入下一個求學階段,期待他們不需要再陪伴的同時,又希望他們遇到能夠持續陪伴的老師。矛盾。

想起自己先前某篇文章的結尾:孩子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符合我們的期待,而是為了成為自己。那個他會很喜歡的自己。

所以,我期待不只是過動兒,每個美好又獨一無二的孩子都能有被賞識的那一天。

這本書真的能帶來許多啟發,希望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既然內容已深深記住,不如將這本書再送出吧~不介意這本書已經被我翻閱過的朋友,來參加抽獎活動吧‼️看了這本書,你們絕對也會成為李醫師的鐵粉喔😉

抽獎辦法✏️
即日起至10/21(六)晚上12:00截止。
1️⃣追蹤並按讚「正向教養宋能量」粉絲專頁。

2️⃣將本篇文章按讚並公開分享於自己的臉書上。(這點很重要,請記得唷❤️)

3️⃣tag一名好朋友,並留言「在我眼中孩子美好的特質」(親生或非親生/一個或多個都可以🤪)
例如:在我眼中我家兩兄弟直率又善良❤️

#抽獎獎項🎁
將於10/22(日)抽出一名幸運兒,免費獲得《我期待過動兒被賞識的那一天》一本。

再次感謝桃園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以及一直非常努力「還孩子做自己」的李佳燕醫師,向您學習,繼續加油💪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速速符合三條件抽獎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07/10/2023

#小宇宙文化邀約推薦文第5波

#父母說話公式

#抽獎辦法在文末

父母說話公式⁉️什麼跟什麼啊,學數學要有公式就算了,連當個爸媽說話也要有公式?人生會不會太難啊⁉️難,養孩子哪有不難的啦😭但如果願意翻開這本書,找一些語句練習看看的話,或許有機會變得輕鬆一點點喔🤪

這本書作者-金鐘沅是韓國的人文教育專家,20年來撰寫約80本書,本書目前在韓國是暢銷教養書的第一名。這種地位應該是韓國的王宏哲、澤爸或羅寶鴻(?)

書名既然叫說話公式,代表裡面有非常多的說話例句,整體來說,我覺得有一些說話方式蠻韓劇的(?)(就是看演員講覺得很合理,但叫你講你講不出來)(可是看到可以帶來好的影響,你又會忍不住想對孩子說說看🤣)(到底是要說還是不說呢🤪)

因為就是那種聽了會覺得「哇‼️好溫柔,可以鼓勵到我🥹」例如,當孩子太在意朋友對自己說的話或對待自己的方式,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幹嘛那麼在意別人說什麼?相處時心情會不好就少跟他玩,又不是沒有其他朋友」之類的。但金老師會說:「在意朋友是件好事,但如果太過在意的話,有可能會傷害你的心。凡事剛剛好就好。」

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有跟我一樣的理念:大人的話語對孩子有深遠影響力。好好說話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書中提到,經常聽著大人溫暖話語長大的孩子會有這些表現⬇️

✅恐懼感會減少,變得更勇敢。

✅有能力承受各種壓力。

✅對於新環境有良好適應力。

✅擁有堅韌的內心狀態。

✅個性沉穩且溫柔。

或許有些大人會抱怨「為什麼只有我要小心翼翼地講話?」、「他們頂撞我的時候講話更難聽欸」、「我也想聽溫暖的話語呀!」

作者的回應是:「現在給予孩子的這些溫暖話語,在孩子成人後,最終會原封不動地回歸到自己身上。因為孩子在充滿溫暖話語的環境下成長,當他長大後,就會將這些美麗的話語歸還給你。」

其實,不用等長大,只要你願意好好講話,慢慢會發現孩子對你好好講話的頻率會提高。

因為有被愛,所以能給愛❤️

上週放學時下雨,我跟孩子們只有一把傘,他們兩個都讓給我撐,我就兜著他們,克難三人一起撐。走著走著,我要去全聯買東西,把傘給他們,請他們先回家,他們居然異口同聲說:「媽媽,傘給妳用,妳還要去買菜比較辛苦。」我當然是推辭說:「沒關係,你們兩個人不要淋到雨比較重要。」然後他們帥氣回:「我們跑回家就好了,媽媽還要拿東西,傘一定要帶著。」

有沒有很窩心🥹

在崩潰的教養日常,我當然也有失控罵人的時候(絕對不能動手)但大部分的時間,都有意識練習

#好好講話

一天又一天,成效就出來了。

最後,我想分享書中第五章第五個重點:

✏️讓孩子恢復安定感的20句話

0️⃣1️⃣我一直在你身邊,所以你要有自信。

0️⃣2️⃣學習的速度根本不重要。

0️⃣3️⃣我的心裡永遠裝著和你一起的回憶。

0️⃣4️⃣你不必樣樣都擅長。

0️⃣5️⃣精彩的文章可以豐富你的生活。

0️⃣6️⃣ 當你知道自己的價值,人生就會變得不同。

0️⃣7️⃣最重要的是你的心靈、你的身體、你的思維。

0️⃣8️⃣有時會發生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

0️⃣9️⃣世界上沒有對錯,只有不一樣而已。

1️⃣0️⃣明天你也會有好事發生。

1️⃣1️⃣每天想像讓心情美好的畫面。

1️⃣2️⃣和你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1️⃣3️⃣平靜下來,一天就會感到很美好。

