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_C

下工後的喃喃自語
--
空間設計;生活提案;營造工務 非關設計,喃喃自語;下工後的交換日記

07/05/2024

震後過了一個月,不習慣和習慣融合了一陣子;
兩週前的公路途上,好像明白了什麼似的,
這世上的紛紛擾擾不過就是源自慾望,
所有的問題如果轉了貪念似乎都迎刃而解。
人是渺小的,我們可以無所畏懼,但必要尊敬。
敬天地,愛萬物。
初心即能作為一切的準則,無須什麼大道理。

想想如果相信考古,地球已經存在40多億年,蘊含著無數的生命。
又自詡為"靈"的我們,究竟憑什麼?
仗著工業革命後的科技文明?是演(進)化的方向?
狠心在大地上插針;山該怎麼長,河又會向哪流?
自然縱使已經不那麼自然,仍要相信能力挽狂瀾。

多年前,摯友在向我談著生態時候我雖尊重但心底笑他偏激。
他生活中的每個舉動總是虔誠地,貫徹著他的心(信)念。
而我總是勸誡他放過自己吧,輕鬆一點看事物。
縱使好久好久好久沒見,但好多好多好多他的日常舉動總會浮現。
而今我似乎也越來越信了,只是人在江湖。
多半時候是確認自己做了錯的事,帶著些愧疚地向前行。

營造業也好,不論建築或是室內;可能是宿命了。
哪一個動作能不算是對土地的無情摧殘。
也說不上數錢炒股會是比較好的事。
就是極力把這些失衡的天秤多少推上一點。
不奢望能改變什麼環境,只求保住自己的心田。

"193的四又二分之一",十多年前一個七星潭邊的背包客棧。
在我學習建築設計之前,有幸能和店主阿碩聊上幾句。
在他的建築學習之後,選擇了找一個偏僻地方謀生。
在那裡能想像到的事情都是他獨力完成,想不到的多半也是。
仍記得他說的話。
他說:設計想到最後,就連立一道牆,好像都是多餘的。
那時候的我還懵懂,現在呢?

據說後來阿碩回了他雲林的家鄉種田。
而這幾年下來的我,充其量就是做好一個有情的劊子手。



/Aug.09' @花蓮.七星潭

05/04/2024

詳細是怎麼問的我忘了。
但從接到這個問題之後就一直想著,工作與陪伴。
幾個週末前和弟弟的同學一家一同野餐,久久想約好不容易成行。
在前一天,我們都參加了孩子日後即將就讀實驗小學的新生說明。
餐後,工作是導演的同學爸爸問我:
選擇了實驗教育得花上時間,那麼工作呢?
當下的回答像是讓他覺得放下(棄)了工作,相信有創作慾的他心有不甘。
而實際上並不是。

要先感謝我的同事們,我們熱愛設計的工作也深知其繁冗。
而碰到臭味相投的業主也不是件易事,
也希望工作中面對所有的瑣事都能甘之如飴。
要舒服地做,做出來的空間才會舒服。
於是在還沒有什麼經濟基礎的狀態下,我們共同經營著"C組"這個名。
在不同地的空間中實踐人們對生活的想像,
那也是我們能讓自己有用的事兒。
搭夥的緣由在於,希望彼此間能分擔一些工作量,偷一些時間給生活。
說到底,我們不能不認真過活,必須更多經驗,更多觀察與嘗試。
把日常的習以為常昇華到讓人驚豔的層次,創造出更多樣的空間型態。
生活經驗是必須的,同時也釀出對業主的同理心。
對多半都在整理居住空間的我們何其幸運。
只要慢下來,放空感受周遭的事物,就能擷取靈感。
所有生活中的吉光片羽,都可以是設計的觸發點或是某個細節。
很需要時間累積,更別說對大多重複的式樣已膩。
而九成以上的時間我們彼此都是頭孤狼,獨立接案各自生活著。
在一些短期的競圖或需要相互激盪的提案下才團戰。
盡量不去考量錢的多寡而先確認事是不是不違己心。
這白日夢般地烏托似信念我其實也沒認真和任何人確認過。
也不確定是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溫飽安適,但精神上應該是富足的吧!

