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SUN Traditional Herbal

东昇中医诊所:[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中藥调理的就尽量不服用西藥】 东昇草药:[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中藥解決的就不要吃西藥;能用營養素解決的就不要用藥物;能用天然食物解決的就不要用藥物和營養素。]

21/08/2024

华佗教你四个戒律,睡眠充足不易老

冬天养生重睡眠充足,而且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那要怎么睡的好呢?
古代名医华陀流传下来的睡觉4条戒律,遵照这4条戒律,让你有健康的身心,睡眠充足了人也不易老。

第 1 条:一定要早起
对人体养生而言,早起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 早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把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如果起床太晚,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地完成排泄功能。 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在早晨 7 点到 9 点最为活跃,是营养吸收的「黄金时段」。 所以,千万不要赖床,头昏、疲惫不堪很多都是由于贪睡引起的。

第2条:午时宜小睡或静坐养神
午时(相当于上午11点至中午1点),此时如条件有限,不能睡觉,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 其实,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 3 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

第 3 条:睡时不思考
“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最后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先睡心,后睡眼”这是入睡时的理想精神状态。 很多时候,失眠源于入睡时有挥之不去的杂念。 对于现代人来说,要想在晚上11点前入眠,早早地上床酝酿睡意很关键,以便给心神一段慢慢沉静下来的时间。 “先睡心,后睡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 4 条:子时胆要更换胆汁,子时(23:00)前一定要睡觉
晚上11点胆经开了,若不睡,大伤胆气。 如果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 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 这时候就算你天天保养品、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21/08/2024

保持健康 一定要做到这8件事!

***许多人对于健康,可能都抱着一种错误的认知,以为没有生病,自己就是健康的,但其实这个观念大大的错误,除了先天性基因缺失造成的疾病以外,其他人体的疾病在造成之前一定有个原因让它生病了。

做对8件事 迎来健康人生
每个人都渴望要有健康的身体,所以都会收集一些养生讯息,像是吃某某食物可以达到抗癌的效果,或者像是以前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一天一苹果,医师远离我」,坚持做这8件事,为自己的身体赢来健康!

第一件、不要让糖绑架你

糖带来对健康的影响,会有加速皮肤老化、引起头痛、形成脂肪肝、诱发糖尿病、增加罹癌风险等。

第二件、喝水量是有限度的

多喝水没事? 医生指出,要以每个人的肾脏功能会决定水分的摄取量,除了有肾脏或心脏有疾病的人要在医师指示下限水外,正常的人每天应该要喝足自己体重公斤数乘上30毫升的水,例如一位60公斤的人,他一天的总摄水量为60kgx30ml=1800ml,记得是含饮食中水份加起来共1800毫升喔!

第三件、每天要有充足睡眠

根据美国睡眠基金会的研究,18到64岁的成年人,每天睡眠不要少于6小时,每天睡足7-9小时是最合适的。 一天不要超过10小时的睡眠,只会越睡越累,对健康是不好的。

第四件、不要久坐

久坐的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腿部肌肉退化、血压升高、高密度胆固醇含量骤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显示持续坐着90分钟以上的人,死亡率会比其他人高出两倍 ; 综合统计后发现一天坐着12.5小时、并且一次坐着超过30分钟的组别死亡率最高。 最好的作法就是坐下30分钟后就应起身活动身体一次。

第五件、请戒烟、戒酒

香烟里的许多成分都被证实会致癌,而且饮酒过量也会引起的胃溃疡和酒精性肝硬化,也属于是癌前病变的种类,导致癌症风险大。

第六件、注意口腔卫生

是不是有的时候你刷牙,会流血? 还是你每天都懒得刷牙? 时常有蛀牙,或有牙龈疼痛感,其实牙周病很有可能已经找上你,美国的塔夫茨大学研究发现,患有严重牙周病的人罹患癌症的风险比一般人平均高出24%。 每天至少在早晚各刷牙1次及使用牙线,并按时至牙医诊所做口腔的检查和护理。

第七件、主动留意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7年公布的数字,全球忧郁症患者已超过3亿人,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忧郁症患者数量仍在不断的成长。 若是觉得自己状态不佳,请多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因为失眠、食欲不佳在经年累月下容易发展成忧郁症,所以发现自己时常有情绪低落,或是起伏很大时,请寻求专科医师的帮助。

第八件、减少大脑负担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要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但是讯息的内容参差不齐,导致让人的大脑一直呈现运转的状态,深怕自己错失了什么讯息,造成焦虑的状态发生。 加上脑内讯息过多,会让人控制情绪的能力变低、目标变得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就会让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睡眠、心情,让身体呈现一个不健康的状态。

01/07/2024

长期食用复炸油会导致神经退变

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正常饮食的大鼠相比,过多食用复炸油的大鼠及其后代的神经变性程度更高。

研究还表明,神经变性的加剧与油脂对肝脏、肠道和大脑之间双向通讯网络的影响有关。肝—肠—脑轴在调节各种生理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失调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研究人员在3月23日至26日举行的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年会上介绍了该成果。

油炸是将食物完全浸入热油中,是世界各地常见的食物制备方法。为了探索重复使用煎炸油带来的长期影响,研究人员将雌性大鼠分为5组,每组分别只接受标准食物、每天添加0.1毫升未加热芝麻油/未加热葵花籽油/再加热芝麻油/再加热葵花籽油的标准食物,时间达30天。再加热油旨在模拟重复使用的煎炸油。

与其他组相比,食用再加热芝麻油或葵花籽油的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增加。这些大鼠的结肠也表现出严重损伤,导致内毒素和脂多糖(某些细菌释放的毒素)发生变化。结果,肝脏脂质代谢显著改变,大脑中重要的omega-3脂肪酸DHA的运输减少。这反过来又导致了神经退行性改变,这在食用再加热油的大鼠及其后代大脑组织中可观察到。

使用味精诱导后代神经毒性的其他研究表明,食用再加热油的后代比不接受油或接受未加热油的对照组更容易出现神经元损伤。

研究人员表示,补充omega-3脂肪酸、姜黄素和谷维素等营养保健品可能有助于减少肝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改变。他们补充说,需要对人类进行临床研究来评估食用油炸食品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那些用反复使用的油制成的食品。

下一步,研究人员希望研究复炸油对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焦虑、抑郁和神经炎症的影响。他们还想进一步探索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预防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神经炎症的潜在新方法。

01/07/2024

空心菜是“最毒绿叶菜”?
这些蔬菜才容易有毒

网络上有传言,说空心菜是“最毒绿叶蔬菜”,因为它的茎是空心的,能像吸管一样,把周围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害物质“吸进去”,甚至空心菜还有“万毒之王”的称号。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正规安全场地种植的空心菜在食用上是安全的

其实,虽然在富集重金属上,空心菜比一般蔬菜要强一些,但空心菜本身并不会额外富集很多重金属。

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一般取决于3个因素:空气、土壤和水质。正规安全场地种植的空心菜,在食用上是安全的。

空心菜最需要注意的其实是草酸问题

食用空心菜,最需要注意的是草酸的问题,空心菜和菠菜一样,草酸含量较高,而草酸会影响钙的吸收,也会增加结石的风险。

因此,炒空心菜之前可以先焯水一下,这样就可以去除大部分草酸。

哪些蔬菜真的有毒呢?

