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

向陽,本名林淇瀁,詩人。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向陽,本名林淇瀁,政治大學新聞博士,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文所教授、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吳三連獎基金會秘書長。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1/11/2023

歡喜參加小說家黃春明獲頒中央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典禮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1/11/2023

補記新加坡後兩日行程

19日上午,在新加坡藝術理事會前藝術拓展經理謝盛原帶領下,前往獨立書店「草根書室」拜訪,書店始建於1995年,是一家相當具有特色的書店,店東林仁余和林韋地都是具有文化使命感的作家,在雅緻的書店中,我們互相交換關於台新文化交流的看法,討論當前台新文學閱讀市場拓展的可能。書店的英文名Grassroots Book Room與我的英文詩集"Grass Roots"(John Balcom英譯)一樣,讓我備感親切。

接著盛原帶我們前往亞洲文明博物館,這是新加坡四大博物館之一,館內藏品包括東南亞、中國、南亞及西亞伊斯蘭國家與新加坡文化的匯流。盛原一路為我們導覽這些深富新加坡特色的亞洲文化遺產,他的博學多識和熱情都讓我深受感動。

下午前往我國駐新加坡童振源大使官邸,參加童大使精心安排的台新作家交流會,由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衣若芬教授主持,來自台灣的詩人吳懷晨和新加坡詩人陳志銳對談,兩人也都是學者,對談內容深刻而富有啟發性。在會場上遇到了從台灣來草根書室演講的新銳詩人,剛出版詩集《心術》的林宇軒和剛出版詩集《人該如何燒錄黑暗》的蕭宇翔,承他們贈送詩集;另外,也再一次和來新加坡經商的世界台商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施至隆重逢,他年輕時寫詩,我和他認識時他是政大長廊詩社社長,能重逢於新加坡,至感快慰。

20日,來新坡的最後一天,上午退房後前往Fullerton Hotel,與新加坡藝術理事會劉榮忠理事長暨相關幹部討論國藝會和藝理會未來相互交流合作的可能。我們分別就雙方人才互相選送、互訪及台新藝術與文學交流事宜充分交換意見,我也誠摯邀請劉理事長率藝理會同仁明年訪台,以使兩會合作得以落實。劉理事長是行政長才,他上任後擴大了新加坡藝術週、新加坡國際藝術節和新加坡作家節的受眾群,相信在他的領導下,新加坡藝理會和國藝會的合作應是指日可期。

下午搭機回台,機上看新加坡的天空,白雲如蒼狗,甚是壯闊;回抵國門時,機上俯視桃園機場及其周遭,則是燈火閃爍,如珠串熠燿於美麗家園。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0/11/2023

白雲蒼狗vs. 萬家燈火
從新加坡回到台灣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8/11/2023

今天早上與國藝會同仁前往藝術家許元豪工作室,親眼看到他的《新加坡藝術文獻計畫》藏品,特別是台星藝術交流的文獻,經由他的詳細簡報,深深敬佩他長期蒐集、累積這些珍貴史料的毅力和精神。也在他的工作室中與多位藝術家、策展人相互交流。

下午前往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參觀,館方派了兩位博士館員為我們深入丶詳細解說刻正展出的《劉國松實驗悟道》畫展,從新加坡的視角,讓我對劉國松的繪事和對南洋藝術的影響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觀賞畫展後,在美術館咖啡廳與新加坡圖書理事會資深經理尹恺了女士晤談,對於圖書理事會的工作內容和培育閱讀人口的實績更一層認識,也希望將來能有合作的機會。

晚上,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林得楠詩人設宴接待我們,到有該會副會長劉瑞金、鄭景祥,詩人林高、希尼爾與這次全力協助我們來星的作家盛原。他們都對台灣文學瞭若指掌,也對我的台語詩印象深刻。我們相互交換意見,盼未來能促成台星作家的交流。感謝作協送給我多位作家的大著,容我回台後細細品讀。

還是忙碌的一天,透過與新加坡各不同機構、團體和藝文人士的接觸與互相了解、交流,願台灣與新加坡能建立更緊密的文化藝術夥伴關係!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8/11/2023

昨天上午與國藝會李拓梓副執行長、同仁高慈敏、張怡寧從桃園機場出發,中午抵達新加坡樟宜機場,展開為期三天半的訪問行程。

下午三點,前往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拜會,由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龍矜霖院長與多位主管接待,對該校從少年兒童藝術到大學藝術的全面化發展印象深刻。 感謝我國駐星大使童振源博士全程陪同。

五點,前往周星衢基金拜會,該基金係由大衆集團支持,我曾於2018年應該基金之邀前來演講,與曹蓉執行董事、同仁宝玲、詩玲五年後重逢、餐敍,深感快慰。

七點半,再前往「新加坡作家節」參加開幕晚會,並觀賞「當作家遇上AI」演出,劇情深刻且富有趣味。

早上四點多起床,到晚上十點多回到旅館,一整天下來,能對新加坡藝文發展有進一步了解,也就不覺疲累了。

18/11/2023

新加坡,早安!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6/11/2023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18日起跑,國藝會協力北美館邀請來自紐約、阿姆斯特丹、新加坡、光州、馬尼拉、日惹及胡志明市等八名國際策展人、機構總監來台,今天傍晚拜會國藝會,由我及執行團隊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

接著,在微雨中,一起步行前往對面的空總,參加國藝會為他們與國內策展人、藝術家舉辦的交流酒會。

我在致歡迎詞時表示,國藝會自2018年創設「ARTWAVE—台灣國際藝術網絡平台」,期望能以台灣各類創作的優勢,積極促成台灣當代藝術與國際社會的鏈結。接下來的三年更將以「迴流計畫」,推展國內外藝文網絡串聯,藉由與國內重要藝文場館合作,共同邀請國際專業人士訪台,與北美館合作辦理「台北雙年展國際外賓參訪計畫」,就是在這個理念上展開。

非常感謝北美館王俊傑館長及北美館同仁,以及雙年展策展團隊的支持及合作,讓這項促進台灣與國際藝術專業人士互動的計畫得以有效落實。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5/11/2023

吳三連獎贈獎典禮

下午,從國藝會辦公室走到隔壁的福華飯店,參加43屆吳三連獎贈獎典禮,為今年得獎的散文家陳列、小說家賴香吟、聲樂家曾道雄、攝影家謝三泰喝采並致敬。典禮由北藝大前校長楊其文兄主持,他全程使用台語,言辭雅暢,讓整個典禮溫馨動人。

應邀在吳樹民董事長之後致詞,除了肯定四位得獎人都是長年在文學藝術領域耕耘不斷,卓有成就,且都是心懷台灣、具有社會實踐力的大家之外,也提到吳三連獎自1978年創設以來,與台灣社會進程相與呼應,促進台灣本土文化發展、政治民主自由的重大意義。其中有延續1921年台灣文化協會前賢改革台灣社會、追求台灣主體性的理念,也有彰顯吳三連先生一生追求政治民主、經濟繁榮、社會公道與文化發展的精神。

