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Lin Architect/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於2002年成立於台北,業務範圍函括都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及室內設計。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782546001970?ref=newsfeed
國家兒童未來館 | 遺珠作品分享直播活動
為打造首座國家級專屬兒童的館所,以提供兒童多元發展、創新學習體驗、親子互動、友善平權、參與共創的場域為目標,同時培養孩童面對未來的素養,成為改變社會的驅動力。施工費預算:新臺幣83億元。規劃設計監造服務費預算:新臺幣6億元。
本案已於2023年6月29日上網公告徵選建築師,於11月3日辦理第一階段評選,11月23日辦理第二階段評選,11月24日評選結果發表。
對於同一個設計條件,建築設計的解決方案有千百種,優缺點各異,但都有其獨到之設計思維值得我們借鏡與學習,本次活動即希望透過各設計建築師的現身說法,分享其設計之理念,為更深入探討及分享各個個案之設計特色,本次活動之辦理採取至各事務所進行設計簡報及分享,並透過直播方式,讓大家均可參與。
2024/5/31(五) 15:30-17:00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ARUP英商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
學期中累了嗎? 想度過愜意的夏天嗎?
期盼在忙碌的學期之外,度過一個gentle summer 就來吧!
實習地點:台北市仁愛路3段23號2樓
實習時間:2024年暑假 (如有個人需求時段,再請另外提出)
申請條件:建築或相關類設計在學學生或應屆畢業生
申請注意事項:欲申請實習同學,請將簡易履歷、作品集或研究,以及欲實習的時段(可挑選課餘時間),寄至仲觀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
錄取通知日期:收件後一星期內回覆
事務所網站:http://www.jmlin.tw/
#實習 #建築 #建築實習
#仲觀 #愜意的夏天 #暑假 #建築師事務所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宿舍
大學教育是「一群人為了學問的增進和知識的傳播而生活在一起的社會」,而大學的生活型態則包含了「教學生活」、「社交生活」、「私人生活」等三種型態,前述生活型態幾乎都會發生在住宿環境裡,因此學生宿舍的優良與否將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目的之完整性。
國立臺灣大學為綜合研究型大學,規模、領域完整,師資及學生素質優異,師生或學生間之相互討論交流、切磋琢磨,為重要的學術風氣與立校精神。由於近年師生人數逐年增長,其中約有50%的學生有住宿需求,現有之校內學生宿舍床位不足且多數過於老舊甚至損毀不堪使用,且宿舍區為安全考量故須加以管制並以圍牆包圍,若置於校園中心將造成校園活動空間的阻斷,因此已規劃陸續遷移宿舍至校園周邊,形成新的大學住宿生活圈。
更多內容請見:https://www.jmlin.tw/
#臺灣大學 #臺大宿舍 #台大 #台大宿舍 #統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特欣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梵昆冷氣有限公司 #薛昭信建築師事務所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仲觀
國家兒童未來館 National Children's Future Museum
本案基地位於交通便利的都市空間(新板特區),是都市中少有的大面積(3.2公頃)活動開放空間。為了不讓建築物阻礙開放空間串聯,我們提出地面層空間擡升的配置策略;規劃舒適寬敞綠色隧道(挑高21M半戶外通廊、空橋系統),讓基地南北兩側的城市公園與城市廣場可以真正串接,並且開放給大眾停留活動。
空間擡升之後,依照空間需求整合,建築規畫分為0~21公尺高的Ground level :G1、G2、G3,作為整個場館最需要公共開放與可及性的門廳、大廳、親子餐廳、賣店及行政空間等服務需求使用;21公尺以上的空間,以Museum為樓層代碼,分為M1~M4展覽空間;M5半戶外空間(空中花園);M6~M7展演空間,共計7個樓層(M1~M7);21公尺的高度,就是基地外圍環狀線高架軌道的高度。
「無限大的城市緞帶」,是從景觀到建築,也從建築到景觀。規劃一處好玩的地方,要回應基地周邊有車站、廣場、公園及新舊城區交界等,眾多人潮交會的使用需求。未來能透過參與式設計的方式,藉由公聽會、工作坊等方式,討論確認相關設計包含遊具的內容。
我們提出的景觀設計概念,是服務兒童也歡迎大眾的無限大兒童場域。在這裡可以藉由「玩」引發互動行為,讓使用者、兒童主動發想互動各種形式的「玩」。在關注遊戲設施之上,我們也著重於「玩」環境的創造,地面層景觀規劃有超過17處主動提供小孩遊戲的地方,並兼具城市公園的功能;有樹、有水、有廣場、有草坡、有步道、有斜坡道,融入遊具的使用,跳脫特定場地、對象或玩法才能玩的侷限,友善開放給每一個來到此空間的使用者,不管年紀、身材、性別、性格,都可以發掘適合自己的玩空間。不同年齡、不同條件的使用者在此共享同一個空間,人們到這裡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環境玩法,是一個不會因時間而退去特色的,具有未來與持續好「玩」的景觀環境。
親子遊客、市民及參觀者的活動動線,將從戶外到半戶外再到室內,從地面層逐漸引導到離地21公尺高的展示空間樓層,0~21公尺高的Ground level :G1、G2、G3,將成為整個場館最需要公共開放與可及性的門廳、大廳、親子餐廳、賣店及行政空間等服務需求使用。
G1~G3層室內規劃一處直徑35公尺,挑高21公尺之「城市之樹(大廳)」,可以從城市公園、綠色隧道及空橋通廊便利通達;作為立體化的公共大廳層,讓親子及團體從公園、車站、大客車停車場進入到離地21公尺高的展示空間樓層M1~M7之前,可以做為休息、集合、等待的緩衝室內空間。
從戶外公園廣場到半戶外綠色隧道、通廊、空橋,再從半戶外空間進入室內挑高公共空間。規劃綠色隧道,能串接親子餐廳、賣店等經營空間,整個G1~G3基座樓層的規劃,G1~G2有各個不同層次的出入口,樓高8米,大廳挑高21米;行政空間獨立於G3樓層,樓高5米;讓不同空間使用功能都能有最舒適適當的空間尺度。重要的經營空間,如親子餐廳(2間)、賣店空間(2處);規劃安排於G1通廊、G2空橋等主要對外動線。便利的可及性,為經營空間增加客源,也可獨立於展覽空間的開館時間之外,延長對外彈性營業時間,有助於未來委外經營之效益最大化。
G3樓層作為行政空間專屬樓層,向上一層即是M1~M7各層展覽與展演空間,向下一層即是G1~G2公共大廳及經營空間,管理服務效率最高,同時能使得館方人員進出方便。從綠色隧道走到城市公園,公園裡保留的兩棵老樹建築物互相對話,抬頭往上望,整個建築物,他就是一朵雲,這朵雲漂浮在在二十公尺之上,從城市之樹(G1~G3)到未來之樹(M1~M7)為核心,加上探索之梯,無限大的遊逛動線,串接國家兒童未來館規劃需求的常設展、特展及展演空間。
我們與專業展示顧問、兒童專家共同工作討論,了解這樣的空間設定,必須處理展示營運、撤展佈展作業、兒童遊逛習性與活動行為等議題;同時面對展示空間的使用彈性、單位載重以及高度需求,我們更與結構顧問密集討論提出一個具有高度彈性、無柱、淨高可達8公尺的展示空間,同時每50平方公尺的弧形樑,可以單點懸吊3公噸的展示品。我們整合結構系統、展示需求及兒童習性;在城市之樹Ground level :G1、G2、G3空間之上;以Museum為樓層代碼,分為M1~M4展覽空間;M5半戶外空間(空中花園);M6~M7展演空間,共計7個樓層(M1~M7)。