1.一些野菜

在自然界中,有些野菜有毒,如蕨菜,本身就含有诱癌物质“原蕨苷”。

还有一些野菜长得像我们平时吃的蔬菜,很容易被误食,如野芹菜、曲菜娘子、野生地、石蒜、断肠草等,误食后可致食物中毒。因此,对于不知名的野菜以及生长在污染环境的野菜千万不要采食。

2.一些野生蘑菇

每年都有因采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案例。大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只有花蘑菇才有毒。

其实,仅凭外观来判断,很难完全判断出蘑菇是否有毒,很多毒蘑菇长得不一定“花”。对于无法辨别品种的蘑菇,一定不要采食。一旦误食了,轻则引起胃肠、皮肤和精神等异常,重则可致死亡。

3.久泡的黑木耳

不要吃隔夜或泡发时间过长的黑木耳或银耳。

黑木耳、银耳如果感染椰毒假单胞菌,经长时间浸泡可能会产生毒素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普通烹煮方法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中毒,重则可导致死亡。

4.新鲜黄花菜

鲜黄花菜含有毒生物碱,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和呼吸系统,食用后易出现肠胃不适、腹痛、呕吐、腹泻等不适。因此,不可直接食用鲜黄花菜。

市面上卖的干黄花菜在加工时经清水充分浸泡,已将大部分有毒物质除去,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一些。

5.发芽的土豆

土豆发芽后会产生大量龙葵素,食用后会刺激胃肠道黏膜,麻痹呼吸中枢,对人体有害。对于发芽的土豆,尽量丢弃不食。

6.不熟的四季豆

生四季豆中含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害成分。人吃了未煮熟的四季豆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

将四季豆彻底煮熟即可有效去除毒素,一般要大火焖煮10分钟以上,最好15~20分钟,当四季豆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或墨绿色,没有豆腥味时,就可以食用了。

除四季豆外,油豆、扁豆、刀豆、豇豆等在食用之前都应充分加热。

7.苦葫芦

瓠子、丝瓜、黄瓜、葫芦等葫芦科蔬果,在特殊条件下会产生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类发苦的有毒物质,即使是经过加热处理,这种毒素也很难被破坏,食用后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轻则头晕、腹泻、恶心等,重则腹痛、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这类食物如果味道发苦,就不要食用了。

20/06/2024

大肠癌正在年轻化!提前做好这件事能“救命”

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上大肠癌,这跟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
结直肠癌(俗称大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所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新诊断为结直肠癌的病例超过136万。

更令人担忧的是,50岁以下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在不断攀升。在国内,30多岁甚至20多岁查出结直肠癌的患者已屡见不鲜。

大肠癌历来都被认为是老年人的一种疾病,而其年轻化趋势给医学界敲响了一记警钟。年轻结肠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癌症晚期,这意味着癌细胞已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这些年轻患者往往只在出现症状后(如贫血、肠出血或肠梗阻等)才上医院,最终确诊。

我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可能直接影响了结肠癌发病率的上升。比如,吸烟、酗酒、大量食用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少食蔬果、不常运动、缺乏营养素(如叶酸和维生素B6)、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和方式都是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的风险因子。

美国癌症协会流行病学家瑞贝卡(Rebecca Siegel)表示,目前尚不清楚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提前的原因。但中青年患者死亡率上升的原因较明确,是疏于癌症筛查。

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基于家庭史的标准来进行早筛是合理的,而且有望帮助识别那些年轻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如果患者能坚持收集和告知他们的结直肠癌家族史,医生持续进行指导和干预,将有望改善对50岁以下结肠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预防。

29/03/2024

米酵菌酸是什么?

米酵菌酸随着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爆发,掀起各界关注。 解剖发现,两名死者血液中均验出罕见的米酵菌酸,这也是台湾首次检出米酵菌酸毒素。 究竟米酵菌酸如何产生?米酵菌酸中毒症状有哪些?米酵菌酸中毒可以治疗吗?哪些食物可能有米酵菌酸?平常饮食又该注意什么?

米酵菌酸是什么?

A: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种强烈、罕见的粒线体呼吸毒素,无色无味、无法经清洗、高温移除,若中毒无解药,医院仅能提供支持性疗法,且致死率30%-100%。
常见于谷物、玉米、椰子类等食物中,当以上食物被致病型「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污染后,由该菌所分泌生成出的毒素就称「米酵菌酸」。

为何米酵菌酸台湾过去没听过?
A:
台湾食安意识抬头,食品制作过程有严格规定,虽台湾过去曾在腐败杏鲍菇和菠萝鉴识出米酵菌酸,但像这次爆发中毒案例还是首例,且要产生无色无味极毒的米酵菌酸,必须倚靠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且严格决定在两种不同且连续的环境条件,才能生成。

生成温床:

环境:pH值中性(6.5-8.0) 、温度22-30°C 中产生(常见于长时间浸泡食材)。
脂肪酸:一定要有脂肪酸存在,才能培养出最高浓度的米酵菌酸(特别是椰子和玉米的脂肪酸)。
无法生成且被抑制环境 :

当在15°C及以下低温、短期保存及酸性环境可有效抑制。
米酵菌酸常在哪些地方出现?
A:
大多在印尼、中国、莫桑比克

印尼:1895年首次报道与米酵菌酸中毒相关的死亡事件,原因在于食用到发酵椰子浆制成的传统食品椰子天贝(tempe bongkrek)。
莫桑比克:2015年因饮用栗酒(发酵玉米粉饮料),导致中毒案件。
中国:2020年因食用酸汤子(玉米发酵食品),导致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有多毒?
A:
致死率30%-100%,现今仍无解药。

无法经过清洗、浸泡、高温、高压烹煮去除其毒性。
食用1到1.5mg就可能造成死亡,且无解药。
米酵菌酸毒性为何这么强?
A :
产生的毒素,会抑制三磷酸腺苷(ATP)的功能,让身体耗氧量大的器官最快受到损伤,使身体所有细胞瞬间失去能量。

当身体所有细胞无法运作的情况之下,肝、肾等重要器官会出现如严重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脑部、心脏肌肉等因此瘫痪。

米酵酸菌中毒病症?
A :
初期症状与一般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类似,容易让人混淆,若民众吃完东西后2个小时内出现以下症状,要特别注意:

胃部不适
恶心、呕吐
腹胀、腹痛
全身无力
头晕
嗜睡
器官充血水肿
急性肝肾功能损伤
少尿血尿
死亡(致死率从30%至100%)
米酵菌酸易出现在6大食物
A :
若食物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在水中,也没有获得适当低温冷藏保存,就容易产生米酵菌酸菌。
特别是以下6类食材最常出现:

发酵玉米面粉
变质的淀粉
黑/白木耳
糯米汤圆
马铃薯粉制品
甘蔺粉制品

Photos from 林淑芬's post 08/03/2024

喜欢素咖喱的素食者,大家得小心!