1️⃣4️⃣哭沒關係,但不要獨自哭泣。

1️⃣5️⃣重要的是,你的快樂要放第一位。

1️⃣6️⃣愛不僅是付出,也包含接受。

1️⃣7️⃣不要擔心失敗,我會永遠牽著你的手。

1️⃣8️⃣讓你感到疲累的人,無需理解他。

1️⃣9️⃣沒有你,我什麼也做不到。

2️⃣0️⃣謝謝你如此美好的來到我身邊。

是不是很難說出口⁉️有一些真的是韓劇台詞吧🤪

我喜歡而且常說的跟1️⃣2️⃣蠻像的:跟你們在一起真好,媽媽好幸福❤️

你們願意對孩子說哪句話呢?翻開這本書,相信會找到方法跨出難以啟齒的關卡,把對孩子滿滿的愛付諸於日常的言語當中,親子每天徜徉在幸福的愛之海(到底在寫什麼啦🤪)

來吧‼️做個永不放棄的人,給自己一次機會,立刻留言,相信總有一天會抽到的😉

#抽獎辦法✏️
即日起至10/14(六)晚上12:00截止。
1️⃣追蹤並按讚「正向教養宋能量」粉絲專頁。

2️⃣將本篇文章按讚並公開分享於自己的臉書上。(這點很重要,請記得唷❤️)

3️⃣tag一名好朋友,並留言在「讓孩子恢復安定感的20句話」中你最喜歡哪一句?

#抽獎獎項🎁
將於10/15(日)抽出六名幸運兒
1️⃣一名:免費獲得《父母說話公式》一本。

2️⃣五名:獲得七折購書優惠券。(比價王一定要幫你們算過,原價380七折是266,新書9月才剛上架🔥🔥🔥蝦皮上最便宜的也要276唷‼️)

#小宇宙文化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速速符合三條件抽獎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30/09/2023

這就是我現在高年級班級輔導時極力宣導的

#積極同意權

沒有聽到對方說:「好/可以/ OK/願意」那就是不行。

不要猜測有沒有別的可能性,不行就是不行。

「聽到對方說『好』才是真的同意」

和朋友聊天時,談起一件我誤會他的事情。

有一次我覺得有一個課程很棒,問她說:「我要報名耶,你要不要一起?」

朋友說:「隨緣。」

我於是幫我們兩人繳費報名了。

朋友得知我已經報名以後,表示她並沒有同意我幫她報名。

我說:「我以為隨緣的意思是說好。」

朋友說:「我說隨緣,沒有說好。」

我問:「那下次我要怎麼說才不會誤會你的意思?」

朋友說:「你要聽到我說『好』才是『好』。」

多年來,我是教育部性別平等事件的調查委員。朋友這麼一說,讓我想起處理兩造是否合意性交時,我們經常會問:「你有問他說願意跟你發生性關係嗎?」

經常會聽到行為人說:「沒有,可是他應該是有想要。」

調查委員問:「為什麼你會覺得他是想要發生關係的?」

行為人的回答有很多種,譬如「他都邀請讓我進他房間了,意思不是很明白了嗎?」、「她又沒說不好」、「不要她怎麼不說」等等。

因此在學校上性別教育,談到性自主權時,我會跟學生說:「no means no,如果對方說不要,那就是不要。

就算對方用撒嬌的聲音說不要,那就是不要。

除此之外,如果對方沒有明確說『好』,為了保護你後來不會被申訴,你一定要看著對方的眼睛問『你確定嗎?』

直到對方明確的表示『好,我願意』,那才算數。

至於哼啊哈啊,害羞扭動身體等等,只要沒聽到『好』這個字,通通都不算數。」

從我失準解讀朋友的意思得知,這個法則也適用在人際關係上。

與人商量事情,一定要確切的聽到「好」這個字,才不會自我中心的做出對方並不想要的事情。

28/09/2023

#928教師節有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輔師者,傾聽、理解、同在也。

我是媽媽,也是個輔導老師。走上正向教養這條路,調整了自己家庭的互動,便開始鼓起勇氣,希望能進一步幫助孩子跟家長,親子共好。

我們陪孩子一段,家長陪孩子一輩子。工作經歷,聽過太多太多親子互動,飽含愛意卻充滿折磨,非常、非常可惜。

你快樂,於是我快樂。

學生快樂,老師快樂。

所以,教師節不太快樂。

這幾天,有三個孩子讓我印象深刻。

你說:「媽媽叫我做事,第一次用罵的,還來不及反應,之後就用打的。」你不知道為什麼媽媽不能好好講?但你不會再問第二次,因為曾經鼓起勇氣跟媽媽溝通,換來更嚴厲的打罵。最近,很久沒被打了,不是媽媽改變了,而是你神經繃很緊,一直維持著注意力,希望隨叫隨到,不會有機會被打。

你問:「老師,你會覺得我煩嗎?」從小,媽媽就離開了你,爸爸忙工作無法顧你,在班級中總是那麼鬧。你不壞我明白,不過是個渴望關注、尋找安全感的孤單孩子。每週固定晤談外,每天下課一有時間就來找我。不煩,一點都不煩。我知道這是過渡期,當次數慢慢減少,我會欣慰,知道人際議題正朝好的方向前進。

