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YA - Asian Alliance of Theatre Festivals for Young Audiences

ATYA - Asian Alliance of Theatre Festivals for Young Audiences

A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festival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Asia. In March 2013, the ATYA meeting was held in Kaohsiung, Taiwan.

OBJECTIVES

1 -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s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in Asia
2 - To strengthen the network between member festival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YA in Asia by supporting the artist exchange
3 - To contribute to the TYA of the world by developing the TYA in Asia
4 - To promote the uniqueness of Asian cultures by introducing TYA of Asia
5 - To recognise the importa

Punch and Judy 潘趣與朱迪 24/07/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32篇。傳統表演如何融入兒童劇場的發展呢?
遠古傳承下來的「伏羲女媧」圖,都是二人以長長蛇般身體糾纏一起,螺旋向上的狀態。或許,這就是傳統表演與兒童劇場或現代劇場相互發展途徑的最佳寫照,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交替扶持,糾纏不清,蒸蒸日上。
每項傳統由技巧、型式、管治價值觀與群眾期望所組成。技巧與型式互動,就產生各種舞台「品種與程式」的凝聚與進化。管治價值觀就是當地宗教、倫理與法道的制約。而人民群眾期望就生存、幸福、自由與快樂的追求。管治價值觀與群眾想法的拉扯,就產生傳統表演的「內涵」。技巧與型式,價值觀與期望,品種與內涵就構成一個傳統表演的特徵。
試從成功把傳統應用在兒童劇場,強調以儒家思想治國的韓國,看看他們做了什麼。他們把說書人的音樂、節奏、動作與幽默的技巧,與講故事的趣味與格式,加上服飾、面具、雜耍、舞獅與街頭表演與觀眾交流的技術,應用在兒童幻想世界,及當代城市化的生活標準上。
韓國兒童劇界以古代故事作包裝,重新以平民觀點述說故事,撇除一切封建時代的階級價值觀。無論主題是不能以貌取人(The Song of Ugly Kong-Ji)、母親的安慰(怪爺爺要來了)、尊重老人家(老頭永遠是對的)、尊重自己的優勢(Manbo & Byull Byul Meori ),由仿效傳統戲偶的造型,媽媽床邊哄弄孩子的怪物故事,到把守衛平安的石獅(Manbo)及風趣可愛的老頭,還有更多都從傳統世界中尋找元素,按兒童成長的心理發展,建構一大批充滿民族特色,但蘊藏著當代價值觀的產品。於是,兒童劇場中,孩子看到韓國,看到自己,也看到未來。而這種作品正與日俱增,過去十多年每年到訪都讓我看見,而且越來越多,更開始獲得當地市場的接受,而不是出席國際場合的宣傳。
這方面的現象,來自兩個不同力量輔助而成。首先,官方的韓國國家基金提出在兒童劇看到韓國民族元素,成為資助標準之一。而民間方面,國際兒童劇聯盟韓國中心(Assitej Korea )又發揮「行會」鼓吹力量,過去座談與交流,使大家對此政策有充分的準備及理解。國內的各兒童及地區藝術節積極配合,邀請擁有韓國民族風格及元素的作品,參與藝術節演出,再外銷世界。當然,韓國在2002年主辦國際兒童劇聯盟(Assitej )大會之後,對兒童劇場應該扮演什麼社會責任,內容如何適合兒童,如何尊重兒童,避免說教及宣傳,如何帶領兒童面向未來,都開始有充分的探索準備,已經有很多討論空間。因此,傳統與創新、韓國與世界、個人與群體,已經得到平衡與接軌機會。傳統不再是阻撓發展的力量,而是持續融和過去與未來的關鍵因素。
送上機構多年前經過調整的布袋偶演出影片,在沒有改變角色基本人設的情況下,讓英國的傳統布袋偶Mr. Punch 除去暴力及低俗的特色,邁向兒童的作品。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傳統藝術與兒童劇場

Punch and Judy 潘趣與朱迪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演繹:王巧芹Ming Ri Institute for Arts Education (Hong Kong)Performed by Mavis Wong

韓國 The Song of Ugly Kong-Ji - Theatre Face to Face 15/07/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31篇。傳統表演是否不能出現在兒童劇場呢?
「傳統表演」源自祭祀儀式,及藝人巡迴鄉鎮娛樂,各自向雅俗兩端發展,再在市集匯聚成當時古代的流行娛樂文化。今天東方及南方國家普遍對過去傳統有偏見,總覺得傳統給人落後的感覺,與期望格格不入,大部分成人更相信傳統表演不會吸引兒童,但事實可能剛剛相反。
近幾十年,兒童劇場傳入東方、南方國家時,已經接近成熟,所以大家看到成果,摸索不到源頭。就以香港為例,七、八十年代初引入的西方兒童劇表演時,舞台已經很有規模,大家只想模仿,沒有人會思考原來歐陸兒童劇,也有源自傳統,與街頭表演的痕跡與歷史。
加上,東方與南方社會普遍有渴慕「摩登產物」的心態。各地人民在殖民經濟下走向經濟繁榮,所以「去舊立新」,或許不是新,而是「去傳統取西方」的想法,成為社會對進步的共識。就以中國為例,從五四新文化運動到戰後香港社會,反傳統觀念,與進步思想劃成等號,連累傳統形色也成被排擠的對象。兒童劇場是同期輸入的產物,當然也難容傳統的存在。
其實,童話及民間故事一直是西方兒童劇場的重要課題,傳統表演也一直影響著兒童劇場的表演手法。就以「格林童話」為例,當年收集日耳曼民間故事,只是面對拿破崙入侵,想盡力保存本土傳統文化的行動。後來,受到歡迎,兩兄弟窮一生51年的時間,經過七度改编,成就世界童話的鼻祖身份。問題以經清楚,不是傳統是否落後,而在改編與修訂的決心。是否按社會價值觀的需要,讓傳統進行漸變及發展。童話如是,兒童劇場發展也是如此。傳統就彷彿行路,必須一隻腳站穩在地上,另一隻腳離地走動,才能昂步向前。問題只在大家的誤解,以為傳統必須兩腳同時站地不動,而發展就是兩腳離地跳躍,二元對立概念。
經過多年業界深入了解歐陸兒童劇場發展的歷史,今天大家對傳統重新產生興趣。非洲各國,南美及南太平洋島國,南亞與中東國家都開始尋根之旅,本土故事與當地傳統表演的追尋成為潮流。怎至影響到大型美國動漫及主題公園企業,也向小數族群故事與傳統文化尋找意念。東亞方面,以韓國兒童劇場最為成功,把當地說書,面具、雜技、木偶,以至傳統故事引進兒童劇場。送上韓國 Theatre Face to Face 的兒童劇「The Song of Ugly Kong-ji」,看到傳統元素如何精彩地應用在兒童劇場上。
下一篇與大家分享傳統文化與表演,有什麼元素在滋養著兒童劇場的發展。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兒童劇場 #荃灣大會堂 #傳統藝術與兒童劇場

韓國 The Song of Ugly Kong-Ji - Theatre Face to Face 明日機構兒童戲劇藝術教育專門網站www.kidstheater.org推介片段。演出劇團: Theatre Face to Face (韓國)

Song 4 唱首好故事 (全首) 2023 08/07/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30篇。「音樂劇」與「音樂故事劇場」對兒童劇場發展的影響?
「音樂劇」與「音樂故事劇場」是兩個兒童劇場的新力軍,影響力逐漸加強。
音樂劇(Musical )是指在美國以百老匯為首的商業劇場,從「輕歌劇」發展出來的舞台型式。糅合舞蹈與戲劇,及歌舞廳的表演手段,運用歌曲的穿透力,借助二戰後美國話劇黃金年代的環境與氣氛,高速發展,成當地旅遊與藝術之間的娛樂文化產品,也是近年的兒童及青少年劇場潮流之一。
六十年代中後期,受到反戰運動,城市治安變差,及要求真實表達人民心聲的當代劇場思潮夾擊,而接近崩潰。1975 年 Marvin Hamlisch 作曲,Edward Kleban 填詞的音樂劇A Chorus Line (平步青雲),以參與音樂劇甄選的演員,各自表達內心世界的苦樂面貌,闡述當代美國人民的徬徨與需求,獲得紐約市民及眾多年輕人的認同,紅遍美國以至世界,最後更拍成電影。
A Chorus Line 開創闡述年輕人在城市生活與成長,內心世界的孤單與不安,正反映美國戰後嬰兒潮在越戰陰影下成長的心聲。從非常自信到非常失落的感覺,得到普遍美國社會的認同而大受歡迎。加上之後,各音樂劇創作過程都加強故事感情線上的發展,脫離童話格局的鋪排,使音樂劇脫胎換骨,再次成為世界藝術舞台焦點之一。當然,紐約市政府在治安、肅貪及宣傳的努力,加上創作自由的環境,與金融財務對藝術家融資的制度,合力創造一個娛樂行業的藝術型象。美國成功建立文化產業舞台,與歐陸個別藝術家及個別劇場的藝術感染力量完全不同。兒童劇場受到啟發,這方面發展是順理成章之事。當中,美國明尼亞波里斯兒童藝術劇院(The Children Theatre )最成功,每年劇季大致有七個劇目,劇場七百多座位,共二百多場次演出,更向美國其他州複製發展。韓國近年,在個別節目與整體行業發展,也有很好的成績。
音樂劇在英美的兒童劇場流行,特別是在北美,但嚴格上只是合家歡節目。而「音樂故事劇場」(Musical Theatre )則是另外一回事,是以音樂演奏與講故事串聯的表演型式。以故事作框架,以音樂創造節奏與感染情緒,似是一種向小朋友互動參與式演奏的「小型室樂-故事版」,近二、三十年在北歐及西歐兒童小劇場開始流行,特別是給比較年幼的幼兒。兒童劇場是所有給兒童及青少年的舞台表演種類,「音樂」自然不例外,是其中重要一環。基於兒童的接觸習慣,所以不能缺少故事的配搭。香港與台灣的音樂家在這方面的發展,比較緩慢。現時兩地一些奧福音樂的教育工作者都各自在努力嘗試。期望,華語地區很快就有自己的「音樂故事劇場」發展起來,成為一種兒童劇場及嬰幼劇場的重要表演型式。
送上機構「吱吱喳喳合唱團」兒童戲偶音樂劇的插曲,林志權作曲,關頌陽填詞,胡仲星編曲的「唱首好故事」短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兒童劇場 #音樂劇 #音樂故事劇場 #荃灣大會堂 #吱吱喳喳合唱團