19/02/2024

一日禅语|安心做自己

好心不是你对别人好

就必须要别人对你好
好心最好的回报,是无愧与心安
安心做自己,等来日可期

就必须要别人对你好
好心最好的回报,是无愧与心安
安心做自己,等来日可期

甲辰初十 大家安康

10/02/2024

甲辰龙年初一

财龙到。。。。。。。。。。

06/02/2024

燕舞春聲早 龍騰國運昌

#狐辑思维令狐冲的狐狸窝事

15/01/2024

湿气缠身?这些食物是“祛湿高手”

湿气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体质状态,通常表现为身体沉重、疲乏无力、容易出汗、皮肤黏腻等症状。为了改善湿气体质,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来达到去湿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物,可以帮助去除体内湿气:

1、薏米:薏米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将薏米煮粥或泡水饮用,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2、红豆:红豆富含纤维和维生素B群,有助于消除水肿和湿气,可以将红豆煮熟后加入糖水或煮成红豆汤食用。

3、绿豆: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气,可以将绿豆煮熟后加入糖水或煮成绿豆汤食用。

4、莲藕:莲藕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消化和排除湿气,可将莲藕切片炒熟或煮汤食用。

5、苦瓜:苦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将苦瓜切片炒熟或煮汤食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气。

6、茶叶:绿茶和菊花茶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选择适量的茶叶泡水饮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茶碱等成分,不仅能够帮助去湿,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除了以上食物,还有一些其他的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去除湿气,如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和甜食,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湿气的症状。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均衡,这样才能够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帮助身体排除湿气。此外,适当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改善湿气体质的重要因素。例如,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排汗,从而排出体内的湿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元气,从而更好地抵抗湿气的侵袭。😄😃😁😆

28/12/2023

中医说:心源性猝死并非猝不及防

~睡个好觉,比啥都重要

“子时阴阳交汇,最适合睡觉。也就是晚上11点到1点,阴气最盛,要在这个时间段之前入眠。”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如果心脏出了问题,心阳气一定会受到损伤。如果前一天晚上没有休息好,没有补足阳气,次日会出现乏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久而久之,身体状况肯定受影响。“扶阳理论”来源于《易经》、《内经》和《伤寒论》,“扶阳”即是扶助人体阳气来养生的一种方法。阳气足,人就不易生病,心阳的养护需要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并顺应自然规律。

~将“危险因素”拒之门外

“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人群以及中老年人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如果能够把这些原发疾病控制好,也就能让心血管少受一点伤。平时饮食注意低脂、低糖、低盐。少食用碳水化合物、脂肪,多食用优质蛋白、纤维素等。以及戒烟、戒酒等,通过总量控制、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范。

~定期体检,身体状况自己需知晓

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之外,年轻人同样也应该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尤其是平时热爱运动、喜欢极限运动如登山、马拉松等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检查,时刻了解自己的心肺功能。

~运动需适量,一定别勉强

入冬后气温骤降,尤其是中老年人,清晨气温较低、心血管意外事件多发,晨练要谨慎。感冒、休息不好等情况下更不宜坚持运动,年轻人运动时也不应盲目追求运动量,运动中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停止,不可强行坚持。研究表明太极拳可以改善中老年人心脏功能,尤其是心脏舒张功能,还可以作为对心源性心脏手术后预防急性心衰的辅助治疗,所以老年人运动可以选择打打太极拳。

***中医康复能防范,保持“好心情”也很重要

中医康复主要有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耳穴、灸法等。这些方法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都有一定的疗效。同时,焦虑、抑郁会加重心脏病的发作,所以控制好自我情绪,保持好的心情。另外也可以通过心理测评、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双心疾病”。

28/12/2023

生活中力行“二爱二不”4习惯
远离心脏猝死威胁

美国研究观察45岁~64岁者的生活习惯,发现有下列“二爱二不”4习惯的人,出现心脏病发作及猝死的风险最低──

1.爱吃蔬果
每天吃5份以上蔬菜、水果。

2.爱运动
每週做健走或其他运动2.5小时以上。

3.不肥胖
不让BMI指数进入肥胖范围。

4.不抽菸
戒菸,避二手菸。

研究发现,以上4个生活习惯可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脏疾病与死亡的风险。呼吁没有这些生活习惯的人儘早改善,也可达到降低35%罹患心脏病、40%死亡风险。

专业检检机构表示,预防心肌梗塞除了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态,还要好好控制血压、血糖,并按时吃药,医师开立的降血脂、抗凝血药物不能停,配合药物治疗,才能防止心肌梗塞或猝死发生。建议青壮年在健康检查中不宜疏忽心脏方面的检查,尤其是做剧烈运动前,应先接受心电图、心电心心及心脏超音波检查,才能先排除一些先天性的心脏疾病或是心律不整、先天性的心血管结构异常等。

28/12/2023

什麼是「心因性猝死」?

心因性猝死指心跳突然或意外停止,主要是因心血管相關疾病導致,約近九成是心律不整引發的。全台平均每小時發生2.6~5.2件心因性猝死事件,存活率僅5~10%。每年有約2萬3千人~4萬6千人被心因性猝死奪命。醫師呼籲,台灣有高達50萬人有心律不整的問題,應提高警覺。

臨床上,猝死的發病年齡在30~50歲的青壯年,男性居多。可能在睡眠中、休息中或是輕度運動或活動中,突發心跳驟停而猝死;也可能在劇烈運動、精神壓力、情緒激躁、暴飲暴食、過度勞累或過冷過熱等明顯誘因下而發生猝死意外。

哪一類青壯年要更慎防心臟猝死

心因性猝死除了先天基因缺陷造成的異常,年齡35歲以上,伴有下列症狀,都是潛在危險群,應提高警覺──

~有吸菸習慣者。

~體重過重、肥胖者。

~有心血管病史,曾做過心導管、心臟繞道手術、支架者或是曾心肌梗塞、中風者。

~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者。

~曾經暈倒者。

~出現微小心悸者。

~有遺傳心因性猝死者,家中曾有人猝死。

~長期在高度心理壓力下者。

~長期過勞者。

***心臟猝死前,可能出現哪些警訊?

每個人發生心肌梗塞猝死的症狀不一定相同,當出現下列症狀,且持續20左右,是心肌梗塞的前兆,應儘速就醫,避免錯過治療黃金12小時──

症狀1.  左胸胸痛或胸悶
多數患者發作前1個月內,出現不同程度的胸悶、胸痛。

症狀2. 呼吸急促或困難
平常走路不喘,最近卻常出現喘。

症狀3. 心悸
感覺心臟跳動過於強烈或是跳動過快過慢的不舒服症狀。

症狀4. 肩背痠麻痛
胸口壓迫、胸痛擴散至左上臂、頸肩、背部及下巴。

症狀5. 冒冷汗
覺得頭暈、冒冷汗、四肢冰冷。

症狀6. 頭暈噁心
感到頭暈、噁心嘔吐、十分疲倦。

24/12/2023

🥲新冠肺炎重来,大家得小心 !

新冠肺炎药方

10/12/2023

心肌梗塞的急救方法
在心肌梗塞发作当下,可以透过下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急救:

让患者躺下减少行动
叫救护车

心肌梗塞患者需要立即的医疗协助

若发病者严重至休克昏厥,当下请务必尝试以下方法,把握医护人员到场前的时间尽力抢救:

实施心肺复甦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
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

心肌梗塞的预防方法

由于造成心肌梗塞的主因是动脉粥状硬化,这是由长期的日常生活型态所积累而成,而预防心肌梗塞比治疗更加重要。许多发生心肌梗塞的病患,本身就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病的问题。若想降低心肌梗塞的风险,尤其对于心脏病高风险族群,请参考以下8种预防方法:

测量血压
检查胆固醇
规律运动(推荐阅读:有心脏病可以运动吗?注意心率以有氧运动为主)
排解压力
避免酗酒
均衡饮食(推荐阅读:预防心血管疾病!4 大饮食原则保护心脏)
睡眠品质良好
戒淤

05/12/2023

COVID-19疫苗的副作用
2021年3月31日 世界卫生组织 ( WHO )

本文是关于疫苗开发和分发的系列解释说明文章之一。查阅世卫组织“疫苗解释说明”,了解更多有关疫苗的信息,包括疫苗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生产以确保安全和公平获取。

COVID-19疫苗是安全的,接种疫苗将有助于防止你患上严重的COVID-19疾病和死于COVID-19。接种疫苗后,你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副作用,这表明你的身体正在形成免疫力。