吳三連獎舉辦迄今已歷45年,獎掖了不少傑出的文學家與藝術家。我在1982年進入自立晚報主編副刊後,就開始參與基金會會務,當時27歲,今年年初因轉任國藝會董事長、辭去董事兼秘書長職,與吳三連獎基金會緣繫40年,可說是半生相隨終不悔。過去都是在台下擔任招待,後來擔任典禮主持人,為眾多台灣文學和藝術菁英喝采,感謝他們堅持在創作的路上,以作品豐富台灣的文學與藝術,潤洗台灣人的心靈。我以能在工作上為眾多傑出的文藝創作者服務為榮。

期盼社會各界,特別是經營有成的企業界,能夠踴躍捐輸,支持吳三連獎基金會,讓吳三連獎持續以繼,為重建台灣文化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4/11/2023

應國立金門大學教學資源中心侯建州主任之邀,一早搭機前往金門,在該校「僑領講座」演講,我給的題目是〈以詩和世界精神對話〉,以詩作為藝術對精神自由的追求為主軸,介紹台灣新詩百年發展和重要詩人詩作,最後剩下一點時間則介紹我的詩路/ 心路和幾首作品。這題目較冷僻,本以為學生會閉目養神,沒想到他們都專注聆聽,並且有梗有回應,讓我站著講了近兩個鐘頭也不覺得累。

中午和金大洪集輝副校長、人文社會學院高瑞新院長、管理學院葉子明院長還有多位主任一起用餐,更多一層對於金門大學和東南亞僑教關係與特色的認識。感謝校方對於我這場演講的重視。

下午,建州帶我到金門睿友文學館參觀,館長、作家陳長慶兄特地趕來相會。他耕耘金門文學超過半世紀,迄今仍然寫作不輟,館外空地上有一座以他的詩〈阮的家鄉是碧山〉鐫刻的詩碑,正面是小說家黃春明的題字、背面則是他的詩作。應我請求,他在詩碑前為我朗讀這首詩,他的母語很優美,相映以白髮,都讓我為之動容。

趕到機場前,建州又帶我到陳景蘭洋樓參觀,這是金門旅居新加坡僑商陳景蘭於1921年興建的洋樓,淨白色的外觀、精緻的雕花與對稱的拱門,都留有百年前金門的勝景。可惜時間不多,也只能小立片刻。

豐盛、愉快而且充滿詩的氣息的一天。回程飛機上,想到兩年前,也是11月,跟隨大提琴家張正傑率領的樂團來金門,在翟山坑道與傑出的演奏家、聲樂家「同舟」徜徉水道之上吟詩演樂的畫面,更覺金門的親切。這也才知道,為什麼我前晚會在演講ppt首頁放上當時在民宿廣場合照的「潛意識」了。

(照片:侯建州 攝)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2/11/2023

來台蒐集台灣電影研究資料的川瀨健一即將返日,我與方梓為他餞行,請來他四十年前來台時訪問的小說家黃春明伉儷、散文家廖玉蕙/畫家蔡全茂伉儷、同樣是電影研究者的施昇輝伉儷同桌餐敘。

川瀨年輕時來台,開始研究台灣新電影,曾約請當時也很年輕的黃春明在咖啡廳訪談,黃春明談到他的小說改編電影時,對某電影公司相當不滿,憤怒拍桌,讓川瀨印象深刻。今晚兩人重逢,對此事都記憶猶新。久別重逢,兩人也互相簽贈作品,用日語愉快敘舊。

今夜台北濛濛細雨,全茂兄帶來金門高粱,佐菜小酌,氣氛熱絡。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1/11/2023

下午,前往 春雪書廊 Haruyuki Book Lounge,參加詩人學者洪淑苓策劃、主持的「女力詩歌朗讀分享會」,與談的詩人是尹玲、楊小濱和我。時間尚未開始就已滿座,且多是年輕人,可見這個詩歌朗讀會的獨特吸引力。

立冬之後的台北,天氣微陰微涼,最宜讀詩、吟詩、唱詩,我們三人分別朗讀自選詩作,講談創作心路和作品,現場聽眾凝神聆聽,這氛圍真是美極了。

交流時間,有年輕的台大學生問我〈阿爹的飯包〉詩中母親這個角色的在與不在,另一位(應該是高中老師吧)希望我朗讀《高級中學 ‧ 閩南語文》課本的台語詩作〈佇公布欄下跤〉,因為在線老師覺得很困難──於是我額外唸了〈阿爹的飯包〉、〈佇公布欄下跤〉(華台文混語),並做了一些解說。

感謝洪淑苓教授的邀請,感謝現場熱情的愛詩的朋友。

(照片:洪淑苓 )

10/11/2023

應 小獸書屋 BBBooks之邀,11月12日下午14:00要回暖暖,在 暖暖六七 (暖暖區暖暖街67號)談我的〈暖暖詩生活〉。

今晚製作演講PPT,回顧1996年移居暖暖至今年2月搬回台北,前後27年的山居生活,閒雲野鶴優游於林間溪澗,儼然一首詩。就像我在〈暖暖印象〉中所寫:「睡,蟲鳴和天籟相陪/ 醒,鳥叫與花香步隨」。

在暖暖,我完成了博士論文,出版了3本學術論著,也校註了雷震《新黨運動黑皮書》,以及近20篇未結集的台灣文學論文。

在暖暖,我寫出《亂》和《行旅》2本詩集、《弦上歌詩》詩選集、4本童詩集;在暖暖,我出版了7本散文集、2本雜文集、2本文化評論集、《寫字年代》系列回憶3本。

這些著作,幾乎都是夜間伴隨蟲鳴聲寫出。在暖暖的書寫,有著寧謐的溫暖和喜悅。

歡迎有空的朋友來暖暖,聽我談詩談暖暖。

* 多元閱讀講座|暖暖詩生活
* 時間:11/12(日) 14:00-16:00
* 地點:暖暖六七 (基隆市暖暖區暖暖街67號)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9/11/2023

110學年度本土語文直播共學《高級中學 ‧ 閩南語文》課本收入我的台語詩作〈佇公布欄下跤〉,這是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出版的教材,總編輯是國立台南大學國文系張惠珍教授。

寫於1985年的詩作,刻意使用華文和台文對話的方式(單數行華文、雙數行台文)完成,想要呈現資方/ 勞方、華文/ 台文、統治者/ 被統治者的權力關係,在語言的場域中如何被再現。38年後的今天,威權年代的語言歧視已經不在,但類似的後殖民情境依然存在。

多謝編委會選用此詩。38年前我的用字純然依靠自己摸索,選入後已全部改為教育部公告的用字。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8/11/2023