Song 4 唱首好故事 (全首) 2023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Photos from ATYA - Asian Alliance of Theatre Festivals for Young Audiences's post 04/07/2024

兒童劇每事問29篇。馬戲與形體在什麼時候加入,成為兒童劇場發展的重要元素?
前一篇,分享過兒童劇場的「物化世界-戲偶與多媒體」。這一篇,分享一下近年受兒童及青少年歡迎的形體及馬戲兒童劇場,就是以演員身體以形體、動作、節奏來吸引兒童的表演。
在二十世紀初,英美兒童劇場草創年代,最常用的表演類型就是模仿 Pantomime 的演出。這種方式有固定的格局,就是嬉笑怒罵的台詞,古靈精怪的角色,形體動作非常誇張,台位調動非常高速,經常出現互相追逐,及逃避危險的動作。總是以詼諧說話,搞笑動作的配合,而獲得觀眾青睞。台詞非常重要,而動作則佔據另一半的功勞。
純動作吸引兒童的成因,必定引起兒童劇場工作者的密切留意。所有嬰幼兒都天賦異能,通過觀察父母動作去理解指令,慢慢發展成兒童洞察事情的能力。他們會用猜度的方式理解事物。未必是成人就動作內容,尋找與生活經驗配對的方法,來認知世界。而是會用個人的直覺理解,去創作答案,及自行演繹動作的意義,於是越是抽象不完全被了解的動作,特別引起兒童注意。而且他們會用堅強的觀察力,耐心等候總結心得與結論。只要動作有邏輯關聯,得出的結論與成人理解的答案沒有太大距離。
舉一個例子,心理學家娜塔亞麗-戈索博士(Dr Nathalia Gjersoe)曾邀一群不超過12個月的嬰兒,觀看一場戲偶劇場,劇裡有「壞」的,也有「好」的,紅色圓形戲偶想爬上山,討厭的藍色方塊總會把它推下去,樂於助人的黃色三角努力幫助紅色再次向上。戲偶結束,所有的嬰兒都迅速而準確地選擇行為被大人認可的「好」戲偶。可見嬰兒不受形狀和顏色喜好的影響,只以行動區分好壞。娜塔亞麗-戈索博士認為這種負責任的社會技巧,比起「大人要知道確實發生了什麼事」才作決定,更能通過觀察,決斷英明。
嬰幼兒與兒童不只是被動地接受他人的表達,也不只是反射性的反應,而是積極地進行分析,只是不一定能以語言表達所了解的內容。他們與人及事物接觸,不僅僅存在與家人之間的互動,還存在於與同伴,社區及不同的舞台藝術形式的表演。八歲前,腦部發育最迅速,想像力最活躍的時候,外邊刺激對他們有深遠的影響。藝術欣賞對這個年齡段朋友的感染,有益且異常關鍵。
二十世紀初,兒童劇場工作者從Pantomime 中獲啟蒙,自然會對當中近似小丑表演的方式青睞,產生對小丑及馬戲藝人滑稽表演的關注。二戰之後,他們發現這些抽象動作,對兒童的吸引力,意義非凡。兒童會全神貫注動作的發展。並以專注力、洞察力與理解力去思考及思考當中的意義,努力解構動作背後的動機,決心遠超成人。加上二戰後階級平等的觀念,使大家不再輕看馬戲藝人的身份,怎至有專供馬戲藝人研讀的學院在法國成立,尊重與接納讓大家願意更深入研究馬戲、雜技與形體對兒童劇藝的貢獻。兒童對藝人動作的專注,追尋懸疑內容所產生的強大張力。配上藝術家設計的音效,加上動作漸變發展與重複的安排,動作背後邏輯含意的傾注。改變了潮流,使馬戲、形體、雜技,形成獨特的兒童劇場風情,超越傳統舞蹈的嶄新方式。
送上機構與克羅地亞、台灣合作演出的形體劇場,「跌倒的藝術」劇照。一個純動作及抽象的兒童劇,以「降落傘」作為象徵。描繪小朋友從跌倒、失敗中,重新爬起來的決心與行動。一個感染小朋友接受失敗不可怕的戲劇,怕的是失去不能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兒童劇場 #形體劇場 #荃灣大會堂 #跌倒的藝術

布袋偶劇場 - Punch & Judy 精華片段 02/07/2024

兒童劇每事問28篇。不同表演型式與兒童劇場有什麼關係?
表演型式與兒童劇觀眾欣賞舞台作品有莫大關係,當中不只是純粹表達媒介的不同。
今後幾篇,與大家分享不同型式兒童劇藝表演手法對兒童觀眾的影響與貢獻。
先從一百多年的「戲偶」(木偶)開始,當中概念與最近的「多媒體」兒童節目極為相似。兩者雖然在技術開發上,相距百年,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死物」的「生命化」過程,及「視覺刺激」產生「感情反應」的特徵。
二十世紀初,進入當時夢想發展兒童劇場的教育家及藝術家眼球,首先就是兒童對把玩玩偶(公仔)的熱衷,可以樂此不疲投入玩具角色的行為。其次,當然就是觀察傳統戲偶劇場,無論演什麼故事,兒童觀眾都十分著迷。這些吸引兒童的力量,驅使當時渴望發展兒童劇場人士反思。當然,還要歸功,奧匈帝國時代家庭戲偶玩具小劇場潮流的趨勢。他們直覺相信戲偶對兒童很重要,也付出努力去嘗試。
根據捷克戲偶歷史的記載,浮士德、木偶奇遇記,及不同的童話故事,已經是1919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前,還是奧匈帝國一部份的時期就流行起來。戲偶成為以本地語言表演及兒童劇場的重要類型。1919年第一次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成立,戲偶舞台受社會的歡迎及重視更明顯,服務兒童決心更大。
戲偶表演其中一個吸引年輕人之處,就是「速度」的假象。原來視覺物理的錯覺,戲偶表演的速度與戲偶大小成反比,戲偶越小,運作時在觀眾眼中的速度會相對變得越快,如果戲偶是八份之一個人的高度,被操控的速度,就是在正常動作的八倍。所以任何戲偶操作,就算是慢動作,在觀眾心中也是高速運轉。而高速運轉吸引眼球,正如默片時代電影吸引兒童及青少年一樣。當年,由於機器的限制,使所有表演在銀幕上像快鏡頭一樣。同樣傳統戲偶表演,高速效果也是觀眾聚精會神的原因。
戲偶第二個吸引兒童及青少年的地方,就是角色交換、角色分裂、替身及角色兼演。就是戲偶操控藝人與戲偶之間,投入與分離角色之間的關係。兒童為了滿足與自己內心世界溝通說話的本能,每每喜歡與玩偶公仔談話,又或者分別扮演兩個不同玩偶公仔進行交流,對峙或合作。兼顧扮演「超人與怪獸」兩個角色同時存,在兒童世界是家常便飯,並且還進行角色轉換。為了維持與其他小朋友在遊戲中的互動關係,互相扮演不同角色交流外,怎至輪流扮演或聯合控制同一角色,以達到共同遊戲的人際關係需要。
而這種超越常人,「萬物有靈」又「互相信任」的信念,就是他們保障想像力發展的力量。而這種想像力發展,正是建立孩子「推算事情」及「洞察未來」的邏輯思考基礎。由於兒童本身擁有這種本能,所以很易接受舞台上角色與藝人離合之間的關係,而且非常享受。這種現象,正是初代兒童劇場工作者,在傳統戲偶表演中親眼目睹的情況。這也是二十世紀初,中歐地區初代兒童劇場工作者迷戀戲偶作媒介的背景。當然戲偶「造型」上的獨特與吸引,也是原因之一。
而「多媒體」除了擁有戲偶的造型、速度與角色轉換便捷外,更多了陰影與亮光之間的「神秘感」及「空間的深度錯覺」,所以成為近年兒童劇場的新寵兒。
介紹機構90年代未,引入英國傳統布袋木偶潘趣先生(Mr. Punch )的本地表演短片。由於布袋偶在英國是街頭表演,為了吸引群眾,常帶有一些過於通俗的語言,及暴力的動作。我們社會沒有這些傳統,不一定能夠接受,為了改編成兒童表演,免讓家長產生誤會,引入時刻意修改當中的語言與暴力部份,保留其角色與動作的精髓,加強人之精神面貌,以符合本土社會對兒童戲偶舞台義務的需求。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戲偶兒童劇 #多媒體兒童劇 #荃灣大會堂 .Punch #布袋戲

布袋偶劇場 - Punch & Judy 精華片段 明日機構兒童戲劇藝術教育專門網站www.kidstheater.org推介片段。演出劇團: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國際合作兒童及少年劇場- Superhero 超級英雄 27/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27篇。兒童劇藝是教育,還是藝術呢?兒童劇藝是文化傳承,還是提供兒童成長需要的地方呢?
從兒童劇藝對不同氣質年輕人的人際發展幫助,及對多元智能發育的貢獻。單純舞台表演,觀眾就從角色如何面對困難、災難與困惑時,所表現出的愛心、責任與勇氣,獲得人生的知識、態度與技能。毫無疑問是基礎教育的一部份,加上近年發展的「教育戲劇」,直接的戲劇教學方法,兒童劇場已經是很多地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
兒童劇場通過角色行為的感染,音樂及燈光空間所帶來的刺激,台詞的洗禮,再加上故事主旨產生留在觀眾潛意識的象徵形象的淨化,兒童劇場明顯也是藝術的一環,只是針對獨特人群的藝術。
十九世紀未至二十世紀初,歐陸兩大帝國地區的人士,同時發現兒童的重要及特別之處。英國方面,戲劇及藝術家以戲劇舞台向兒童招手,以Pantomime 的娛樂手段開始切入教育。奧匈帝國這一邊,教育界以教育作起點,邁向劇場發展,集中以吸引兒童的「戲偶」作媒介。可惜當年由於兩方面認知差別,與交流的局限,加上二十世紀前五十年,整個歐陸都處於分裂與戰火摧殘狀態。所以兩方面要到二戰之後,彼此才能有更深入的交流與認識的機會。
近年,世界各地兒童劇場都同時包吞舞蹈、音樂、Drama ,戲偶等不同品種,與兒童博物館、青少年中心及學校組成兒童成長的基本服務。兒童劇院絕不是單一戲劇藝術形式的劇場,是兒童觀看多元綜合表演藝術的地方,形體、木偶、多媒體、音樂、戲劇,融合文化、藝術、教育各元素於一體,給兒童好好享受成長的地方。
如果,兒童劇藝沒有文化傳承,年輕一代就沒有「過去」。兒童劇藝沒有提供兒童成長需要,他們就沒有「未來」。誰編寫過去,就是誰創造未來。自二十世紀初,中歐地區的兒童劇場普遍思潮,就是站在本地文化基礎上,進行誇民族的融合與交流,而這正是當年社會旺盛的基督教信仰與社會主義思潮的共識,一種對兒童誇越民族的尊重與愛護態度。因此,早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之前,現今屬會之一「國際木偶聯合會UNIMA 」就已經於1929年在布拉格成立。嚴格上來講,如果說他們關心國際戲偶,不如說他們關心戲偶如何服務社會,特別是兒童的人士。他們都是歐陸東部的先進教育家及藝術家,而大部份都參與戲偶兒童劇工作。
兒童劇場從來不是「兒戲之作」,從來不是拓展未來觀眾的票房計劃。反而是,更貼近現代戲劇舞台理論發展的藝術概念,以人為尊的本位想法,尊重兒童成長的心靈需要,建設當下兒童文化生活的行動。兒童成長需要接觸傳統文化,兒童成長需要有自己的心靈及文藝空間。兒童劇場存在真正目的,就是感染兒童用心靈建設未來整全社會,共同建構,童心、童趣的地方,使未來人與人之間,再沒有芥蒂與爭戰。
介紹一套短片,是機構2012年與奧地利、俄羅斯、克羅地亞、韓國、日本、香港、台灣七個地區的「百福布」合作計劃,及歐亞多國巡迴演出的「SuperHero」。一個交流、合作、了解,彼此學習,建立友誼的計劃,期望建立讓年輕人快樂成長的土壤,才是地球上的真正超級英雄。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多元智能 #百福布計劃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場 #戲偶兒童劇