出现轻微到中度的副作用,如低烧或肌肉酸痛,这些都是正常的,没有必要惊慌:它们表明身体免疫系统对疫苗特别是抗原(一种触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有了反应,并且正在为对抗病毒做好准备。这些副作用通常会在几天后自行消失。

出现常见的轻微或中度副作用是一件好事:它们向我们表明疫苗正在起作用。没有出现副作用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反应不同。

COVID-19疫苗的常见副作用
与所有疫苗一样,COVID-19疫苗也会引起副作用,大多数副作用都是轻微或中度的,并且会在几天内自行消失。如临床试验结果所示,有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或比较持久的副作用。对疫苗进行持续监测以发现不良事件。

大多数报告的COVID-19疫苗副作用都是轻微至中度,持续时间不超过几天。典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发热、疲劳、头痛、肌肉疼痛、发冷和腹泻。接种疫苗后发生这些副作用的几率因具体疫苗的不同而存在不同。

COVID-19疫苗只能预防SARS-CoV-2病毒,所以保持自身健康仍然很重要。

不太常见的副作用
在接种疫苗后,应要求接种者在接种地点停留15至30分钟,以便在其出现任何立即反应时能有卫生工作者做出适当的处理。个人在接种疫苗后,如果出现任何意外副作用或其他健康事件(如持续三天以上的副作用),应提醒本地卫生服务提供者。有些COVID-19疫苗报告的不太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等严重过敏性反应;不过,这种反应非常罕见。

国家当局和包括世卫组织在内的国际机构正在对注射COVID-19疫苗后出现的所有意外副作用进行密切监测。

长期副作用
副作用通常出现在接种疫苗后的头几天里。自2020年12月初启动第一个大规模疫苗接种规划以来,已经施打了数亿剂疫苗,没有几天以后还报告有副作用的情况。

有人担心接种COVID-19疫苗会让人感染COVID-19。但是,所有已经获得批准的疫苗都不含能够引起COVID-19的活病毒,这意味着COVID-19疫苗不会让你感染COVID-19。

接种疫苗后,身体通常需要几周的时间来形成对SARS-CoV-2(引起COVID-19的病毒)的免疫力。因此,有人可能会在接种疫苗之前或之后感染SARS-CoV-2,并且仍然有可能患病。这是因为疫苗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提供保护。

接种疫苗后出现副作用意味着疫苗正在起作用,你的免疫系统正在做出应有的反应。疫苗是安全的,接种疫苗将有助于防止你感染COVID-19。

为什么疫苗有轻微副作用是正常的
疫苗是为了给你提供免疫力而不会有得病的危险。接种疫苗时,通常会出现一些轻微到中度的副作用。这是因为你的免疫系统指示你的身体作出某种反应:血液流动增加使更多的免疫细胞能够循环起来,并使你的体温升高,以便杀死病毒。

29/11/2023

五种猝死前兆,出现三种就要注意了,这些你没有听过

猝死那一刻来得迅猛,没有任何征兆。有因为加班猝死在工位的,有因为气候原因猝死在家中的,甚至还有不自知自己身体情况猝死在马拉松赛道上的。各种对自己身体的不认知是造成悲剧的起源。

引起猝死无异于这几个要素:血管、心脏、大脑…猝死有哪些前兆,有这些情况的人当真要注意了。

胸闷且逐渐加重

胸闷且有持续加重趋势,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还伴有气短,通过休息后可缓解消失,若胸闷次数增多需考虑是否罹患冠心病,患者多因心肌梗死有引发猝死的可能。

身体疲倦无法复原

如果接连休息几天仍然觉得劳累疲倦,焦虑感骤升,容易惊醒多数是心脏出现问题了,应及早到医院检查心脏,因为这个也当属猝死的前兆。

突然眼前发黑、四肢麻木

猝死不完全是心肌梗死,也有很大部分可能是脑卒中,其起病急速,只需几分钟即有高血压、肢体瘫软等类似猝死的症状。

脖子、下巴、肩膀疼痛

出现这些情况考虑是心肌缺血造成,心肌缺血时会将疼痛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反映在水平相同的脊髓段区域,例如:今天脖子疼,但等到明天就不疼了,反而是下巴疼痛,过一天后下巴不疼肩膀疼…疼痛出现转移。

恶心肠胃不适

有这种情况却没有胃病多数是动脉血管出问题了,受脂肪沉积物堵塞影响,阻断血液传输,血液不及心脏引起突发心绞痛。而这种肠胃不适引发的呕吐服药后情况未能恢复,问题就不在胃肠道了,而在心脏。

容易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

有以下情况的人尽量少喝酒或不要劝他喝酒:

1.被确诊罹患冠心病、血管病或有心率失常的人群;

2.糖尿病患者,酒精会导致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出现充血、水肿现象;

3.有肝病的人,喝酒会导致肝病发展进程加快,影响肝功能,诱发肝癌;

4.因身体不佳出现胸闷胸痛、汗多乏力现象的人需要提高警惕,不要随便喝酒增加心脏负担;

5.三高患者,爱吸烟,肥胖的人,血管血液已经出现异常,更需要清淡饮食,不能酗酒;

人生不易,良好的生活习惯加身体锻炼是必不可少的,迫于生活压力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定期的体检,对自己的身体实时掌控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9/11/2023

猝死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

猝死(sudden death)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死亡。按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的标准,其定义为: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突然死亡。因多数发生在症状出现1小时之内,而更多主张定义为发病后1小时死亡者为猝死。猝死指生物学功能不可逆的停止。

猝死较常见原因
1、冠状动脉异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0%以上。

2、心肌异常 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是致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另一重要疾病。

3、先天性心脏病 一组3个月至20岁的法氏四联征患者,修补术后猝死的发生率为6%。

4、心律失常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校正的Q-T间期超过500ms和家族有猝死者有猝死的危险。

5、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严重的高血钾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产生室内传导阻滞导致心脏骤停。严重的酸中毒使细胞内钾外移,减弱心肌收缩力,若伴有高钾,可导致心脏骤停。

6、药物中毒及过敏 致心律失常药物及心脏毒性药物可引发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抑制而发生猝死。某些药物及血清制剂则可能因严重的过敏反应导致心脏骤停。

7、电击、雷击或溺水 电击和雷击可因强电流引起猝死。溺水则因氧气不能进入体内进行交换而发生窒息。

8、某些医疗操作或手术引发的意外 可见于心导管检查与治疗、气管镜检查、麻醉意外等导致自主神经不稳定及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9、其他 包括急性胰腺炎、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心腔内肿瘤或血栓等,严重哮喘、可卡因中毒、COPD、酒精滥用也可以致心脏骤停。

猝死的特点

1、突然性 (Rapidly) (1) 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为24小时 (WHO) (2) 瞬间死亡

2、意外性 (Unexpectedly) (1)死者都是看起来是正常人 (2)或有非致命症状疾病的人

3、自然性 (Natural Death) (1)潜在性疾病 (2)突然死亡

4、青少年的猝死

每年全球有500多万儿童死于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环境当中 ,交通事故、溺水、触电、火灾、猝死、中毒、窒息、跌落、急 救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停止

如何预防猝死?
1、保持生活规律:日常生活应注意保健,要讲究科学,不可由着性子和个人喜好来安排衣食住行。尤其是“白骨精”,更要注意劳逸结合、量力而行,不要自恃身体条件好而经常熬夜。

2、饮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少吃胆固醇高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含维生素C 丰富的蔬菜、豆制品等。烹调多用植物油,菜肴少放盐,口味清淡为好。

3、定期体检:应随时检查血压、血脂。因为血压过高不仅可突然诱发中风而导致猝死,同时也会增加心脏猝死的危险。血脂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硬化常可导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要坚决控制体重。有资料显示,体重超过标准20%,则冠心病突发的危险性增加1倍。

4、保持情绪稳定: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血压波动剧烈,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5、预防心梗:首先要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根本、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远离和消除如下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等。

29/11/2023

夺命仅数分钟!心因性猝死的原因有这些,预防猝死就靠这4招!