老友、畫家周于棟在台北開畫展, 罐空間展出的「時間遊夢:魂魄的探索」已經結束,約在 亞紀畫廊參觀他的另一個展「往哪裡走:生命交叉路」。我和方梓到時,于棟兄和銀霞也剛好抵達,就在畫廊中觀賞他的畫作,聆聽他移居澳洲之後從事繪畫創作的心路歷程。

于棟兄大我五歲,我們認識是在1980年代,當時我編自立副刊,需要插畫家幫忙,因此認識了他、水墨畫家李蕭錕和書法家小魚,他們除了提供插畫之外,也幫忙寫稿。1986年我出版詩集《四季》時,蕭錕兄負責設計裝幀,于棟兄則提供水墨畫作,讓詩集增色不少。後來于棟兄和銀霞伉儷前往澳洲發展,在國際畫壇以他獨有的東方畫風(在我來看也可說是台灣風味)贏得一席之地,我和方梓都為他高興。

老友久別相見,分外高興,于棟兄談他的創作與道家哲學的關係、認知與實踐對他畫風的影響,返璞歸真、和光同塵,尋求心靈的絕對自由,大概就是他的創作理念吧。我們在畫廊觀賞他的兒子周抱樸導演為他拍攝的《戴上拳套的藝術家》紀錄片,看到他動念學習MMA拳擊的混合搏鬥,以七十老人和年輕人搏擊的過程,他以太極拳為底,對抗西洋拳、泰拳、柔道、巴西柔術,還能應付自如,都讓我感佩。于棟兄在旁說:「這是以柔克剛、以人為本,我從道家學理中得到認識,在MMA拳擊中加以實踐,最後回饋到我的藝術創作。」

認識時三十上下,今皆七十左右了。很高興于棟兄仍然創作不懈、信念不減。

利用LED虛擬拍攝 美麗地景也能搬進攝影棚 - 民視新聞網 04/11/2023

奇妙的錄影經驗,在民視虛擬攝影棚

今日民視新聞報導:
低沉的嗓音,充滿磁性,文學作家「向陽」用優美文字、一字一句朗誦出對阿里山的濃濃情懷,為了推廣文學閱讀,向陽和電視台合作,特別錄製文學節目,首度在LED虛擬攝影棚拍攝。

文學作家向陽:「民視在這個攝影棚的處理上,引用了最先進的技術,用三個維度,3D的立體畫面來表現,所以我雖然人在攝影棚,可是背景是在阿里山,這種感覺真的太奇妙了。」

利用LED虛擬拍攝 美麗地景也能搬進攝影棚 - 民視新聞網 民視新聞/陳妍霖、吳俊德 新北報導為了推廣文學閱讀,由文化部補助的文學節目開播邁入第10年,電視台首度在LED虛擬攝影棚拍攝,最大的創新突破就是製播團隊可以把作家筆下的美麗地景搬進攝影棚,不僅解決外景拍攝的天...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4/11/2023

縮著一隻腳思索的公雞
:追思詩人林亨泰
向陽

時序入秋,天光明亮,腦裡忽然浮現詩人前輩林亨泰寫於1950年代的一首詩〈秋〉:

雞,
縮著一腳在思索著。

而又紅透了雞冠。

所以,
秋已深了。

這首詩意象鮮明,紅透雞冠的雞縮著一隻腳在思索著,儼然一株滿樹紅葉的楓向大地宣告秋日的深沉。寫作此詩時,林亨泰已加入現代派,以前衛而極具衝撞力量的詩作和理論,深刻化戰後台灣現代詩的內涵和方法,成為現代派的一員大將。

然則,這首詩的主意象則是源自他寫於1947年的〈哲學家〉:
 
陽光失調的日子
雞縮起一隻腳思索著
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日
為什麼失調的陽光會影響那隻腳?
在葉子完全落盡的樹下。
  
「雞縮起一隻腳思索著」並無「紅透了雞冠」,而是在「陽光失調的日子」,且清楚標示了「一九四七年十月二十日」這個日子,「在葉子完全落盡的樹下」。整首詩隱隱透露二二八事件之後「陽光失調」的台灣,菁英盡遭捕殺,「葉子完全落盡」的悲傷。寫作這首〈哲學家〉之時,林亨泰是台灣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的學生,受好友朱實邀請,加入「銀鈴會」,並開始在該會同仁刊物《潮流》發表詩作,並與楊逵認識,常向楊逵請益;兩年後,「四六事件」爆發,朱實逃往中國,銀鈴會被迫解散,多位同仁被捕,林亨泰回台中時還親眼目睹楊逵在台中車站被捕,不久之後他自己也遭審訊,從而中斷了他的寫作,直到1953年和紀弦結識後才重拾詩筆。

這兩首詩中都以「雞縮起一隻腳思索著」(「雞,縮著一腳在思索著」)為主意象,但卻有不同的情境。林亨泰曾自述:「在二二八事變之後,台灣的文學界變得非常消沉,但銀鈴會反而變得更為積極。將《邊緣草》改為《潮流》,而且在內容與理論上一期比一期激烈,對當時的現實提出批判。」這是他寫作〈哲學家〉一詩的時代脈絡,在陽光失調的日子,在葉子完全落盡的樹下,縮起一隻腳思索著的雞,是憤怒的左翼青年;而在〈秋〉中,縮著一腳在思索著的雞,則是「紅透了雞冠」,宣示深秋來臨的現代主義詩人。

這看似矛盾的轉折,其實也深刻地映現了林亨泰和與他同樣成長於日治時期、接受日文教育,戰後面對創作語言轉換的「跨越語言一代」作家,在陽光失調、葉子落盡,已有的果實盡去的新時代,一切得從頭開始的「秋已深了」的悲哀。

直到1964年,林亨泰與陳千武等詩人合創《笠》詩刊,並擔任主編,鼓舞台灣本土詩運動,他才終於找到了一方可以融合現代主義技巧,重返現實主義,並且足以妥適安放文學生命的沃土。他跨越了兩個外來文化霸權加諸於他的語言桎梏,一如〈哲學家〉與〈秋〉的意象連結,在戰後台灣現代詩壇中被譽為「福爾摩沙詩哲」而存在。

2017年,林亨泰以一生的詩藝成就榮獲第四十屆吳三連文藝獎,評審委員會的〈評定書〉如此肯定他:

「從戰前的「銀鈴會」到戰後的「現代派運動」,再到「笠詩社」的演變。綜觀林亨泰創作的發展過程,清楚地顯示年輕時的「始於批判」,中壯年的「走過現代」,以及晚近「定位本土」,強調對家園的認識與關懷。最終,其現代主義詩觀不僅追求詩之前衛性與世界性,同時慧眼獨到地融進了台灣精神。」

當時他身體已經不適,坐在輪椅上領獎,並由他的愛女林巾力代讀得獎感言,他不無感慨地提到作為跨越語言一代的作家,透過語言表達生命體悟是「迂迴而困難的」,「我與我們這個世代的人們在台灣曲折的歷史裡一起跨越了許多崎嶇,而終將被也要被時間所跨越」,無憾的是,「在我的生命裡曾經與台灣歷史一起參與了這些艱困與超越,讓我的詩作得以見證這個大時代的許多人生故事。」

