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Nearby universities
Kuang-Fu Road
Guangfu Road
30013
新竹市光復路二段
Kuangfu Road
光復路二段
30013
Kuang-Fu Road
光復路
光復路二段
光復路二段
光復路二段
光復路二段 101號 創新育成大樓
光復路二段
You may also like
以「地方文化故事採集」、「人文紀錄片拍攝」與「偏鄉社區營造」為主軸的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從2012年開始,每年暑假在馬來西亞進行文化歷史服務。我們以「國際志工」的身份進入地方,把當地的故事說出來。
經過2012-2014年的經驗累積,我們與務邉當地社區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三年來,社區營造與文史保存的工作已經漸漸得到民眾和馬來西亞民間單位的注意,在各地皆開始看到大大小小的社區組織在醞釀,在各地培養在地人才!
清華大學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一直以來期許自己要到當地去散播社區營造的理念,打造更多的社區文化中心,我們很榮幸,我們為馬來西亞的社區營造也貢獻了一份力。
2015年,這股改變的力量走入實兆遠社區,一個同樣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的小鎮。我們試圖發掘這個地方的歷史與文化,想當年那些只帶著一把斧頭與一把鋤頭便跟隨著教會來到這「實在遠」的實兆遠開墾的先民,他們那一鋤鋤堅定不移毅力?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待著我們前去,為它們拍落一身的灰塵。
2016年,我們延續去年的計畫,並加入四個創新計劃。前往實兆遠墾場博物館,期盼能夠更深入當地,讓社區文化營造在實兆遠真正扎根。期盼當地也能夠如同務邊一樣
【 #2024人物誌|堅忍偉大的北干女性——曾文英】
一頭白髮的安娣,聽到我們的聲音,馬上展開笑顏,曾文英即使年過八十,氣色依然硬朗。
#園裡的日常,黃梨和樹膠
曾文英在童年,就幫父母種黃梨、樹膠。早上六點在新村的鐵柵欄門口排隊,去黃梨園中做工,是當時十歲小女孩的日常。
在園裡也有幸福的一面,當我們問起和他丈夫有關的往事,曾文英露出笑容,「我和他就是在黃梨園裡認識的,從小每天都見面啊,後來當然就在一起結婚了。」即使超過一甲子,從曾文英的語氣中,還是能聽出鶼鰈情深。
#越堤做工的辛酸
四十多年前,曾文英在園裡割膠休息時,打開水壺,發現有異狀,「一打開來喔,裡面都是橡膠的臭味,我當下就在想,這是誰要下毒。」曾文英回想起當時的情形,害怕的語氣隱藏不住。「後來我就覺得,這個地方我不待了,我去新加坡做工。」曾文英將孩子交給母親照顧,一人去新加坡。
#重歸故里,新村的退休生活
如今,他的兒女均已有穩定的生活,曾文英也得以自在地,在自己的故鄉安享晚年,或許,曾文英代表的,是所有偉大北干女性的縮影,他們的默默付出,撐起了家庭和這個小鎮。
撰文者:陳允謙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人物誌|鍾議順經營一生的雜貨店】
#街角的雜貨店
巴剎斜對面的轉角處,每天早上八點半,網格狀的鐵閘門會被拉桿重重拉開,映入眼簾的,是門口大紅色的可口可樂冰櫃,與店內傳統的半透明塑膠袋餅乾遙遙相對。
這裡,是一間傳統雜貨店,從最早的飼料店演變到現在,經歷兩代傳承,在北干的街上留下多年歲月的足跡。
踏進店內,雜貨店老闆鍾議順半戴著墨鏡,身穿白色吊嘎,坐在一整排香菸櫃前方。然後,鍾議順將堆滿雜物的櫃台,挪出僅存的一點點空間,攤上當天的報紙,靜靜的翻閱著。
#傳統雜貨店的沒落
「雜貨店要被淘汰囉。」鍾議順淡淡說道。
現代化經營的超商進駐,打擊了家庭式的傳統雜貨店。沒有大企業的資本在背後支持,小本經營也難敵時代潮流的衝擊。
「現在的客人哪裡便宜就到哪裡去,市場變化的很快。」沒有固定客源的雜貨店,對已經年過八十的鍾議順來說,比起賺錢,更多的是把它當作一種打發時間的工具。
「沒有可惜啦,是時代改變了」望向門外,眼裡卻是落寞。沒有人潮的雜貨店,安靜的矗立在北干街角。舊式雜貨店被迫夾雜著新世代的物品,新舊融合,卻帶著寂寥。