心脏病是人娄第2大死因,然而,许多心脏病患者其实并不自知,直到急性症状如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或严重心律不整发生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心脏已经出了问题。本文将带你了解因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所导致的心因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之原因、症状、併发症及预防方法。

猝死原因
猝死在医学上的定义,指患者从有症状到死亡不到一个小时,据推估,台湾每年约5000~1万人猝死。猝死情况众多,可能是在睡眠、运动、休息等状况中。依照流行病学的研究,心血管疾病佔猝死比率的90%,多数都是“冠心病”,其他还有肥厚性或扩大性心脏病变、心肌炎、心律不整等病症。一般民众猝死的机率约千分之0.5~1,但心肌梗塞族群的猝死率则有30%;而心室功能不佳者,或心衰竭患者的猝死率则高达15%。因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症候群、胆固醇过高症及抽烟习惯民众们须特别留意。

心因性猝死=心脏病、心肌梗塞?
说到心因性猝死,许多人将它与心肌梗塞或心脏病(Heart disease)画上等号,但是其实他们有不小的区别。

心因性猝死主要是来自心室放电异常,若将心脏想像成一个需要电才能跳动的机器,在放电正常的情况下,心脏会有规律地维持稳定的跳动速度,但是当放电发生异常时,便可能造成心律不整(Arrhythmia),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或心室频脉(Ventricular tachycardia),则是心律不整当中,较严重的情况。

在这2种状况下,心脏的跳动可能变得不规律,或是变得非常快速,使得血液无法保持循环,而在此状况发生的同时,人体也会因为大脑缺氧昏迷,心脏则丧失了跳动的能力,若未受到即时治疗,数分钟内即有可能死亡。

心因性猝死没有前兆
我们平常所讲的心脏病发,主要都是在说心肌梗塞造成的症状,当动脉产生阻塞,使得血液所输送的养分和氧气无法顺利地到达心脏时,若没有获得即时的治疗,致死率相当高。

简单来说,心因性猝死和心肌梗塞虽然都是心脏出问题,且死亡率高,但心因性猝死是没有徵兆、突然发生的心脏问题,发病过程中,心脏已无法正常跳动;心肌梗塞则需在动脉阻塞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发症状,且在发作当下,心脏仍可继续跳动。

造成心因性猝死的4种危险因子
虽然上面将心因性猝死与心肌梗塞分开来解释,但是其实两者也会互相影响,以下为容易引发心因性猝死的4种危险因子:

曾心脏病发过:在心因性猝死的患者当中,高达75%有心脏病发(心肌梗塞)的经验,尤其是心脏病发后的6个月内,是心因性猝死的好发期。

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冠心病也包含心肌梗塞,不仅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也提高了心因性猝死的发生机率。顺带一提,抽菸、家族遗传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胆固醇,都是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疾病的原因。(推荐阅读:心血管疾病很要命!10 招教你护心脏)
心脏肥大:心脏肥大可能会导致心跳速度异常,心肌也比较容易受损。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对于年纪未达35岁,却发生心因性猝死的年轻族群来说,先天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因心脏有天生的缺陷,导致罹病率高。

22/11/2023

肾病饮食指南食谱表,每个肾友都适用,不用担心吃错了伤肾

肾病发生后,不论病情轻重,是肾病早期还是中后期,用药还是保守管理,都必须严格规范饮食。坚持合理的饮食是肾病治疗的“加分项”,对稳定尿蛋白、贫血、水肿等一些症状更有益,从而有利于稳定肾功能。

所以,每位肾友最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饮食指南食谱表,更利于维护肾脏功能。《慢性肾脏病患者膳食指导》针对肾病治疗饮食提出了6项指导性原则:

1、平衡膳食。讲究饮食结构合理搭配,以防止营养不良,加重病情。

2、一日三餐,饮食营养均衡配比。如能量摄入,早中晚占比为20%-30%、30%-35%、30%-35%。

3、主食粗细搭配。少精细米面食物,多谷薯小麦淀粉类食物。

4、优质低蛋白饮食,每天主要从肉蛋白豆类等食物的摄入。

5、低钾饮食,应慎选水果、马铃薯及其淀粉、绿叶蔬菜等。

6、限制磷摄入。应慎选动物肝脏、坚果类、各种含磷的加工食品等。

规范三大营养元素的摄入

身体必须的三大营养元素即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占到每天能量补充的55%左右,高碳水饮食有些患者就要注意,如本身有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的肾友,要注意限制精制糖摄入,以免引起指标波动,增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反而损伤肾功能。

脂肪占到每天能量补充的25%左右。脂肪的摄入主要是来源于肉类等含油脂比较高的食物。注意尽量避免一些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摄入,比如加工的糕点,人造奶油等,多含有要少吃。

蛋白质占能量补充的20%左右。每位肾友尿蛋白的严重程度不同,是影响蛋白质摄入量的主要因素。

尿蛋白定量低于1g的肾友,一般不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维持在1-1.2g/kg为宜;

尿蛋白定量1-3.5g的肾友,要开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降低到0.8-1g/kg为宜;

尿蛋白定量超过3.5g的肾友,每天蛋白质摄入量降低到0.6-0..8g/kg为宜。

当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主要是为了稳定尿蛋白的水平,但身体总体蛋白质的量还是要保证住,以免引发营养不良的情况。

蛋白质食物优先选择哪些食物?
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我们平常说的有肉蛋奶类,还有含植物蛋白质的豆类。那优选选择哪类食物?

首选推荐的是鱼肉类包括深海鱼类、淡水鱼。深海鱼肉相对不仅含蛋白质丰富,而且还含有较低的脂肪酸、胆固醇,属于优质食物,不仅可以补充蛋白质,还不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其次推荐的是奶类及蛋类食物。乳制品食物不仅含蛋白质丰富,且未加工的奶类几乎不含糖、脂肪含量也非常低。

家畜禽类肉。鸡鸭鱼肉优先选择,其次是猪牛羊肉等。

饮食食谱:

肉类:每天100~150克为宜,建议各类肉搭配。

蔬菜:每天500g为宜。主要是绿叶蔬菜为主,还有菌菇类、薯类、豆制品等。

水果:每天维持在150~200g左右,需要注意血糖指标,来适当调整食用量。

22/11/2023

肾衰竭食疗四大注意 预防肾衰有十大食物

肾衰竭,肾衰竭怎么办呢?肾衰竭患者饮食要注意哪些呢?肾衰竭如何饮食最好呢?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肾衰竭患者食疗的四大注意。

1、合理营养。

病人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避免接触各种过敏食物,避免鱼、虾、蟹、花粉、牛乳等可能诱发肾衰竭的饮食。

2、注意忌口食物。

有一些食物要尽量避免食用,比如过咸类、辛辣刺激类、被污、染烧烤类,这些食物都是不能吃的。而对于肾功能不全或发生尿毒症者,豆类及其成品不能吃,限制动物类高卵白食物、油腻类食物等。

3、是否限水要区别对待。

如果病人的病情不是太严重,一般不用限水。因为肾脏浓缩功能下降,体内代谢产物需要较多的水分才能从肾脏排出,如果这时限制水的摄入,体内代谢产物排不出去,就会造成堵塞,后果更加严重。