感念每一個夜裡,陪伴或不伴。
確信鎮日庸碌的彼此都一定在累積著什麼。
等著一個對的人事地物,能注滿腎上腺素的亢奮!
這樣的事可能不用常有,我們一人一生一次足矣,對吧?
在提問的隔天清晨,上工前我回了訊,訊息的內容是:

"昨天的問題我再想了好久。
當然情境和工作內容可能都不太相同,
但對我來說從事建築/空間設計的工作已成宿命,
喜歡的事就算沒做也會不時想著(像是公園廁所的按摩座席xD),
聽來有點病但是真的。
而與家庭/孩子的相處可能又更是命中註定了些,我們更是其中無法取代的角色。
這場試煉又有著有效期限,隨著他們大了,總要放開手。
對於事業(我想應該可以是"志業"),就當是在醞釀著某些養分,
生命經歷會把創作帶向不一樣的地方。
等時間到的那刻,對摯愛的事還能保有一樣的熱請,
像青春期一樣不怕被人笑,如同坐上時光機一般,那就已是很大的成就:)"

想起首創期的一個重要業主說想在30坪不到的單層公寓家中做支滑梯,
給大寶弟和即將出生的二寶男娃。
起初我們都覺得有點太瘋又不太容易,且抗拒。
但最後潔還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做了一個神秘且低調,密道一般地滑道。
就著麼跟著孩子們一同大了,最近聽聞想要換屋搬家了...
而兩年前我剛搬到孩子阿公的工廠樓上住時,也曾想著這裡似乎更適合加上一道溜滑梯。
不過至今都還只在我的腦裡就是:(

我想我是幸運的,像是不停在失業與就業,持續地在找著喜歡的事。
也是靠著家人的成全與諒解,到今天,到永遠。

PERFECT DAYS 公式サイト 29/03/2024

續之前(是很久前)分享過的東京公共廁所,可能曝光度沒有本來預期的高,但近日又多了部電影,看似溫馨小品卻激起我久違的進場衝動!
想想去年此時也是不停地在做公廁觀察,小心翼翼地在廁間使用相機...xD

PERFECT DAYS 公式サイト 映画PERFECT DAYS公式サイト。2023年12月22日(金)日本上映開始。ドイツの名匠ヴィム・ヴェンダースと日本を代表する俳優 役所広司の美しきセッション。

Wakakusa 03/03/2024

隔壁是一間傳統米店,附近的停車場半小時10元。 遲交作業系列 - Wakakusa

Wakakusa 大桌 ​ 闆娘說想要一張大桌來取代原本舊店的散桌,在長形的空間裡,置入一張矩形大桌會吃掉很多面積而影響動線,於是有了階梯大桌的現身,一邊對稱平衡空間,一邊階梯式與原牆面產生不同的距離座位。

Project Fruits 2.0 24/02/2024

當業主比你還會收納。 遲交作業系列 - 水果伉儷2.0

Project Fruits 2.0 GROUP C

25/01/2024

放寒假了嗎?
是呀,今天開始放了:)

幾天前經過山上的小學,幾句問候讓我想到了"喜兒雞排"。
那是在羅羅谷的山徑中,有沒有幾絲炊煙我倒忘了。
但看著雨玄背著孩子往遠山上走著,隱沒在雲霧裡的樣子還記著。
我們站在人和國小二樓的走廊上,
印象是校長室外頭,有可以泡麵的飲水機。
這排校舍廊前看去就是聚落,襯著遠山,
像是可以指著誰家誰家那樣...校園和家園的關係很好:)