我在台下聆聽這段話,為之動容。從日本統治到國民黨威權年代,再到解嚴後的這段漫長時光,對於林亨泰和他同一世代的作家來說,寫作這條路的確是一路崎嶇、迂迴且艱困,必須不斷跨越、迂迴、轉折,但最後終能以詩作見證台灣的歷史,獲得後來者的肯定,我想亨泰先生應該也感到欣慰才是。

我與林亨泰先生認識甚早,1977年我在《笠》詩刊發表第一批台語詩作〈家譜篇〉四首,透過趙天儀、陳千武兩位前輩引見而與他初識。其後我主編《自立晚報》副刊,更是與他多有聯繫,他為人謙和,對我這個晚輩鼓勵有加。有一次談話時,他若有所思地告訴我,說他雖然已經成功地由日文跨越到中文寫作,心中卻有遺憾,聽我朗誦台語詩〈阿爹的飯包〉,非常感動,感到台語詩有「個別性」、「自我目的性」及「民族性」,因此他要我多寫,這讓我增生了不少信心,在那個台語詩還被視為不入流的「方言詩」的年代。

在編副刊期間,1987年3月,林亨泰先生寄給我一首題為〈安全〉的詩,先打了電話告知我,但我收到時已是4月了。這首詩深具批判性,與林亨泰早期的詩作風格大大不同,詼諧兼有嘲諷,直白而又隱喻:

要說的,都能不必顧慮地說
說完話,嘴再也不必悄悄話
所說的,既然都是心中所想
所想的,既然都是口中所說
想與說,也就全都在這兒了

想與說,既然全都在這兒了
所想的,都毫無隱瞞地曝光
所說的,都擺在眾目睽睽下
說完話,牆再也不必裝耳朵
說安全,沒有比這更安全了

當時國民黨政府已準備解除戒嚴(實際宣布是7月15日),正研訂《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街頭上的抗爭仍多,政府查禁圖書、控管媒體,箝制言論自由,包括信件檢查也仍肆無忌憚。林亨泰先生這首〈安全〉,諷刺國安法多此一舉,還是「不安全」。這首詩要說的是,自由地想、自由地說,想的和說的都一致,不必隱瞞,可以大聲,也不必擔心隔牆有耳,這才是真正的「國家安全」。他以詩論政,說出了百姓心中的話。

我看完後,決定刊出,但要避過五二○總統就職的敏感日,因此選在5月23日刊登。登出後,林亨泰先生來電致謝,還擔心是否會讓「惹禍」上身,所幸已靠近解嚴日,這首詩也就「安全」過關了。

另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則是在我離開《自立晚報》,進入政大新聞系博士班就讀,並在靜宜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之際,因為寫作台灣新詩風潮論文,問詢林亨泰先生是否存有他的日文詩集《靈魂の產聲》,沒多久就接獲他寄來題署影本,這本詩集收錄三十首日文詩作(其中〈山の彼方〉一首係由九篇短製組成的組詩),展現了不凡的詩的起步。我由此了解到戰後初期台灣新詩的日文書寫樣貌,也認識到台灣新詩的現代主義早在日文書寫中就已存在。那是1994年9月的事,初秋,天高氣爽。

最近一次與林亨泰先生見面,是五年前的事,2017年12月7日,彰化文學館為他的九十三歲生日舉辦慶生活動。他坐著輪椅參與慶生會,我坐在他身旁,看著高齡的他專注觀賞國小學童朗讀他的詩作〈風景〉,面露笑容,也聆聽出席的詩壇後輩康原、林武憲、莫渝、林沉默、葉連鵬、李桂媚等向他訴說賀壽的心意。年輕時就認識的亨泰先生走過暗夜,獨行空山,一路行來,到此終能聽到後來者的人聲和腳步了。

但還是不能無憾,我居然錯過了和亨泰先生最後的見面。2021年,我擔任吳三連獎基金會祕書長時,向國藝會提出申請訪問獲得吳三連獎作家計畫,其中就有林亨泰先生,卻因疫情干擾,多次改期,終未成行,等到這計畫完成,由張俐璇教授接編,於今年出版《吳三連獎文學家的故事》沒多久,林亨泰先生已經辭世,雖然新書發表會幸有台文館林巾力館長補充亨泰先生的行誼,終究還是一大遺憾。

秋日追思,蒼天偶見浮雲。林亨泰先生以百歲辭世,福德圓滿。從年輕時加入現實主義文學的銀鈴會出發,在動亂年代中跨越語言障礙;其後參與現代派運動,以前衛的詩作和理論衝撞台灣詩壇;再其後糾合本土詩人創辦《笠》詩刊,奠定台灣本土詩學與運動的基礎──林亨泰先生的文學之路雖然艱辛,偶有寂寞,卻是精彩十分。他是秋日之下、落葉之上,縮著一隻腳思索台灣詩學的公雞,他深具台灣精神的詩作就是鮮紅的雞冠。

──《文訊》457期,2023年11月,頁99-102。
(圖片:《文訊》雜誌)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1/11/2023

日本籍台灣電影研究學者川瀨健一來台,我的鄰居、老友 施昇輝兄嫂作東,請我和方梓當陪客,在 my灶與他共進晚餐。

川瀨先生對台灣電影情有獨鍾,從年輕時就開始蒐集並研究台灣電影,先後編著了《殖民地台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全三卷、《台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の研究 1945(民国34)~1949(民国38)年》、《台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の研究 1950(民国39)~1951(民国40)年》、《台湾で上映された映画の研究 1952(民国41)~1953(民国42)年》六巨冊;同時他還每年編著《台灣映画》年刊,逐年記述台灣電影現況與相關報導。他以個人力量長年獨力完成這些成果,無論毅力、精神和對台灣電影史料的蒐集之勤,都讓我感動十分。

我與他早在1984年主編自立晚報副刊時就認識,他在簽書給我的扉頁上署「自立晚報以來の老朋友」,三十多年來他每年來台我們都會見面,如今皆老矣,接過他持贈的研究成果,更加敬佩他以一人之力為台灣電影史留存珍貴史料的貢獻。

今晚也獲昇輝兄親贈〈廈語片在台灣與對台灣歌仔戲電影的影響〉論文,同樣是探究早期台灣電影發展的稀珍論述,有助於台灣電影史的補遺和重建。

這個夜晚,台北的夜空可見明月,老友相聚,佐以佳餚、台灣電影,相談甚是歡愉。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30/10/2023

《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出版

中午率國藝會同仁前往新竹尖石鄉嘉興國小參加清大教授劉柳書琴編著的《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尖石泰雅族雙語文本》新書發表會。這是尖石鄉泰雅族的盛事,嘉興國小全校師生以及各界來賓與會,泰雅耆老吟唱古調,新竹縣泰雅族Tnunan 策略聯盟各校校長分別向已故的泰雅文化教育貢獻者達利•貝夫宜、黑帶•巴彥致敬,最後以贈書儀式及泰雅兒童歌謠演唱圓滿收場。