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锻炼是增强体质的好方法,为了避免肾衰竭的病情进一步加重,患者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个体对各类传染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恶化。

预防肾衰的10大食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日常因为工作的原因饮食不当,我们的肾开始慢慢的衰竭,该如何预防肾衰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对我们的肾有帮助呢?以下就为您介绍几种多吃能有效预防肾衰的食物。

1、红枣:

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2、栗子:

有健脾养胃、补肾壮骨的作用。

3、胡桃:

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4、苦瓜:

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5、山药:

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6、百合:

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7、白扁豆:

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暑热、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8、花生:

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研沫煮汤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9、莲藕:

莲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热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此外,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兔肉,进补则适宜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10、藕:

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肾衰竭患者不能吃哪些食物

肾衰竭患者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不能随便乱吃的,肾病专家告诉我们,下面这些东西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是不能吃的:

1、 肾衰竭患者要少吃豆制品、海鲜、辛辣食物、干果;

2、 牛羊鸡狗驴鹿鹅的肉以及骨头汤,肾衰竭患者也不能吃过多;

3、 少食用肉汤、肉精、菌蘑菇类、沙丁鱼、粗粮;

4、 少吃高磷食物,像蛋黄、南瓜子仁、葵瓜子等干果类、黄豆、虾皮;

5、 不要吃含糖量高的东西,可以用无糖藕粉、杏仁霜来补充热量。

以上这些食物对于肾衰竭患者来说要尽量的少吃,这对于病情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平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

14/11/2023

养成4个好习惯,预防肝病找上门
如何改善肝不好?

看完上述的伤肝习惯,接下来我们将教你如何预防肝病,现在跟着我们的脚步,一起认识养肝的4个小诀窍吧!

1.规律作息、运动
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能避免内分泌失调,让肝脏更健康; 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加速肝脏排毒,体内毒素少了,身体自然就轻松许多,也更有精神。

2.保持心情愉悦
周末放下工作,给自己规划一个放松疗愈的行程,例如爬山、做瑜珈或是冥想,都有助于心情愉悦,让肝火降下来,气血运行更顺畅。

3.改变饮食习惯
平时应养成清淡饮食,少吃高油高盐的食物(例如快餐),并且多喝水加强新陈代谢,都有助于维持肝脏健康。

4.吃护肝食物
想要加强肝脏保养,建议适量摄取护肝食物,让护肝的效果更显著,常见的护肝食物如姜黄、大蒜、酪梨、番茄及朝鲜蓟,其中姜黄、朝鲜蓟更是许多护肝保健食品的原料。

14/11/2023

肝不好有原因:3个伤肝习惯一次告诉你

许多肝不好的人都有有共同的伤肝习惯,我们总结出以下3个常见的伤肝坏习惯,让你深入了解肝脏不好的原因。

肝不好原因1:饮酒过量
肝脏在代谢酒精的过程中会产生脂肪酸,而饮酒过量会导致大量脂肪酸生成,与甘油结合后形成三酸甘油脂,累积在肝脏中无法代谢便会形成脂肪肝。 此外,酒精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乙醛,乙醛和细胞内大分子结合后的加合物,会吸引免疫细胞攻击肝细胞,进而造成酒精性肝炎。

肝不好原因2: 高油高盐饮食
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会使肝脏累积过多脂肪,进而提高罹患脂肪肝、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肝不好原因3:易怒及忧郁
以中医的角度来看,易怒、忧郁都可能导致肝火过旺及肝火郁结,是肝功能异常的前兆。

14/11/2023

肝不好症状有哪些? 揭露5大身体警讯

有以下5种症状者,可能是肝脏正在发出警讯,建议就医做进一步检查,以免错过黄金治疗期。

肝不好症状1:食欲不振
肝脏属于消化系统其中一员,若肝脏受到损伤,会影响肝脏合成蛋白质、脂质以及储存肝醣的功能,因此肝不好的人常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情形,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

肝不好症状2:嗜睡、容易烦躁
肝脏负责代谢血液中的毒素、荷尔蒙,当肝功能衰退时,解毒及代谢荷尔蒙的效率也会因此下降,导致毒素滞留于血液,进而影响脑部中枢的睡眠功能,造成睡眠时钟混乱。 此外,荷尔蒙代谢失调,也会导致血液中的皮质醇、褪黑激素居高不下,容易造成压力大、烦躁以及昏昏欲睡的问题。

肝不好症状3:黄疸
肝脏受损会导致胆色素代谢异常,使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过高,进而产生黄疸。 罹患黄疸者,皮肤会呈现橙黄色(胆红素的颜色),还有眼白变黄、局部皮肤搔痒、粪便苍白及尿液颜色变深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治疗。

肝不好症状4:指甲泛白、易断裂
中医认为肝脏掌管身体的气血运行,若肝脏受损会导致气血不顺,产生缺氧、细胞坏死等肝血不足的情形,而肝血不足常见的症状为指甲泛白、干枯无血色,或指甲容易断裂、甲面上有深浅不一的纵线。

肝不好症状5: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扩张形成的血管痣,中心为红色,向外呈放射状,形状像蜘蛛网一样,好发于胸前、脖颈、脸部以及四肢。 辨认是否为蜘蛛痣的方法很简单,用手指按压蜘蛛痣时痣会变白,而放开后又会回复原本的红色,蜘蛛痣的成因是肝功能异常引起体内雌激素过高,导致血管扩张及增生,是肝硬化的前兆,因此建议一旦发现身上有蜘蛛痣,必须尽快就医诊疗,以免病情加重。

15/09/2023

什么是立百病毒

「立百病毒」在1999年于东南亚发现,是亨尼巴病毒属(Henipavirus)的一种RNA病毒,通常在特定种类的果蝠间传播,但也会造成人类和其他动物(尤其猪只)交叉感染; 感染者通常在接触后5到14天出现症状,最初为发烧、头痛、嗜睡,随后迷失方向和精神错乱,24至48小时内可能昏迷,潜在并发症包括致命性的脑炎,致死率最高达75%。

在孟加拉和印度,感染途径通常是饮用未加工的椰枣汁、食用蝙蝠吃过的水果、饮食蝙蝠居住井中的水。 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蝙蝠和病猪、不喝生椰枣汁。

《路透》5月的调查发现,喀拉拉邦部分地区是全球蝙蝠病毒爆发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大规模森林砍伐和城市化使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更加密切的情况下。

15/09/2023

又是蝙蝠惹祸? 印度爆立百病毒2死致死率75%无药医.............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Kerala)近日爆发立百病毒(Nipah Virus,NiV)疫情,是当地2018年以来第4次,目前已导致2人死亡,700多人正接受检测。 当局已发布卫生警示,并派遣专家小组协助控制。 根据世卫组织官网,这种病毒在蝙蝠身上发现,是人畜共通的疾病,死亡率介于40至75%,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或疫苗防范。

《NDTV》、《路透社》报导,喀拉拉邦8月30日爆发立百病毒疫情,截止当地时间13日已有5人感染,包括1名医务人员,导致2人死亡,另有密切接触者达706人,其中13人出现头痛等轻微症状,在医院接受观察。 当局正密切追踪接触者,在至少8个村庄设立隔离区,并紧急关闭学校、办公室、公共运输阻止病毒传播。

喀拉拉邦首席部长维加扬(Pinarayi Vijayan)表示,已要求居民未来10天避免在疫情地区举行公共聚会,呼吁高风险接触者留在家中。 他称将对更多人进行采检,允诺将提供充足隔离设施。

10/07/2023

产后一定要做产后修复吗? 看完你就知道了!