10'年的夏天,
我們剛接受建築教育的洗禮一年,還算是相當無知的階段。
手上的功夫也是初學乍練,憑著一股傻勁就騎著機車上了山。
那是"義築"的第二站,給小學校搭一個樹下的讀書亭。
十來個志工,十來個帶隊的幹部,
來學校看熱鬧的小孩好像也是十來個。
在兩周的時間中不單僅是工作,有著些與部落孩子的活動。
像是說說故事,一同做模型一類。
突然想起有孩子還教了我們b-Box!
是與生俱來的節奏感吧,不知道後來有沒有繼續發揮。
期間我們的居所就在教室裡,勞動過後簡單出個紙箱就很好睡了。
山裡的生活簡單,太陽下山後的夜裡,先看看星星。
再看著教室佈置的童言童語閒聊著。
喜兒像是萬人迷般地幾乎被班上每個人都點名。
後來猜想可能大家都同我們一樣地垂涎著她們家的雞排,
雞排外交...一類的。
挺無聊呀,但想不到這也成了十多年後的記憶點。
當年的喜兒應該已是少女,有可能能從某個抖音短片裡看到。
而一同工作的夥伴們,
現在成了插畫家,各種創業者/設計師,建築師就更多了。
這兩座亭在現在看來簡單不過。
當年志明(義築的發起人)至少隔了半年時間,
藉著兩個學期中間的長假招募志工去完成,
這過程中各部分的協調不知多少。
而當時我好像只埋怨著頭怎都不下來一起做事流流汗...

現在想想,好像是募資平台能完成,兩個月內的工作。
但找上這麼多來自各地的人出力,
來了不僅僅是做,更是一起生活。
除了空間之外,肯定有著其他東西被留下來。
那些在字裡行間的事,縱使在那之後我一次也沒再去看過。
但仍然不時會想起,像是菜鳥時期的蠻幹。
廉價卻單純,愚笨但真誠!

Photos from Group_C's post 27/11/2023
31/10/2023

從沒想過十月會過得如此陰鬱。
也許是天氣的原因,月初的颱風歡送了熱情夏日。
在宜蘭的第二個秋,甚至憶不起去年此時生做怎樣?
孩子天天長大,一些事情他們反倒比大人還清晰。
單純世界中的美事,總是能記住那些好的。
甚或是,若可以選擇,忘掉不好的,是不是真能當它消失?
我相信是有時光機器的,而它的索引(或超連結)應該就是記憶。
壞事難道還要再經歷一次?後悔的不甘真有機會反轉嗎?
這點我倒是滿積極的,
時光機器的回放大概就是讓你再去明白那未曾留意的細節。
去看在同一時空中未曾看到的地方。
然後大概也與世無爭了吧,我想。是能讓世界和平的東西。

唯一感到欣慰是月中的囍事。
久未瞇著觀景的我半趕鴨子似地重出江湖。
曾經渴望的旗艦器材已成了中古逸品,過過多年前的癮。
再一次好好回想了八年前的那個初秋,
花上一周左右的時間在掃描底片,整理那些記憶的片段。
木工的工作則是在草屯的展覽,休息十來天後搭上收尾的最末工。
台中的天氣很好,不記得整個月有下過雨。
獨在陋室休假的幾天裡,完成了本自選集。
記錄著八年在觀景窗後的種種感動,那些愛。
八年後再去想這些好似增添了些許感傷。
難斷在柴米油鹽的相處下還能不能擁有同一種愛,
就好似常聽新手媽媽說著生孩子前的事是上輩子的事。
生活總是有著許多無奈,悲的是甚至無暇去感受甚至意識到這無奈。

特地翻出硬碟裡的婚紗/婚宴照片,想趁機整理一下回憶。
殊不知忙到榨不出任何放空的時間就睡去。
哈,結婚好像就是該這個樣。
在一陣慌亂中接過眾人的祝福你們這一世。
當下誰又真想過這一世呢?我的婚宴當時也是想都沒想。
反倒是隔天一起分送囍餅給少見面的長輩,還頗有感。
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喜歡訂婚大餅,我是滿愛吃的。