你寫:「我本來很幸福,後來弟妹拿走他們(爸媽)全部的愛。當我表現好時,他們就只注意弟妹,我表現不好時,就罵我怎麼會這樣?要當弟妹的榜樣。」你只想發洩心情,故意不留下姓名。想起多年前的一封信,依直覺找到了你,邀請你過來聊聊,才一開口你眼眶就紅了。身為老大的委屈,從弟妹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累積,他們幾歲就幾年,在你們家目前無解。

輔導生涯裡遇到好多好多的你、你、你。故事不同,原因卻大多相同,就是被家庭影響。

2021年12月,滿40歲之際,我發現,再這樣子下去不行吶‼️只跟孩子聊有什麼用呢⁉️家長也需要被幫助。不必等準備好再開始推廣,看到這些渴望愛的孩子們,我產生莫名的自信,告訴自己,只要我願意開始,就會越來越好。

於是,嘗試帶領從來沒帶過的「大人」成長團體。這個月即將帶領第8團,從沒把握結業後有多少家長能持續不打不罵、不威脅不利誘?只盼望種子撒下之後,總有一天開花結果。

同時,在校持續透過各種機會,對學生推廣家暴防治。這學期,有個眼神清澈的孩子舉手:「老師,這些東西不應該對我們說,要趕快跟我媽媽說。」我說爸爸媽媽可能要再找機會改變,但至少我先教你們自我保護。另外一個同學回:「那學校就要強制爸爸媽媽都要來上課啊!」許多同學拍手叫好。

好主意欸,不如我們投書教育部(?)

928有點沉重的一天,老師們幾年短暫的陪伴能帶給孩子們什麼?到底?

6-12歲,國小階段孩子的快樂來源能有什麼?不過就是家人相處、成就表現、校園生活,這麼單純。其中比例最大的,當然就是跟家人相處。

學生快樂,老師快樂。

願有一天,各種形式家庭的孩子都有快樂比較多的時候。

於是,我們一起快樂❤️

P· S
下班前收到了禮物,準備開新個案囉!耳聞這孩子好一陣子了,直覺總有一天我們要相遇。今天終於被轉介,我好期待(?)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25/09/2023

本來想分享關於「零用錢」的文章,寫著寫著,卻歪了。不知道自己在激動什麼😂

#對於家中建立賞罰制度有感

#尤其是運用在學業表現這件事

喜歡這句:「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

有賞有罰在家庭並不是那麼適合的原因是,我們在陪伴生命,不是在班級經營、更不是在公司上班。我們的目標不是讓教學更順暢,讓公司賺更多的錢,而是想要讓孩子成為更美好的人。

當我們把賞罰帶進家庭,短期好像有效,但長期下來,愛會變成礙,產生許多問題,例如親子關係功利化、孩子無法學習為自己負責,只求對家長有交代。

有些家長疑惑,我都沒有處罰,只給獎勵也不行嗎?老實說,無法獲得獎賞時,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處罰。工作經驗看過不少孩子為分數失控,有部分當然是因為怕回家被處罰,還有一部分則是憤怒得不到獎勵。

然後,大人可能會說:「所以有效阿!這樣下次他就知道努力可以得到獎勵阿!」還真的不知道要怎麼反駁耶😅因為本人的價值觀不符合主流,成績至上的文化,抱歉無法融入。

而且我沒敢說出口的是「希望孩子考得好」的這個初衷本身就有爭議。因為當我們認同「學科成就高分是好的、安全的、比較有前途的」時,價值觀就同步傳遞給孩子,內化在心中。於是,功課好不好從一種中性狀態成為一種評價標籤,本來值得無條件被愛的孩子,變成表現好所以被愛。

把選擇權還給孩子好嗎?學習為自己在意的事情負責,好與不好跟別人無關,由自己去感受、去定義。已經拿到85分卻因為全班平均90分,就代表不認真、能力很差嗎?把事情做好卻換得一句「讀書有那麼厲害就好」心裡不會難過嗎?

學校裡的知識是為了未來適應社會而準備,既然如此,不就平均有60-70分及格就好?通盤先了解個大概大概,然後把精力放在探索自己可能有興趣進而變能力的領域上,是不是會更好?

到底為什麼要孩子考100分?(翻桌)親子之間,為了十幾、二十幾年後絕對不會記得的分數折磨彼此,何苦?

有想過嗎?為什麼這個社會的人群常常相互鄙視,對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不友善,用莫名的條件去分高低?或許我們都是無心的,甚至我們也是受害者。硬要責怪的話,我傾向責怪社會氛圍,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整個教育環境灌輸給我們的標準過於單一。

好多好多只是功課不好的孩子,在正需要建立自信心的成長階段,被制度打擊到體無完膚。幸運的話,他的多元智力還有機會在未來慢慢摸索,發光發熱。不幸運的話,不論長大多認真從事何種行業,都可能會被路過的人酸,或得要先自嘲顯得大器:「小時候沒有好好讀書,所以長大只能做這個。」

所謂的只能做這個,我認為,跟本身功課不好沒有因果關係,跟因為功課不好而遭受的他人對待比較有關係。然後,因為這樣子的對待而否定自我,放棄探索更多可能性。

而且,做這個又怎樣?有養活自己、不違法、沒傷害別人,就是對社會好大好大的貢獻。

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能不能讓分數至上的文化止步於此?在確認孩子認知能力是ok的情況下,盡量不陷入學科成就焦慮,好好欣賞孩子各個面向,陪伴孩子走過求學階段的種種壓力,找到自己喜歡的領域投身其中,這個世界絕對會更加精采多元。

重要的是,你的孩子鐵定能擁有自信快樂的笑容,在求學各個階段不需要關心別人考幾分、沒必要冒風險作弊,喜歡自己也善待同學。

回想國、高中時期的我,彷彿人生沒別的只能在學業成績中苦苦掙扎,不知道不讀書要做什麼?只知道反正就是要把書讀好,考個好學校就對了。根本沒時間探索自己喜歡什麼、未來可以做些什麼?