撰文者:吳悅彣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2024人物誌|在亂世中求生存——莊孝忠的新村記事】
拄著拐杖,佝僂的身軀引領我們走進老屋。他是莊孝忠,今年88歲,見證北干新村轉變至今。
#當北干還不叫做北干
二戰時,日軍進軍南洋,為躲避日軍,父母帶著十位年幼孩子,離開熟悉的家,當時,莊孝忠年僅6歲。逃了40公里後,莊孝忠的爸爸租了一塊地蓋房,在北干建立起新家。
guard
作為長子,莊孝忠在12歲時就會跟媽媽去耕作黃梨、割膠,撐起分擔家計的角色。由於爸爸身體不好,莊孝忠在15歲時就自願加入HOMEGUARD,直到1962共軍解散。
#社會不安,生活仍要照常
長大後,黃梨產業的收益下降,無法養活家庭,於是莊孝忠前往新加坡工作。離家做工20年,妻子則在家中拉拔8個孩子。如今,妻子已離世,莊孝忠感激妻子對家庭的付出,經常焚香,以唱歌想念妻子。
回北干後,莊孝忠加入多個社會組織,幫助清寒華人籌措學費、醫療費。「同樣是華人,就要互相幫助。」莊孝忠說。
#以祭祀追憶過往
莊孝忠透過祭拜,串聯起往昔與今日。祭拜華人華僑殉難公塚從爸爸手中延續至莊孝忠手上;如今,祭祀的總籌已經交棒給新人。記憶在世代之間,持續透過儀式傳承。
撰稿人:鄭羽芳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人物誌|巴剎寧靜的一隅——菜販袁氏父女】
北干唯一一間的巴剎,坐落在沙瓦街上,在這裡的七家菜攤中,被牆壁遮擋住的一隅,是袁國平和袁鳳儀父女的攤位。這個攤位,歷經了舊巴剎、臨時巴剎,以及現在的新巴剎。三代的傳承,跟隨著北干的歷史軌跡被留存著。
#三代傳承的菜攤
這個攤位,是從袁國平的爸爸開始做起的。最初,袁國平跟著叔叔在他新加坡的洋貨店打工,但因為留在新加坡需要申請許可證,所以最後決定回到家鄉做工。1960年代,他回到北干,在這裡的第一份工是在黃梨廠,工作了十多年後,他決定回來巴剎跟著父親一起賣菜。
當時的巴剎一攤攤各自獨立著,直到2008年整修後,才有各個攤位相連的新巴剎。剛整修好的新巴剎,可以說是人潮的巔峰期,但隨著超市的出現,人潮已經大大不如以往,袁家的攤位也從過往的四攤減少至兩攤。
#做工的一天
雖然現在人潮少了,巴剎的工卻不能停。撇除星期一巴剎休市,其餘的每一天,只要一到凌晨三點半,鬧鐘就會準時響起,叫醒了即將前往巴剎做工的他們,一天就這麼開始了。
在凌晨四點的巴剎,他們整理了第一班羅里剛進的貨,並從攤販後方的冰櫃裡拿出其他昨天整理好的菜,擺放在攤位上。還沒處理完手邊的工作,第二批從金馬崙高原進的貨又到了。
這些追著巴剎作息跑的人們,時差,是他們異於其他人的,「已經習慣了。」則是他們對早起的釋然。
撰文者:吳悅彣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人物誌|用炸雞撐起的幸福—農村家鄉炸雞 老闆夫婦 】
炸雞,是北干的另類特色,也是北干人生活裡飽足的一餐。第一次見到農村家鄉炸雞店老闆陳德興和闆娘胡雅妹時,老闆夫妻對我們展現的微笑,是馬團成員心中最溫馨的記憶。
#一切來自36年前的早晨
「早上4:30就要開始洗雞肉囉!」
「那時候推著擔口,還要寄放在別人門口耶!」
凌晨12點訂貨, 5點半開始洗雞肉。這是老闆夫妻36年來的堅持。 老闆15歲就必須跟著哥哥靠炸雞檔口負擔家裡經濟,後來哥哥到新山後轉將給姊夫經營,直到8年前才重新承接起炸雞店。
#炸雞也能扛起孩子的夢想
「新加坡比較公平啦,所以當然送過去新加坡囉!」
當談論起新加坡時,老闆夫妻總會這麼說。在孩子讀書時,剛好老闆夫妻重新接手炸雞店;而昂貴學費問題,對於炸雞店來說是沉重的負擔。而炸雞店的老夫妻除了不斷裹粉的雙手,就只能靠來自親友的幫助揍足學費。
#孩子之於炸雞店
當我們問及孩子是如何看待炸雞店時,老闆只說了一句:「這辛苦啦,不要啦!」
因為孩子從小選擇在外地國中讀書,導致留在北干的時間只有傍晚和清晨。但是孩子仍能主動幫忙炸雞店,讓從小被灌輸只要讀好書就好的我們深覺感慨。
現在老闆夫婦並不期望孩子來承接炸雞店,只期待孩子能過好自身的生活,而自己仍會為北干奉獻心力,用炸雞回饋於對北干的熱愛!
撰稿人:蘇育平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人物誌|敦親睦鄰的杏壇奉獻者——育民小學謝漢章董事長】
在訪問謝漢張董事長前,只聽聞董事長是育民小學重建校舍的大功臣之一,我們猜測他應該是一個嚴肅,或有點距離感的人物。
沒想到在訪問的當天,只見一位穿著短褲和短袖,悠悠閒閒的安哥一邊打招呼一邊朝我們走來。那是董事長嗎?也穿得太親民了吧!