國際合作兒童及少年劇場- Superhero 超級英雄 Patchwork family intercultural project " SUPERHERO"!Coming to Hong Kong soon!!!!!26/10 ~ 4/11/2012Tsuen Wan Town Hall - Cultural Activities Hall.百福布國際交流兒童劇 《...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王添強 錄影訪問(六)影響至深的觀演經驗;赴美交流的重要啟示 25/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二十六篇。介紹多元智能與兒童劇的關係?
不同氣質會影響兒童觀賞兒童劇及參與教育戲劇活動,而多元智能方面則剛剛相反,是兒童劇及教育戲劇影響及刺激兒童多元智能的發展。
一般而言,多元智能有八大項,分別是肢體、空間、音樂、語文、邏輯、大自然博物、內性及人際關係。每位年輕人,天賦都有其中一項或多項卓越智慧能力,就是管理個人智商的腦部有個別優先發展的位置,直接影響年輕人在這方面的成就。
語文智能年輕人會擁有更強的語言學習能力及表達能力。邏輯智能年輕人對於推理及程式演化的掌握更強。大自然博物智能就是對大自然及社會事物的分類能力,讓他們能迅速及容易分類,能歸因問題,總結解決方案。這三個智能普遍屬於理性部份,一般會通俗地劃分為所謂的左腦智商部份。
肢體智能就是運用大小肌肉能力,善於運動機能及器械操作,是運動員、外科醫生及工程師重要的基礎。空間智能就是在外在及內在空間的概念理解能力,善長繪畫、規劃及建築,藝術家及建築師一般都擁有強大的空間智能。音樂智能就是對聲音的敏銳,對分辨音符,學習音樂,創作樂曲有天賦。這三方面智能,普遍被通俗地劃分為右腦的智商部份。
最後,就是內省智能人際關係智能,內省智能就是任何事情都會深思熟,進行嚴密邏輯思考,觀察力、分析及洞察能力都非常強,是哲學家、科學家的重要基因。人際關係智能就是同理心強大,了解對方內心的需要,與人交往的時候讓人感到舒服,容易達成共識及建立友誼,是外交家、傳教士、工商業界市場人士,需要擁有的重要天賦。
由於戲劇活動及戲劇表演都是綜合藝術,包含語文表達,劇情的邏輯推理,擁有很多分門別類的思考空間。加上活動過程大小肌肉的運用,及欣賞中舞台動作的反射作用,空間環境的創造與變化,聲音與配樂的刺激,所以對語文、邏輯、大自然博物、肢體、空間及音樂都有很大刺激作用。而情節及故事發展,角色取向對發展精密思維幫助很大,加上在戲劇活動及劇場內的社交空間與機會,這些對年輕人發展內省及人際都非常重要。
更重要的是年輕人可以從戲劇活動及劇場中自由各取所需,無意中栽培第一智能之外,潛移默化補充其他智能的不足,使他們擁有整全智能發展。
送上「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的其中一段訪問,講述機構從歐美考察中了解劇場對兒童教育與多元智能的重要,而這就是我們機構執着發展兒童劇及教育戲劇的原因。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 #王添強 #多元智能

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第一期):王添強 錄影訪問(六)影響至深的觀演經驗;赴美交流的重要啟示 日期:2017年4月19日地點:西環石塘咀山道行車天橋下空地-影響至深的觀演經驗;赴美交流的重要啟示香港戲劇資料庫暨口述歷史計劃:http://www.drama-archive.hk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慶典 戲偶展覽 荃灣大會堂 21/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二十五篇。介紹3-8歲兒童其他氣質,研討一下兒童劇及教育戲劇對不同氣質兒童的作用?
上一篇與大家分享過「怕陌生」及「適應力」的氣質,這一篇,分享孩子其他各氣質的特性。
首先是敏感度,分別有「觸覺敏感」、「聲音敏感」及「情感感受」。敏感度高的孩子如果沒有舒緩,就會因刺激而產生情緒反應,可能無緣無故大發脾氣,其實是被敏感事物刺激所至。「觸覺敏感」很依賴爸爸媽媽幫忙,就是在他生活上,穿帶上減少刺激,感到舒適。如果劇場內有兒童觀眾觸摸的物件,就要減少太粗糙的刺激。「聲音敏感」方面,劇場絕對可以控制,就是不能播放太激烈,太突然或太大聲的音效或交響樂,因為沒有充足預備,孩子會害怕過高或過重音量的聲音。部份孩子會有好明顯的「感情敏感」,對於分離,特別是與父母之關係特別敏感,處理這部份時要特別小心,劇情預備時間要效長,而且要盡快在分段完結前已經得到舒緩,不然孩子就會過分傷心,而失去觀察訊息的敏銳。
「專注力」與「分散度」就是孩子專注時間長短,與同時可以分散注意不同事物的闊度。「專注度長」的孩子專心學習時間比較長,容易被一般家長接受,「分散度高」的孩子,經常被家長誤解心散。其實分散度高的孩子,如果能夠同時兼顧專注各種事物,經過培養就是重要科學家的哲學家的基礎,因為這些孩子舉一反三能力最強,是才子的基因。參與劇場表演或觀賞兒童劇,對這方面的孩子幫助很大。因為舞台上各種事物同時發生,又完全專注於一個情節的發展,通過懸疑有效養成孩子專注度長及分散度闊同時兼顧的能力。
最後是「活動量」及「規律性」,「活動量」就是孩子需要激烈肢體活動才能得到心情愉快。「規律性」就是這些孩子對於生活有嚴格的規律要求。為什麼兒童劇場工作者安排追逐,喜鬧活動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是因為不能讓活動量大的孩子獲得過度刺激,而開始在騷動。劇場收放自如,才能讓「活動量大」的孩子抒發精力,及時回復平靜接受訊息。劇場有明顯的邏輯發展規律,但又沒有必然的方程式,對於「規律度高」的孩子得到滿足又不會過於死板,而對於「規律度低」的孩子,就有據可依。這些功效,對「觀賞兒童劇」及參與「教育戲劇」活動,同樣明顯。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40周年慶典的今天,告訴大家我們所依賴的能力,就是在這40年當中,學會「懂孩子」。送上明日藝術教育機構40周年的短片,告訴大家機構在兒童劇演出外的其他兩大部份-藝術教育及國際交流、考察工作。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懂孩子 #兒童情緒敏感 #專注力 #分散度 #活動量 #規律度 #兒童劇 #教育戲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慶典 戲偶展覽 荃灣大會堂 你知唔知啊?原來明日已經40週年啦!無論你有無睇過我地明日既演出,都歡迎6月過黎荃灣大會堂,同我們一齊回顧明日40年既故事,認識明日唔同種類既戲偶,慶祝明日既生日!仲有一系列精彩既展覽活動,密切留意我地既專....

2017年西貢花姨姨勤勞小蜜蜂精華片段 20/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二十四篇。3-8歲兒童怕生及適應力的氣質,會否影響兒童劇藝欣賞嗎?
3-8歲氣質會受0-3歲原生氣質的影響,加上環境及照顧者的互動而有所發展,分別有不同向度差異,包括:活動量、規律性、怕陌生、適應力、 專注力、分散度、對聲音、觸摸及情感的敏感度,這些氣質都會影響日後性格發展,也對孩子對戲劇的接受程度有所差異。
先與大家講述家長及幼兒老師最容易察覺的「怕陌生」與「適應力」。孩子面對陌生人都會害怕,但有些孩子會特別害怕,而且是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會躲在父母及老師的背後,直到陌生人離開。有一些孩子對陌生環境產生躊躇,要等待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適應後與沒有害怕的孩子情況沒有兩樣,經常在參與活動之後,又不願意離開。
另外,有從事兒童劇場工作的朋友都會奇怪,學校購票專場好像怕陌生的孩子並不存在。原因是學生已經對於陌生學校有所適應,只是學習環境改由劇場完成,所以顧慮不大。 當然,兒童劇場大堂的環境設計讓他們舒緩,演出時有更長的劇情引入部署,對這類孩子很有幫助。如何使兒童劇場的大堂設計,不令過於好動的孩子瘋狂,劇情引入部份不至過分累贅,就是兒童劇場工作者的專業。
「適應力」長短就是孩子對於陌生環境及陌生人會採取長一點時間觀察,感受不到威脅時,才會放鬆活動。任何時候家長提早到現場,就是這類孩子情緒獲得穩定的最佳良方,另外劇場前台工作人員的友善,與他們及家長對話,不與孩子過分接近,對他們產生威脅感覺,也是關鍵。當然,劇場座位的設計也很重要,西方兒童藝術劇院的座位很多時候都沒有兩邊的扶手,讓孩子可以更舒適地靠近家長,產生安全感,這些不是裝潢豪華與否的問題,其實是對兒童心理的認知。
劇場與學校是兒童成長最佳的交際場所起點,讓孩子消除怕陌生及適應力低的情況,消除孩子面對陌生的恐懼害怕與緊張,不純粹是孩子是否有禮貌的問題,是因為這些害怕、恐懼、緊張會影響孩子的五官接收能力的靈敏度,削弱及阻滯他們的認知發展。如果,害怕沒有消除,反而加強成為潛意識,就會成為麻煩。歐陸國家發展兒童學生購票專場,目的除了讓社會階層增加平等接觸,消除不同階層孩子共同生活的隔膜,同樣在幫助孩子面對怕陌生的心理障礙,能夠利用劇場每次更新的空間,在同學老師的安全保護下,適應陌生環境,啟動打開感官的模式。戲劇表演的內容當然很重要,但參與欣賞劇瑒活動本身,對孩子的成長意義,已經非常巨大。
與大家分享「西貢花姨姨」開場引進的序幕片段,用了十一、二分鐘的「小蜜蜂學堂」就是為了消除孩子不同氣質的障礙,使小朋友可以沒有負面情緒下接受死亡的訊息。為什麼要讓小朋友分享此等傷心訊息,是因為小朋友在10歲左右,再上一代的祖父母輩就會有機會離開人世,在孩子傷心而不能言傳感覺的時候才補救已經太遲。要孩子在安慰、感恩與幸福的感覺下接受死亡、懷緬與循環不息的現實訊息,是兒童文藝工作者的責任,這也是為什麼歐美、日韓這方面訊息繪本不少的原因。
下一篇會給大家講述其他氣質與兒童劇場發展的關係。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氣質 #怕陌生 #適應力 #西貢花姨姨