無限想像的雲,是我們對於國家兒童未來館展示及展演空間的詮釋,面對未來多元且多變的展示型態、遊玩、展演可能性,我們保持展示空間基本的水平垂直尺寸,面積符合規畫設計需求,展間數量依照規劃設計需求,6處常設展,3處特展區;包含部分挑高16公尺以上的體能挑戰區,也有單層面積符合4000平方公尺的特展區。各展間均佈,並且注意到展間面積的尺度,規劃安排裝卸貨使用之貨梯空間,可以讓所有展區獨立撤佈展運作,不影響其他展區之獨立驗票與參觀動線。
未來之樹,面對城市公園的全採光公共空間,建築物長軸115公尺,自然光線可達85公尺;參觀動線以放射狀的進入各樓層不同展間,參觀完不同展間都能回到具有方向性的公共空間。具有高度與深度的公共空間,穿透各樓層的空間感受,也會是國家兒童未來館多樣功能,無限延伸的公共展場。
M5是專屬兒童的空中花園,我們把常見的屋頂花園,調整成對兒童更友善的半戶外空間。在這裡,因為有遮蔭,我們規劃彰顯台灣特色的蕨類花園,加上霧氣,是個名符其實的空中雲頂花園;風場環境也因為座向與空間高度和立面設計,藉由顧問的分析,可以是一處很舒適的空中花園。從M1~M4展示空間,前往M6~M7展演空間之前;親子、兒童可以停留在M5盡情活動,接近自然,觀賞城市風貌;有花園、露營場、遊戲區、戶外電影院,都是國家兒童未來館應該規劃的空間使用。
M6+M7有親子電影院、飛行劇場、兒童劇場、說故事空間;室內將有約800座位席的觀眾在此活動,包含我們規劃設計可多功能使用的兒童劇場。飛行劇場也規畫作為建築物球型空間的視覺焦點,在室內是一個兒童或喜歡新奇的展演空間,同時也規劃一處城市觀景步道,從外觀上也反映出建築物的趣味。M6+M7在室內作為內部展演的空間,像一艘飛船/方舟,也是一道在雲上的彩虹;在離地面70~90公尺高之處,我們將建築外牆以彩虹雲為設計概念,有微型風力發電機、有太陽能光電板,可以產生再生能源;彩虹雲同時也是城市中的一個巨型畫布,內容為主動的即時資訊,不僅是一個被動的展示,更可建立一個社群參與的平台,具有高度的開放性,可因應不同的主題與展演來創作。從個體創造到社群參與,將建築從傳統的靜態結構轉變為一個具有互動性、啟發創造力、與情感表達的動態實體。讓兒童成為建築創作的一部分,將整個城市社群聯繫在一起;互動媒體外牆透過主動和被動資訊的整合,以及智能管理和數位孿生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建築的角色定義和功能意義,也代表著建築和科技的『無限』可能性,引領建築走向一個新的層面,可透過兒童參與、AI技術和城市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提供了一個前瞻性的視野,使建築成為城市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參與者,為未來提供更具互動性和情感的空間,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並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本案主體結構為密集柱列組成之「未來之樹」核心筒,與其外部次要核心筒,共同形成一個筒中筒的結構(Tube – in – Tube Structure),筒結構能以較經濟之斷面、材料創造更大之慣性矩,且圓形核心筒構造在各方向之勁度均勻,實為一經濟、安全之最佳抗震系統。整體結構平面以密集柱列組成的核心筒為主體,逐步以年輪意象的雙向鋼構桁架向外發展。平面結構與樓層間的腰帶桁架連接,打造優良抗震傳力系統,創造出經濟且安全的大跨距無柱空間。
G1、G2、G3、M1、M2、M3、M4、M5、M6、M7,樹的高度每一層從城市之根到城市的未來,在每一層樓從建築材料去詮釋建築的文化呈現,空間設計視為一棵樹的成長,年輪是小孩子成長的輪廓,我們每一層樓的環型空間也都有與兒童相關的遊具、休憩、用餐空間,有高低弧型大廳櫃台、輕食休憩區、木節互動牆體、土丘遊戲區、親子共讀空間。
探索之梯,是我們在垂直移動的動線中,整合創造讓親子、師生既可以看見未來之樹所指引的方向性一起移動,也可以探索空間的多元面向,不同氛圍的公共空間。兒童有時不見得需要搭乘電梯或電扶梯,甚至很喜歡爬樓梯,因為可以感受到垂直移動的樂趣,我們可以從光線的探索,到每一個不同主題領域的探索,M1、M2、M3、M4、M5、M6都有探索之梯與未來之樹不同的公共空間展示內容。我們認為空間不只是傳達視覺的效果,更是五感的全方面感受,包含聲音、氣味、觸覺等。
G1~G3+M1~M7的建築本體,以雲中之樹作為設計概念,發展出無限想像的雲及無盡探索的樹。未來之樹+探索之梯=無限,就此成型;我們建築出”大圓”(未來之樹)和”小圓”(探索之梯)的空間,創造一個無限的、充滿童趣的環境。這個無限空間,傳達一個無限夢想的未來,就是”Infinity”符號:築夢無限 ,無限可能。
水平無限的地標建築,造就了無形的高度無限。整個建築物,就是一片片交疊的雲,是在創造無限的感覺。
確實,以國家兒童未來館而言,它的量體、面積,其最後的呈現,當然足以會有地標性的展現,但是我們對地標的看法是,它不是比形狀,比量體,我們認為是它所須要傳達的是「訊息」。我們要傳達的訊息是:它確實很高,很大;因此,我們要展現「無限的可能性」,也是我們對地標的定義」。我們用多層變化的重疊平面,堆疊,然後產生了一種無形之形;一陣雲霧飄過來,它就是融在雲霧之間的,她本身就是一朶多層次的雲,是我們要傳達的「無限大」概念。
這個地標和我們對話的是「立面的高度」,和我們對話的是「平面的廣度」,她應該要傳達的是精神上的「無限大」。今天,我們說,它是「無限大的城市緞帶以及雲中之樹」。樹是我們的精神,但是,「雲」這個無限大的概念,則是我們對「地標性」的詮釋。
創造精神上的「垂直無限」是我們的結論。這是全世界唯一量體最高最大的單一基地博物館,勢必,對高的想像可以提到一個觸及外太空的無限高度。這不只是功能性也創造了想像性,以及未來性。
更多內容請見:https://www.jmlin.tw/
#國家兒童未來館 #台灣 #國家 #兒童 #未來 #仲觀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 #文化 #文化部 #新北市 #板橋 #捷運 #高鐵 #台鐵 #樹 #夢想 #火箭 #競圖 #建築競圖 #國際競圖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仲觀 J.M.Lin Architect/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北 #建築 #徵才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台北)+林洲民建築師事務所(紐約)
https://www.jmlin.tw/
2023人才招募|建築設計師 、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
工作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23號。
上班時間:9:00~18:00 (午休1hr) ,週休二日。
可上班日:隨時。
學歷要求:專科、大學、碩士。
科系要求:建築及其他建築都市規劃學類、室內設計及景觀等相關系所畢業。
語文條件:不拘。
獎金 / 禮品類:年終獎金、三節禮品 。
請 / 休假制度:週休二日、特休、年假。
招募職務:
1. 建築設計師(1-6人)
招募內容-熟悉下述 2~3 種以上操作擅長者
(1) 對建築設計具有熱誠及有興趣挑戰各項設計領域。
(2) 設計概念發想與製作,熟悉表現法軟體並願意學習。
(3) 建築規劃配置及設計執行。
(4) 備標階段書圖作業/協助基本設計/都審報告書/建照圖說繪製/法令檢討/相關剪報製作/細部設計圖說繪製。
(5) 熟悉都市審議設計/建築執照/變更設計等建管辦理洽辦事宜/綠建築標章等製作及申請。