#育民小學的守護者
育民小學,是大部分北干人受教育的地方。
今年78歲的謝漢章,從小在北干那那長大,他擔任育民小學董事長已有39年的時間,用了半輩子的歲月守護著這裡。
在重建校舍的工程完成後,1990年又繼續準備第二階段的發展藍圖, 興建一座內設有舞台、看台、籃球場、食堂等綜合用途的大禮堂。此刻的我們就坐在這大禮堂當中,謝漢章手伸長的比畫著,為我們介紹當年興建的過程。那揮舞的手彷彿是在這40年的歲月間,撥開了雲霧,突破重重的困難,只為了讓陽光能照在這些幼苗身上,使其成長茁壯。
#北干之於他的意義
但,今年的他要放下這個巨大的擔子,正式卸任了。
「就算卸任了,我還是會一直回來,直到我再也走不動了...」謝漢章的眼光閃爍,抬頭笑了一下,又低頭沈思,片刻之餘他說「我真的很懷念北干那那。」他的語氣淡淡的,帶點笑意。
謝漢章回憶著,額上飽經風霜的皺紋似乎在這一瞬間舒展開來。
北干承載著他從小到老的記憶,走在街上,德高望重的他始終以剛開始走像我們的那個模樣,緩緩地、臉上洋溢著可親的笑容四處招呼。
雖然他的朋友、老師,他的這些學生,在幾十年的歲月裡,很多人早他一步先離開了,只是看著育民小學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欣欣向榮、生生不息,那雙被歲月的滄桑深深埋藏的眼睛,總有一絲光彩流轉著,他蒼老的嘴角露出一絲慈祥。
「能在這邊服務真的是我的福氣。」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2024人物誌|日月陶坊——劉國明的陶藝人生】
#與小劉哥的初遇
七月某日下午,日頭曬得讓我們昏昏沉沉的,拐了一個彎,圍牆後的綠意闖入眼眶。大門如懷抱般敞開,裏頭是綠意盎然的木棚。走進木棚最深處,赫然矗立著兩座磚窯,不知是看見被火焰燻黑的磚頭還是暑熱導致的幻覺,我竟感受到了陶坯在窯中的千度高溫。
突然瞥見一張黝黑和善的圓臉在其中穿梭,身穿大紅T-shirt加短褲,一看到我們三人便歡然展顏。他是劉國明,北干那那唯一一家陶藝工作室的主人。「叫我小劉!」雖然兩鬢已經出現點點花白,正值中年的小劉哥卻紅光滿面、聲音清亮。這樣一個健瘦有活力的人,感覺叫安哥都把他叫老了。
#如同手工陶一般的人生
小劉哥出生於北干,少年時住家附近有一間陶瓷廠,與製作花器的師傅結緣,對陶藝的喜愛在心中萌芽。小劉哥長大後從事裝修行業,因緣際會結識了一位陶藝師傅,重拾了兒時憧憬。五年前,他回到家鄉北干成立了陶藝工作室。
不過,這項工藝的運氣成分其實很高,小劉哥解釋,就算陶藝師技巧極高,也無法改變每次燒窯必定有一定比例瑕疵品的事實。學習接受不完美是製陶人的生涯必修課。小劉哥說:「生命中本來就有缺憾跟瑕疵,就試著接受它囉!」無常是陶藝,亦是人生!
雖然熱愛這項精細且稀有的傳統工藝,小劉哥也不禁感嘆,北干所在的柔佛恐怕是馬來西亞的文化沙漠。儘管如此,也許本地真的對手工陶不夠關心,也許美好理想上落了社會現實的一點灰,劉國明的人生卻如手工陶器般,在生命缺憾的提煉後閃耀著獨一無二的光澤。
撰文者:陳芊榛
—————
可以點擊主頁或限時動態的連結觀看影片呦!
日月的淬鍊-日月陶坊的故事(北干那那)
https://youtu.be/vghc54jg7TY?si=hQ0OFvtlUuFg4iXP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人物誌|我不是壞孩子——專訪愛好摩托的北干青年 小蕭】
全黑的素T搭配棕色的頭髮、耳垂上的吊飾和身旁的摩托,這是我對於小蕭的初印象。
#教育體制之外
「那時候讀國中被退學了哈哈!」
14歲時,國中的小蕭與別人發生衝突而面臨退學的危機,只好先選擇去做工賺取生活費。
「每個月1400-1600(馬幣)的薪水吧!」
儘管父親和兄弟姐妹也有在做工,但是對於經濟情況仍於事無補。其實這樣的答覆我們異常震驚,因為在小蕭身上,我們看到得是一件潮牌T恤和對摩托的癡愛。
追求著朋友眼中的認同,是16歲的他唯一的精神寄託。
#我不是壞孩子
小蕭的笑容非常真誠,只是生活的負擔讓這位少年不知所措。在小蕭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急於證明自我的衝動,和一位迷失在北干的平凡青年。而另一個讓我們訝異的點是小蕭的校園生活。
「馬來文也是難不倒我的喔!」
原本以為就讀於國中的適應問題會是退學的主因。了解後才發現因為結交了馬來人朋友的原因讓小蕭在學校的生活非常順利。
「老師那時候一直針對我。」這是小蕭在校園生活的無奈,是社會的不公,也是北干青年的哀歌。
#夢想是什麼
「將來我想去新加坡開摩托店!」
「之後可能直接住在新加坡,有空才回來囉!」
當我們問及小蕭的夢想時,他不假思索的回答。
新加坡3.5倍的薪資差,代表著是一次夢想實現的機會。 帶著點困惑、迷茫和來自生活的各種壓力,又急於向世界宣揚自身對於摩托的熱愛,這是小蕭,一個在北干裡不曾被關注的故事。
撰稿人:蘇育平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議題文章成果|凌晨裡跳動著的北干心臟】
❚ 起心動念
「想了解一座城市或是一種生活類型方式,市場是最快入手的觀察指標。」坐落在北干的市場,從新村成立時期,便一直是當地人採購生鮮、情感交流的重要地。生鮮蔬果怎麼來、市場裡面有什麼熟食,希望透過訪查,從市場、美食中心或餐室裡的食物,了解北干人的生活型態、與其他馬來西亞地區的相同與差異,紀錄在市場的北干那那居民,他們的日常採購生活。
❚ 成果節錄
撰文者:李玫、吳悅彣、洪郁宸、林品辰
凌晨四點,天未曉,雞未啼,市場裡卻早已燈火通明,熟食攤飄來陣陣香氣,菜攤老闆也都就定位,把第一批從古來送來的蔬菜,整理好放置在籃子中。在市場的人們過著和我們不一樣的生活,早起似乎已經成了他們的生活習慣,就算要四點出現在市場中,他們的神情從不出現一絲疲憊,走在檔口之間神采奕奕。他們是北干最早甦醒的一群人。