2017年西貢花姨姨勤勞小蜜蜂精華片段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Baby Boo!」嬰幼劇場 | P*ekaboo 大挑戰 17/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二十三篇。兒童的氣質差異會影響兒童劇藝欣賞嗎?
兒童擁有不一樣的氣質,在三歲以前是冷靜、害怕及熱情三種,就是他們面對外間事物刺激時所作出的情緒反應。這些氣質是天生,但目前找不到與遺傳有直接關係。三至八歲,氣質會受環境及照顧者而有所發展,分別有不同向度差異,包括:活動量、規律性、害怕陌生、適應力、 專注力、分散度、對聲音、觸摸及情感的敏感度、反應度強弱,這些氣質都會影響性格發展,也使孩子對戲劇的接受程度有所差異。
三歲前「冷靜」的嬰幼兒喜愛冷眼旁觀,好像完全事不關己,沒有反應,但其實不是不知道。所以。家長就要溫柔與他們以語言互動重溫,特別是當中的情感。如果他們對劇場越來越接受,就是他們已經可以成為劇場觀眾,通過劇場了解人際交往過程,對事物擁有感情,不向冷酷方向發展。冷靜的小朋友擁有內心熱情,對人格發展,學習與成長很重要。
「害怕」的嬰幼兒一直想逃避陌生環境,他們極需要隨身安全小玩具安慰心靈,家長一直在旁溫柔體貼地講述劇情也很重要。對於他們能從害怕中忍耐,是重要人生功課。如果成功,下一次就能欣然接受家長劇場的邀請,對於他們能夠克服怕陌生的壓力,幫助很大。當然,劇場表演要能有收放,動靜交替,並時刻配上響亮而不刺耳的鈴聲,刺激他們專注力的回歸,安定他們的心思。如果能夠捱過第一次的幾十分鐘的演出,對他們克服陌生恐懼,建立忍耐力很重要。害怕不可怕,只是小朋友的防禦機制,恐懼才會使他們失去對事物的分析能力。
劇場對「熱情」的小朋友貢獻最大,他們會非常興奮,手舞足蹈好像十分投入。所以很多劇場的人很喜歡有這樣的孩子,因為會使人錯覺戲劇好像很受歡迎。適得其反其實他們的興奮與劇場的表演無關,只是他們內部的情感引擎在陌生事物前不斷開動。劇場反而要努力,讓他們平靜。保持觀察力的敏銳,不是讓他們興奮過度,影響五感吸收訊息的能力。
劇場是小朋友心靈交際場合,是通過敏鋭的感官探索,微細的觀察中,接受訊息的地方。小朋友如果能「害怕」中建立「忍耐」,「冷靜」中獲得「情感交住」,「熱情」中保持一定的「靜止」來接收訊息,劇場才真正有意義。如果孩子在劇場內沒有意義的遊蕩,不如去戶外遊樂場與家長一起玩耍更有效果,起碼能消耗多餘體力,並且在盡情玩樂中獲得快樂的內分泌。
小朋友在劇場所獲得的幸福快樂感覺,是來自演員動態的心理反射。一切遭遇,情緒都能給嬰幼兒感官刺激,讓他們「接收式互動」。可惜,香港大部份嬰幼兒劇場追求小朋友「參與式互動」,於是一群嬰幼兒在劇場內摸摸望望,追著燈光與演員跑跑跳跳,連 Playgroup 的主題訊息也沒有得到發揮。所以兒童劇的感觀衝擊,不能過度激烈。通過純真、同理心及對角色心靈的好奇與支持的建立,訊息方能傳輸。
下一篇與大家分享3-8歲的氣質。
送上「Baby Boo」主題曲的錄影短片,「看不到也存在」是兒童兩歲對抽象事物要學的重要功課,P*ekaboo 遊戲的重要性就在此。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嬰幼劇場 *ekaboo

「Baby Boo!」嬰幼劇場 | P*ekaboo 大挑戰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P*e Ka P*e Ka 🐵Boo!!!!!! 張開眼......到處都是遊樂場!!!🎪明日嘅嬰幼劇場又嚟喇~🎶今次仲帶同一首新歌曲同大家一齊玩遊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節目簡介:親子遊戲是小Baby成長的美好印...

兒童及青少年劇場 - 踏.謠.童精華片段 (2021) 16/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二十二篇。莎士比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之後,象徵主義、構成主義、立體主義、劇場主義理論家,對兒童劇也有影響嗎?
莎士比亞部份作品很適合兒童觀賞,如仲夏夜之夢、暴風雨等,而眾多莎劇片段更是少年人研習戲劇的最佳入門。他處理分場片段、台詞以及曲線反映社會的技巧,確是值得兒童劇工作者模仿。無論「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茱麗葉」,以至「奧賽羅」,每一個作品都是由心而發,對當時英國社會時事問題由衷的安慰、勸告及提醒。
布萊希特的「情、教、樂」戲劇理念正是教育性劇場的主要基礎,當然也影響兒童劇。兒童劇不再只有喧鬧、娛樂,不是叫觀眾來消磨時間的行為。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訓練,讓演員與角色有了投入的渠道,於是不再是沒有生命的小丑,而是充滿力量的喜劇演員。
莎氏把劇本與劇場連結去反映他期望改造社會的夢想。斯氏體系強調的是演員與戲劇的關係,使演員成為雕塑自己的藝術家。而布氏則強調觀眾與劇場的意義,使觀眾參與成為力量。全部都是兒童劇發展的基礎,加上講故事、街頭戲偶表演與馬戲雜技的 DNA。兒童劇場就有了一個獨特的個性。
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歐陸文化在一戰之後,傳統觀念脆弱之刻,無論藝術到文化理念都走上百花齊放的「主義年代」(Age of ⋯ism),就是每隔幾年就有新的舞台及藝術理論出現。象徵主義、構成主義、立體主義、殘酷劇場、劇場主義湧現。這些主義強調劇場表演型態與的整體效果的思考,讓戲劇都可以以不同的型態呈現,這正好是莎劇、斯氏與布氏體系的繼承。
到彼得布魯克的「空場」舞台理論,成為「主義年代」的高峰,這個概念為「主義年代」畫上完美句號。簡約為什麼只是什麼也沒有,也算能達頂峰呢?其實,「空場」不是什麼也沒有,而是舞台上的一切,融合成一個整體。所有東西讓你,已經除了戲劇主旨的核心外,基本上所有事物已經被忽略其存在。「空」不是劇場上沒有什麼,而是觀眾心中除了訊息外,空無一物,所有東西都是戲劇主線的一部份。
兒童劇場作為20世紀初劇場革新力量的一部份,沒有可能對其他變革的主義無動於衷。「空場」概念對劇場構成一個整體,及發揮觀眾想像上貢獻巨大。而這些概念正合兒童幻想、純真及好奇的心理。
兒童並不愚蠢,他們眼睛雪亮,心境清晰,兒童劇一直都包含眾多現代劇場理念。兒童劇的母體,從來不是話劇,而是現代劇場觀點的整體呈現。
送上2021年,疫情期間,劇場封完又開開,開完又封的年代,機構創作了「踏䠛童」,一個向中國戲曲始祖之一「踏䠛娘」致敬,同時講述移民海外第二代少年人如何適應及堅持學習廣東大戲的故事。創作一個什麼也沒有,但包吞著少年人內心世界的兒童及青少年劇場。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及青少年劇場 #踏䠛娘 #踏䠛童

兒童及青少年劇場 - 踏.謠.童精華片段 (2021) 踏踏步,齊來用戲曲打破距離!三個移居英國的年輕人,以視像形式跟身在香港的戲曲師傅學習戲曲,他們古怪搗蛋,反而顛覆戲曲的刻板印象。戲曲原來都可以這麼新奇有趣!15-24/10/2021荃灣大會堂文娛廳詳情︰http://www.mingri.or...