甚至只因為怕7月考不上大學,在根本搞不清楚有沒有興趣的情況下,硬著頭皮推甄當時分數僅能選擇的系(好險沒上) (沒其他意思)(是指不適合我)

而那些年,爸爸看到我的爛成績從不打罵,只會稍微皺眉頭看著我,唸個幾句,然後在成績單上擠出一些鼓勵的話(但其實只要簽名就好)。想想,其他同學要嘛被各種鞭策,要嘛被絕望放棄,不管他們現在過得好不好,當年青春年華的諸多片刻應該過得不好。(自己雖也沒好過到哪去,至少還有家這個避風港)

我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我,不是被威脅利誘,而是被包容涵養。我相信兩者絕對都帶有愛,完全不需要懷疑,但前者壞了關係,造成疏離,多可惜。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擁有更多的時間、空間盡情探索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自己。而非跟當年的我們一樣,封閉在只有單一出口的大型迷宮,看著大多數人往哪走,加入其中行列,摩肩接踵、爭先恐後。等到終於可以從出口離開時,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只好隨波逐流。繼續盲從。世代複製。

如果你是個家長,懇請你給孩子一個機會單純被愛灌溉。請不要打孩子,也不要因為分數賞罰孩子。當然,我沒辦法為你孩子的未來負責,但,我也不會為我孩子的未來負責。我會陪伴他、尊重他,讓他自己選擇並自己負責。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人生從來就沒有什麼賽道,別教孩子把周圍的他人當假想敵,每個人都值得活出獨一無二、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

#不要打孩子

#不要因為分數賞罰孩子

繼續當個怪咖努力推動🤪💪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24/09/2023

#第4波小宇宙文化邀約推薦文

#抽獎結果出爐

#會跳舞的手

感謝按讚、公開分享、留言並tag一名朋友的抽獎參與者,至截止日共有27名符合資格。

每次都邀請抽獎專業戶,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完成抽獎😉

鏘鏘~
中獎名單如下:
1️⃣免費獲得「會跳舞的手」繪本二名(我會私訊詢問地址,獎品直接由小宇宙文化的小編寄出)

恭喜🎉

蔣承珊

子宜王

2️⃣獲得七折優惠券五名(欲使用者請直接私訊小宇宙文化FB/IG皆可,小編將會引導讀者到方言集團蝦皮商城,使用優惠碼購書)

恭喜🎉

羅勻妤

Wang

鄭雅綺

@木木本

陳寶蘭

以上,我們下次抽獎見囉😌

#抽獎影片放留言處

22/09/2023

#相信孩子但不隨之起舞

#諸位家長請記得保持理智🫣

「有研究指出,只要環境適合,每個人都有形成複雜錯誤記憶的能力,藉由極度暗示性的訪談,人們很容易產生內容豐富,並帶有不安感的錯誤記憶。而一般來說,孩子會比大人更容易形成錯誤的記憶,另外,某些類型的人,發生的機率更高,如專注力高的人,可能會因為不容易注意到周圍發生的事物,而塑造出與事實不符的記憶。」

(⬆️以上內容整理自網路公開資訊)

今天要分享小兒子因錯誤記憶而在學校大搞烏龍的故事(冒冷汗😰)非常值得同為家長的朋友們參考。

這星期某天,最後一節下課時間(兼打掃時間,共20分鐘)的最後兩分鐘,弟弟跑進辦公室找我,這非常罕見,基本上我們在學校是王不見王(?)

他摀著嘴巴,說剛剛被別人絆倒,牙齒撞到地上,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趕緊請他張開嘴巴檢查,慘了!他的右門牙下方呈現不規則的形狀,不見大約1/4,喊著又酸又痛,安撫他的情緒,表示已經上課,先回教室跟老師說一聲,再去健康中心詢問護士阿姨該怎麼辦。

這顆是恆齒阿阿阿阿阿(抱頭),不用去找同事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但慌亂的當下,還是非常需要同事安定我的心。同事先拿紗布給小兒子冰敷,請我們回去找牙齒,如果碎塊完整,還有機會補回去,然後幫忙打電話找診所,讓我們現場掛號及時處理。

終於體會什麼是「滿地找牙」了,母子到事發地點摸半天,很遺憾,並沒有找到😫然後急忙趕到了診所,雖然願意讓我們現場掛號,但現場的預約也很滿,等了約莫1小時才看到診。

想當然爾,一個8歲的孩子,牙齒又酸又痛,還要等診1小時,怎麼可能安靜坐著?盡力陪他參觀這陌生的診所、裝水喝、上廁所、找事做,才不會太難熬,但時間還是很漫長阿,媽媽什麼不會,最會聊天(撥髮),於是就開始聽他說到底發生什麼事。

因為一開始他就說「被絆倒」,所以話題朝這方向開啟,詢問:確切被絆倒的位置、有看到對方嗎?跌倒之後就來找媽媽了嗎?