(6) 整合相關專業顧問/複委託以及連繫業主溝通協調事項。
(7) 營建經營(BIM建築能源)/BIM 、Revit 軟體操作。
工作經驗-應屆畢業生可,3年以上相關領域工作經驗較佳 (需準備建築設計作品集 )。
待遇-面議 (固定或變動薪資,因個人資歷或績效而異)。
2.室內設計師(1人以上)
招募內容-熟悉下述3種以上操作者
(1) 具團隊思考能力,可完成室內設計專案。
(2) 室內空間設計規劃。
(3) 室內設計施工圖繪製/建築圖識圖與繪圖/施工圖與裝配圖繪製。(4) 3D繪製。
(5) 操作AutoCAD、Photoshop、Illustrator、 SketchUp等軟體,及渲染軟體應用。
工作經驗-應屆畢業生及無經驗者可,3年以上相關領域工作經驗較佳(需準備室內設計作品集)。
待遇-面議 (固定或變動薪資,因個人資歷或績效而異)。
3.景觀設計師(1人以上)
招募內容-熟悉下述3種以上操作者
(1) 參與公共工程(景觀)競圖設計提案/報告編寫/執照都審相關圖說繪製。
(2) 環境景觀造景設計規劃/基本設計/施工圖繪製/植栽設計。
(3) 模擬繪製/細部設計等景觀或空間相關事務。
(4) 具整體規劃設計構想能力者佳。
(5) 操作Auto Cad 及其他基礎設計繪圖軟體應用/3D繪製。
工作經驗-應屆畢業生及無經驗者可,3年以上相關領域工作經驗較佳(需準備景觀設計作品集)。
待遇-面議 (固定或變動薪資,因個人資歷或績效而異)。
應徵方式-詳細內容及履歷、作品集投遞請至104人力銀行或 E-mail 至 [email protected],歡迎對上述需求領域有熱情、興趣及肯認真的夥伴加入我們。
序,循環台灣基金會:
「安居是你我共同的需求。然而建築從建造、使用到拆除,使用大量的能源、資源,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當全世界與台灣都積極邁向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時,建築的減碳至為關鍵。
蓬勃發展中的社會住宅,除了回應社會上對居住正義的需求,擴大導入循環經濟,將能有效減少建築營建業的能資源耗用,且透過循環設計保有材料在未來的再使用性,大幅減少建築的環境衝擊。社宅導入循環經濟深具潛力能從居住環境的改變,協助台灣邁向淨零和循環的明日家園,並帶動建築營建業升級轉型的動能。」
2023 「明日家園:社會住宅導入循環經濟」論壇
專題演講:南港公宅-做對1次就能做對100次
講者:林洲民 建築師
時間:2023/5/24(三) 11:00-11:30
專題演講:高峰對談:如何將社會住宅打造為淨零循環的明日家園?
主持人: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
與談人:
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花敬群代理董事長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林洲民主持建築師
時間:2023/5/24(三) 11:30-12:00
報名網址:https://www.hurc.org.tw/hurc/applyDetail?course_uid=87
以上2場專題演講地點,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 5樓集會堂! 歡迎參加!
#仲觀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2023 #循環台灣基金會 #明日家園 #社會住宅導入循環經濟 #明日家園:社會住宅導入循環經濟 #專題演講 #演講 #林洲民 #社會住宅
實習地點:台北市仁愛路3段23號2樓
實習時間:2023年暑假
申請條件:建築或相關類設計在學學生或應屆畢業生
申請注意事項:欲申請實習同學,請將簡易履歷、作品集或研究,以及欲實習的時段(可挑選課餘時間),寄至仲觀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
錄取通知日期:收件後一星期內回覆
註:今年度無實習補貼
實習項目與內容:
一、調查研究:議題探討與梳理、資料判讀、案例分析、法令分析
二、建築計畫:計劃書撰擬、計劃圖面繪製、提案報告書
三、建築規劃設計:參與式規劃、先期計畫評估、基本設計、細部設計、模型製作
四、專案管理:公文文書、設計時程管控、工程進度管控、工地監造、結構圖判讀、機電圖面判讀
事務所網站:http://www.jmlin.tw/
#仲觀 #建築師事務所 #暑期實習 #2023 #建築 #實習
2023 亞太創新高峰會!新興亞洲 CHEER UP ASIA !
【轉譯的時代 未來城市的遠見】
與談人:林洲民 建築師
時間:2023/5/7(日) 14:10-15:00
地點:宜蘭傳藝園區 ROOM A 蔣渭水演講廳
由 Asia Pacific Social Innovation Summit 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舉辦的主題之一,【轉譯的時代 未來城市的遠見】,即將在5/7(日) 14:10-15:00 於宜蘭傳藝園區 ROOM A 蔣渭水演講廳舉行,由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的林洲民主持建築師參與座談,作為與談人之一,將與林盛豐、黃聲遠、陳甫彥,對談城市轉型,由過去到現今,到未來變化發展的探討,進行一場由建築、城市、都市經營的專業交流。
#新興亞洲 #社會創新 #地方創生
#社創高峰會 #社創市集 #跨域合作 #承古展新
#在地參與 #青年返鄉 #國際交流
#永續發展 #永續小旅行
花蓮縣圖書館
圖書館為知識匯流地,也是城市累積記憶與文化的場所,一座好的圖書館亦能讓使用者更佳認識城市的面貌,成為閱讀城市的媒介。
近年台灣各城市都積極興建公共圖書館,除了讓民眾擁有更優質的閱讀環境,在空間設計的多樣性、互動開放性、使用彈性都有長程的突破,漸漸圖書館不再是封閉的藏書庫,而是民眾休閒、社交分享、創作、終生學習的生活場域,因此圖書館除了典藏文化與知識,也承載了當代生活記憶與創新價值觀,並更進一步輔助民眾自我實現的育成環境。
更多內容請見:https://www.jmlin.tw/
桃園市八德區大湳森林公園北側公辦都市更新
桃園大湳森林公園 氛圍的過境
「時光荏苒,物是人非,黃鸝鳥依舊遷移過境。」
隨著都市計畫與更新推動,大湳森林公園已開始整修翻新,過去軍事設施與保一總隊的嚴肅氛圍也面臨轉型,公園北側基地即將化窳陋棚屋為社會住宅,開闢園道用地以延續森林公園北側的入口意象。
而曾在八德中正堂排隊看電影的軍眷、都更後入住新厝的原住戶、搭乘捷運來到森林公園的桃客鄰居朋友,重新在這塊土地注入記憶養分,讓大湳地區風貌更具時光的風味。
而隨著遷徙南棲的黃鸝鳥年年過境,新植下的樹苗伴隨著住戶茁壯成長,歲月光陰從樹梢間漫出,居住中的記憶伴著落葉飄落林中,大湳地區也成為更生態宜居的環境,但不變的是黃鸝鳥的歌聲依舊迴響於林間,與新舊居民的生活共同唱出新的樂章。
更多內容請見:https://www.jmlin.tw/
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競圖
倚著山形河岸,埋藏都市群中。
多重的嘈雜,振動人心的共鳴。
俯瞰群山圍繞的臺北盆地,札植的建築物群簇而生,屋簷下,是台灣人活絡的日常生活。環顧四周,台北緯度的自然景觀,襯起城市的豐富性。街道上的人聲與交通,參雜了風雨和陽光的叨擾;社區中的交談聲,攪和著宜人的四季色彩。眼底下,便是這片百分之百的台北風景。
當美術園區成為北台灣的藝文核心,我們試圖抓住漂浮在城市間的躁動,堆疊起一座百分之一的浮光島嶼,成為藝術山丘上的感知雲,讓參觀者感受台北的空間,聆聽台北的聲音,看見台北的形色。
更多內容請見:https://www.jmlin.tw/
仲觀創辦人林洲民建築師,將於臺南美術館演講,歡迎大家參與聆聽!