書琴教授編著的《校園中重新聽見的Lmuhuw:尖石泰雅族雙語文本》在前來之前已經拜讀,這本書先前已獲國藝會常態補助,是國內第一部採錄泰雅族口述傳統Lmuhuw的專書,不僅是泰雅族口傳文本的紀錄,也是台灣重要文化資產的再現。書琴教授和清華大學團隊花費四年時間,進入學校、部落,遍訪耆老,將泰雅族的語言文化和智慧逐一收錄蒐集、轉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第一次在現場聆聽兩位耆老以傳統歌謠方式吟唱,體會Lmuhuw這種口述傳統的歌詩之美,相當震撼,也相當感動。泰雅族人通過Lmuhuw將族群規約、歷史記憶與文化代代相傳,既保留了語言,也深化了族群認同,Lmuhuw有「穿、引」的意思,在吟唱之際,「穿」歷史與傳說之針、「引」認同與文化之線,儼然就是泰雅史詩。

感謝書琴教授編著此書,通過文字的紀錄和穿引,相信不久之後必有新一代的泰雅族詩人,在這個基礎上以族語寫出亮燦21世紀台灣的泰雅史詩。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9/10/2023

前往五股守讓堂,參加「臺灣年度詩選四十一年—傳花吟詩.品茗賞樂」活動。

在茶香滿堂中,聆賞三個人樂團(郭靖沐、任重、潘宜彤)的精彩演奏,我與詩人 焦桐、宇文正、林婉瑜朗讀詩作。詩、樂、茶交輝,甚是愉悅。

宇文正加碼演唱我的詩「菊歎」(李泰祥曲)。現場聆聽,衷心感謝🙏也要感謝守讓堂李宗芳主任和全體同仁的精心規劃!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8/10/2023

今天回南投,參加「文觀創意與實踐──2023南投學研討會」,主持「文學論述與應用」,三位學者發表論文:黃國超〈歷史的造(噪)音:閃靈樂團鎮魂三部曲《賽德克 • 巴萊》、《十殿》、《高砂軍》討論〉、李桂媚 〈住所.旅程——向陽散文的地誌書寫〉、張凱惠〈文化轉譯《追追追,爽文哪裡去》桌遊的文化行動主義〉,分別由林淑貞、林黛嫚、劉智濬三位教授講評。接著參加綜合座談,談「南投縣文化觀光的創意與實踐」,由廖振富教授主持,與談人尚有李威熊教授、陳憲仁教授。

照片提供: Rose Sky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1/10/2023

瓦歷斯‧諾幹榮獲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一早前往真理大學,參加「第27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頒獎典禮暨瓦歷斯‧諾幹文學研討會,以〈為邊緣發聲的詩人:瓦歷斯‧諾幹的後殖民書寫〉為題發表演講,為瓦歷斯‧諾幹敲邊鼓。

在臺灣的原住民詩人之中,出身泰雅族的瓦歷斯‧諾幹是創作量最豐富,越界書寫最多的一位,1990年代整整十年間,他在各重要文學獎項均大有斬獲,光是現代詩就連獲時報文學獎三次,小說也曾勇奪聯合文學獎和聯合報文學獎,他的散文、報導文學和文化評論也不遑多讓,他是一位跨領域、多方位的作家,這使他不僅在原住民詩人中頭角崢嶸,在臺灣作家中一樣燦燿奪目。

在我來看,瓦歷斯‧諾幹的詩,除了能夠表現屬於臺灣原住民特有的質素和氛圍之外,更重要的是觸及了原住民族集體記憶和歷史文化的深層結構,具有極其鮮明的後殖民性,為臺灣文學開啟了新的領土和視野。他通過部落集體記憶的書寫和關注、原住民族的命運和思考,抵抗漢人文化霸權及其話語的多重殖民,詩因此成為他的匕首和利器,透過邊緣發聲,顯現原住民不同於漢人的文化主體性。

他的得獎,不只是他的榮耀,也榮耀了台灣文學家牛津獎。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19/10/2023

撼山河 撼向世界 #撼人心

中午前往威秀影城,觀賞導演林正盛拍攝的紀錄片《撼山河 撼向世界》,這是林正盛以四年時間紀錄音樂家陳明章生命故事的佳構,剛入圍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整部片子相當撼動我心。透過林正盛銳利的分鏡,深刻捕捉了陳明章精彩而多變的音樂生涯。電影將陳明章從接觸西洋音樂,自彈唱著,到受到陳達月琴的感動,回頭尋求自己的聲音,將傳統戲曲音樂融匯到具有現代感的曲作中,無論為電影配樂、自作詞曲或為舞台劇編曲,林正盛精準地勾描了陳明章的創作精神,也將台灣人從戒嚴威權到民主自由的集體記憶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部如詩一樣,將一位音樂家的逝水年華流暢呈現的好片,毫無冷場,細膩動人,值得一看再看!

我認識陳明章,大概是在他和朋友組「黑名單工作室」,推出《抓狂歌》時。當時台灣剛解嚴但仍未真正民主自由,街頭運動四起,陳明章和黑名單工作室的台語歌,諷刺政局,犀利痛快;認識林正盛,也在這個時期,1992年,我受報社之命主持「選戰贏家工作室」,請他幫忙拍攝蔡同榮紀錄片,算來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這三十年來,正盛所拍電影獲得國際大獎無數,除導演之外,還跨越編劇和文學創作,成就斐然。看紀錄片中明章和正盛兩人的對話鏡頭和說話的聲腔,也有重回1990年代的熟悉感。

17/10/2023

「吳三連獎」第43屆得獎名單出爐!恭喜四位得獎人:

文學獎散文類:陳列先生
文學獎小說類:賴香吟女士
藝術獎音樂類:曾道雄先生
藝術獎影像類:謝三泰先生

「吳三連獎」第43屆得獎名單出爐!

「吳三連獎」不僅是台灣文學藝術的榮譽象徵,也承續了創立於日治年代1921年的「台灣文化協會」未竟的文化重建之路,45年來,吳三連獎基金會以民間的力量,持續「為台灣文藝打光、為台灣文化奠基」,迄今已獎掖了159位得主。今天10.17適逢「台灣文化日」,公布吳三連獎第43屆得獎名單,共有四位獲得殊榮:

文學獎散文類:陳列先生
文學獎小說類:賴香吟女士
藝術獎音樂類:曾道雄先生
藝術獎影像類:謝三泰先生

16/10/2023

【臺灣年度詩選41年系列活動】
♦【玩文學、品文學】
傳花吟詩.品茗賞樂 詩樂會

時間| 10月29日14:00-15:20
地點| 五股守讓堂 伴山學堂
演出| 詩人 向陽、詩人 焦桐、詩人 宇文正、詩人 林婉瑜、三個人樂團(郭靖沐、任重、潘宜彤)。

【「臺灣年度詩選四十一年—傳花吟詩.品茗賞樂」系列活動】

1982年創始的臺灣「年度詩選」,今年即將邁入第41年,五股守讓堂特別從10月29日起至11月底推出「臺灣年度詩選四十一年」活動,規劃了包括「傳花吟詩.品茗賞樂」詩樂會、當代茶講座、年度詩選書展、汲古書齋漢服體驗等一系列活動,邀大家一起來在樂曲及茶香的氛圍中體驗精緻傳統的人文美學!