總是一廂情願地做事,縱使沒有任何人在當下理解。
雖自認比起過去已經收斂,但仍希望能觸到夢的邊界。
那怕世人都不再夢,現世大半都急於分享著當下的真實。
但那些模糊不清的輪廓,在心底無法言說的,才該種。
種植讓它成長茁壯;重視讓它日漸明朗。

28/09/2023

九月就要過了,想想月初才在趕著交圖。
像是眼睛開闔沒過幾次,這個月就要過去。
婚後/孩子出生後的時間飛快地像是用至少1.5倍速在撥放著。
但更多時候我相信時間的長短在於記住了多少。
時光飛逝可能源於一成不變的生活或逐漸老化的海馬迴所致。
如果記憶能夠不停地高清回放,必定能感到經歷了好多。

空間能留住什麼?
感念在教師節前夕,偷閒加上一點機緣,去了木工時期的工廠。
前老闆是很有規矩的人,十來年的空間歷經幾代更迭。
夾層或是隔間翻新了不少次,餘料仍是分門別類地整齊站著。
每樣工具有著他們休憩的姿態,為了下一次出征準備著。
依稀可以聽到那和著機器聲/廣播聲對我交代著每個收放的細節。
那是師仔的第一個月,工間浪乓的時候就是整天泡在工廠摸東西。
一疊直剖的原木桌板,手閒就是拿材仔來去皮。
在新隔的辦公室桌板看到,材料區角落瞥見窄窄的一塊未去皮。
它們就這麼在這兒住上了近十年!

感念曾經歷的一切,更感念還能夠回憶這些。
當時零零總總地加上兩位老闆有五六位師傅。
離開學校後居然擁有如此奢華的學習歷程,每個人都是淋老師。
教台語,教手藝,教怎麼搬料材省力...
不是什麼難懂的學問,每件小事卻像是都蘊含著待人接物的道理。
工作時候的情緒,做錯來回工的壓力,情緒和著汗水直接地展露。
做錯,做的方法不優,做的動作危險,忘不掉的就會在心上一直叮嚀著。
那直來直往的時候,那些過命的剎那,會一直記著。

多年後,雖然大老闆/二老闆不合作了,但師傅依然在兩邊跑。
來來去去師仔跑了好幾個(嚴格說我應該也算其一)。
但老師傅的組合依舊不變,一樣的天天電台,偶有的酸言酸語。
在眾工地間巡演著,日復一日地虔誠。

上週終於擠出時間帶了一個小團的家長們工作坊。
朋友問我,怎麼後來不做師傅了呢?
我把當時離開的想法說了,卻沒講到最客觀的外在條件是...
跟著太太的工作一同搬去米國。
或許那虛有其表的想法只是自圓其說地在催眠自己。
用著設計師最擅長的能力,相信嗎?
信或不信這些年也著麼過了。
我愛那單純不複雜的事,我可以重複同一首歌聽很久。
可能平行時空裡有著另一個我還在推著板子,握著釘槍。
代替著我完成做不了的夢,像是角色扮演遊戲中的眾多支線劇情。
終有一天,阿尻獅成了一個稱職給力且獨當一面的師傅。

謝謝師傅們對我此生的指教,深深影響著的那些事們...
教師節快樂!