Photos from ATYA - Asian Alliance of Theatre Festivals for Young Audiences's post 15/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二十一講。在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在荃灣大會堂40周年戲偶展覽的開幕日,想轉一下話題,描述一下機構在戲偶發展上的經歷。
90年代初,捷克及東歐多次考察與學習過程中,知道要成功引入戲偶在香港兒童劇場上,戲偶排練手法的熟練掌握,及戲偶製作的技巧,必須駕輕就熟。 
所以1994-95期間,籌備與進行「小鞋左左」製作之同時,就積極在自己劇團之內,在歐陸伙伴之間,及在大陸的文化環境之中,尋找完成這項工作的各種裝備及力量。
1995年的「小小西遊記」,及1996年的「森林小子」,都刻意運用分段大綱寫得非常仔細,並且採用即興排練的方法,調動起戲偶與人戲混合的效果,排練戲偶的技巧已經基本掌握,正在等候成熟。並且努力結合不同的戲偶製作技巧,包括香港的舞台工藝及大陸的戲偶製作工藝。當中輔助我們最大的是廣東省木偶劇團,在李域超團長及馬行知先生的幫助下,劇團完成過渡,1999年的「花木蘭」就是最佳證明,2000年更獲得羊城藝術博覽金獎。
經過10多年的努力,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次與不同地域的劇團合作,經過不斷交流學習,機構已經全面掌握所有戲偶運作的手段,杖頭、布袋、影子、執頭、開口偶,以至公仔箱劇場(Toys Theatre )。麥美玉、李建新、王巧芹、關頌陽、羅松堅、何月桂都為這個戲偶發展歷史,從戲偶設計、製作技巧、排練手法及舞台管理,都作出過重要貢獻。當然還要感謝眾多辛勤的演員,及任勞任怨的行政人員。
送上正在荃灣大會堂展覽廳舉行的40+ 戲偶展覽照片,期望大家來如我們分享40年的歷史,當中的淚水與喜悅。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戲偶兒童劇 #廣東省木偶劇團

兒童布偶劇場 - 布兔套 The Velveteen Rabbit (廣州、香港及 USA聯合製作) 14/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二十篇。 安徒生、格林、貝洛、寓言、圖畫書、奇幻文學外,兒童劇還可有別的題材嗎?
兒童成長面對的問題,全部都可以是兒童劇界的題材。不當行為-破壞、挑釁、爭吵、 撒謊、發脾氣等;成長面對的困惑-壓力、生離死別、人不可貌相、不一樣的家庭、 尿床、怕黑、害羞、與別人不同、認識自己等等;還可以有美德-樂於助人、愛人如己、 互相合作、樂善好施、承擔責任、堅忍、自律、敬老、知足等。
關鍵是如何可以用兒童的視覺去承載這些題目,安徒生、格林、貝洛、寓言、圖畫書、奇幻文學中所描述的角色,及所採取的講故事策略,正是我們可以推送眾多兒童題材的橋樑。
當然,兒童劇還可以從不同國家的童話、民間故事、兒童小說中尋找靈感。近年,連迪士尼也向不同國度民間入手。這一刻改諞策略就變得非常重要,由於這些故事都是文字描述為主,通過讀者的想像力建構內容。因此首先改編的關鍵,就是講故事的手段及技巧,需要創造立體的角色,彰顯角色性格的台詞,不著痕跡地描述故事,並讓觀眾感受到深刻的印象,及讓觀眾從中獲得興奮的刺激,及記憶深刻的內容。中華大地改編民間故事的力度,遠遠配不上我們幾千年的歷史,這對兒童劇本色發展,存在很大題材的障礙。
當然,兒童故事在篇幅可能不足夠,改編時需要加長,文字精煉的寓言故事最為明顯。亦可能是篇幅過於複雜需要簡約,奇幻文學、民間故事、兒童小說、金銀島、小人國歷險記就必須裁剪。另外轉換時間與空間,把不同故事綜合在一起,亦是其中可採取的辦法。把西方故事搬到中國,把亞洲故事搬到其他地域,都可能有非常不同的效果。韓國電視劇最擅長把西方的經典,從西方古代搬到今日,甚至是古代韓國中呈現,效果非常顯著。
兒童劇還可以是一首詩,一個意境,一個畫面,特別是嬰幼兒劇,其實每一部都可能是一首兒童詩歌。安徒生的「雪人」,講狗與雪人的友誼,故事很短,兩個角色沒有溝通,當中也沒有什麼行動,只是環境在變化,是詩多於童話,但意境優美。幾年前,機構把這故事改成短編偶劇,甚受歡迎。「怕怕很好玩」就是嬰幼兒如何面對陌生與恐懼。兒童劇有故事、動作、角色、衝突當然好,但呈現一個兒童心靈的意境,有些時候更吸引,更重要。
介紹2003年機構與廣東省木偶劇團、美國亞特蘭大木偶中心三地合作的「布套兔」(The Velveteen Rabbit )。這劇在廣州排練的時候,正值沙士從廣東向香港傳播的瞬間,劇團採取應急措施,把香港及美方製作隊伍提早撤退回香港,使三方免受疫情所影響。一個講小主翁染疫,與布偶兔分離與重聚的美國民間故事,不知是宿命還是巧合,最終幸運能順利完成。期望故事的浪漫結局,成為多地疫情受難者與家屬的安慰。
期望大家收看我們的You Tube 頻道短片,並且點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戲偶及兒童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廣東省木偶劇團 #美國亞特蘭大木偶中心 #布套兔 #2003年

兒童布偶劇場 - 布兔套 The Velveteen Rabbit (廣州、香港及 USA聯合製作) Ming Ri Institute for Arts Education

兒童劇 - 美味雞尾包 Delicious Cocktail Bun 2019 (合作節目:㨗克及香港合作) 13/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十九篇。 現代舞台理念是否影響兒童劇藝發展呢?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是現代舞台表演概念誕生的年月,其中俄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應該是最重要的啟蒙者之一。他對投入角色演技的概念與培養方法,可以算是開啟舞台表演理論,科學與理性大門。確立演員與角色的連結關係,與訓練的方法。於是,舞台開始脫離古典主義,演員不再只是依靠天賦及經驗累積成果,不單單是如何可以更順𣈱地被觀眾看到、聽到及感動到的基本功,而是有效練習,栽培角色背後的生命力。
德國布萊希特的疏離效果,強調看戲不沉迷,清醒地分析劇情,但一樣感動,在投入與抽離之間跳躍,角色有自己生命力,但不忽略觀眾的感受。觀眾不再盲目地偷窺,被動接受情感。觀眾的存在被突顯,現場直接有感覺地參與。舞台不再是無關痛癢的你演我看,而是在同場彼此心意相通,直接影響當今教育劇場至深,觀眾成了參與者,再不是旁觀者,剛巧路過的第三者。
其後,有眾多不同劇場理念誕生,劇場主義的演員,在台上與觀眾共同用想像建構空間,由想像組成,透過美學經驗構成心象,而非真實的模仿。還有,更多不同概念,讓觀眾直接感受情境,而非見死不救地看著舞台上演員的苦難。
試想一下,兒童劇也開發在同一個年代,同一區域,兒童劇工作者週邊的舞台概念日新月異,而當時參與兒童劇的朋友,又多數是歐陸先進學者及藝術家,這些新鮮想法及舞台行動,沒有可能不影響兒童劇界的創作理念。
斯氏體系的投入角色方法,自然寫實的呈現,直接影響 Pantomime 在兒童劇的表演,使兒童劇的角色更有生命力。後來從斯氏體系衍生出來的反射表演,及片段與整體的發展理念,對如何應對兒童觀眾的直接參與很有幫助。當布萊希特的疏離效果與街頭戲偶故事藝人的方法結合,講故事的投入與抽離方式,就更有藝術基礎。劇場主義對兒童劇抽象空間設置的方便,有利兒童劇空間跳躍的需要。所以,現代舞台發展的新觀念,肯定對兒童劇有很大影響。
送上與捷克藝術家共同製作的「美味雞尾包」,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呈現一個六十年代下大時代小市民的香港故事。期望大家收看我們 You Tube 頻道,點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戲偶及兒童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美味雞尾包

兒童劇 - 美味雞尾包 Delicious Cocktail Bun 2019 (合作節目:㨗克及香港合作)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x Dafa Puppet Theatre20/6/2019 - 7/7/2019荃灣大會堂文娛廳Ming Ri Institute for Arts Education x Dafa Puppet Theatre20/6/2019 - 7/7/2019Tsuen Wan Town Hall...

兒童劇 - 神奇造帽師 精華片段 (2016) 12/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十八篇。兒童劇是兒童文學的舞台版?還是,經典名劇的簡化兒童版呢?
歐陸專屬兒童劇場發展初期,就是二十世紀初普及教育未普及的時代,兒童劇場其中一個主要服務對象就是那些未有閱讀能力的小朋友,提供兒童文學、童話故事的「舞台版」,特別是那些不同地區的重要兒童經典,成為兒童劇場重要任務。另外,有部份國家視「話劇」及「經典文學」為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例如英、法、德等地,於是出現很多「簡易版」的「名著經典」向兒童推介,成為「成人文學」及「經典話劇」的「兒童版」。當然,還有一些面積比較細小,長期受誇民族大帝國統治的小國家,會以兒童劇作為「本地語言」保存的重要手段。情況就好似當年受拿破崙威脅,決心全力收藏、保存日耳曼民間童話的格林兄弟心志一樣。所以,最初兒童劇界的確有很多非因兒童需要的理由,經過慢長歲月的洗禮,才找到兒童觀眾的心意。
兒童文藝是否影響兒童劇的藝術創作呢?
人容易被「刻板印象」(stereotype) 所蒙蔽,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常以為兒童劇表演內容一定是膚淺及幼稚的童話,就是白雪公主與小紅帽之類,舞台上熱熱鬧鬧、追追打打、走來走去,大灰狼、獵人、公主、王子。沒有錯,這些輕快歡娛的時刻,確實吸引兒童。但真正感動兒童觀劇時刻骨銘心的瞬間,反倒是木偶奇遇記木偶仔與木匠在大魚肚內相遇的一刻;長襪子皮皮堅信爸爸未死的態度;人魚公主游到水面偷看王子,及為成全王子化成泡沫前的瞬間;賣火柴女孩燃點每一根火柴景象,每一個畫面都是蕩氣迴腸,其難忘程度絕對比得上任何經典文學。所以,兒童文藝、童話故事、兒童文學的確絕對影響兒童劇的藝術創作,而且提供給我們的不止是題材,而是兒童的那一份純真的愛與情感。把兒童文藝角色及故事搬上兒童劇舞台,感人機率怎高,作為起步,從這方面入手,是兒童劇創作各「新紮師兄」的最佳橋頭堡。
送上改編及節錄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的「神奇造帽師」短片,期望大家收看我們 You Tube 頻道短片,點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戲偶及兒童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神奇造帽師 #愛麗絲夢遊仙境

兒童劇 - 神奇造帽師 精華片段 (2016)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28/10/2016 - 13/11/2016荃灣大會堂文娛廳這種天氣……最適合嘆個下午茶,享受優哉游哉的生活,紅心皇后要我為她造的帽子我先不管了。你們為何不坐下來參與我的茶會呢?哈哈,你們在煩惱害怕皇后得到神奇帽...