经常会听到有宝妈问:“生完孩子需要做产后恢复吗? ”

答案都是:“产后一定要做产后恢复! ”

外婆那辈漏尿,是输给了科学; 妈妈那辈漏尿,是输给了现实; 你这一辈漏尿,是输给了意识。
首先,宝妈在产后可能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体型走样、乳房下垂;

其次,还可能遭遇某些疾病的困扰,如压力性尿失禁、子宫复旧不良等。

因此产后修复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恢复美丽,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的健康。

为什么要做产后修复?

原因一:避免漏尿、盆底肌松弛、脱垂等症状出现。

妊娠和分娩是女性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产后女性的盆底肌力异常者占87.4%。

如果不做产后修复,损伤很难自我修复,严重者会造成漏尿、松弛、脱垂等症状出现

原因二:产后不做修复,“欠下的债”到绝经后更沉重。

据统计已婚已育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0%-40%,其中40岁-50岁患者比较集中。

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起的。 即使近期内没有或者很少出现上述症状,当妈妈们步入中老年后,盆底肌支持功能降低,盆底问题将会凸显。

研究显示,在女性绝经后,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漏尿,发生率高达50%,那时候再做修复效果就不好。 不但不能治除,还会带来更大痛苦。

产后1-3个月是女性心理最脆弱、生理最虚弱的时期,这段时间恢复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产妇的终生健康。

哪些情况提示要做产后修复?

如果产妇有盆底障碍性疾病,如盆腔脏器脱垂,比如子宫脱垂、膨出、漏尿或者产后出现了X体验差等,可以做盆底恢复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有指征的做产后恢复。

有些产妇会发生腹直肌分离,比较严重或者出现了耻骨联合分离也需要做,还有一些产妇会发生子宫复旧不良,导致恶露淋漓不断,也需要做产后修复,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产后修复的三个重要阶段

产后修复的黄金时期是产后42天至6个月,理想期是1年半以内,恢复有效期是产后1年半到三年。

女性在怀孕和生产时,体内的各个器官功能和形态会发生相应变化。

在产后42天到6个月期间,机体最为脆弱,各项功能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此时可进行相应的恢复和锻炼,以使机体较好的恢复,有利于后期的各种修复。

部分女性产后6个月内因生理和心率的因素未进行恢复,可在半年至一年半时间内进行产后修复,此期间为产后修复的理想期。

而产后一年半到三年是产后修复的末期,此期间进行较好的修复可使产妇达到孕前状态。

此外,女性生产后42天可以到医院进行一个盆底肌评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

产后修复-重塑的不止是身体

产后修复对于妈妈来说是身体重塑的一个过程

大多宝妈认为产后的重心是宝宝,生完宝宝就万事大吉了,并把一切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宝宝身上,而忽略了对自己的养护。

产后的身体若不及时恢复,不仅会使体形变得臃肿,若松驰的状况得不到改善,久而久之,暂时性的衰弱就会逐渐转为永久性的衰退,使得机体组织的退化进程加快和提前。 无论是阴道、外阴还是腹部均是松驰扩展的,这就成了日后多种妇科病症增多的诱因。

因此,妈妈们都应该把产后康复重视起来啦!

07/07/2023

忧郁症产生原因

一、个人性格因素
心理压抑、性格自卑、喜欢自责、不愿与人交流、待人处事悲观,经常对自己做一些负面评价,对前途深感迷茫,这样的性格更容易患忧郁症。

二、具有先天性忧郁倾向
国外研究发现忧郁症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先天具有忧郁倾向,这类忧郁症通常在家族中遗传,例如,如果同卵双胞胎中有一人患上忧郁症或躁狂忧郁症,那么另一人患上此病的几率为70%。

三、后天精神受到刺激
生活中忽然遭受重大创伤,如父母离异、失去亲人、公司破产或童年时失去关爱(无论是实际发生的还是感觉上的)等会导致精神受到无法想象的创伤,进而患上忧郁症。

轻度忧郁症表现

一、思想消极、悲观,经常自责、自卑
常常用消极的看法看待事情,面对任何事情都感觉困难重重,前途一片暗淡;认为自己毫无用处,对微不足道的过失和缺点无限夸大,感觉自己对不起他人与社会,又是甚至会认为结束生命才能寻的解脱。

二、持续性情绪低落、忧郁、心境恶劣
这是忧郁症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的低落情绪和忧郁心态是内源性的,也即发自内心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两眉紧闭、双目凝视,或面无表情,或独自流泪都是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三、脑功能下降:思维困难,脑力劳动效率下降
这一轻度忧郁症症状表现在脑力劳动患者身上体现最为明显,比如白领、科技人员患忧郁症后会明显感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困难,连简单日常工作都难以胜任;学生患者最明显表现就是学习成绩下降。

四、焦虑、激越焦虑
这也是轻微忧郁症症状之一,医学资料显示70%的忧郁症患者伴有焦虑症,患者常表现为坐立不安、无故惊恐、多虑,有的患者还会表现易发脾气、易激动,这种焦虑症状突出的忧郁症被称为“激越性忧郁症”,多见于更年期忧郁症患者。

28/03/2023

中年人小心!步入40岁后,身体可能会发生24种变化

近日,美国“最佳生活”网站刊文指出,步入40岁后,不少人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再像一架高效率的机器,开始变得容易疲累。医学专家证实,此时身体确实会发生24种变化。

1. 开始“变声”。青春期并不是唯一的变声期,随着年龄增长,喉部或声带还会发生变化,逐渐失去柔韧性,甚至萎缩,造成声带“变干”。美国拉什医学院喉科主任英娜·侯塞因博士解释道,年纪大了声音可能听起来会更弱,如果加上体内激素变化,女性的声调可能会变低,而男性的变化恰恰相反。

2. 吞咽费力。同样是因为喉部肌肉变弱,可能会出现吞咽动作协调不良,造成一定程度的吞咽困难及容易呛咳。

3. 眼睛易疲劳。从40岁开始,不少人在阅读或使用电子屏幕时,眼睛容易疲劳。美国验光协会表示,这种变化多是老花眼的征兆,属于正常的衰老,但最好定期去眼科检查。

4. “牙龈线”后退。过了40岁,骨质开始流失,牙槽骨密度逐渐下降,可出现牙龈萎缩,易造成牙齿松动、牙根发黑等问题。哈佛健康专家表示,防止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是每天刷牙、用牙线,以及定期看牙医。

5. 牙齿敏感度下降。口腔健康并不全是坏消息,40岁后的牙齿不再那么敏感了,比如吃冰淇淋时牙齿不再“痛”,这是因为牙神经逐渐萎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了。此时更要关注是否有龋齿问题,以免被忽视。

6. 嗅味觉减退。年龄也会对嗅味觉下手,而且一个感官变差时会连累另一个。比如味蕾减退后,嗅觉也被影响,让人没有食欲。

7. 脱发。40岁以上的人仍以正常速度脱发(约每天50~100根),但长出新头发所需的时间更长了。《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40%的女性在50岁时会有明显脱发,这与激素变化影响头发再生速度有关。

8. 头发变白。40岁后,不少人的白发从各处冒出头来,但这不需担心,仅仅是黑色素合成减少造成的。

9. 听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听力不可避免地会衰退。据美国卫生部统计,美国约1/3的65~74岁人群存在听力受损,虽然部分与遗传或疾病相关,但更多是环境因素引发的。比如长期暴露在建筑工地等嘈杂环境中的人,可能早在40岁时就有了内耳受损,造成听力下降。