22/07/2023

...........
11.July 2013 清晨;築觀隔壁/工作室樓下

"這不是一本論文"
每年的畢業季我都會想起,十年前的那個夏天。
認真說這對我的影響,好像真的沒那麼重要。
就是依然在提醒著自己,還有一件事,還有一本百頁左右的書等著完成。
可能那就是對學生時代的告別儀式,於是我選擇了畢業未離校。
於是口試的論文就一直在我的硬碟裡,縱使隨身的筆電已過了兩朝。
唯一二有印出的紙本,一本應該還躺在當年產出它的工作室桌上。
另一本則是送給了口試當天生日的朋友,也歷經了兩三次搬家輾轉北漂。
看過它的人多是有著革命情感的掏心朋友。
或許他們能夠理解我在想些什麼,總使至今依然不斷地在模糊間試誤。
但那未完的存在可能為的就是讓我再去想起那些。
你信以為真的事情它就是真,那怕經歷再多破壞心底價值的事。
歲月的洗鍊使人蛻變的成熟且理性,但我清楚那只是磨練純熟的演技。
常常太入戲以致過分在意,所以大半時間在壓抑內心的叛逆。
其實中二的樣子沒有變過,就是背負著無數以長大為名的枷鎖且甘之如飴。
可能不會有那麼一天能夠重拾童年不假思索的真性情,
但這些文字,那段時間逼出自己的內心話,再一次提醒了我。

何者為真?

我感念談(思想派的學長)在撰文期間給我的鼓勵。
雖說那些話多是在彈子房內的吞雲吐霧間。
但著實地成了我在汪洋中的浮木,確信這事是可以且能夠做的。
我們當時(不確定現在的形式)的設計論文,實則是一本自選集。
把在學過程中曾做過的事(多為設計題目)做一個具有主題的彙整。
在最後半年不到的時間,以這個後設的"主題",作為畢業口試的論文題目。
就結果來說,是一本有"名"目的作品集,但是不是真的言之有物就差強人意。
單論洗眼睛的圖和每個設計提案的內容,還是很值得出版。
畢竟單一個設計題目常常也是花上一整個學期(近半年)的時間研究。
平均一周至少熬夜一天的狀態下進行,在無數來回的圖紙之間。
我們逐漸養成了一個胡扯的能力,而我的論文初期就是與談在聊這個。
"可不可以不要有為了論述而存在的命題",無病呻吟。
"我們花了三年六個學期的設計課都在做假的東西",很多還沒做完。
"能不能就是整理至今做過的事就好",幾乎都在整理心情。
"想沒有題目;也沒有論述",最後是想往這方向去的。
這想回想現在的狀況還滿吻合;沒有論文:)
猶記得談只跟我說了一句,"沒有道理也是一種道理,那就是你的道理"。
於是在口試的前一刻完成了九成以上的文字內容去敘述這些。
諸多的內心小劇場。
而我知道還欠自己一份年表(回憶錄),連它的版面都想好了。
但那份回憶依然沒抽出時間來好好面對。
在服役的那一整年,我做了這份沒有提交的論文校對,
想著試著如何在深化頁面的視覺內容,文字的重新排版,
甚至又多寫了一段話,多年後的自己看了還是很感動。
就算沒有提交,也是很夠本了我想。

去年選舉吵了一陣子的論文抄襲,感念!讓我覺得自己頓時清高,
事實上之所以"畢業未離校"的原因也是盤根錯節。
而我著實用了碩士學歷在成功嶺分發到了好(涼)的單位。
背骨的自己再怎麼說還是留有了一張畢業未離校證明。
"已完成論文口試且合格,待完成離校程序即畢業",那張紙寫的大概是這些。
關於此,關於後來的這十年,可能都還在持續地叛逆。
曾經想也還在想,是不是該獨立出版它。
那怕很少,也許能影響一點點人。
如螢幕前的你或許能夠抽閒看看,大概會花上半小時吧...

https://issuu.com/sleepymacoto/docs/pages_from_tracing_01-50
https://issuu.com/sleepymacoto/docs/pages_from_tracing_50-68
https://issuu.com/sleepymacoto/docs/pages_from_tracing_68-110

謝謝收看:)

23/06/2023

談夢想不沉重?