現在想想,那時就在進行

#暗示性訪談😂

極度不耐等候+疼痛+委屈的小兒子,在我們一來一回對話之下,拼湊出完整的受害現場:「大約2:50左右,自己在3樓樓梯口附近的空地閒晃,突然被從4樓下來的人撞倒,對方往四年級教室的方向跑掉,站起來感覺牙齒怪怪的,但還是先回教室,好奇用手摸發現有缺口又感覺到酸痛,才趕快來找媽媽。」然後,聊完還認真詢問我那邊有沒有監視器?森七七想找出撞到他的人😡

終於輪我們看診,不幸中的大幸,初估沒有傷到神經,先補起來,但僅剩美觀作用,未來不可以咬硬物,等成年之後可以考慮貼片或植牙,才能肆無忌憚啃芭樂(?)哎~大啖美食時還要顧忌東顧忌西的,想到心情就不美麗😭

回家後,哥哥非常關心弟弟的狀況,對於「撞到人還跑掉」一事,兩人愈講愈生氣,說一定要找出這個人,如果弟弟神經有傷到的話,對方還要把神經抽出來還給弟弟(?)(以牙還牙還不夠呢)(要以神經還神經才原諒)

其實我本來沒想找出是誰,因此態度偏勸說他們把焦點放在「校園安全人人有責」,弟弟站在人來人往的地方,自己也需要注意。

想起要跟導師回報此事,麻煩導師以他的例子宣導下課時間注意安全,不需要找出是誰。結果導師也認為要找出來,因為四年級的孩子經常橫衝直撞,非常危險,老師們千叮嚀萬交代還是沒明顯改善。

沒多久,我居然接到另一名同事(生教組長)的來電關心(本校危機處理非常積極),表示明天會調監視器找出學生並做校安通報,我傻眼說:「等級要拉那麼高?」他一句:「未來弄牙齒若要花很多錢,對方當然要負責。」就把我堵住了。

好吧~本來的我好像太鄉愿,其實讓對方負責才是給他機會學習,未來才能避免再犯類似的錯,我也好討債(?)

前面流水帳落落長,忍耐一下,轉折點來了‼️

隔天導師跟四年級導師辛苦宣導這起意外,有一名四年級學生馬上自首,結果因監視器找不到我兒子講的畫面,總務處找我去幫忙看,才發現

我 家 兒 子 是 自 己 跌 倒 的

😳😳😳😳😳😳😳😳😳

同事跟我反覆看多次,雖然畫面中有不少人,但沒人靠近兒子阿!他就真的走著走著,非常突然,往前跌倒,難怪會覺得是被人絆倒。生教組長還說要確定喔!我回:真的沒人撞到他,感覺是被看不到的同學捉弄(呸呸呸,打嘴巴)(剛搬新校舍不可以亂說話🤫)

而小兒子得知實情後,一臉不可置信回:「是喔⁉️真的嗎⁉️」至於,那位自首的可愛同學,請問到底是撞到誰啦🤣🤣🤣🤣🤣

搞這麼大的烏龍,必須記錄一下。經過這次經驗,才能理解為什麼有些家長會為了孩子的事來學校激動大小聲。

但拜託,一來一回的認真確認,居然也能創造出不存在的記憶😅真的真的,不能只聽孩子講欸。

還有,身教很重要,有事好好說,對學校人員態度太差,真相大白時若跟孩子講的有所出入,尷尬的就是自己囉😉(我雖然態度很好還是非常尷尬🤪)

✅以上學校處置依正常流程,不管我是家長或老師,都一視同仁喔😊(別的學校我不知道)(但我們學校絕對是非常OK的)

✅感謝醫生用心補牙🦷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9/09/202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34招犯錯

📌視犯錯為學習的機會。

1️⃣以關懷、溫和回應孩子的錯誤,來取代羞辱、責怪或說教。

2️⃣適當地使用啟發性提問,協助孩子探討犯錯的後果。

3️⃣邀請每個人在晚餐時間,分享他們今天做錯的一件事與從中學到的經驗。

去年2月分享過一篇

#打破一個碗之我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0801785087349&id=102144498953078

那時才剛練習正向教養沒多久,所以孩子還活在「做錯事害怕被罵」的陰影中,打破碗時,明明我一句責備的話都沒說,孩子卻本能性先責怪別人,以擺脫此事自己該負的責任。

一年半後,舊事重演,而孩子不一樣了。

昨晚在外用完晚餐後要去買東西,想說大概要花5-10分鐘,先放孩子回家寫功課(這樣可以少一些陪寫時間,你知道的,眼不見為晉😉)自己騎車出門。

10分鐘後,正把車騎進家門時,弟弟咚咚咚跑下來,本來以為他要幫我拿東西(有時會這樣貼心)(大多是因為有食物)(不許酸孩子看到吃的才幫忙拿)(還是要肯定並珍惜),但他一臉難以啟齒卻又鼓起百般勇氣的模樣,我感覺到並不是😂

等了不到21世紀之久(?)他開口:「媽媽對不起,剛剛我跟哥哥玩的時候,把妳裝植物的玻璃瓶打破了,哥哥已經在收拾,我會買新的給妳。」

哇,這背稿式的告解資訊量有點大,我有抓到關鍵字:「打破玻璃」,好在他的表情鎮定、說話不疾不徐,所以我雖然心頭大驚,也猜應該沒有危險性。先擠出話回:「你們有受傷嗎?」弟弟回:「沒有,哥哥有叫我先不要靠近,他慢慢撿起來」。這時,哥哥有聽到我的聲音,在樓上大喊:「媽媽,我有放在抹布上,不會被割到。」