「習慣就好囉!」是我們訪問市場的攤販,普遍適應這生活時差的方式。攤販擺設攤位,卸貨、整理、陳列,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是一項身體上的挑戰,但「時差」卻仍然是在市場工作幾十年的攤主,仍覺得最幸苦的部分。凌晨工作的時間與一般人的生活作息截然不同,需要調整自己的生理時鐘。當我們醒來,準備享用一天的第一餐時,他們可能已經進行了數小時的辛勤勞動。他們需要比我們更早地進入夢鄉,早睡早起必須成為習慣,犧牲夜晚的娛樂和休息時間也是必然。
在這特別生活節奏中,趁著開檔前的休息時間,是攤販為自己創造一個休止的空間。市場是一個地區的核心,儘管外面超市林立,顧客越來越少,但這裡的人情味、這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盛載了北干人兩三代的記憶。
文章共計23場訪談,涵蓋22位受訪對象。全文字數共計5786字。
【 #2024議題文章成果|走過時代的變遷,還原記憶中的家:北干新村回憶錄】
❚ 起心動念
在讀前一屆的成果文章時,其中一位長輩在訪談中提到北干一帶的歷史,但沒有一個很完整的生活史,介紹英殖民政府發布緊急命令前的圓坵童年、黑區時期的黃梨種植生活、白區時期的農工人生活。
雖然網路上有大批史料,說明華人新村早期狀況,不過,在被壓迫的歷史敘事之外,個人在當時怎麼行動、經營生活空間,這些資料都尚未被發掘。我們對過去北干的日常和生活點滴感到好奇,此外,當今的人怎麼理解今昔的變化、新村老屋的未來何去何從,也是此篇文希望嘗試回答的提問。
❚ 成果節錄
撰稿人:鄭羽芳、陳允謙、陳芊榛
許多北干新村的第一代住民,原先住在周遭山區裡,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而後,華人被遷移進新村中。英軍創立新村,用以防禦馬來亞共產黨與華人接觸、尋求物資。新村的邊界圍了兩層的鐵籬笆,出入口無時無刻有警衛看管。
對北干新村來說,不論1948年緊急條例法令,或是1960年的內部安全法令,各種剷除共產勢力的措施,不只影響政治犯,也衝擊一般民眾的生活,居民人心惶惶,不僅是森林中的馬共,更擔心自己被和共產黨畫上等號,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成為槍口下的冤魂。
新村中的安哥安娣,從各地遷移於此,共同成為北干的一部分,落地生根,熬過原先兒時沒水沒電、緊急命令下的針氈日常,也辛辛苦苦將孩子拉拔長大。而後,年輕人出走,頭也不回地往新山、新加玻奔去,期待更多的工作機會。曾經擠滿一家八口的房屋,現在只剩下長著獨自守護。
新村的老房子代表著不單單是房子本身,而是象徵著在過去那段時期,村民共同努力,在匱乏的物資中白手起家的歲月。無論老屋最終得以保存抑或拆撤、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新村記憶與精神,皆存在於每一位北干人的血液中。
文章共計22場訪談,涵蓋19位受訪對象。全文字數共計8841字。
圖說:
1. 廢棄的新村房屋內部
2. 北干那那建村舊照(文賦書局鍾賦先生 提供)
3. 戒嚴時期村裡的Home Guard證件
4. 訪談中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議題文章成果|北干那那的一道光:聖道堂
】
❚ 起心動念
「難民學校?!就在我們家後面?也太酷了吧!」
與聖道堂和其社會福利網路接觸,完全是出自於巧合。
初來北干,沒有任何田野調查經驗的我們,只能在街上隨意亂逛尋找主題,一切從其中一位團員提出想去北干當地的教會看看開始。
一去不得了!完全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小鎮的另外一層認知,我們像是挖到寶藏一樣,開始了這一系列的訪問。
❚ 成果節錄
撰稿人:王語彤、洪秉驊、黃世錞
從7979關懷站、聖道慈幼院幼兒園、芥菜種特教學校,到突破之家戒毒所、cahaya surya(陽光)難民學校,聖道堂的社會服務網絡遍佈北干,聽完每個報導人的故事,訪問的結尾我們總是會問:「做這些很辛苦吧?沒有想要放棄嗎?」
「很辛苦啊,但不會放棄,你看我們都做幾十年嘍!」他們都理所當然地回道。
我不解,繼續追問:「你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呢?」
寶麗老師笑了笑,跟我分享他手抄的經文「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就當向那應得的人施行。」在一旁的盈盈姐妹說:「我們做這麼多事,累當然是累,力量從何而來?」她說得篤定:「我的力量從創造世界的耶和華而來阿!」
他們是為上帝在北干做工的人,不求個人的回報,只希望能讓更多人受到幫助。
走出聖道堂,這座北干那那唯一的基督教堂,陽光依然刺眼的讓人張不開眼睛,我聽到溫暖的微風穿過樹葉的聲音,抬起手遮住打在臉上的陽光,回頭一看,十字架還是高高的印在那藍天上,屹立不搖的守護著北干。
——————
以上是文章節錄的一小部分
全文共計7789字,歷經13場訪談。
大家可以觀看圖片中刪減整理的內容,完整文章要等待後續實體書喔!😎😎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議題文章成果|長堤彼岸—北干、大馬之於新加坡】
出團第一周的時間,成員根據自身主題,分組四散至北干各地文史踏查。期間完成4篇專題報導,分別為:
記錄 #新村今昔生活 態樣變遷,當時的人如何在英國政府以及馬來西亞共產黨間夾縫求生;
追蹤不同世代的北干青年,他們選擇 #離開抑或留在北干 的原因;
拜訪當地 #基督宗教機構,了解以宗教為信念建立的社會服務網絡;
走訪 #北干市場,描摹那些比城市更早甦醒的、勤奮工作的攤販,還有他們的日常生活。
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篇文!