報名網址:https://www.tnam.museum/event/detail/301
111年5月14日(六)
主題:台南的住宅、建築與城市的距離
講者:林洲民、張景堯、方瑋
時間:14:00-17:00
地點:跨域展演廳
111年5月15日(日)
主題:仲觀的無役不與
講者:林洲民
時間:14:00-17:00
地點:跨域展演廳
臺南建築三年展-仲觀獲邀參展,歡迎大家參觀!
A區:仲觀團隊參與台灣國際競圖無役不與
2003年至2012年,仲觀共參與了十六個台灣舉辦的「國際競圖」;可以這樣說,在這過去的十年裡,仲觀無役不與。他們為何不願在台灣的國際競圖缺席?藉由參與國際競圖,他們究竟在追求什麼樣的目標與理想?
更廣闊地說,仲觀這十六個國際競圖提案,為我們從某個角度註解了台灣這十年的競圖提案與歷程;另一方面,我們也想問,台灣舉辦國際競圖的目的為何?是為擁有權力的政治人物累積選舉資源呢?還是,真的是為營造台灣更好的生活環境而做?還是只是讓台灣建築專業者,至多成為一個稱職的「代理執行者」,永遠無法成為一個掌握台灣原創精神的建築人?還是,我們就因此走回保護主義的老路,窮困一隅呢?這中間有沒有可行的第三條路呢?
C區與D區之間,作品一:台南小東路社會住宅 --- 建築與社區之間 ---
台南小東路社會住宅位於台南市北區,西鄰北門路二段遙望台南公園,東與台鐵縱貫鐵路接壤面向國立成功大學力行校區。
本案為地下3層、地上14層之社會住宅,整合社福空間、商業設施與市民停車空間,提升居民與市民、基地內與外之間的交流與多元活動。
在都市策略上,以挑高通廊、立面開口、觀景平台與屋頂綠帶等建築手法,於長型基地串連起都市動線,建構人行開放空間,重新連結台南之綠帶與人文脈絡,以提升居住品質與社區共享空間。
B區與C區之間,作品二:天主教達人女子高級中學 --- 建築與教育之間 ---
在新的校園建築規劃中,校園空間是遵循後方群山延伸排列的,以充分利用校園基地作為當地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使得新建築結合在地自然美景而生。
進入鬱鬱蔥蔥的森林校園,戶外區域是進行經驗灌概的重要自然學習場所之一,它鼓勵學生踏出教室,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知識衝擊,透過探索和感受周圍的環境事物自然發生過程。
在一個完全擁抱自然的建築中,空間設計沒有厚重的實心牆,因此有隨著活動變化而變化的場所空間機能。
B區與C區之間,作品三: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 建築與公共性之間 ---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科館)位處基隆八斗子半島,東西端各鄰接八斗子漁港和長潭里漁港,占地四十八公頃。本案融合了都市規劃、舊建築再利用(八十年歷史的火力發電廠重建及再利用)、建築設計、展示空間設計與景觀設計。
海科館扮演海洋教育文化中心的角色,同時強調基隆與八斗子地區的文化與環境特色,連結鄰近的八斗子漁港與碧砂漁港,形成一生態博物館網路(ECO–MUSEUM),成為啟動台灣海洋教育與觀光的「海洋教育園區」。
海洋的渠道,使八斗子成為火力發電的最佳場所,歷史的堆疊,使發電廠成為地方的回憶。海洋及地方的回憶,呈現在建築量體的配置,一路從長潭里漁港,直望八斗子漁港。內含了海洋漁業、海洋文化、深海旅行、海洋科學、海洋兒童與海洋環境等展示主題。以親和的建築態度,面對八斗子地區對海洋的尊重,使海科館從大環境到室內展覽,都充滿對海洋教育及文化的期待,成為一個置身海洋的博物館。
將巡航的概念延伸,創造了博物館如海洋般的長廊,讓觀眾的參觀動線維持在八米與十五米的高度,串聯各展廳的動線規劃,形成主題館內完整且 清晰的動線系統。在一百三十五米的展示長廊中, 串聯起50年代的保留鋼構空間、30年代的歷史建築再利用及新建的玻璃帷幕空間與大階梯,在舒適 明亮的光線下,透過動線流動,串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連結空間之間的展示故事。
北火電廠於1930年代由日本人興建,1950年代台灣人擴展。存在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建築物,是極具挑戰性的案子,我們以此作為海洋文化園區的中心,連結至海洋。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鋼骨混凝土架構,維持歷史建築物的原始立面外觀該口分割,以沖孔板的透光不透明性,轉換建築物的是內外空間屬性,將舊有陰暗的鍋爐室轉型為明亮的博物館入口大廳,以符合博物館的使用需求,同時以一種深褐色的孔隙層疊外貌,訴說著火力發電廠與煤礦的過往歷史。
將巡航的概念延伸,創造了博物館如海洋般的長廊,讓觀眾的參觀動線維持在八米與十五米的高度,串聯各展廳的動線規劃,形成主題館內完整且 清晰的動線系統。在一百三十五米的展示長廊中, 串聯起50年代的保留鋼構空間、30年代的歷史建築再利用及新建的玻璃帷幕空間與大階梯,在舒適明亮的光線下,透過動線流動,串聯人與人之間的 交流,也連結空間之間。
2022 實習生招募計畫
事務所介紹
仲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於2002年成立於台北,業務範圍函括都市設計、景觀設計、建築設計及室內設計。近年來,其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內外建築設計獎項之肯定,並受邀刊載於國內外之專業建築期刊。我們的工作範疇與渉獵極為廣泛,簡單的說,就是透過建築設計的角度去看待其他的範疇,進而讓自己成為一個整合型的文化創意團隊。
我們相信,一個設計團隊的工作文化,一旦成形,對內可以影響到公司往後發展的方向以及持續的標準。透過一個團隊的執行文化與所建立的一系列足以代表此一團隊的作品,便能造就一個團隊設計的手法。這種成長也驗證了我們所認為「設計抗衡景氣」的想法。就像80年代的西班牙與90年代的荷蘭,便是很清楚的例子,他們的設計產業走到國際,不是因為國內經濟的衰退而是由於設計上的操作熟稔與自信。而我們也希望當台灣設計走上國際時,也是依循這種源於文化上的自主與自信。
實習地點:台北市仁愛路3段23號2樓
實習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0學年度第2學期結束前或暑期時段
申請條件:建築或相關類設計在學學生或應屆畢業生
申請注意事項:欲申請實習同學,請將簡易履歷、作品集或研究,以及欲實習的時段(可挑選課餘時間),寄至仲觀信箱Email:[email protected]
錄取通知日期:收件後一星期內回覆
實習項目與內容:
一、調查研究:議題探討與梳理、資料判讀、案例分析、法令分析
二、建築計畫:計劃書撰擬、計劃圖面繪製、提案報告書
三、建築規劃設計:參與式規劃、先期計畫評估、基本設計、細部設計、模型製作
四、專案管理:公文文書、設計時程管控、工程進度管控、工地監造、結構圖判讀、機電圖面判讀
事務所網站:http://www.jmlin.com.tw/
(註:官網更新中,請至臉書看相關訊息)
智邦科技小矮人競圖
親手畫出樹下的家園、藏在林中的種種路徑