跟著弟弟一起上樓,邊聽事件發生經過:哥哥已經開始寫功課,弟弟拿蛇布偶鬧哥哥🙄(不意外的話馬上就要出意外了),甩一甩掃到玻璃瓶,整個摔到地上,破了一個大缺口。好奇兩兄弟當下的反應,詢問他們:那後來咧?他們說瓶子摔下去時有被嚇到,剛好聽到我回來的聲音,所以哥哥教弟弟趕快下樓道歉(生存策略),哥哥則幫忙善後。

看著玻璃瓶的缺口,還有沒哭也沒互相責怪,只忙著收拾的兩兄弟(一個撿玻璃、一個吸水),又是一個神奇的片刻。這不就是我所希望的?孩子不需要因恐懼挨罵而花費力氣卸責或找理由,可以好好專注在解決方法上。

哥哥還擔心瓶子太貴,表示自己跟弟弟玩也有責任,可以幫忙賠償,然後弟弟忙著說不用不用,我弄的我自己賠就好(什麼兄弟情深超展開)。

昨天的情境,媽媽實在沒機會生氣(?)可以好好照著正向教養的步驟,除了肯定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用啟發式問句:「打破玻璃會讓我擔心你們受傷,如果還有下次可以怎麼做?」討論預防的概念。收拾完,提醒他們請掃地機器人再巡一次以防遺漏小碎塊,然後繼續寫作業,非常peace的一個夜晚。(至於電視時間又吵架的事就先別提了吧🫣)

如此看來,我們真的要敞開心胸歡迎犯錯(倒也不必太常蛤),犯錯就犯錯,負責就好。

可能有人會擔心孩子犯一些影響到別人的大錯怎麼辦⁉️我傾向樂觀看待,若平時對於孩子的小錯能夠給予機會,在安全信任的環境下學習負責,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一錯再錯鑄下大錯(可以流利讀出上面這句嗎🤓)

總結➡️
對於「犯錯」,大人如果願意翻轉過去的看待方式,我們會發現,專注解決問題得到的學習經驗或許比罵下去更持續有效呢😌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6/09/2023

#小宇宙文化邀約推薦文第4波

#會跳舞的手

#抽獎辦法在文末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感覺就是:「好溫柔的繪本啊~」

身心障礙議題一直都很小眾,看到這本認識聽障朋友的繪本,覺得好暖心。

身為非身心障礙者(目前),在周遭生活環境中遇見身心障礙者,我自己認為最安全的尊重就是不做任何反應,除非評估對方是需要協助的,而我也是這樣子教導自己的孩子。

但並非所有身心障礙者,都能從第一眼辨認出來,聽障就是其中一種。這本繪本,從小女孩珊姆的角度出發,她發現新鄰居有一雙會跳舞的手,這個形容多美呀!不只口說能傳遞訊息,舞動的雙手也能呢!

喜歡作者循序漸進地展開,傳達理解與愛。兩個小女孩,珊姆與小麥,從好奇對方到成為朋友,成為朋友後因為不懂對方的意思而搞烏龍,進一步學習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溝通表達,友誼更加深厚。

跟孩子共讀時,我們也一邊學習文中的手語,覺得用跳舞的雙手溝通非常神奇。孩子也更能理解人跟人的互動就是互相,若好朋友身心有所限制,我們能做的就是進入他們的世界,因著他們讓自己學習到更多原本不會的事情,多好!

孩子們不只一次在路上看到患有軟骨發育不全症的人(侏儒症),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時,他們的注視是非常好奇,但可能在對方來說是冒犯了。所以也藉由「會跳舞的手」延伸討論,有時在路上會看到一些明顯跟我們不一樣的人,理解他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想想他們會希望如何被對待。(就一般對待。)

阻礙我們的往往都不是那些障礙,而是因為看到障礙而產生的不理解、遲疑。

身為教育工作者,看到殘酷的人,通常都不會是孩子。本校有集中式特教班還有分散式的資源班,為了不貼上標籤取了溫暖可愛的名字。這麼多年下來不只一次聽過孩子跟我說:「媽媽說我再這樣調皮搗蛋,就要去OOO班上課」、「爸爸生氣叫我去當 # # #班的學生。」

聽到除了難過,還有更多的生氣。到底是多不理解特殊教育的立意?這樣嚇孩子,不但沒有同理心,還讓人感受到無知的傲慢。

只能耐心地跟孩子說:「你有沒有發現OOO班的人數比較少?因為他們各有不同的狀況,譬如說行動非常不方便、能力沒有辦法隨著年齡長大而增加,長大到20歲,行為還會像個小朋友一樣。他們跟一般的小朋友比起來,更需要被照顧。如果你有類似狀況,在這裡可以受到很好的照顧,很開心學習,但老師看來你應該不需要。爸爸媽媽可能誤會了OOO班的意思,如果你願意的話回去可以跟他們聊,如果不小心講出這樣子的話會讓聽到的人傷心喔!」

「那如果是 # # #班的話,平常在自己原來的教室上課,但如果在學習數學、國語、跟同學相處上比較需要幫忙的話,就會來到這裡上課。這裡的人數會比較少,老師可以針對你的狀況做調整,學習吸收會更好。我們可以再觀察看看你有沒有需要,老師們都會再跟爸爸媽媽討論喔!」