❚ 起心動念
北干那那鄰近新馬長堤,馬國人穿越新馬長堤後同樣的職務工資至少翻三倍,因此許多年輕人成為越堤族,來回往返新馬兩地。最初的選擇往往是因為最實際的生存問題,那在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後,是否仍會持續選擇當越堤族?
不斷的遷移與往返之後,是否考慮移民、常住新加坡。透過文章,希望了解北干那那人才的外流情況、越堤族對北干人口遷移的影響。
❚ 成果節錄
撰稿人:許涓涓、蘇育平、李恒萱
「滿分10A仍無緣大學預科班」已是近年來馬來西亞華人圈早已習慣的頭條;預科班類似大學先修課程,是大馬留學生進步新加坡就讀的第一步難關。
大馬留學生追求去新加坡留學夢想的渴望,即使敖夜苦讀把自身塑造成完美的形象,卻仍然敵不過天生身為華人種族的劣勢。在大學考試中拿到滿分卻仍然可能面臨落榜;追尋無法企及的完美,是馬來西亞留學生前往新加坡讀大學必須面對的難關。
其實早在1960-1970年代開始自從新加坡建國之後,就開始有大馬遊子帶著夢想遠赴新加坡,而在當時其實新幣和馬幣匯率是一樣的,所以更公平的學制、新加坡大學良好的聲譽和當地相較於北干龐大的工作機會才是吸引留學生前往新加坡的原因。並且新國政府對於人才的渴望讓學子可以負擔相對便宜的學費,也能享有畢業後能留下來工作的權利。
在眾多受訪者中,我們聽到的呼聲最高的原因便是「3.5倍薪水」。同樣的工作,只要越過長堤到對岸,因為匯率的關係,便能獲得3.5倍的幸福。政策、匯率和壓力,是北干甚至大馬學子無法避免的課題。留在北干,或是前往新加坡?沒有是非對錯的答案,卻是北干人需要花一生來尋找的解答。
文章共計7場訪談,涵蓋7位受訪對象。全文字數共計5914字。
圖說:
1.早晨的越堤族
2.越堤族趕車畫面
3.年輕的摩托少年,夢想是去新加坡工作
4.與受訪者合影
5.與受訪者交流想法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 #2024馬團服務成果|北干那那生活地圖】
「每個社區都需要一張 #自己的地圖。」
「有 Google map 不就好了?」當初曾經無法體會生活地圖的意義,直到最後地圖完整的畫完、拿到實體的時候才了解,並不是這樣子的。
生活地圖和普通地圖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帶著一種「 #主觀視角」,透露紀錄者對這個社區印象深刻的元素。
從外來者的角度,生活地圖承載著我們的觀察和參與;而以在地人的角度,它承載著 #地方數十年的記憶和情感。
秉持著這樣的想法,在選點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去思索,空間裡各個元素存在的原因,也實地探訪、體驗,統整了這兩年馬團在北干的走訪的資料。
最後經過大家討論與梳理脈絡,這張生活地圖呈現我們捕捉的北干風貌。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2024數位課輔服務計畫】
除了紀錄片以外
我們的數位課輔計畫影片也上線一段時間啦!
總共有13個不同主題的教學影片
豐富又多元的內容來自多才多藝的團員們
再次意識到我們是13個擁有不同背景、不同專業的人,並一起做出點「什麼東西」來了
#藝術與手作類
有電腦繪圖ai、ps軟體教學,還有夕陽手繪教學
烏克麗麗、烹飪,甚至還有鮮花的保存攻略呢!
#數字與科學
超清楚的教你怎麼下chatgpt關鍵字,怎麼看選舉民調的教學
看到數字或ai腦袋就關機的人有福啦~~
#人文類
關於採訪要注意的事情、如何和兒童說故事、色戒的電影和小說
文青的觀眾一定要來來看!
#時尚類
怎麼判斷自己適合的季節色彩和穿搭風格,以及保養品的歷史
讓你深入了解在生活中的時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大家可以掃末圖中的qrcode
也可以點擊下面的連結觀看影片呦!
彤編私心推薦ps教學,涓姐的聲音太好聽了...