我們希望蓋個房子及環境讓員工上班可以散步,思考,與小鳥對話,或凝視一朵花的開啟與凋謝,家屬小孩與鄰居可以隨時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並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係,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昨天我們叫它headquarter總部,今天我們叫它campus學園。
假如有個小矮人,在黎民的時候走路回家,他的嗅覺可以察覺所有夜裡動物所走過的路徑,這些路徑以肉眼是看不到的,而在這塊基地裏,除了提供少數人走的路徑與腳踏車的車道外,大部分的路徑是被隱藏起來的,所以我們希望巴士或汽車是被地下化的。
更多內容請見:http://jmlin.com.tw/
瓦倫西亞社會新城邦實驗住宅設計
為了發展全球化社會並且創造網路生活圈,必須要有新的都市成長策略,才能興建適合地方特質的居住環境。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市政府(Generalitat Valenciana)的支持下,Sociópolis計畫擬於該市的南方打造新城區,她是一個與傳統農業地景共存的高密度都市,具備數位網路及卓越的建築,同時因應當代需求提供新的住宅型態。
Sociópolis是由瓦倫西亞地方政府催生的計畫,目的在於塑造新的鄰里模式提供一般人可負擔的住宅,配合現今的調查傳統,提供滿足當今社會需求的居住環境。Sociópolis計畫將興建符合現在家庭組成的住宅(如年輕人、老年人、單親家庭等)包括租屋或購屋的方式,座落在高品質的都市環境,具備優美的地景、舒適的社會生活以及良好的建築。
Sociópolis計畫是在2003年瓦倫西亞雙年展首度公諸於世,由十三家國際建築事務所一起參與。這項計畫衍生出一種新的都市發展模式,其住宅與多功能設施完全融合於農業地景,延續並且提昇地中海田園所孕育的聚落形式。
計畫展示結束之後,有關當局決定在瓦倫西亞市南方的拉托勒(La Torre)區,利用突利亞河(River Turia)改道後的新河岸建設2500戶住家,佔地35萬平方公尺。後續預定在規模更大的基地,依循同樣的原則建造新城市。
為此瓦倫西亞市設立專責委員會主導這項都市改造計畫,目的是讓瓦倫西亞市郊的傳統田園地景獲得最大的保護。這片田園地景大約在八百多年前,由阿拉伯人建造水圳系統從突利亞河(River Turia)取水灌溉而成。新城區的發展計畫一方面必須極力保護原有的景觀環境,另一方面也要滿足迫切的社會,需求提供大多數人負擔得起的住宅。
在計畫範圍內還有四棟保存極佳的歷史農莊,未來將以他們為核心,四周地區規劃「都市農場」由當地居民負責照料。這個新城區也將設置如足球場、體育聯盟、活動場地、室內溜冰場等運動設施,希望能增加居民之間的互動以凝聚鄰里意識。
所有預定興建的房屋,座向皆朝著位居中央的景觀區。景觀區面積總計12萬平方公尺,人們藉由環繞四周的動線可以輕易到達。除了規劃住宅區以外,還會有服務公眾的建築設施舉辦混合而多元的活動,安排鄰里的社區生活。公有建築也有房舍以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及老年人為出租對象,同時還兼負公共服務的功能,推動各式各樣的使用計畫以串連社會網絡,如藝術中心、幼稚園、運動場所、社會中心、青年中心以及藝術家的工作室。
參與Sociópolis計畫的國際建築師包括:
文森‧戈瓦勒(Vicente Guallart Barcelona)
阿巴洛斯 & 荷瑞歐斯(Abalos & Herreros Madrid)
馬紐‧戈瓦薩(Manuel Guasa Barcelona)
厄度瓦多‧阿洛尤(Eduardo Arroyo Madrid)
荷西‧瑪麗亞‧托洛斯‧納達(José María Torres Nadal Murcia)
索歌‧阿奎特透斯(Sogo Arquitectos Valencia)
威利‧慕勒(Willy Muller Barcelona)
安東尼歐‧磊達/厄度瓦多‧德拉‧佩農(Antonio Lleyda/Eduardo de la Peña )
伊東豐雄(Toyo Ito Tokyo)
MVRDV (Rotterdam)
葛瑞格‧林(Greg Lynn FORM Venice-USA )
杜肯‧路易(Duncan Lewis Angers)
荷西‧路易斯‧馬特歐(José Luis Mateo)
Kim Young-Joon (Korea)
林洲民(JM Lin Taipei)
荷西‧瑪麗亞‧羅札諾及瑪麗亞‧寇洛美(Jose Maria Lozano and Maria Colomer)
這項計畫是跨領域團隊的研究成果,由瓦倫希亞市政府、建築、社會學、人類學、生態學及工程等專業人員共同合作,以嶄新的概念在城市郊區醞釀新的都市形式,塑造特別的都市生活,針對特定問題提出因應之道。新城區在建造過程一開始就納入建築專業參與,以”不擴散與密集”的都市發展概念,證明都市成長可以兼顧農業環境的景觀與文化資產。Sociópolis計畫具有下列基本精神:
一、力求興建最大數量的低價住宅因應社會需求,同時保護瓦倫西亞城市郊區極珍貴的田園地景與住宅區共存。
二、創造都市活力,擺脫傳統的都市形式。新城區將有高密度的土地使用以及多多樣化的機能,並且積極地鼓勵居民利用公共空間。
三、維持自然網絡的連續與完整,遏止都市無止盡擴張與蔓延。
四、空間與機能上與既存的農業環境結構充分融合。
五、找回、修復、融合一千年歷史的灌溉系統,這些摩爾人建造的田園灌溉水路隨著瓦倫西亞市的成長逐漸消失。針對這項目標,Sociópolis也將重振瓦倫西亞歷史悠久、卻岌岌可危的水利委員會。
六、配合交通路線、自行車道、人行道、到運動設施等,層層交疊的動線網絡來規劃城市公共空間。
七、在都市環境建造運動設施,成為城市的主要系統之一,讓不同的社會階層與性別相互交流。
八、創造西班牙最大的「都市果園」,聯合農會、水利會及居民共同管理,使其成為都市公園和公共景觀的一部份。九、採取自籌經費的方式執行計畫,包括所有住宅、都市建設及服務設施等等。
十、發展數位城市,以鄰里為單元鋪設光纖網絡,為城市創造「鄰里網路」,活絡居民之間的交流,並能促進公共空間有最充分的利用。
十一、計畫一開始就邀集瓦倫西亞、西班牙以及世界各地的建築師參與建築設計,藉此創造的獨特性才有全面的意義,並非因為特定的個體。
由臺灣出發,參與國際建築設計案的經驗 林洲民
我們從台灣走出自己的環境,跨國進行建築設計案,不是為了找更好的條件做跨國設計,而是就建築創作者來講,無論在本地或出外執行創作,本質是完全一樣的,面對的不外乎:預算與時間的掌控、設計美學的整合。
因此2004年的秋天,我們應瓦倫西亞都發局之邀,參與這個「現代社會新城邦(Sociopolis)」的籌案計畫時,我們是以台北主控設計,並選擇一個與我們十年前事務所規模和架構相仿的瓦倫西亞建築師五人團隊,協助執行施工圖集及預算控制。我們雙方都是要求設計創意和設計執行平行的事務所。這期間的世界的各種開發案,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在設計的條件上,有造價、預算的嚴格挑戰;另外,有關設計的呈現,在美學上的辯論,也有他的挑戰。這亦即在說明跨國進行設計案的思維在於:不是為了找更好的條件跨國,而是就建築創作者來講,在他的本地創作,和出外執行創作,本質是完全一樣的,面對的不外乎:預算與時間的掌控、設計整體美學的。