很久沒有聽到這類問題,但仍記得上一次被問到的時候。
多年前學長找去一同參與的提案前期,在與業主的會議中。
我感到業主是個極有主見,積極且具備帶有信仰的態度。
這些反映在他的對事業經營與生活想像的談吐之中。
他邀請我們加入他的團隊從事空間設計/規劃,準備即將開始的跨國項目。
機能與空間量都是未定數,而且業主希望設計能從在地生活的經驗開始。
力邀我們舉家去開疆闢土。
這在現在看來若不是盤仔就絕對是詐騙。
在會議結束前他丟下一問,
"五年後的你會是什麼樣子?"
剎那我有認真個幾秒,但五秒後我想的是先活過這五年吧。
那時候的我剛結婚,稱不上開業的創業,
像居無定所似地在太平洋的東西兩岸漂泊著。
都可以稱為家的兩地,隔兩個多月回朔一次記憶,交換夢境。
已經記不清是不是有給出回答,但現在想想這題似乎是面試題庫中的必考題。
說實話可能我是不太想給自己設限的人。
也可能是不想承擔太多業力的狀態。
這題基本上我的作答是消極的閃躲,像是給業主澆了盆冷水。

工作這些年,我應該沒問過合夥的同事這問題。
但會想或是希望哪一天我們能開始做些不同的事,服務更多的人。
這類似許願般的目的就像是看到流星說出世界和平。
總使如此我仍堅信我們能向著它邁進,怕是會讓人見笑的目標。
而為了那一天做的準備就是好好活著。
對於活的經驗積累與感受,
那幾乎就是我們所真正擁有,能給的,無價的;創作的本心所在。

上週,與一位新識友人閒聊,同是創業者的他向我提起:
"有什麼想達成的目標嗎?"
同樣答不太出,還想起上一次的空白。
對疏於面試的我似乎太認真想做答,希望他也不是隨口問問。
目標對我來說是不太容易的,遙遠卻虔誠,好難回答。
總使心底有無數件想完成的事,但那些事們都像是本分而並非目標。
一直到打起這篇文章才不停地擠,是沒有;抑或是其他什麼?

莫忘初衷!

若真要訂下一個標的的話。
無論收入,權力。內心都還能和從前一模一樣。
勇於挑戰不設限,獨立思考不被主流價值影響。
保持原樣才是想要的樣子。

還是世界和平吧!

02/06/2023

尋人!

.還沒忘記該怎麼做夢。
.對生活有想法,能改變的實踐力。
.良善;明辨是非的信仰/價值觀。

我們在找具備以上條件的人,歡迎來信聊聊!
若恰好對空間有興趣想一同工作或更了解我們的,
希望能彼此分享近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呈現的形式不拘,能傳遞心念為主。

206 001
基隆市 七堵區 八德路19-14號,台灣 中華民國
19-14, Bade Road, Qidu District, Keelung City 206, Taiwan ROC.

當然也有e-mail :)
[email protected]

期待每一個相遇!

26/05/2023

月初意外地駐醫院了幾天,好一陣子沒有那麼頻繁地進出城裡。
搬離城後,每當在台北市內偷閒走著總是會有一種在國外的感覺?
也許是兩地間的歧異度夠大,
無論是人流、車流,街邊建築物的高度,街道的尺度與建構起城市的密度,
這種種異域感相當微妙,不得不說台北確實不亞於任一我所經驗過的城市。

出人意料地這陣子在台北感到停車友善,是那種十分鐘內兜圈有位的狀況,
實話我的停車紅單加上拖吊累績應該兩隻手指頭不夠用,
血氣方剛的傲肖年時不僅會與占用鄰家公共車格的鄰居理論,
甚至為了幾張紅單去市政府交通局訴願,
為此里長重新檢討社區巷弄內停車位內容,當然我有收到類似公聽會的出席通知,
法治就是只要你願意發聲,花時間,必會得到回應,
每個聲音後的回聲不斷積累,就這麼緩慢地改善了你我所看到的一切。