2024數位課輔服務計畫影片清單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G4Rfvz1FSrm0Oy9H4R0LzXtUkT83EW00&si=4sE-U-Ono-me73PC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2024馬團紀錄片成果|輪轉的歲月】
#影片簡介
在北干的某一角落,有一家深藏不露的腳踏車店。經過四代數十年的歲月與產業變遷,店主范桐瑒、范哲菘父子,將原是傳統產業的店舖成功轉型,提供高級自行車維修服務。即使有這樣的成就,父子檔卻始終謙和、熱愛自己的工作也為顧客著想,保有一顆純真的赤子之心。
#幕後心得
我直到拍攝當日才真正見到范老闆父子,之前都是透過團員的口述、照片與文字去想像他們的模樣。我料想兩位應該是很有氣勢的人,但是本人實際上非常溫和、謙虛、臉上總是掛著靦腆笑容。
我最印象深刻老范老闆說的一句話「工作要當成自己要用的東西來做,要用盡心思。」熱愛也全心投入自己的事業,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情!
——————
大家可以掃圖中的qrcode
也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觀看影片呦!
輪轉的歲月-義和貿易的故事(北干那那)
https://youtu.be/QOmJPlzl9og?si=1qVx36xFM53MbDIe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2024馬團紀錄片成果|日月的淬鍊】
#影片簡介
在北干那那的角落中,有一名製陶師傅,為了理念與藝術的堅持回到家鄉,毅然地開啟了自己的工作坊,不是為了賺錢,是因為啊,那是自己想做的。
在這裡耕耘多年,見過許許多多拜訪的客人、好奇的遊客,當地人卻鮮少知道日月陶坊的存在,也沒有多少學徒來這裡拜師學藝,實屬遺憾。
希望藉由這部影片讓大家能看見那些努力堅持理想的人,為他們的故事投以肯定,表達支持!
#幕後心得
我在剪輯的過程中,感受到創辦人劉國明抱持著一股熱血與衝勁,製陶時卻又能感受到沉著細膩的一面。我想這是因為,他選擇的人生需要那份勇氣,選擇的技藝卻給予了他對作品漫長等待的平靜。
我們總是屈就現實忘記了夢想,但他做到了,即便路程不怎麼順遂,但他依舊會走到底,這是他所熱愛的,也為此他甘之如飴。
—————
大家可以掃圖中的qrcode
也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觀看影片呦!
日月的淬鍊-日月陶坊的故事(北干那那)
https://youtu.be/vghc54jg7TY?si=hQ0OFvtlUuFg4iXP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日月陶坊 Sun and Moon Pottery Studio
民月陶窯 Minyue Pottery
【2024馬團紀錄片成果|相伴的滋味】
#影片簡介
天未亮,市場旁的油條攤早已靜靜開張,揉麵、油炸、起鍋,老闆夫妻手腳迅速,等著餵飽小鎮中忙碌工作的人。儘管遇過辛苦,手曾經因此受傷,他們也不曾放棄,夫妻兩個人一起打拼,一直很恩愛、互相陪伴,傳承油條的好味道。希望藉由影片,使潛藏在角落默默發光的故事,有機會讓更多人看見。
#幕後心得
每天早上,市場組團員早早就會去市場田野調查,並且幫大家帶好吃的早餐回來,我也因此對他們帶回的油條印象深刻。而後在團員分享下,知道老闆是臉書粉專北干人北干事經營者。一個油條攤老闆,竟然是14萬人粉專的板主,超酷的!於是我開始好奇他的人生。
當時我們凌晨2:30天還沒亮之時,就前去拍攝現場。大家都一臉沒睡飽的樣子,但油條夫妻卻已經準備開工,且日復一日維持這樣的生活40年。
可以掃圖中的qrcode
也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觀看影片呦!
相伴的滋味-油條夫妻薛志強李秋鳳的故事(北干那那)https://youtu.be/cDCa78zktt0?si=AIYyXFFVZZNDkPO7
#北干那那 #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 #清華大學
【2024馬團紀錄片成果|北干的心臟】
#影片簡介
巴剎是指市場的意思,是一個地區的核心,也是最貼近老百姓民生的地點。我們希望藉由了解市場,了解整個北干人的日常。
此外,我們發現巴剎原來從凌晨三點就開始運作!所以我們希望可以拍出黑夜裡的樣子,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一面,也讓大家看到凌晨時攤販老闆辛勤工作的模樣。
#幕後心得
拍攝花了三天的時間,有兩天早上凌晨三點就來到市場,為的是完整捕捉從無到有的樣子。
實際上相當疲累,有些時候睡不到兩小時就得起床,但也能更深刻的體會攤販老闆們的辛苦以及他們的日常,感受到老闆們面對這些辛勞,卻也還是努力過著每一天的哲學。
————
以上是我們洪導的分享!
大家可以掃圖中的qrcode
也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觀看影片呦!