============================
♦【玩文學、品文學】傳花吟詩.品茗賞樂 詩樂會
詩人及貴賓以傳遞花朵代替河水流動意象,當點擊樂聲停止時,吟誦一曲,輪替展演「曲水流觴」飲茶誦詩的文學意境。

時間| 10月29日14:00-15:20
地點| 五股守讓堂 伴山學堂
演出| 詩人 向陽、詩人 焦桐、詩人 宇文正、詩人 林婉瑜、三個人樂團(郭靖沐、任重、潘宜彤)。
對象| 35名(一般民眾) → →https://forms.gle/cKq4meQ4tnwRG8mz6

============================
♦【悅生活】臺灣年度詩選四十一年書展
展出臺灣年度詩選四十一年主題書展,邀請民眾讀詩品詩,讓詩的芬芳浸潤心靈,豐富生活。

時間| 10月29日至11月29日開館時間
地點| 五股守讓堂 三讓文房

============================
♦【閱讀角】汲古書齋漢服體驗
保留「傳花吟詩.品茗賞樂」詩樂會場佈,並改為特色文人書齋閱讀角,現場準備復古漢服,提供民眾穿戴,拍照打卡,閱讀休憩使用。

時間| 10月30日至11月29日開館時間
地點| 五股守讓堂 伴山學堂

============================
♦【飲人生】當代茶講座
資深茶博士廖純瑜帶領民眾探索中國經典文學中的品茗橋段,穿越古今,邀請民眾一同體驗當代茶文化之美。

時間| 11月19日14:00-16:00
地點| 五股守讓堂 三讓文房
主題| 宋代與當代茶文化穿越時空的對話
講師| 廖純瑜
對象| 50名(一般民眾) → →https://forms.gle/oYgEahp4TAGUkJrk7

16/10/2023

上午前往臺灣文學基地,參加國立臺灣文學館與捷克文學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儀式。

秋高氣爽的好日子,看到臺灣文學館長林巾力與捷克文學館長茲德涅克.斐瑞斯利本(Zdeněk Freisleben)簽署換約,十分感動。

期望臺捷兩國文學交流在這個基礎上跨步前行​,無論文學互譯、作家互訪、展覽互推,都能更加深化與廣延。

14/10/2023

上午前往國台圖,參加2023本土教育研討會,主持第一場主題「本土文化之復振與共榮」論文發表,這場由王雅萍教授、王朝賜校長、何信翰教授三人,分別就烏來泰雅族的民族教育及工藝傳承、西拉雅族群復振的實驗教育、國家語言發展法對台灣台語教育的影響等議題發表論文,並由戴寶村教授擔任與談人。三篇論文都兼具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相融的特色,讓我獲益良多。

下午,前往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參加「228•人權•民主與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擔任政大台史所周俊宇教授論文〈柏楊《醜陋的中國人》的迴響與波瀾(1985-2024)─以台灣和中國大陸為主的考察〉的評論人。周教授的論述從思想史視角切入,論述柏楊《醜陋的中國人》出版後在台灣和中國引發的影響,引證文獻詳盡,論述頗有創見,從中國人論到台灣人論的變遷,多有深刻分析。不過仍屬初稿,有待2024年後始能完成。我提了一些想法供他參酌,也期待本文最後的完稿。

這個周末,有重返學術論域的充實感。

(圖:「本土文化之復振與共榮」論文發表場合影,左至右:王雅萍、向陽、戴寶村、王朝賜、何信翰。取自何信翰)

Photos from One Song 灣聲樂團's post 09/10/2023

感謝哲藝和灣聲的演奏家們!愉快的合作,美麗的回憶!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9/10/2023

One Song 灣聲樂團《不要問我從哪裡來》音樂會終於在昨天下午圓滿閉幕。

我應音樂家 李哲藝邀請,擔任這場音樂會的導聆,為樂團演出的13首曲目進行詩作歌詞詮解,從10月6日到8日連續三天四場也終於順利達成。

感謝哲藝的信任,感謝灣聲樂團的演奏家,也感謝前來聆賞的朋友們!

#詩是樂的靈魂
#樂是詩的翅膀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6/10/2023

灣聲樂團《不要問我從哪裡來》彩排中。應李哲藝之邀,擔任詩作歌詞導聆,新鮮的經驗,希望不負所託。

* 演出時間|10/7(六)、10/8(日),14:30
* 演出地點|松菸誠品表演廳(臺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
* 演出曲目|野玫瑰、獨上西樓、水調歌頭、滿江紅、送別、春江花月夜、臺灣的母音-當代作曲家:劉學軒 蔡瑞月III、鄉愁四韻、錯誤、月滿西樓、出塞曲、真想要飛、寫佇土地的心肝頂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1/10/2023

收到剛出版的 《文訊》,刊出我追思故友張雪映的小文──

在詩的陽光下
──追思《陽光小集》故友、詩人張雪映
向陽

8月21日,我應高雄市國教輔導團之邀,前往左營,為參與暑期研習的教師上「報導文學與媒體識讀」課程。左營的天空一整天都是陽光普照,天色清澄,展現了特屬於南方的曠放開闊,使我不禁想起1979年在小港服役時,和包括張雪映在內的幾位詩友在高雄成立陽光小集詩社的舊事,一晃眼居然四十四個年頭就過去了,陽光的老友可都安好?

想不到當晚回到台北,入睡前,接到詩人王浩威來訊,告知雪映已於於台北時間當天下午辭世。頓感震驚,難過,下午想到他時,他已離開人世去做天使了。浩威隨後用LINE建立了雪映夫人通聯的小群組,讓我得以向夫人表示哀悼之意。在群組中,夫人Cindy告知,雪映是抱病參加在史瓦濟蘭一個重要會議之後,舊病復發,再送進醫院,因「肺部感染,血氧拉不起來」而辭世。老友走得匆促,更覺不忍。

雪映本名張興源,1956年出生於雲林,少我一歲,我認識他時,他就讀於空軍官校,擔任《筧橋文藝》主編,我在華岡,擔任華岡詩社社長,因為都喜愛詩而相識。後來我入伍,其中有一個階段駐地在高雄小港,放假時常與雪映、莊錫釗、陌上塵、李昌憲、陳煌等詩人聚會談詩。1979年8月退伍後,雪映來信說想要合組一個詩社,出版詩集,書名《陽光小集》,以收錄同仁詩作為主,「陽光」寓意南方高雄,「小集」則是同仁合集──就這樣,當時筆名還叫「張弓」的雪映糾集了陌上塵、陳煌、李昌憲、莊錫釗、林野、沙穗和我共八人,於1979年11月17日成立了「陽光小集」詩社,並於12月出版《陽光小集》創刊號。