在我們設計的低收入戶實驗住宅位於社區入口的田園道路邊。我們將入口週邊的傳統山牆房舍納入設計,塑造出在地化的入口意象。住宅面向西側的空間為公共服務間,挑高的中庭將鄰近豐富的自然元素引進,居民生活更貼近大地。住宅單元也以多層次的堆疊,創造出各自獨特的陽台空間。一樓的超高挑中庭空間將容納一個音樂中心,提供鄉里的音樂協會使用,透過法規與設計面的重新整合,我們將陽光、空氣、水融入設計品質,並且結合西班牙熱情的生活情感,讓優美的音樂飄盪在中庭空間。創造出一個台北人與西班牙過去沒有過的公共空間處理(Sharing Space)。我們成功的在兼顧造價、售價之外,也以合於法規的設計手法增加生活品質的空間和趣味。
而在「走入在地」的事情,我們不以直接形式的重複複製,來作為台灣建築師在西班牙的直接創作的設計依據,舉一個例子,有關「在地複製」的極端呈現,如美國的拉斯維加斯的建築,在那裡,你可以看到威尼斯運河、紐約摩天樓,以及埃及金字塔的再現。因此我們不是在創造我們自己的建築形式,而是賦予西班牙建築擁有西班牙傳統建築精神,並建立一個服贗現代主義精神的住宅容器。當從這個實驗住宅往外看大環境的時候,我們看到了西班牙、瓦倫西亞的環境之美,並且也接觸了當地人民生活的熱情和活絡田園鄰里生活樂趣。
在這個國際建築設計經驗中,我們透過深入觀察體驗,了解不同時空的生活與習性,整體整合設計專業與設計發想。無論是在台灣或是世界上任何的一個地方,這一直是我們不變的建築設計本質。我們很高興在透過這次的經驗,看到不同的生活習性和空間特性,經由我們不斷求新求變的設計熱情,建立在建築的專業本質上,這讓我們激盪出更多創意火花,使得我們在走出台灣,還是可以做出我們深信的創意設計。
更多內容請見:http://jmlin.com.tw/
兩廳院臨時森林劇場計畫案
城市裡的森林,循著光合作用,漸漸的人可以靠近它,觸碰著樹的溫度。
樹叢裡,發光著,正演出精彩的劇。
森林裡,會呼吸的(牆)裡,不同的季節,都有精彩的演出。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圓山站西側公辦都更
規劃理念
本開發案基地位於台北市藝術人文薈萃的台北當代藝術於區及花博園區週邊,緊鄰圓山捷運站成為休閒藝文活動及觀光的交通入口轉運要點,基地北側有數位產業園區及正在興建中的明倫公共住宅,其中包含CIT臺北創新中心、新創育成基地,因此本開發案除了帶動大同區住宅都市更新之外,預計將結合背包客觀光飯店、青年住宅 、親子美食廣場、親子休閒商店街 、青創共享空間…等空間,未來將可打造專為青年數位科技創業、藝術休閒觀光、樂活宜居三位一體的「圓山綠水」新天地。
「圓山綠水 。山圓水綠」設計概念
本基地往東北方眺望可以看見圓山 & 陽明山群峰綿延,同時也可欣賞到基隆河景,本團隊希望能以謙卑的態度來看待城市記憶保存的價值,故以「山」+「水」意象作為建築立面語彙, 進而延伸為「圓山綠水 。山圓水綠」設計意象。
飯店棟以「圓山」為主題,將山形置入圓形中,作為建築物北側 & 東側立面語彙,西側 & 南側屬內部中庭空間,故以「上山下林」作為立面語彙,利用遮陽格柵的線性風格將山水意象隱藏在格柵之間,形塑出虛實交錯的山林意象。
住宅棟則以「流水」為主題,將「水波」轉換為曲線遮陽板, 此手法有助於軟化建築的剛硬感,使建築與自然之間產生連結。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海洋大學聲學中心
霧雨、山城、港灣,這是基隆。
基隆市即基隆港,城市與港灣結合,海平面映襯著山稜線,這就是基隆。
船舶、漁火,熱鬧的基隆港都,位於台灣本島的東北端,做為一座海港城市,展現的海洋科技技術是台灣的指標,在海洋領域的教育面,更是海洋臺灣的基石、航向世界的核心動力。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園所在位置背山面海,本案聲學實驗中心新建工程基地位置則於北寧路北側之工學院校區的海堤邊,往東海眺望可見基隆嶼,西側為和平島,北側為八斗子。聲學實驗中心,屬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使用,打造一艘船舶,所運用的科技技術及物理性層面非常寬廣,而船也是自古以來人類探索世界重要的工具,在這獨特的基地上打造有重要指標意義的建築,將在這獨具魅力的海洋城市中,與北海岸各式大小港口掀起一片漣漪。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新北市立美術館 國際競圖
設計概念
美術館位於山川交匯之處,建築物在山與水的串流之間,創造了地景般的戶外動線。從地面移動向上,在不同的空間欣賞多變的藝術,最後到達觀景台,登高望見優美的山川景致。高聳的建築形體,呼應著鶯歌窯廠的煙囪意象。
爬上藝術的小山丘
沿著河岸,爬上藝術的小山丘,構成了美術館的主要形體,聳立的高塔是觀景台,同時也是整棟空間的主要垂直動線。一樓北翼是藝術街坊,與既有的藝術村共同形成藝術聚落;南翼是兒童美術館,朝向開闊的河岸空間,室內外彼此滲透,使得兒童美術空間更加活潑與彈性。二樓是書店、紀念品中心、藝術教室及演講廳,三樓至五樓是當代美術館的主要展覽空間,具有清楚的空間組織,參觀者可以透過中央連續坡道,依次由下而上漫步,觀賞不同展區,最後到達建築物的最高點,戶外觀景平台。可遠眺鶯歌石、鳶山、大漢溪,欣賞不同方位的的自然山川風貌。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臺南市美術館 國際競圖
小巷、廟埕、老樹,是構成漫遊於台南的重要空間經驗元素
台南街道市集的發展,據傳起源於鄭成功時期,傳統街巷空間持續保存與更新蘊含豐富空間文化及傳統工藝。漫遊於古城老巷連續的曲折蜿蜒之中,巷弄的微小線性空間,卻形成蘊藏台南歷史文化的空間容器。在巷弄裡,品到的不只是工藝與美食,而是歷史的深刻痕跡。廟宇分布的密度極高,也是台南獨有的城市特質。循著狹小的巷弄前進,總會在轉彎處,遇見開闊的廟埕。廟宇代表了傳統的繼承,代表了精神的寄託,更代表了情感的凝聚,傳統的廟埕空間,除了祭祀空間的彈性使用,在平時更是鄰里人聚集的社交場合與休閒空間。在廟埕之中,總有棵挺拔的老樹,溫柔的為人們遮擋炎熱的日光,在她的庇蔭下,孩童們自載的奔跑,老人們沉穩的下棋,這樣再平常不過的日常休閒,都是台南最美的城市地景。
開放的都會巷弄
從台南既有的巷弄空間感出發,無論是東邊的舊警察署或西邊的公十一公園,在基地上以”都會巷弄”的設計策略,串聯原有的城市空間網絡與生活地景,打破既有建築與傳統美術館的封閉感,將”依樹、憩埕、遊巷”的連續生活經驗感,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廣延之旅。新”台南市美術館”的設立,絕不是在城市中多建造兩棟漂亮的藝術盒子,而是為市民創造更多樣性的開放藝術體驗及生活地景,更形塑”整個城市就是美術館”的完整經驗。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台北科技大學文創中心 國際競圖
水城台北的前世今生
“台北,這幾十年來台北的成長工作,其實是把這盆子裡還剩的一泓淺水給倒倒乾淨……”-舒國治 。
北科大的發展,也見證了台北從翠綠的自然水城,變成灰暗的水泥硬殼,在自然與人造場域的反轉過程,唯有北科大的校園保存了珍貴的水和綠!