北干的心臟-巴剎的故事(北干那那)
https://youtu.be/doyaockl3W0?si=NVWrp9MZ-zFwcSIg
【 2024馬團紀錄片成果】
2024年7月,我們進入馬來西亞柔佛州北干那那,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文史調查。與當地人一同生活,穿梭在北干的大街小巷,從凌晨的巴剎到黃昏的義和貿易,從啪滋啪滋的油條到哐啷哐康的陶藝。
把地方的故事說出來,影像是最有利的媒介
為此,紀錄片組整日埋首剪片,最終共產出了四部紀錄片!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可以掃第二張圖中的qrcode
也可以點擊下方的YouTube連結觀看影片呦
【北干的心臟】-巴剎的故事(北干那那)
https://youtu.be/doyaockl3W0?si=NVWrp9MZ-zFwcSIg
【相伴的滋味】-油條夫妻薛志強李秋鳳的故事(北干那那)https://youtu.be/cDCa78zktt0?si=AIYyXFFVZZNDkPO7
【日月的淬鍊 】-日月陶坊的故事(北干那那)
https://youtu.be/vghc54jg7TY?si=hQ0OFvtlUuFg4iXP
【輪轉的歲月 】-義和貿易的故事(北干那那)
https://youtu.be/QOmJPlzl9og?si=1qVx36xFM53MbDIe
我們已經在昨晚平安抵達台灣新竹,
剛好在中度颱風登陸以前,
實在太幸運!
~~~~~~~~~
臺灣清華大學舉辦社區營造成果展
鼓勵在地人一起投入發現家鄉之美
(北干那那20日訊) 臺灣清華大學志工團經過三個星期在北干那那的社區採訪之後,在上週六迎來成果發表會。三周的社區營造的階段性工作也告一段落,志工團成員于20日晚上7點在育民小學大禮堂向當地居民展示工作成果,吸引了約120位民眾到現場參與。
這個名為「漫遊.北干新村」成果發表會,主要展出了志工團成員三個星期來的採訪成果。十三位學生在第一個星期的工作分成四組進行採訪,即北干新村75周年組、宗教與社會福利組、北干新加坡關係組以及巴剎組。志工團團長陳允謙表示:「我們的團員們分別來自不同科系,不只人文社會學科,也有理工科,許多人更是第一次做採訪。原本非常緊張,但採訪過程中感受到北干鄉親的熱情回應,讓採訪順利地進行。」
作為志工團的在地接待單位,「想像北干」創辦人徐銘權表示:「志工團成員每天在北干新村的大街小巷穿梭,尋找願意與我們分享故事的人。因此,這個成果展也是臺灣與北干的共同創作。」徐銘權自2018年以來推動地方文化的推廣,他希望北干可以越來越好,希望在地人可以一起投入推動地方文化的工作。
成果展當天也播放了志工團成員拍攝的四部紀錄片,分別是《北干的心藏》、《相伴的滋味》、《日月的淬煉》和《輪轉的歲月》。這四部紀錄片是在經過多次的田野調查與採訪之後,再進一步企劃製作成地方紀錄片。四部紀錄片都展現了北干人努力生活的樣貌,也體現了傳統北干人認真踏實、埋頭苦幹的一面。
其中,紀錄片《相伴的滋味》描述的是在北干巴剎旁,賣油條的一對夫妻的故事。油條老闆薛志強和老闆娘李秋鳳當天晚上也蒞臨成果展。薛志強看了紀錄片之後表示:「很感謝大家把我們的故事拍得這麼美。」薛志強身為臉書社團「北干人北干事」的版主,平日工作很忙碌,只能在休息的間隙,管理這個多達14萬人的地方社團。雖然辛苦,但是一想到這是對地方好的事,他仍然每天堅持管理社團事務。
除了文史調查成果和紀錄片的展出之外,當天晚上也是地方生活雜誌《北干人》第二期的發佈會。此外,還有北干生活地圖的推介禮。生活地圖的繪者李玫和王語彤在臺灣已經是專業的繪圖和插畫師,此次在北干繪製生活地圖也希望本身的專長能得到發揮,以設計力介入社區營造,希望用美感打動大家。
志工團的帶隊老師王麗蘭表示:「多年來,我們堅持在每年暑假來到馬來西亞的鄉鎮服務,同時也建立起國際團隊在地方的工作模式,以三周到一個月的時間,在地方進行文史調查、紀錄片拍攝、地方雜誌編輯等工作。同時,也進入小學和中學做培力與分享,為的就是希望下一代一起來關心家鄉。」
成果發表會順利結束啦!
也到了我們離開的時候了
這次來到北干那那的我們
其實幾乎都沒有採訪、沒有拍攝紀錄片,也沒有長時間離開故鄉的經驗
初來乍到的慌張
也逐漸因為安哥安娣的熱情,消失不見
最終我們完成了四部紀錄片、四篇長文文章、十八篇人物誌、兩場社區走讀活動、一份北干生活地圖、一日小學生攝影生活營和三場中學生田野調查交流
能有這樣的成果
真的是團員們用盡了全力!
或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謝謝北干人始終的包容和熱情
這是我們看到的北干!
當然,北干遠遠不只這些
我們一起讓更多的故事被看見
謝謝你們
成果展如火如荼準備中
今天晚上七點等你唷
在育民小學大禮堂
今天的走讀活動圓滿結束嘍😆
我們將我們走過的路分享給來參加的朋友
真的非常謝謝大家熱烈的參與
明天還有一場走讀活動
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報名喔!
✅时间:7/21 早上8:30-早上10:30
✅主题:旧时代印记
✅对象:国小以上对于北干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你(妳)
✅集合地点:大街大伯公庙
團員們蓄勢待發😎😎
8:30準備開始我們的走讀啦
我們也有直播讓大家線上參與喔
明天早上還有一場走讀
歡迎大家報名!