10. 手腕容易疼。克利夫兰诊所表示,患腕管综合征的几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常见症状是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刺痛,尤其在夜间,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信号。

11. 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人群为30~50岁人群,常见症状包括腰痛,常放射到臀、腿。美国纽约市骨科医生艾琳·南斯博士表示,经过休息、物理治疗和抗炎药物等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3个月内得到缓解。

12. 肌肉变少了。实际上从30岁开始,肌肉就开始减少了,但因其速度缓慢,通常不会表现出来,直到40岁或50岁时,才会有明显的肌肉“松软”,人也变得没精力。如果出现运动损伤、肌肉拉伤等情况,机体也更难恢复。美国运动委员会建议,40岁后的饮食可适量增加蛋白质,有助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13. 更易骨折。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会流失钙和矿物质,变得更脆、易断裂。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资料显示,坚持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均衡饮食,有助防止骨骼过度退化。

14. 关节变弱了。骨关节炎是衰老的表现,涉及骨骼间软骨的磨损、退化,也会因激素变化、肥胖和慢性炎症等因素加剧。如果已出现骨关节炎,最好及时就医。

15. 变矮了。随着骨密度、肌肉损失,无论男女,身高都稍有下降,但速度不同。阿肯色大学医学科学系研究指出,在30~70岁之间,男性身高可能减少约2.5厘米,女性则是5厘米左右,日常保持良好姿势、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量、均衡饮食等有助减缓变矮速度。

16. 不容易感冒。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专家杰克·格沃特尼博士表示,人到中年,机体接触过足够多的普通感冒病毒或其他病毒,免疫力往往“越战越勇”,抵抗力增强,这可以算作变老的一大好处。

17. 老忘事。经常忘事、精神恍惚等情况可能因压力、疲劳、抑郁和血糖异常而发生,但由于年龄相关的激素变化,这种情况在40岁以上人群更常见。此外,《衰老神经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论文显示,大脑在20多岁时就开始衰老,到了40多岁推理能力开始减慢时,这一变化才会明显。不妨将智力游戏纳入日常生活,并尽可能规律锻炼,有助维持大脑健康。

18. 肠胃变差。衰老引起的肌肉流失同样会削弱消化道肌肉,增加烧心、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问题的发生风险,因此更需规律锻炼和健康饮食。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也会增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约65%的人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乳糖不耐受,表现为喝牛奶后腹胀、腹泻,是体内乳糖酶水平下降所致。

19. 性欲下降。到了40岁,不少人的性欲开始下降,除了与女性雌激素下降、男性睾酮减少相关,身体的衰老可能造成自我认知问题,比如出现自卑情绪,从而影响性欲。

20.皮肤更干。40岁左右的男女都会有皮肤变化,比如干燥变薄,尤其是面部;弹性也会下降,皱纹变得更明显,尤其是耳朵、下巴附近、眼睛下方最明显。此外,因紫外线长期照射,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会长出斑点,尤其是手和脸。

21. 更易发胖。40岁后,因代谢减慢、激素变化,减肥可能变得更难。《营养学》杂志2010年发表的研究显示,脂肪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规律锻炼、健康饮食和控制热量等方式仍是控制体重的好方法。

22. 臀部塌了。“在衰老、久坐等因素的影响下,储存脂肪的‘偏爱部位’从臀部转移到腹部,”拉什大学医学中心运动医学博士凯西·韦伯说,于是,臀部会越来越平,但腹部越来越圆润。

23. 憋不住尿。尿道肌肉可随着年龄增长而力量变弱,这也是绝经后女性、40岁以上男性面临的问题之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2015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68%的42~64岁女性遭遇过尿失禁。

24. 睡眠变差。睡眠模式的改变是正常的衰老表现。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显示,老年人往往对睡眠质量不满意,夜间醒来频率更高。正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老年病学部莱斯利·科尼桑博士所说,这可能预示着出现了年龄相关的潜在问题,比如慢性病、骨关节炎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等。

Want your practice to be the top-listed Clinic in Petaling Jaya?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Videos (show all)

珍珠奶茶内的。。。。珍珠!请小心食用!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7088069714219&id=727824218

Telephone

Address


D2-5-2 Pusat Perdagangan Dana 1 Jalan PJU 1a/46 Petaling Jaya.
Petaling Jaya
47301

Opening Hours

Monday 10:00 - 17:00
Tuesday 10:00 - 17:00
Wednesday 10:00 - 17:00
Friday 10:00 - 17:00
Saturday 10:00 - 17:00
Sunday 10:00 - 16:00

Other Petaling Jaya clinics (show all)
EIP Intervention & Learning Support EIP Intervention & Learning Support
13A-3, Block D2, Jalan PJU 1/39, Dataran Prima
Petaling Jaya, 47301

We provide individualised program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other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from the age of 2 to primary school level. We also offer assessments, social-emotion...

Confidence Beauty Confidence Beauty
3, Jalan PJS 11/15, Bandar Sunway
Petaling Jaya, 47500

VISTA Eye Specialist VISTA Eye Specialist
Unit 228, Level 2, The Curve, Mutiara Damansara
Petaling Jaya, 47810

Specialise in Cataract, Vision Correction, AMD & Glaucoma. Get your eye checked! B-Corp Certified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 NASAM National Stroke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 NASAM
No. 12, Jalan Bukit Menteri Selatan (7/2), Seksyen 7
Petaling Jaya, 46050

NASAM's mission is to inform the public that there is Life After Stroke through proper rehabilitation

Tina's Home Care Sdn Bhd Tina's Home Care Sdn Bhd
23, Jalan SS1/22, Kg. Tunku
Petaling Jaya, 47300

Tina's Home Care (formerly known as Theena's Nursing Home )was founded & established in the year 1984 by Madam Theena Benjamin

Zhen Qi Yun Xing Malaysia Zhen Qi Yun Xing Malaysia
Petaling Jaya

Zhen Qi Yun Xing Health Preservation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by renowned Chinese Physician, Professo

KPJ Centre for Sight - Cataract & Lasik Eye Centre KPJ Centre for Sight - Cataract & Lasik Eye Centre
1-1, Jalan SS23/15, Taman SEA
Petaling Jaya, 47400

KPJ Eyecare Specialist Sdn Bhd (0523365-U)

MediSavers MediSavers
801, Blok A, Pusat Dagangan Phileo Damansara 2, No. 15 Jalan 16/11, Off Jalan Damansara
Petaling Jaya, 46350

MediSavers, platform powered by MetaFin, provides the best affordable Healthcare Membership Program.

TROPICANA DENTAL SURGERY TROPICANA DENTAL SURGERY
F 06 Riana Green Plaza, Jalan Tropicana Utara
Petaling Jaya, 47410

Tropicana Dental Surgery, a place where you come first then your teeth. Our tradition is knowing you

Barleygreen Asia 有机大麦草 Barleygreen Asia 有机大麦草
A-G-5, Block Allamanda, 10 Boulevard Jalan Kenanga, PJU 6A
Petaling Jaya, 47400

30年+大麦草品牌✨帮助全球10万+有需要的人改善健康&并肩抗癌!Aiding 100,000+ in health improvement & standing against cancer.

NewSound Hearing Petaling Jaya NewSound Hearing Petaling Jaya
27, Jalan SS 22/11, Damansara Jaya
Petaling Jaya, 47400

NewSound Hearing, your place for the latest in hearing aid technology and ears hygiene.

Klinik Lina Klinik Lina
J-08-1, Jalan SS6/18, Dataran Glomac Kelana Jaya
Petaling Jaya, 47301

Antiaging Hormones Weightloss Aesthetics Nutrigenomics General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