不知道我這樣子說明是否合適,但真心希望孩子不要被爸媽影響,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帶有無知的偏見。也希望他們知道,如果自己哪天有特殊需求,絕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雖然是少數,但還是正常,不需要感到可恥或丟臉。

人人都有病不是嗎?其實我覺得有各種奇怪想法的大人病得還比較嚴重吧(例如我🤪)

想要徜徉在純真、溫柔的友情世界嗎?想要自然而然讓孩子增加同理心,理解這世界上有許多跟我們不一樣,卻又一樣的人嗎?帶著孩子翻開這本書共讀吧❤️

來吧‼️做個永不放棄的人,給自己一次機會,立刻留言,相信總有一天會抽到的😉

#抽獎辦法✏️
即日起至9/23(六)晚上12:00截止。
1️⃣追蹤「正向教養宋能量」粉絲專頁及在本篇文章按讚。

2️⃣分享本篇文章於自己的臉書上。(這點很重要,請記得唷❤️)

3️⃣tag一名好朋友,並留言你希望這個世界可以再多一點什麼?(ex:我希望這個世界可以再多一點寬容,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犯的錯誤❤️)(不用太嚴肅喔!也可以留我希望這世界再多一點新鮮空氣,不要讓我們走出去常常聞到二手煙🥲)

#抽獎獎項🎁
將於9/ 24(日)抽出7名幸運兒
1️⃣兩名:免費獲得《會跳舞的手》繪本一本。

2️⃣五名:獲得七折購書優惠券(比價王一定要幫你們算過,原價350,七折是245,新書才剛上架🔥🔥🔥網路上最便宜的也要276唷‼️)

#小宇宙文化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速速符合三條件抽獎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5/09/202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35招自然後果

📌孩子透過體驗他們選擇所造成的自然後果,培養適應力與自我能力。

1️⃣避免說教或說出:「我早就告訴過你。」

2️⃣表達理解:「你全身濕透了,一定很不舒服。」

3️⃣安慰,但不要出手相救:「洗個熱水澡可能會有幫助。」

4️⃣重視孩子的感受,像是跟他說:「這聽起來有點尷尬。」

昨晚三年級的小兒子有項國語作業:每個生字造兩個詞,再用其中一個造詞造句,是當晚最需要花時間完成的。寫到晚上9點就剩這個還沒寫完,他突然冒出一句:「這一課是明天再寫,所以明天再寫。」然後自己大笑不止(?)

#明天再寫⁉️

想說真假?把課本拿來一看,還真的是「明天再寫」,仔細閱讀課文,作者李光福用親子互動故事生動展現孩子的拖延症頭,好可愛又有趣的文章。

但這文章是想引導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我沒理解錯吧)(正常人都會如此理解吧),而小兒子卻真心想實踐文中主角晶晶的作為🙄

「有沒有搞錯?明天再寫?最好你明天爬得起來!」深呼吸,很好,心中的OS沒有飆出來。

其實我也想要快點洗洗睡,所以不打算花時間引(逼)導(迫)他今天完成。詢問兒子怎麼打算?他說早一點起床。那大概要花多少時間呢?30分鐘。那要幾點起床比較剛好?六點半。OK~那我們就繼續看下去。

結果晚上例行的睡前故事時間,兒子也主動說不用,要趕快睡明天才起的來。(那你趕快寫完不就可以睡久一點嗎)

今早,有依約定起床,good!有好的開始,但只有成功的一半,依我認識他8年之久,知道接下來寫作業的過程不會順利。因為這項作業對他而言,不管早寫或晚寫,寫起來就是一句成語:「心煩意亂」可以表達。

起初幾分鐘還不錯,埋頭苦寫,但沒多久就進入「千錯萬錯都是they的錯」囉!筆不好寫、橡擦擦不乾淨、老師出太多、字典很難用……,表情完美呈現其中一個造詞「嘟嘴」。

「阿不然咧?你自己在那邊有把握早上完成,就不要該該叫!」我的暗黑小劇場又來了,平(冷)靜(眼)看著他搭上心中狂罵,我又熬過了💪

我只說:「提早起床寫作業真不容易,你的選擇你可以完成的。」留下一起討論之後寫下給他參(照)考(抄)的筆記,就上樓梳洗,畢竟眼不見為晉(?)

5分鐘後,他在梯間充滿活力大喊:「媽媽我寫完了,等一下要幫我簽名喔!」不到半小時要不要情緒起伏那麼大阿?算了,人家就大腦還沒長好咩,原諒☺️

下樓後看到在沙發上看漫畫等我的兩兄弟,以及餐桌上哥哥接手切好的西瓜(居然為了弟弟把籽都挑掉),感覺真好!出門前,忍不住噹小兒子一下:弟弟呀!有了今天的經驗,下次還要「明天再寫」嗎?