也在《陽光小集》出版後不久,12月10日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這件事對《陽光小集》的同仁衝擊很大。創刊號的序詩是由陌上塵所撰,強調「我們要尋中國的根/要覓五千年的傳統」,仍具中國意識,經過高雄事件的沖激,同仁們逐漸走向根植台灣的寫實之路。雪映是軍人,想必也是一樣,因為高雄事件而調整了黨國教育影響下的思維。

《陽光小集》發行兩期後,我跟雪映說,如果詩刊只刊登同仁作品,影響力不大,他也覺得有道理,於是由他說服同仁,從第3期開放外稿;到第4期出版前,我退伍來北,在羅斯福路三段的海山卡片公司上班,詩人陳寧貴則在德華出版社擔任編輯,於是《陽光小集》就北移至德華出版社;再其後我到《時報周刊》當編輯,和雪映、寧貴商量,仿效綜合雜誌的方式辦詩刊,走出和傳統詩刊不一樣的道路,這就是第5期《陽光小集》展開與社會、大眾對話的開端。雪映總是與我站在同樣的角度,協力促成。

此後,《陽光小集》開始邀請不同領域的文學家、音樂家和畫家加入為同仁,記憶所及,苦苓、履彊、林文義、陳寧貴、劉克襄、謝武彰、簡上仁、蔡忠修、陳朝寶、連水淼、韓正皓、鍾少蘭、葉佳修、柏楊、張香華、王浩威等,都陸續加入。雪映人緣佳,聯繫這些同仁,相當用心,很快的,《陽光小集》除了刊登詩作之外,也加入了林文義的漫畫專欄,議論詩壇大小事,引發詩壇注目;雪映又擔負「詩與民歌之夜」的重責,聯繫民歌手加入行列,以節目型態在台北演出,備受社會大眾歡迎。《陽光小集》在1980年代開創的以詩和歌與社會對話的參與模式,雪映居功厥偉。

很遺憾的是,《陽光小集》最後還是星散了,1984年出版第13期「政治詩」專輯後由我宣布解散而停刊, 雪映與我這一段以詩相會的金黃時光也暫告一個段落。但我還是很懷念這出刊13期過程中的種種畫面:每期出刊前,雪映、寧貴、苦苓和我總會聚會相商,決定詩刊主要議題、策畫預期叫座專欄,決定邀稿人選,乃至於如何引發讀者購買《陽光小集》的迫切必讀心理──顯目者如第5期推出苦苓撰寫的「每季新詩評介」〈得罪了詩人〉,第6期推出林文義主稿的「漫畫家看詩壇」,第7期推出的「民歌評鑑」,第8期苦苓主稿的「每季詩評:詩人的成績單」,第9期製作的「洛夫詩壇春秋三十年迴響」,第10期推出的「關切現實專輯」、策畫的「誰是大詩人:青年詩人心目中的十大詩人」評選,第11期推出的〈熱鬧非常,意義重大──一九八二年現代詩壇十大事件〉,第12期企劃〈現代詩再出發〉及13期的「政治詩專輯」等,無一不是我們苦思、討論,最後總其成的果實。

雪映在《陽光小集》扮演的角色,用台語說就是「桶箍」,他總是和顏悅色,有話好說,在討論過程中試圖融合不同意見或看法,尋求大家都可接受的共識,再付諸執行。此外,他也是《陽光小集》對外主辦活動的催生者,前述「詩與民歌之夜」的演出,他可以號召當時已經很有名氣的民歌手無償演出,且加入《陽光》,這在今日也是絕無可能的事了。

《陽光小集》星散之後,我再度見到雪映時,已是1988年,報禁解除,我當時擔任《自立早報》總編輯,他來找我,說他在辦《漢hans生活雜誌》,是一本以美國《花花公子》為範本的男性雜誌,他認為台灣已解嚴,社會應可接受較諸《時報周刊》更開放的綜合雜誌。這份雜誌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一出刊就遭衛道者批評,大約出版二十多期後停刊。我曾編過《時報周刊》,了解他選擇報禁解除這個時間點創辦《漢》的想法,只是為他放下寫詩的筆感到遺憾。

我最後見到雪映,他已是遠赴南非經商的僑領。回台時他約我到位在陽明山的別墅見面,那是2000年以後的事。當時我已離開自立報系,進入政大新聞讀博士。在他的住家中,他訴說到南非經商,因緣結識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曾邀請他來台,為台灣的國際外交盡心力的諸多事蹟,這都是我前所未聞的政治參與。

從年輕時代的詩人,中年時期男性雜誌《漢》的創辦人,到遠赴南非經商有成、暗助台灣的僑領,雪映的人生轉折真大,變化真大,儼然一則傳奇,弄得我都快不認識他了。他要我找機會到南非看他,他要介紹南非的詩人與我認識,在南非為我辦詩歌朗誦會……。當日陽明山風和日麗,他的笑容仍一如年輕時那樣憨厚純真,想不到那竟是我最後見他一面了。

颱風夜追思故友雪映,卻無法勾勒他的人生全貌。我所認識的雪映,一直停留在年輕時一起喝酒、笑鬧、讀詩、唱歌,碰到事情總說「無問題啦」的那個年輕詩人──對詩懷抱宗教般的熱忱,善於調和人際、辦事能力特強的張雪映。我們曾經在以「陽光」為名的詩社共同努力,想要走出上一個世代的牢籠,為台灣現代詩的本土化、大眾化與多元化開闢一塊綠地,在詩的陽光下,種植各種花草、欣賞各種風景。隨著雪映的辭世,那個時代過去了,所幸還有那段美好記憶留下來。

──《文訊》,456期,2023年10月,頁104-106。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8/09/2023

中秋前夕,前往國家演奏廳聆賞聲樂家 鄭琪樺音樂會。這是一場令人感動且充滿創意的演唱會,鄭琪樺以美聲和活潑的肢體語言詮解當代臺語藝術歌曲,贏得全場聽眾的掌聲。

演出的曲目也相當精采,且有一貫性,表達女性視野的人生行旅。演出曲目包括謝宗仁《向陽臺語詩四首》,吳世馨《顧德莎詩四首》,賴德和《油桐花若開》(陳明仁詩)、《寫佇雲頂的名》(路寒袖詩)、《畫眉》(路寒袖詩),李文彬《搖子歌》(向陽詩)、《阿媽的白頭鬃》(路寒袖詩),洪雅惠《劉志祥臺語詩三首》和孔書亞《情批》(阿尼默詩)。老將新秀,展現了當代台語詩樂的豐富性。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3/09/2023