兒童音樂劇 -《朱古力大王》(2020) 11/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十七篇。兒童劇演員一定要扮鬼扮馬,男扮女裝,反串角色嗎?
還記得之前談及英美兒童劇來自 Pantomime 傳統的追逐、嬉戲、調皮嗎!還有就是歐陸模仿街頭藝人,特別是木偶戲的表演手法嗎!這就是兒童劇喜歡變裝,角色轉換的傳統由來。
先說到變裝,在莎士比亞年代由於當時保守的宗教信仰,禁止女士們一參與演出,所以均由男生變裝扮演。後來放寬了限制,變裝依舊是一種表演特色,再植入風趣攪笑的 Pantomime 演出,一種彷彿我們港產賀歲片的賀節娛樂。所以,生金蛋的鵝、灰姑娘、白雪公主,所有壞女角或女丑角都多數由男演員反串。這種情況後來也移植到部份兒童劇創作身上。
另外,歐陸兒童劇的主要模仿對象,是街頭木偶藝人,由於人手不足,所以很多時候都要一人兼演多角,而且發現就算是在觀眾面前轉換或兼演,不單沒有減低觀眾的投入,反而使兒童及青少年更為雀躍。
原來用玩偶(公仔)扮演是兒童的本能。模仿是兒童學習的行動。但,無論他們氣質如何,相對於成人,他們的專注時段還是較短,所以就出現一時這樣、一時那樣的焦點轉換行為。 因此,兒童觀眾非常喜愛在舞台上,扮鬼扮馬的藝人,明知是變裝也投入,特別是那些可以在舞台 上,即場當眾變身、轉裝的表演藝人,彷彿嬰孩時父母與他們玩的「變臉」嬉戲一樣。
兒童很喜愛男女轉換反串的表演,他們覺得很攪笑、很好玩。港台兩地也曾有善於反串的兒童劇男藝人,最初不是因為對兒童劇表演技巧有心得,只是因生活受到電視表演的要求,意外發現受歡迎。可惜一直沒有總結經驗,做到點到即止,控制可接受範圍,於是兒童觀眾好奇心一過,受歡迎程度就減弱。
受歡迎的Pantomime 喜鬧劇模式,吸引兒童,娛樂豐富,但也有可能會湮沒訊息與內容。過去,亞洲兒童劇團普遍未能平衡娛樂與訊息的關係,對嚴肅話題比較抗拒,未能兩者兼顧,用娛樂來好好包裝內容。
送上2020年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疫情期間,劇場口罩令的戲偶版「朱古力大王」短片,期望大家收看我們的 You Tube 頻道,點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戲偶及兒童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朱古力大王 #香港口罩令下的劇場

兒童音樂劇 -《朱古力大王》(2020) 歡迎來到朱古力大王糖果廠!每一天糖果廠都大排長龍,為的是可以購買到又香又甜的朱古力水晶糖!日子久了,大家都希望能夠品嚐更多新口味的朱古力,於是朱古力大王糖果廠為了滿足大家,研製更多口味並加大產量,最後...

戲偶劇場 - 貓咪麼麼 精華片段 (2016) 10/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十六篇。兒童劇演員一定要表情誇張、放大、儍頭儍腦嗎?
兒童本身表情比較誇張,動作比較放大。而兒童對誇張的面部表情也比較注目,特別是八歲以下的兒童。因演員以為要觀眾相信,要投入兒童角色,就要順從兒童節奏、外形與行為,於是就會採取誇張及放大的做法,不是從心底有一顆兒童的心,只是外表假扮作兒童。沒有內心世界的盲目誇張、放大,就變成弄虛作假的「過火」表象。由於兒童觀眾對誇張、放大反應激烈,表演者更誤信自己深受歡迎,實則兒童觀眾只是在恥笑台上大家的虛假表現。
另外,因為兒童生理結構發育未全面,所以,動作較粗糙,不夠細膩,成人演員扮演這些表面動作,就會變得很不自然。兒童劇中無論是人、動物,不同角色年齡的「心理」反應、表現,都遠比扮演外表重要,這些打從心底的心理反應,呈現在面部的變化,孩子都會能細緻觀察到。
另一個原因,使東亞地區的的兒童劇趨向誇張及放大,是因為當地劇場一般都偏大,所以表演者需要放大動作去表現,收放不宜造成虛假的現象,當然大頭面具娃娃的表演也是另一原因。其實利用燈光、音響去幫助創造演員的內心世界,可以幫輕演員投入角色的表現。並且可以學習街頭表演藝人的收放能力,還有馬戲藝術家的節奏與眼神,問題總會解決。
兒童的確是純真、稚拙,特別是幼兒。一部份小朋友注視喜愛的事件時會過度專心;另一部份,不會直望而愛橫視偷看,非常注意但假裝沒有看見;有些則專注力分散不集中,不斷轉換焦點,明明完全沒注視,但什麼內容都知道。這些氣質表現,總給人眼神散緩、傻頭傻腦的感覺,演員們扮演角色時,就須理解角色的氣質表現及年齡階段特殊性,不是用成人的思考角度去扮演這些兒童。當然,也因為上世紀最早期歐陸藝人兒童劇藝人演出時,都嘗試模仿街頭藝人與木偶戲吸引兒童的手法,還有英美兒童劇來自 pantomime 的追逐、嬉戲、調皮的傳統,給後學的亞洲兒童劇藝人一個錯誤印象。當我們細心觀察街頭表演藝人,馬戲藝人的速度、節奏、收放、停頓及可愛的小丑傻瓜行為的表情及眼神,對於兒童觀眾的關注尊重,加上投入兒童發展的心理而非外型,拿捏扮演的深度與表現就會準確,儍頭儍腦、誇張放大,只是大人演員沒有深思熟慮的誤解。
送上明日藝術教育機構2016年的「貓咪麼麼」片段。期望大家收看我們 You Tube 頻道,內有三百多條短片,敬請點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戲偶及兒童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貓咪麼麼

戲偶劇場 - 貓咪麼麼 精華片段 (2016) 努力不懈 從學習中成長 決心做隻好貓貓!有一天,貓咪麼麼離開爸媽獨自去貓學校學習如何做隻好貓。麼麼要在貓學校學些什麼才能順利畢業呢?貓咪每天努力學習,把每件事做到最好。牠會成為一隻出色的好貓咪嗎?30/4/201...

兒歌 - B B 怕怕 09/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十五講。兒童劇的主角可以是壞人嗎?兒童劇的主角一定要善良、正直嗎?
任何戲劇主角當然可以是壞人,但兒童劇主角如果是「壞人」,問題必須考慮兒童觀劇時的心理狀態,對他們成長發展的影響。兒童觀劇時會投入喜好角色,跟隨他們的生命歷程,認同及模仿他們的行為。因此傳統上,主角大多數是「乖仔、乖女」定型,這也是過去大部份兒童劇被舞台評論家垢病的地方,抱怨兒童劇主角及其團隊都過分善良、戇直、趣緻、可愛,不夠真實。兒童劇為什麼需要一個「壞蛋」呢?因為,他可帶領小朋友,共同經歷一些偏差行為,從中思考是非對錯,並與角色一起渡過知錯悔悟、修正重生的珍貴生命機遇。今天部份影視、舞台上最危險的不是壞蛋,而是表面可愛,借攪笑討好兒童,但實際行為不當、是非混淆,沒有從戲劇發展過程中生命轉變的「糖衣陷阱」。
「長襪子皮皮」、「木偶奇遇記」、「小王子」及其同時代作品,主角及其團隊再不是一批外表美麗而大腦愚笨,而是一群調皮、熨斗、聰明、真實,善良而不笨拙、可愛而有性格,沒有傷害別人的心,鬼靈精怪、思想古怪。孫悟空是反叛、沒禮教,但忠誠;長襪子皮皮是撒野、力大無窮、愛幻想,但愛家人與朋友;小木偶是愛玩、 不愛讀書、逃避責任,但充滿好奇心及仁孝。他們都不是壞孩子,內心一樣善良、正直。只是他們不是成人期望「乖乖仔」的好孩子模樣。他們的角色生活在戲劇發展的生命過程,一步一步修成正果。
回想過去那些年,你與我的童年不也是這麼樣成長嗎?亦正亦邪、不完美,時努力、時散漫,在矛盾中摸索成長。
因孩子在劇場內與角色之間沒有距離,角色的美善,如何改變將真接影響他們。兒童戲劇工作者必須透過舞台角色的行動來感動他們,角色的真實生活,其經歷成長所產生的變化,才可以帶動兒童觀眾一起脫胎換骨,彼此生命獲得淨化。因此,兒童戲劇是最沒有教育色彩的教育工作。
送上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特別為四十週年製作的「嬰幼劇場-怕怕很好玩」主題曲,由許少榮先生創作的「BB怕怕」。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怕怕很好玩

兒歌 - B B 怕怕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官方網站 | https://www.mingri.org.hk/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ingri.arts/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mingri_arts/恐懼是嬰幼兒最易見的情緒,而克服恐...

兒童歌舞劇《珠兒尋Friend記》(1989) 08/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第十四講,兒童劇的道具、服飾一定要誇張嗎?
兒童因好奇心,喜愛任何誇張事物,這與他們生活能力有關。由於他們人生經驗不足,每天生活都需與新鮮事物打交道,從陌生物品中探索,歷險,學習成長。就算成人旅遊外地,見到壯觀風景、古怪事物也有驚訝、亢奮反應一樣,更何況是兒童。
二十世紀初,日耳曼著名導演及設計師鼻祖之一 Max Reinhardt 相信宏大、莊嚴、深遠的舞台氣氛可以影響觀眾,產生震撼及敬畏情緒。兒童對過於宏偉的東西,會因為防禦機制而產生緊張、害怕及不安感覺,反而會減弱他們的接受能力。所以兒童劇舞台則反其道而行,角色與觀眾一起縮少,使物品誇張放大,彷彿在主題公園內,把物品放大,觀眾變細的效果。使兒童置身安全大小空間中,不自覺地建立宏大的效果,同時創造有安全感與震撼效果。加上兒童眼前超出預算大小的物品更具吸引力,可以刺激他們有興趣追看下去。
當然大家必須注意,舞台美術不要加入不必要的裝飾,因為這樣會擾亂孩子接受信息的專注力。
兒童劇的角色造型一定要甜美嗎?
甜美可愛是兒童與生俱來的能力,用作適應在成人群體中的生存空間。成長過程中討人喜愛與自我膨脹的發展過程會交叉進行,就是大家經常說的 Trouble two (兩歲)、麻煩七歲、十三、四歲,中間又有很多可愛時刻。現實上,家長就要好好利用他們的討好動作與反叛行為,進行適時的輔導。
基於兒童觀眾會投入那些心有同感角色的心理,所以自兒童劇有歷史以來,就會盡力創造甜美可愛形象,特別受到動漫文化的影響,情況變得變本加厲。
華語以至東亞地區的劇團,以為要打入商業表演市場就一定要走甜美造型,必須帶有偶像式的主角風格才能吸引大眾,吸引家長及兒童購票。東歐地區深信兒童劇是文化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所以真實的兒童,就是有可愛、有討厭、有愛、有恨、有正、有邪,有一個完整人格與經歷,勇於改變自己,敢於面對困惑、困難與危險,知錯能改,擇善固執,有血有肉,才是兒童劇場上兒童角色的最佳真實樣貌。從東歐國家兒童劇歷史更長,至今天依然興盛的情況來看,或許可以引證,什麼才是比較正確的方向。
送上機構1989年製作的面具音樂兒童劇「珠兒尋Friend 記」片段。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兒童歌舞劇《珠兒尋Friend記》(1989) 日期:1989-8-9 ~ 8-13地點:上環文娛中心演講廳劇照︰http://www.mingri.org.hk/?a=group&id=f&year=1989&doc_id=1530Video Editor: Crystal Li