他想了想,回:要留少一點。(昏倒)😱

明天再寫就明天再寫吧!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雖然多少也整到自己,但我相信在這過程一定有留下些什麼(不是作業),不是嗎🤪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14/09/2023

#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

#第32招傾聽

📌孩子感覺到被傾聽,他就會願意聽你說話。
1️⃣孩子試圖與你說話時,請留意你是否常常打斷、說明、捍衛立場、說教或評論。

2️⃣停止這麼做,只要傾聽。你也可以試著詢問,例如:「你能舉個例子嗎?還有別的嗎?」

3️⃣孩子說完時,問他是否願意聽你說話。

4️⃣互相分享後,專注在適用於你們兩人的解決方案上。

😱怎麼時間過這麼快啦?一轉眼居然已經開學第三週,整天在忙茫盲中渡過,生活不知不覺就回到日常軌道。

輔導老師日常就是在家忙自己孩子,在校忙別人孩子,兩點一線,如此樸實無華。感謝跟這些親生跟非親生的互動(?),讓我時常有機會停下來,思索孩子跟大人之間如何共好。

這星期某天,小六女孩到辦公室交小團體報名表,遇到我,順道提昨晚跟媽媽吵架了。整理她的說法,是因為數學課她回答問題後,老師回一句:「這妳當然會」的話,讓她感受不好,回家跟媽媽抱怨,媽媽的反應大致是:「老師沒什麼意思,不要想太多」、「不要管老師怎麼說,妳就好好上課」,然後小六女孩還是氣噗噗難消,媽媽覺得煩就罵她,說再這樣就不幫她簽聯絡簿,想也知道她就回:「不簽就不簽!」母女緊接著進入冷戰期,直到上學還沒結束。

下課時間只剩不到10分鐘,要怎麼聊?以往的我絕對是幫大人講話,辜負孩子對我的期待及信任,用柔性話語勸她體會媽媽的苦心,表示媽媽可能是希望她在很有課業壓力的6年級生活中,不要再增添無謂的煩惱。順便也幫老師一把,表示老師應該是無心的,不知道她會往心裡去。然後,孩子心裡留下:「大人還不是都一樣」的怨嘆,或許好一陣子不會想再找我。

#孩子不缺對她講道理的人只缺聽她講話的人

不需要急著加入勸說的行列,專心承接她的心情吧!跟她說白天聽了老師意味不明(?)的話,已經感到不舒服,回家想跟媽媽宣洩,結果卻又更糟,真的是有夠辛苦,人生有必要那麼難嗎?

#先同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好奇問:「其實我也可能跟媽媽講出一樣的話耶~謝謝妳讓我知道這樣不會幫助到小孩。阿大人講出這種話,可能想表達什麼?」

#啟發式問句讓孩子自己說出來

好在有同學陪她來,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腦力激盪:希望不要跟老師計較、不喜歡小孩愛抱怨、想要妳趕快心情好起來…等。我:「所以媽媽出發點是在意妳的感受、擔心妳跟老師處不好,只可惜不會聊天(?)」

#如果還有下一次妳希望媽媽怎麼做

小六女孩回:「我也不知道,但不要一直唸我。」我:「嗯,所以其實只要靜靜聽妳說就好,妳抱怨完就好多了?」轉頭開玩笑:「同學們,以後聽別人抱怨不要給一堆建議就是最好的陪伴,知道了嗎⁉️但太誇張的還是可以來找我啦!」

#還有餘裕要記得拉回最初的癥結點

解決了媽媽的部分,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妳當然會」是什麼意思?同學們說說看,你們也會不舒服嗎?」會阿!好像在諷刺、好像說「這又沒什麼」,還有「妳最厲害那妳來」。

依稀記得這孩子在補私中班,所以數學進度是很超前的。所以我問:「老師講話那麼刺不是很奇怪嗎?OOO妳上課是不是在做自己的事阿?」(評估是可噹一下的🤪)

拼湊大家的七嘴八舌,果然,包含小六女孩,有幾個同學常常都在台下做自己的事,雖然沒吵到別人,但很明顯沒在聽課。老師早就在課堂上表達不只一次,不要有上補習班的上課就不認真。小六女孩叫屈:「常常都沒人理老師欸,我至少還有回答問題。」我:「那我們來想想,如果是在台上講課,學生都沒在聽,但問題又可以回答正確,妳會開心嗎?還是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我在猜,老師可能因為妳的上課態度有點受傷,所以不自覺脫口而出這句話,讓妳也受傷了。你們覺得老師平常上課方式如何?」大家回應是算認真的,雖然會要求背一些東西(學生覺得沒必要),但蠻在意學生有沒有理解方法。

「阿,所以是一個認真就輸了的老師很在意你們的課堂反應,平時累積了一些委屈所以說出這句話。要怎麼停止這互相傷害的節奏阿?你們可以再想一想。」

#還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

最後一定要問這句,讓孩子們知道有需要就來,願意找人幫忙就是腦力激盪的過程,自己最終會是自己問題的最佳解。

然後,下一節下課時間,另外三個同學也交了小團體報名表(?)

真心感謝這群孩子來找我聊天,是上天安排嗎?當晚跟自家孩子聊天時也遇到「抱怨老師」的議題🙄

想起白天的經驗,勒住舌頭不勸說、不講大道理,真誠傾聽後,一起討論老師看似負向行為的背後應該都帶有正向意圖。在理解老師意圖之後,能不能接受由孩子自己決定,我們只要聚焦如何在相互尊重的情況下平安相處,孩子終究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校園生存法則。

孩子愛抱怨嗎?別擔心他會變苛刻,就接住他的抱怨吧‼️消化之後孩子又有動力去面對這並非完全友善的世界。而且,身為大人的我,到現在都還是很愛抱怨,好像也沒歪掉(吧)😉

#不保證專業但有加真心

#你今天正向了嗎

#正向教養親子共好

Videos (show all)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