創造大隱於市的都會森林
基地位於川流不息的忠孝東路,我們以三道不同性質的界面,創造出隱身於都會之中的靜謐之林。
綠資訊牆:對外過濾喧囂,對內創造安靜清新的媒體森林,讓市民與校園擁有廣大的開放空間。
綠生態牆:建築北向立面,延續北科大爬藤立面,創造新時代的垂直綠化生態。
綠能源牆:建築南向立面,提供太陽能光電與風力發電,創造最乾淨無染的自然能源。
這是一座都會中的森林,市民自在的漫遊於充滿生態水池與植物的開放空間。這裡是城市中最靜的森林,大學城中最開放的平台,社區中最悠閒的場域。
這裡不僅擁有城市的精華地段,更擁有難得的自然野趣。地面層延續瑠公圳水與綠的自然意象,低樓層配置活潑的商夜空間與展演場所,高樓層則是充滿彈性的創意空間。由動到靜垂直展開一座學園中的能量場域!
綠資訊牆 – 媒體森林
北面騎樓處的媒體牆與建築體之間有將近10公尺的戶外開放空間,此特殊的公共場域形成感知互動的媒體森林,可接收與放送不同訊息,提供學術、產業、市民之間交流展示的立面平台,形成一個結合綠色舒活的科技媒體之森。此結構體亦可提供做為產業研發的各種新型戶外顯示器之最佳載體,除了具有極高商業價值,亦是都會訊息的放送平台。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台中城市文化館 國際競圖
感知之雲 SENSIBLE CLOUDSCAPE
圖書館是一座山,閱讀的山
山上看雲,雲和大地之間是公園
美術館是雲,雲端有藝術公園
雲中是觀賞藝術的最佳場域
我們創造了漫步雲中的步道,於此其中,閱讀以及藝術穿梭其中
雲的建築
水湳機場的飛行記憶不是固著於歷史的沉重,而是繼續指向天際與未來那般充滿希望 ! 我們為都會創造了一朵”感知之雲”,其透明、流動、開放個性,形塑出其在都會中”訊息塔台”的定義,在資訊快速流動的今日,文化的內涵不再只是事實的陳述表現,更多了分享、討論、以及理解過後的再次詮釋。”感知之雲”將是台中第一座有機建築,它具備感知與傳遞台中文化訊息的脈動,不只向城市開放,也對世界開放!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和碩關渡廠辦大樓
基地位於關渡平原旁,鄰接淡水河口,其生態資源與四季變化較為顯著,並以「水、綠、鳥、季」為四大設計元素。建築依物理環境西側配置主要為服務核與廁所,減少熱負荷。東側鄰關渡平原,就由深陽台的設計減少太陽熱負荷,並增加使用者親近關渡平原景觀的機會,讓自然延伸的室內。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成大理學院 國際競圖
水平流動 到 垂直延伸 的”未來大學城”生活
成大「大學城」計畫,帶動台南市東側周邊的發展。校園逐漸成為城市共享的空間,城市也成為校園機能的延伸。由城市綠帶水平流動到校園的開放空間,及景觀學術廣場垂直延伸至教學建築的各個空間向度,更同時包含了更多元的教育層次。
小西門與迎賓苑 – 漫游府城歷史軸線
為保存土地記憶,本設計方案擬保留迎賓苑南側一層樓的交誼室。以歷史的軸線串連象徵府城記憶與成大記憶的兩個重要空間-小西門與迎賓苑,作為都市節點中的新藝文空間規劃。
從藝術歷史文化至科普美學生活
現代的台南擁有新舊交織的都市景觀,醞釀出各種不同的文化園區,帶給台南新的藝術生活與美學能量,旅行者或市民能完善的一日藝術與知識生活經由多種動線,,來到成大這片綠都心,由城市綠帶之水平流動到校園的開放空間,大學知識殿堂釋放生活美學與科普美學的新生活體驗,市民由西至東,藉由綠帶的引導,由藝術歷史進入到科普地景,形塑出整個台南就是個生活博物館。
森活的SCHO2L
記憶中的學習中庭,多向度的展開於半空
舊有的物理系及化學系空間,皆有相當舒適的開放中庭。在新的設計方案中,從地面層到屋頂不同高程皆有舒適開放的庭園空間。學習與研究的空間氛圍不再沉悶,而是充滿採光良好、空氣流通、綠意延伸的有氧森活SCHO2L~
地面層–流動開放的學習中庭 與 生態水池地景:
除了盡量保有原地樹木,更在南北兩側皆設計了生態水池,創造豐富的地景與生態多樣性,更可淨化水資源。
中間層-空間的模矩概念 與 退縮的半空庭園:
為求建造效率與未來的彈性調整,空間皆有模矩設計原則。而半空中的庭園,更在有效率的空間中覓得綠意。
屋頂層-方整的屋頂平台 與 增建的結構續接:
設備與屋突整合,確保屋頂平台的完整與開放性。結構上也預留了續接節點,方便未來空間往上增建之可能性。
垂植面-都會的森林意象 與 時節的多樣風貌:
建築立面如都會森林,輕透優雅的立面可攀附各類爬藤植物,在不同時節交替時改變枝葉的顏色,反映出多樣的表情。
自明性-化學的瘦高呼息 與 物理的寬厚沉穩:
化學空間需較佳的高空排氣,而物理空間需要避免震動的沉穩空間。二者在建築造型上亦反映了這樣的需求特質。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台東縣立游泳池及圖書館
日昇之鄉,山海之濱 一道太平洋上的地景奇蹟
位於台灣東南隅的台東縣,因處北回歸線以南,全境皆屬熱帶氣候範圍,西接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海岸線長達176公里,擁有高山、縱谷、平原、海洋、離島、溫泉,勒出台東縣海天一色的山海風情。踏青鯉魚山,逐浪東海岸,在台東這個舒適宜人的自然風光之中,讓我們自在的敝開胸懷,放慢腳步,在山海之濱呼吸著充滿第一道曙光能量的清新空氣吧。
鐵馬之道,樂遊漫活
本區串聯了「全台最美的自行車道」–22公里的山海鐵馬道, 串起台東景點,分為四個部分–南島探索、鐵道文化、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沿途親山近海卻路面和緩,公園湖泊、河流稻田、海濱浪花,蟲鳴鳥叫,靜心體驗當下的自在氛圍,從單車樂活之旅慢走漫遊的享受台東生活節奏。
延伸鐵馬,動靜之間
以”台東鐵馬道”的空間概念延伸進入基地,除了成為地景設計也畫分了”靜態”知識聖堂與”動態”運動場館的機能氛圍,在此完美融合為一靜一動的和諧場域。
水綠交匯,自在流動
台東因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全境皆屬熱帶氣候範圍。
本設計在抬高建築量體之後讓出地面層的開放空間,以台東的青山與潮水為景觀設計概念,在開放廣場上,以鐵馬道的空間語彙配置流線設計,從水(水景)到綠(綠樹)的景觀層次。抬高的建築創造了大面積的遮陽效果,形成街道人群尋求寧靜場域的口袋空間。水與綠的自然調節,在夏季形成空氣對流與降低溫度之效,水景設計,依照人們活動的方式與需求決定水面的高度。在夏季,薄薄的水面可做為兒童安全嬉戲的親水池,在冬季,乾燥的池域可做為人們休息與聚會的戶外廣場。
西望鯉山,東面太平湛洋
位處台東山海交匯的清淨之地,西面可望青翠鯉魚山,東面可逐太平洋海浪,以大量書籍排列於空間書架,形成山形的書牆,大片透明玻璃將山光海色引入室內,佐以垂直格柵過濾多餘的陽光熱能,將東海岸山勢的壯闊融入建築成為主要空間語彙,形塑”山海之濱” 書牆的壯美。 而抬高於地面的運動中心,則可望向遼闊的太平洋,在運動的同時亦能盡享視覺之美。
新舊串聯,重塑靜土
在舊館的一側新建新圖書空間,以”山海之濱”書牆的玻璃與格柵隔絕東邊運動場域的喧囂,也為既有圖書館區創造了最寧靜的戶外中庭,讓人有悅讀西籬下,悠然見青山之暢快自在。
沉浸漫游,夏冬皆宜
我們將50米專業泳池與室內戲水池置於B1層,並將50米專業泳池上方一樓樓板挖空,成為地面層挑空開放空間,從市區進入基地的民眾,可自由的坐在泳池看台,成為多功能的街道家具。 而在冬天使用率不高的50米專業泳池,我們將其設計為可多重使用的活動平台,在冬季可依照需求,以快速簡易的結構系統填平池面,開放的空間立即成為戶外表演,直排輪…等等的各式活動的最佳場域,除提高空間使用率,亦可增加營運單位的各種收入。而B1的室內泳池較適合親子共游的休閒規劃,在室內除了增加兒童的安全性,在冬天時也容易達到身體保溫的效果。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台中長春公園 國際競圖
老鄰居的波羅蜜
這是一個艷陽高照的下午,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前往台中,進行基地勘查現況。
過程中,我們與長年在此的泳池管理者張先生閒話家常,他聊起了他對這個有30多年歷史的泳池的感情。
“我們還是喜歡在這個游泳池游泳啦~要我們在漂亮的室內游泳池,我們不習慣啦~我們游完泳就在這裡聊天、泡茶,很像一家人,這裡是我們大家的客廳~”張先生直爽的說道。
他接著說:”你看,兒童池旁邊那科波蘿蜜樹,是我們自己種的,好幾年了!