兒童戲偶劇 - 雪條公主精華片段 (2013) 07/06/2024

兒童劇每事問-舞台一定要七彩鮮艷嗎?
鮮艷色彩吸引年輕人眼球,觀眾會與舞台上甜美顏色,互相追逐視線,產生亢奮的心情,兒童及青少年更敏銳。暖色(紅、橙、黃)亮麗顏色使人開懷,但刺激也同時使人容易疲倦;綠色使眼球舒緩;冷色(藍、紫)使人平靜,進入神秘及思索空間。色彩能交替運用,多運用陰影、立體與燈光角度的科技原理,配合氣氛、情節與信息,比純粹鮮艷更重要。
當然還要考慮人類視線的自我保護功能,就是單色色彩時間一長,眼睛就會產生濾鏡作用,就是好像手機拍攝會對偏色自動產生對應的中和,所以在舞台上單一色彩,沒有對比補色的調和,視覺就會疲勞,陰黑也一樣,視覺疲勞就會加快觀眾專注力消失,成人如是,只是年輕人更敏感,兒童更利害。疲勞沒有舒緩訊息接受能力就會降低,更怎就會轉換情緒模式,以嬉戲作自我情緒調整。
送上2013年的「雪條公主」片段,一部講述深水埗劏房戶兒童夢想的兒童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雪條公主 #劏房戶兒童

兒童戲偶劇 - 雪條公主精華片段 (2013) 日期 : 2013-03-16 ~ 03-24地點 : 荃灣大會堂文娛廳http://www.mingri.org.hk/?a=group&id=f&year=2013&doc_id=1696

兒童劇 - 比比的煩惱主題曲:煩惱的小鸚鵡 06/06/2024

第十二篇機構四十週年「兒童劇每事問」特備短文,介紹過戲偶(木偶)在兒童劇的重要位置之後,不能不談受英美文化影響地區,歌舞劇在兒童劇的位置。
歌舞劇(音樂劇)在兒童劇的位置如何?
英美以歌舞劇方式創作兒童劇,來自兩個傳統的結合。首先是英國有上百年Pantomime 的傳統,就是賀節「合家歡戲劇」。二十世紀初被英美學者指為第一套兒童劇的「小飛俠」,也是衍生及轉型自這個傳統,後來作品成功才改編成受歡迎兒童小說,並且改編成電影,兒童劇身份才被歷史所追認。所以,最初英國的兒童劇與合家歡Pantomime 是不可分割的系統,慢慢受歐陸文化的影響,才有專屬於兒童的兒童劇場,但風格仍然受 Pantomime 的影響。
而北美新移民把歐陸的「輕歌劇」,結合「娛樂場所」的歌舞表演,加上非洲及各地移民的卓越舞蹈技巧,創造了二戰前後風靡全球的主流文化娛樂系統「歌舞劇/音樂劇」(Musical )。輕快、 簡易、不用太多思考的風格,非常適合遊客眼球,混雜在紐約表演藝術殿堂之間,成為一種演藝象徵,直接影響美國各地文化發展。六、七十年代,由於紐約治安轉差,百老匯曾經一度面臨衰退。幸好1975年的Chorus Line(平步青雲)再一次使百老匯成為世界文化藝術焦點。音樂劇盛行,直接影響美國各地,特別是教育界,於是音樂劇模式的兒童劇一度成為當地主流。當音樂劇在英語地區遇上 Pantomime ,大致形成今天大家印象中的英美兒童劇風格。
一種舞台上充滿誇張、錯摸、誤會、搞笑、追逐、歌舞、充滿活力、性別反串、感情豐富、善惡分明,俊男美女,娛樂十足,商業味濃,主題公園化的兒童劇表演。其實此潮流,在最近二、三十年受歐陸兒童劇發展的影響,已經逐漸改變。兒童劇已經與娛樂消費節目分流。渴望開懷、娛樂與高雅、教育需要的作品,已經在英美地區分庭抗禮。音樂劇在兒童劇場的地位開始失色。近年連主題公園的合家歡節目,亦開始向更有內容及深度的兒童劇方式發展。不過,音樂劇運用歌曲表達感情,Pantomime 以節奏及高速動作刺激觀眾情緒與氣氛的技巧,對拿捏兒童觀眾有巨大貢獻,成為兒童劇遺傳與細胞的一部份,與戲偶共同扮演兒童劇成型的兩大支柱。
送上2019年一月荃灣大會堂展覽廳演出「比比的煩惱」主題曲片段。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音樂劇 #戲偶兒童劇 #比比的煩惱

兒童劇 - 比比的煩惱主題曲:煩惱的小鸚鵡 煩惱的小鸚鵡作曲/編曲:古丹青填詞:許少榮演員:丘嘉熙(比比)、張妙妙(佳佳)比比:當初討厭自己不美 只好偷偷看同伴遠飛佳佳:悲觀想法願你可改變 請不要常害怕合唱:在人生之中太多煩惱 信自己早晚做得到    ...

明日電視台第一集 戲偶介紹 - 開口偶及提線木偶 05/06/2024

戲偶(Puppet )一直在兒童劇場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機構自1991年捷克學習回來,就開始嘗試使用,到1995年才算成熟。1996年與揚州木偶劇團及廣東省木偶劇團合作後,同時開展海外及內地的戲偶藝術交流。
木偶(戲偶)劇就等於兒童劇嗎?
上世紀二、三年代,兒童劇概念開始被確立的一刻,中、東歐地區,就是今天奧地利、捷克及巴爾幹半島國家一帶,多以木偶(戲偶)來演兒童劇。而俄羅斯在蘇聯時期開始,分別有戲偶劇院及青少年劇場兩個系統,而大部份戲偶藝術劇院都以兒童觀眾為主要對象。西歐及北歐於二戰之後,模仿此模式開始發展兒童劇,因此世界上以戲偶為主的兒童劇特別多。童話故事中動物及非人化角色特多,木偶因為其奇特可愛的雕琢形象吸引兒童眼球,加上木偶師的聲音及情感,故事人物自然可以「活」起來,與年輕觀眾豐富想像力正好匹配,特別受歡迎。歐陸木偶與兒童劇,就成為當代舞台的「雙生兒」。英美方面,傳統上因話劇及音樂劇比較普遍,所以兒童劇也偏向這方面發展,近年通過交流,已經有相當多兒童戲偶劇。
兒童劇的戲偶一定要甜美嗎?
戲偶造型甜美當然吸引兒童,但要在他們心窩裡留下深刻印象,獨特性格及奇異造型的戲偶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當下,兩岸及亞洲木偶,受日本動漫及美國電視戲偶風格影響深遠,美觀當然有餘,但外型性格明顯不足,甜美可愛當然有吸引力,但未能創造深刻效果。近年,日本動漫也開始流行一些不太美麗的角色外型。或許,這給我們一點新的啟發,性格明確,外型獨特,觀眾認同不單是外表美貌,而是打從心底的心意相通,印象會更加深刻。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為了適應疫情下劇場出現封閉的新環境,於2021年開始自行製作教育短片,期望可以持續發展,送上第一集「戲偶介紹-開口偶及提線木偶」的連結,期望大家收看我們 You Tube 頻道內的三百多條短片,點讚,轉發,讓更多人了解戲偶及兒童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明日電視台

明日電視台第一集 戲偶介紹 - 開口偶及提線木偶 戲偶什麼時候出現?原來漢代已經有木偶!中國以外,很多地方很早以前已經有提線偶,他們各有不同特色(片中會有來自俄羅斯、印度西北部、印度南部、緬甸、意大利西西里島的提線木偶的示範影片)下集預告︰我們會教大家....

兒童歌舞劇 - 《龜丞相》(1988) 04/06/2024

原始民族與兒童一樣,都會以手舞足蹈、尖叫呼喊、吹奏敲打,來直接表達情緒,無論是悲傷,還是快樂。 這些經驗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在舞台上,引起我們思考。
兒童劇一定要歌舞、唱遊嗎?
聲音,是兒童最先發育的智能範圍,特別吸引他們注意,容易產生積極反應及互動,所以嬰兒就隨着節奏手舞足蹈。 當兒童在劇場情緒受音樂與歌曲激動,與角色達到溝通及認同後,戲劇的重要就是,是否可以帶領觀眾與角色共同經歷脫困與生命淨化的成長過程。所以舞台要呈現的正是忘我境界的手舞足動,這種肢體舞蹈最難編也最難跳,也是現代舞者追求的境界。所以,帶有娛樂而編排的舞蹈及唱遊很難做到。
兒童劇一定不能缺少大頭娃娃面具嗎?
載上面具後,很多原始民族表演者就會進入忘我境界。兒童幻想豐富,喜愛任何非常角色,面具似乎可以滿足他們。現流行於內地及台灣的大娃娃面具,源自日本六、七十年代的風氣,是滿足及解決日本普遍劇場偏大型而設計的表演方法,可以方便觀賞。但由於面具表情沒有變化,更加需誇大動作來表演,於是與觀眾情感交流上有了隔閡,親切與真誠都不足夠,很難感動兒童投入角色生命之中。大頭娃娃面具風氣明顯已經過時?取而代之,是更親切,更近距離的感情接觸,才是近年的方向。
送上介紹明日藝術教育機構1988年的經典劇目「龜丞相」片段,鋤強扶弱,以微小力量改變命運的小龜正是兒童的榜樣。我們努力加入戲曲元素,正是當時兒童劇本色化的追求及探索。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兒童故事與兒童劇 #龜丞相

兒童歌舞劇 - 《龜丞相》(1988) 龜丞相的時光隧道如果有時光隧道走回1988年,《龜丞相》的確是當年一個香港兒童劇傳奇,五個新界表演場地十多場演出,幾乎爆滿,只是表象。原創劇本、歌曲、設計的兒童音樂劇已經不易,還運用大量華人戲曲元素。演員.....