但談到開車,不得不提這幾年終於被正視的道路標線規劃設計,
的確很可能為此存在著危險路口,從行人用路權到機慢車都該被重視。
先有適切且規畫良好的路標線,配上良善的用路素質,
必要有執行率高的相應罰則,才能守護好每一條回家的路。
雖還稱不上正牌老司機,
但從二十歲開著老阿摳到現在,南征北討也曾在批踢踢的共乘板上被推過,
五年前有幸在洛杉磯地區算是當了一陣子的白牌車司機,
配上少許短期旅遊異地的行車經驗,
趁勢回想那些道路觀察,路上經驗分享。

在米國,多半駕駛表現的正義凜然,
當你在車道的壓線邊緣遊走時常會吃上喇叭,
特別常是在左彎對應的分道虛線上,必須一個蘿蔔一個坑按照車道內外順序匯入,
台灣的車道線常是曖昧的,有時候一道甚至能擠下兩車寬,
更別提最常見在筆直路上的蛇行標線,
標線隱沒在路口處,過路後卻增減了車道(有時甚至路寬並沒有變),
這在於不確實使用方向燈的駕駛習慣上,更難預判行車動線;
另一件重要的小事絕對是停車標線,
每個街區甚至巷弄的車位數量與禁停標線該一致性的檢討,
絕不是自家門口能夠申請劃紅,
能彈性臨停或上下客的安全空間有存在必要,應有的罰則需清楚且公正執行,
常為了貪圖方便的我們恣意暫停卻成為其他駕駛視線阻礙,
在洛杉磯的街道上,少見整條都禁止停車的路,
但每個路口轉角,那怕是人車稀少的住宅區域,再小不過的私車出入車道,
都劃有一定長度的紅線確保要轉進大街上的駕駛視線,
且鮮有違規占用(有的話絕對會受到其他的駕駛關心);
最後是用路的默契,需要臆測路上其他駕駛的行為,
想起一個多月前日本駕車在無人小路間轉彎後會車,
已經讓出足夠空間但對向車卻停頓許久才開,
後來驚覺自己忘了是在右駕的道路上正逆向讓路!
在米國開車是很有序的,我猜測是停止標誌養成出先來後到的習慣,
偶會遇到搖下車窗伸手示意需要開道的駕駛,
鄰車多會禮讓,幫助化解駕駛在車道中的尷尬位置,
在有事故占用的路上,或是壅塞的匝道出入口,
甚至節慶擠滿車的停車場,各方車輛會很自然地輪流匯入匯出,
每輛車都有停等時間但也每輛車都清楚終會輪到自己出去,
這是一件很讓我感動的平凡事。
也因為有著這些小事,
讓赴米前對米國完全無好感的的我開始認真尊重這相當扎實的法治/自由國度,
離開後仍帶著不少在那兒明白的事,或多或少地影響著現在的我。

最後,我仍記著多年前在異鄉看到”Rapha film”的台北影片,
也始終相信著那些,明天一定會好,只要今天我們多些做對的事,
拭目以待!

28/04/2023

快一年了,搬到東岸的日子。
噢!是台灣東部。

去年林口的工作結束後,好似留下了諸多不甘心和著一點點的懊悔。
轉眼間孩子又大了些,工作完成卻也錯過許多生活瑣碎。
搬家後,抱持著一種待業心情在不打卡工作。
每天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送小子們去大概十多分鐘車程的幼兒園,
和莫約四點半後在家門等著娃娃車送他們返家。
周而復始地,每日/每周/每月,一年。
迎接從娃娃車或上或抱或跳抱下來的兩子,衝廁所或討吃點心。
因為路程的關係,他們常是倒數幾個下車的孩子。
從四點在學校上車,硬是繞了整個羅東近五點才會到家。
車上除了司機外還有一位隨車阿姨,我想他們看到我也代表著這天工作任務即將完成。
曾聽孩子同學的媽媽說,車程中的歡樂度就像阿嬤們進香的遊覽車一般,載歌載舞。
看來是到了我這隨著一聲聲再見也曲終人散。
每每接他們下車總是平和喜樂的打烊班,對只念一年幼稚園且從來沒做過娃娃車的我很難想像。