波蘿蜜熟了,我們就摘下來大家一起吃,我們這裡有大樹,有鳥鳴,,好像在峇厘島游泳,很享受!!!”
呼吸與聆聽著空氣中所有的訊息,這些屬於”老鄰居們的回憶”,逐一成為了我們設計的線索!!!
老鄰居的小回憶
做設計之前我們親自測繪公園裡的每一顆樹,以及重建樹林模型。我們保留每一顆樹,當然也包括張先生最愛的那一顆波蘿蜜樹!因為每一顆樹都帶著30多年的感情。在基地上也保留了大泳池、小泳池、兒童池的腳印。以這些溫暖的回憶痕跡,做為我們景觀設計與建築發展的核心根據。
老鄰居的大客廳
這裡,不只是個游泳池,更是老鄰居們喜歡聚集聊天泡茶的大客廳。
這裡是公園的中心,無論你從哪一個方向而來,這裡都是最醒目易達的聚焦點,貫穿東西兩棟的南北向動線,完全銜接了公園既有動線,使公園完全成為建築的開放空間。
老鄰居的運動場
以目前舊有的大小泳池與兒童池的腳印,成為建築配置的空間涵構。
機能上將里民活動中心、桌球室、體適能空間…等等,配置於西棟,需要大面積的游泳池、籃球場、羽球場等空間配置於東棟。兩棟看似獨立的建築,實為一棟完整建築,以地下B1層完全連接,空中則有2樓和4樓空橋連結。
置於B1的游泳池擁有高達將近4m高的側面高窗,除了形成明亮的空間效果,游泳時更可看見窗外的樹林,還原了老泳客張先生想一直在樹林裡游泳的希望!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基隆新海港大樓 國際競圖
在城墟的海陸交界,讓老鷹重新自在地飛翔
2004年海科館的建築設計與都市規劃競圖開啟了仲觀與基隆近八年的合作序曲。期間,建築師常常往返基隆,與城市不間斷地對話,培養出和基隆小小的默契: 城市最需要的不是更多建築,而是綠地。 基隆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但長年缺乏完整的規劃,現今市容呆版、基能分散,且現有建築阻擋了山與海的延續。自然環境唾手可得,但身在其中卻感受不到海洋城市的活力與舒適感。林洲民建築師有一次前往基地勘查,在基隆碼頭上空看見一隻單飛的老鷹,這奇景讓長期居住在台北市的他感到震驚。原來基隆是如此具有潛力發展生態觀光的城市! 新海港大樓基地位於陸海邊界,是自然景觀重新連結城市的標竿位置,仲觀從地景、活動機能及生態等角度出發,要為基隆打造了一個新型態的公共建築。因為都市綠地不足,所以新海港大樓的設計除了要滿足港務辦公的需求,同時也要給予基隆市民一個寬闊的公園綠地。仲觀選擇了適合北台灣濱海區域的原生植物做為全區植栽配置,栽種隨著四季變化及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林組增加景觀的豐富度,營造適合當地生物棲息的生態環境。除了自然土層的綠化外,在建築本體,如屋頂層、戶外平台上也設置大面積的綠地與生態水池。民眾可以漫步屋頂綠廊,亦可沿著圍繞植栽的螺旋步道前往頂層的空中生態公園欣賞城市夜景及山巒交疊的朦朧雨景,這裡也將會是基隆人迎接每日第一道曙光的最佳觀賞據點。另外,經由獨立步道可以來到海邊的親水廣場欣賞街頭表演,在假日市集裡購物尋寶。 回復基隆的自然山景風貌,從新海港大樓開始逐步連結周邊建築群,帶動都市綠化連鎖效應,讓充滿綠意的基隆港務中心柔化市區擁擠又多雨的形象,讓老鷹更自在地飛翔!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金門水頭港
在設計上,我們無意也無需復刻ㄧ座巨大的閩南風格建築或刻意予以轉化,同時也沒必要再現原本就屬於金門的戰地建築空間形式。
因為,這些空間體驗,都是金門本身就富含的資產,也是必須到此ㄧ遊的體驗,複製或再現,都不見得能夠產生更好的價值。
相對的,回應古樸的在地建築,以及封閉的戰地建築形式,在如今觀光開放的願景之下,我們正好可以提供ㄧ座表達開放、包容、和平的建築地標與入口。
也就是目前提及的設計概念:彩虹、鳥(候鳥)。
彩虹取其和平的象徵,呼應著海洋的包容性,作為海洋入口的建築設計意象。
候鳥則是金門在地很重要的ㄧ項生態(觀光)資源,代表著在地文化的象徵,同時也兼具著候鳥飛越國度,無國界的和平意象。
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jmlin.com.tw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Category
Contact the business
Telephone
Website
Address
仁愛路3段23號2樓
Taipei
10651
Opening Hours
Monday | 09:00 - 18:00 |
Tuesday | 09:00 - 18:00 |
Wednesday | 09:00 - 18:00 |
Thursday | 09:00 - 18:00 |
Friday | 09:00 - 18:00 |
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1號4樓
Taipei
四葉建築的理念基礎,在於建築是代表城市文化的首要印象,適居的城市須由兼具美感、安全、環境友善的建築構成。 四葉建築卓爾不群,將當地環境、歷史、人情交織而成的獨有文化做為靈感的種子,建造出富有內涵、風格
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502號3F
Taipei, 502
創立於民國六十六年,為一專業於建築、土木之甲級營造公司。業務上結合母公司春源鋼鐵之鋼結構專業,共同承包土木橋樑及建築物承建等工程。榮獲台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交通部公路總局及內政部營建署多次頒獎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