远东理发厅
当剪刀在手中起舞,每一剪皆是对造型的精准呈现,剪发师如同一位艺术家,以剪刀为笔,为头发赋予新生命,也让北干人的一天焕然一新。
————————————
📢北干那那社区生活导览就在明天❗️❗️
✅活动名称:2024北干那那社区生活导览
✅时间:20/7、21/7 早上8:30-早上10:30共两场
✅主题:旧时代印记
✅对象:国小以上对于北干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你(妳)
这次一样是由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我们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自己的社区👍就让我们带着热忱的心重新揭露北干神秘的面纱吧🤩
报名表单在留言区喔!
————————————
📢明天晚上也是我们的成果展喔️❗️
✅活动名称:漫步 北干新村
✅时间:20/7 晚上7:00-9:00
✅地点:北干那那育民小学大礼堂
想知道我们这三周在北干那那做了什么吗!
那就来看我们吧!
什麼~?
成發海報的流量居然不好!
那我們就派出流量密碼!!
【精選照片 | 貓咪集錦】
小史老師:「我看大家都沒靈感了,明天的主題就拍貓咪吧!」
北干似乎是貓咪的天堂,在路上走沒兩步就會遇到可愛的貓貓
或坐或臥,或是對你喵喵撒嬌
他們用獨特的視角走遍北干的大街小巷
有時候我們也要像貓咪學習呦!
➊ 趴在椅子上的賴玫(王語彤 攝)
➋ 瑜伽貓和問號貓 (王語彤 攝)
➌ 擠在一起的小貓 (李玫 攝)
➍偷窺你(李玫 攝)
➎瞪你 (李玫 攝)
➏抬頭的小漂亮( 鄭羽芳攝)
➐不要拉我!(陳芊榛 攝)
➑瞪你-2 (吳悅彣 攝)
➒ 瞪你-3(吳悅彣 攝)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Our Story
成軍於2012年,我們是進行文化保存工作的志工團,到馬來西亞的偏鄉去做深度訪談,拍攝紀錄片,為當地人和故事留下紀錄。
前三年,2012-2014年的經驗累積,我們與務邉當地社區建立了更緊密的關係。三年來,社區營造與文史保存的工作已經漸漸得到民眾和馬來西亞民間單位的注意,在各地皆開始看到大大小小的社區組織在醞釀,在各地培養在地人才!
清華大學馬來西亞國際志工團一直以來期許自己要到當地去散播社區營造的理念,打造更多的社區文化中心,我們很榮幸,我們為馬來西亞的社區營造也貢獻了一份力。
2015年,這股改變的力量走入實兆遠社區,一個同樣位於馬來西亞霹靂州的小鎮。我們試圖發掘這個地方的歷史與文化,想當年那些只帶著一把斧頭與一把鋤頭便跟隨著教會來到這「實在遠」的實兆遠開墾的先民,他們那一鋤鋤堅定不移毅力?實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待著我們前去,為它們拍落一身的灰塵。
2016年,我們延續去年的計畫,並加入四個創新計劃。前往實兆遠墾場博物館,期盼能夠更深入當地,讓社區文化營造在實兆遠真正扎根。期盼當地也能夠如同務邊一樣,讓社區文化營造成為居民的日常,深入生活當中,讓當地居民都願意參與。
2017年,馬團踏入新的社區─瓜拉十八丁,一個正發展著觀光業的小漁村。在那裡,我們看見捕魚人的勤奮與樂天,也窺見當地炭窯業的生態,與老闆的守業職人精神。拍攝了五部屬於十八丁的紀錄片,寫了近二十篇的文章,帶著居民們以不同角度「看見十八丁」。
2018年,為了推廣十八丁旅遊景點,我們製作了「綠色旅遊手冊」,讓當地人在觀光宣傳的同時,也能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除此之外,我們意識到文化保存的延續,必須透過教育,一代傳一代。因此設計了繪本活動,透過故事書及美勞手作的內容,在他們心中,種下對社區的認同與希望的種子。
2019年,說故事活動延續至離十八丁15分鐘車程的太平,除了說故事,我們也和華聯中學攝影社合作,拜訪了百年歷史的大巴剎。
2020年,我們預計到太平去進行文化保存和閱讀推廣的活動!
Videos (show all)
Category
Contact the university
Address
光復路二段101號
Hsinchu
30013
1001 Daxue Road
Hsinchu, 300093
NYCU-Architecture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南大路521號
Hsinchu, 300
實驗室創立於2010年2月,由清華大學張婉菁老師及實驗室成員共同經營。近年來專注於「職場幸福感」及「職場心理健康」之實證研究,主要目標在探討正向心理學在職場之應用。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加入並持續追蹤。
大學路1001號
Hsinchu, 300
Think bigger, do better!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是一所研究型大學,目前共有19個學院涵蓋人文社會、電機資訊、醫牙護理、理工藥學、生命科學、法律管理、光電綠能等領域,是培育資訊半導體與醫藥衛生人才的搖籃。
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Hsinchu, 30010
本藝文中心整合前陽明大學與前交通大學藝文中心多年累積之資源與能量,持續扮演校園藝文火車頭的角色,透過規劃藝術季,舉辦文學獎,以豐富多元型式,激發跨域創作潛能,增進師生人文涵養,厚實陽明交大的軟實力
EA 207, No. 1001, University Road,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Hsinchu, 30010
代表台灣參加歐洲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獲建築金獎及創新銅獎
光復路二段101號 台積館910室
Hsinchu, 300
為強化經理人的管理知識,本院於2007年成立MBA。強鰾企業未來高階經理人才的培訓,課程以加強科技管理的基礎必修為重點,內容含括本院所屬系所之各領域專長,著重管理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