上個月底的某天,車並沒有像平常一般熟練地停下,從一個不太好下車的位置抱下他們。
我並沒有很留意車上的人,只聽到兒子喃喃自語地說,司機阿伯睡過頭了。
接下來到周末前的兩天,依然不是很流暢的下車動線。
輾轉得知司機先生驟逝的消息,在午寐的夢中離世。
沒有交談過幾句話,但又不算素昧平生的人。
如此頻繁的碰面,我想司機先生應是每天下班前都看著一個個殷切期盼孩子返家的臉龐。
他可能認得我們每一個家長但每雙眼卻都對焦在孩子身上。
也開過一陣子車,我理解那個"過客"的角色,任務短暫卻重要。
可能因為"引擎"這部日劇的關係我對娃娃車司機的工作很有好感。
在學校看過司機阿伯一面洗車一面逗著小樂,他總是很有精神的和Viggo問好!
騎中型機車代步也增加了不少傳奇感。
我此生至今唯一一次的娃娃車經驗是去年收割時的學校活動和孩子們一起給司機阿伯載著。
雖然路途不長但很有印象的意外發現司機先生居然不熟學校附近的小路。
全車在談笑中錯過校門轉角,繞了好一大圈才回來。
現在想想,或者這才是專業的可愛吧。

致熟悉的陌生人,上個月底的那幾天,一面作漆一面想著。
是不是該寫些什麼請給老師或是園長轉達。
想著想著就過了,但有些事有些畫面就是會留下。
類比靦腆地點頭問候那樣的道別形式,默默地,這樣就好。

THE TOKYO TOILET 04/09/2022

關於公共廁所,一瞥新聞中提到"免治馬桶座"。

怎麼說呢?
在泱泱大國如廁的經驗告訴我,維護遠比配備來的重要,
當然這主要也得靠公民素質來撐場。
與其衝裝備,不如去打造一個好的如廁氛圍,對公共廁所的印象改觀。帶給人愉悅的使用體驗我相信大眾多半會給出良好的反饋。
有了這樣的默契之後,再來升級馬桶座應該更好:)

東京都內的計畫,不少知名人投入設計;兩年前和業主介紹它,
數十間校園內的廁所最後沒能出到力氣,而這分頁就這麼跟著到了今天,
逮到機會暫存來這裡,再多多看看想想。

THE TOKYO TOILET Public toilets in Shibuya like you've never seen. Toilets are a symbol of Japan's world-renowned hospitality culture. Public toilets will be redesigned in 17 locations throughout Shibuya with the help of 16 creators invited from around the world. We invite you to take a look at the uniqueness of eac...

學美.美學2‧0|開箱系列 ‣ ❝山嵐中的茶堂❞ 茶藝教室 27/06/2022

小空間,影像中能看到的不多;但請必要讓山裡的茶香持續漫在太和校園!
https://issuu.com/sleepymacoto/docs/taihe_liao_x_groupc

#台灣設計研究院
#太和國小
#廖炯昇空間設計工坊

學美.美學2‧0|開箱系列 ‣ ❝山嵐中的茶堂❞ 茶藝教室

12/06/2022
Want your business to be the top-listed Home Improvement Business in Keelung?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Address


No. 19-14, Bade Road, Qidu District
Keelung
206

Other Architectural Designers in Keelung (show all)
Archinn 重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Archinn 重力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東明路114-1號2樓
Keelung, 210

生活是互相連接 空間是互相反應 重力是關鍵要素 建築可以是個旅行 SINCE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