5分鐘了解!家長如何從嬰幼兒劇場觀察自己的孩子,孩子真能看懂嬰兒幼劇嗎? 03/06/2024

一日復一日,已經是第九天與大家分享「兒童劇每事問」,離6月21日的團慶日子越來越近?
兒童劇節奏一定只有明快嗎?
兒童專注力時間差異大,但普遍還是偏短,連續過長的片段,孩子會失去耐性與體力。他們在劇場的精神容易分散,感官容易受其他不同事物所吸引,黑暗環境使他們更緊張,防禦力增強,體力消耗更快。如果,運用兒童喜愛注視快速移動物件的心理特質去吸引他們,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問題是高速移動物件會有他們很亢奮,因此更易失去焦點。 快慢有致的控制就成為關鍵,帶動兒童觀眾投入表演者的節奏去觀賞戲劇, 明快地吸引兒童,在關節位置停一下,節奏的掌握才是真功夫。戲偶很適合兒童的原因,正就是因為人類正常操控戲偶動作的速度,由於其體積較細,物理學上在兒童眼中已經是在高速運轉,所以戲偶總給人一種高速移動的快感。
兒童劇一定要奔跑、追逐嗎?
兒童愛熱鬧、追逐、奔跑,這些行動會產生快感內分泌。由於反射作用,就算是只看見別人奔跑,他們亦會產生同樣的快樂感覺。加上兒童觀眾每每知道,被追逐角色本身所不知道的危險。由於投入、同理心的特質,對角色的危機產生認同,緊張中產生一刻觀眾席上目瞪口呆的凍結反應。這個時刻,觀眾與角色已經產生同化效果,有了此種心靈上的連結,角色的表現就能直接感染及帶動年輕人。當然,時間一長,兒童熟悉情況後,過多動作就會使他們改為嬉戲,在劇場上失控胡亂奔跑,湧向台前,戲劇訊息反而失去,得不償失,事與願違。所以奔跑、追逐只是通往高潮的道路,而非高潮本身。高潮永遠應該是角色面對衝突、矛盾的心理反應。由於角色與觀眾已經認同,所以他們的情緒一致,角色應對困難及解決方法的狀態與心理,就直接過帳成年輕人的心理經驗。所以,兒童劇高潮不是單純角色情緒的最高點,而是觀眾情緒的高峰。
今天送上介紹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團慶演出的嬰幼劇場-怕怕很好玩的片段,旁白的描述則是機構這十年從歐陸帶回來,有關劇場對嬰幼兒能作用的多年研究成果。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兒童故事與兒童劇 #嬰幼劇場 #怕怕很好玩

5分鐘了解!家長如何從嬰幼兒劇場觀察自己的孩子,孩子真能看懂嬰兒幼劇嗎? 影片聲音導航:李傑心文:陳岑(小恩)怕怕很好玩精華片段:https://youtu.be/ZN5RZuT38gw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官方網站 | https://www.mingri.org.hk/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ingri.arts/Instagram |...

保加利亞導演Stoyan Stoyanov執導《鯨魚谷》內容預告 講座預告 4本有關鯨魚的有趣書本介紹 02/06/2024

兒童劇可以有悲劇嗎?荒誕劇嗎?
「打火匣」、「拇指姑娘」、「小人國歷險記」,以至「木偶奇遇記」、「長襪子皮皮」放入現實世界,都充荒誕故事味道,沒有人會質疑這些故事,不合兒童的需要。「賣火柴的小女孩」、「人魚公主」,沒有會懷疑當中帶有強烈的悲劇感覺,雖然最終主人翁在天國中得到歸屬,總算是一個正劇,怎至是喜劇。但故事過程中,眼淚總從兒童心底中流出來,不過沒有因為這些眼淚,把世界變得絕望,反而讓年輕人對世界擁抱着希望。兒童觀眾信任討好他們的角色,視為觀賞戲劇時情感投入的對象。如果,角色行為有所偏差,而沒有悔改及修正,觀眾就會從錯誤模仿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認同錯誤行為反而成為兒童成長的悲劇。同樣道理,如果被模仿的角色性格可愛、正面、積極,面對任何悲哀及荒謬處境,也坦然應對。兒童觀眾就會從中受到感染,正確領會當中的態度。悲慘與荒誕的世界,總難不到兒童,因為角色面對苦難的態度,與心理上戰勝逆境與荒誕的決心,才是孩子收到的訊息。問題是面對的這些苦難,角色如何感染兒童觀眾,領會到充滿希望的未來。
「兒童劇每事問」今天送上介紹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團慶演出,鄭子遴原著「鯨魚谷」的宣傳短片。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兒童故事與兒童劇 #鄭子遴 #鯨魚谷 #天國影子

保加利亞導演Stoyan Stoyanov執導《鯨魚谷》內容預告 講座預告 4本有關鯨魚的有趣書本介紹 今個6月份明日藝術教育機構為香港小朋友帶來---由保加利亞導演Stoyan Stoyanov執導《鯨魚谷》,來自保加利亞的戲偶和導演親自打造的場景。來讓我們的藝術總監王添強先生率先介紹有關內容以及有關鯨魚的圖書!鯨魚 五味太郎....

01/06/2024

兒童劇是否糖衣陷阱,脫離現實呢!兒童劇一定不可討論現實社會問題嗎?
社會問題不是不重要,但兒童劇目標在建構孩子的基本信念,這個任務更為必要。兒童劇應否面對現實社會問題,成兒童劇工作者與家長觀眾的迷思,事件的道理太黑白分明,看起來也沒有太多孩子的討論空間。有些事件還在進展中,未有定論,千言萬語很難說得清楚。成人在事件中,也可能有太多妥協及編輯成份,使兒童難於理解。所以,盡量抽離現實,以古諷今,以寓言、比喻、神仙及動物故事,來啟發兒童思考未來的社會問題,成效更為明顯。集中討論孩子品德的基本修養,就是同情心,獨立思考,合群精神,尊長護幼,勤奮好學,愛護身邊事物,有時比現實社會問題更為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格林、安徒生及伊索也常用這些角度。所以無論是神仙故事,又或者是現實社會故事,實際上都是為兒童未來提供一個信念,提供一個開啟未來大門的鎖匙。還有一點,任何現時的社會問題,今天如何嚴重,到孩子成年時,可能已經是無關重要。
兒童劇一定要只有開懷、幸福的喜劇嗎?
兒童好動、好玩,受內分泌的影響帶動,情緒經常處於開懷及愉快狀態,看到別人玩樂,自己已經充滿笑臉。如何失落,轉眼就會變成歡笑。但兒童劇不一定只可以有喜劇,只能蹦蹦跳跳、瘋狂一下,才能滿足他們。其實,只要劇中擁有純真可愛、樂觀積極的角色,而情節及結局,能使觀眾掌握解決問題的邏輯,對未來生活充滿盼望,兒童劇一樣可以是深奧的「小王子」,怎至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人魚仙子」及「快樂王子」。帶有一絲絲的遺憾,伴隨着樂觀及快樂的成長,驟雨中的陽光才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快樂重要,但擁有悲天憫人的快樂心境,更為重要。
送上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的橫額,希望六月中開始大家一起來分享「鯨魚谷」及「怕怕很好玩」的演出及「40+」展覽。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兒童故事與兒童劇 #40+戲偶展覽

31/05/2024

兒童劇讓工作者其中一個困惑,就是如何給兒童借此「面對未來」複雜多變的世界,如何用非常簡單易明的方法去表達。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紀念活動連載小文章。今天與大家討論重要題目:情節與內容的表達方式。
兒童劇的情節是否一定要膚淺、簡單、直接、淺易、愚鈍嗎?
當然不是,小朋友情感單純、容易投入,理解能力不弱,只是入世未深,不會用言語表達。但,由於他們沒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又能以直覺去感受,用視、聽、嗅覺全部感觀開動去探索,用想像力、聯想力及同情心去理解。每每比成人更能體會比喻、隱喻及抽象內容的真諦。怪不得童話故事都充滿「隱喻、比喻及象徵」信息。所以內容可以深奧,只是表達方法要簡約,並且要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深入,不能單刀直入,也不能懸疑到底,才解開謎題。中間多加間場遊戲及舒緩的地方,讓小朋友情緒得到解放,什麼的深奧的訊息,都能在他們生命中留下深刻痕跡。
兒童劇的內容一定要不用思考嗎?
兒童學習模式就是全方位的感觀探索,所以表演能為兒童建立一套邁向理解抽象事物的指引,一切就好辦。兒童劇不是答案,不是情節,而是帶領小朋友探索事物的「路標」。我們要能引起兒童好奇心作起步,用巧妙的「聯想」把「思考」建立,「由淺入深」的進行,兒童就能領略「深奧」,再把理念化成「象徵」的「種子」埋藏在兒童心底,等候發芽生長。只要未來他們遇上相同的處境,深刻的教訓思考就會啟動,心窩裡的答案就會開花結果。兒童劇工作者要努力把深刻的人生意義,埋藏在他們心底,依靠着生活的雨露,只要有朝一日這些意象偶然與生活忽然結聯。再深奧的事物,兒童也會有突破性的領悟及發展。
兒童看戲時、聽故事時的眼睛最是美麗。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兒童故事與兒童劇 #兒童劇的主題

30/05/2024

「兒童劇每事問」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紀念活動的兒童劇理念連載小文章,昨天,我們與大家討論兒童劇一定要有主題嗎?今天第五篇,我們一起共同討論「兒童劇主題一定要有教育意義嗎?」
兒童劇需適合兒童的「好奇、好動、享受生活、任意行為、胡亂思想、喜愛故事及受身心發展影響」特殊情況;更需要配合兒童的學習、娛樂、表達力、想像力、遊玩滿足感,心理成長階段及敏感期的特質及規律,更重要是提升兒童自我的啟發及反思,能滿足他們成長的需要,遠比不理兒童感受與情感需要,完成所謂的「成人」教育目標,更為重要,「懂兒童」成為兒童劇工作者的關鍵。
看一下,香港小朋友對英國布袋偶 Punch 的好奇眼光。
#兒童劇 #明日藝術教育機構四十週年 #荃灣大會堂 #兒童劇每事問

Videos (sho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