下午前往 Link Lion 雄獅星空,參加 山鷹——何華仁和他的朋友們畫展。畫廊牆上掛滿了朋友們收藏的何華仁版畫,最亮眼的是何華仁未曝光的手稿繪畫原作,以及眾多好友用信封信紙寫給他的信。

很高興和《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兄在也是他創辦的雄獅星空久違重逢。我與他認識是在1983年左右,因為《雄獅美術》推出「立石鐵臣專輯」,引發我在《自立副刊》推出「台灣民俗圖繪」專欄,其後由洛城出版社精印推出(當年促生者曾堯生也來到現場),也引發我在1990年開始版畫習作;我和賢文兄上次見面,是2002年11月一起登玉山,今日重逢已是21年前的事。

今天的開幕式由張宏銘主持,前來參加的何華仁老朋友很多,李永得前部長、金恆鑣、廖玉蕙、傅月庵.....等,還有華仁妹妹何雲姿都上台訴說因緣,現場爆滿,顯見華仁的畫藝和為人之受肯定與懷念。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07/08/2023

晴空爽朗
與詩人陳義芝、楊佳嫻
以詩相見於新竹

03/08/2023

《吳三連奬文學家的故事》序
向陽

《吳三連獎文學家的故事》源自吳三連獎基金會向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申請的「吳三連獎前輩作家口述訪談計畫」,該計畫於2021年獲得文學類調查與研究項目補助,因而啟動了吳三連獎基金會向歷年得獎作家致敬的訪談之旅。執行期間我是計畫主持人,率領基金會秘書陳義霖、台大台文所博士生蔡旻軒,以及攝影家黃裕順、蘇聖欽,在疫情期間拜訪年逾七十五歲以上的得獎作家,於2022年完成初步訪談。

不過,由於我在今年元月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其後辭卸吳三連獎基金會秘書長職,計畫主持人也因此變更,委由新任秘書長 張俐璇接任,並持續訪談後的文稿整理、編輯和出版事宜。從計畫提出、進行訪談口述,到整編,歷時三年,從疫情嚴峻到解除防疫,主持人變更,如今終於完稿成書,這是值得欣慰之事,特別謝謝張俐璇秘書長、 吳文芳主任及工作團隊的全力以赴、高度效率。

吳三連獎係於1978年創立,迄今已舉辦四十二屆,早期名為「吳三連文藝獎」,奬掖傑出的文學與藝術創作者;1989年第十二屆易名「吳三連獎」,除文學藝術之外,另增社會服務、學術研究獎項;2008年第三十一屆開始回復文學與藝術兩類──在這漫長時光中,獲得這項殊榮的得主已達一百五十七位,其中文學獎得主就有六十位,從第一屆的得主陳若曦女士、姜貴先生,到四十二屆得主 蕭水順(蕭蕭)先生、 伊格言先生,連串起來相當於鄉土文學論戰後的台灣作家文學史。也由於吳三連獎以成就獎為導向,得獎作家辭世者漸多,吳三連獎基金會因此展開口述訪談計畫,希望透過得獎者的口述訪談,彰顯他們得獎之後仍持續創作的精神,並留存可珍可貴的當代台灣文學史料,鼓勵文學創作後輩。

收在本書的十一位前輩作家,依得獎年度序,是陳若曦(1978)、黃春明(1980)、李喬(1981)、 汪其楣(1993)、張曉風(1997)、徐仁修(1998)、楊青矗(2002)、李魁賢(2004)、吳晟(2007)、姚嘉文(2009)與蕭蕭(2021)。他們創作的文類涵括了詩、散文、小說、戲劇和報導文學,足以代表吳三連獎文學獎項的不同文類成就。其中最年長的是李喬,1934年生,最年輕的是蕭蕭,1947年生,他們開始文學創作都在二次大戰之後,可以稱為戰後第一代作家,如今則是文壇元老,通過他們的口述,多樣地展現了戰後迄今七十餘年台灣文學發展的鮮明圖像。作為第一階段的主持人,我在與他們近身訪談的過程中,聆聽他們的創作心路、文學理念和人生感悟,不僅受惠良多,更是感佩不已。

這十一位前輩作家迄今都仍在創作中,他們的文學成就,並非來自吳三連獎,而是來自他們的作品,以及以文學為終身志業的卓絕精神,是他們榮耀了吳三連獎,豐富了台灣文學。感謝他們接受吳三連獎基金會的口述訪談,讓我們可以透過他們的故事,更加親近台灣、親近文學。也要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對這個口述訪談計畫的補助與肯定,讓台灣作家的價值典範得以流傳。

31/12/2022

敬以親刷
何華仁刻贈冊票
祝福大家
新年萬好

30/12/2022

年終五人會

下午前往國立台灣文學館,與陳昌明(右二),王鈺婷(右)、張俐璇(左二)、呂美親(左)四位教授一起開會。會議由昌明兄主持,在他理性而具有節奏感的主持下,圓滿又有效率地完成了任務。

會後來個年終五人會的合影,在投影的台灣文學館建築前,一起為前進中的台灣文學加油!

(圖:張俐璇提供)

29/12/2022

央廣《相逢有詩》今天播出
▍第52集:辭別舊歲
#就這樣一年過去
#下周四邁入第二年

年終歲末,舊的一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就要來臨,先祝福所有聽眾新年快樂、日日好日。本集特別推出「辭別舊歲」主題,介紹詩人詩作。

元老詩人張默寫的兩首短詩,〈無調之歌〉用「○○漏下○○」的動作句式貫串全詩,運用頂真、有排比、層遞與對偶的修辭技巧,形成如「歌」的綿密韻律,展現時序流轉的惆悵;〈鞦韆十行〉寫時間與歲月的擺盪,揭櫫「終點也就是起點」的哲理。都值得歲末咀嚼。

旅居加拿大的詩人傅詩予的〈昨日之歌〉,寫已經流逝的舊日,從青年時期的夢想和惆悵,寫到重啟舊日夢想的歡暢與喜悅,賦予「昨日」全新的意涵。昨日已去,但只要願意,今天就能延續昨日之歌,而無須扼腕長嘆。結構、聲律、情境和內在思想都有可觀。歲末讀來,更加動人。

詩人賴文誠的〈跨年夜〉,以強烈的對照畫面寫跨年心境,都市的跨年狂歡,對照家居者恬淡;遠方歡慶跨年的煙火落幕,對照桌上保溫杯遺留前一年的熱度;夫妻一方對於跨年夜的無感,對照另一方對已去之年的眷念。三組對照,寫出了人們對待跨年的不同心境,語言鮮活,喻義深刻。

https://www.rti.org.tw/radio/programMessageView/programId/1664/id/138427

Photos from 向陽's post 27/12/2022

《向陽研究資料彙編》正式上市

今天要下花蓮慈濟上課前,郵差送來故鄉文化局寄給我的《向陽研究資料彙編》,接著文化局杏如告知我,此書已可在國家網路書店購買。年終歲末,寒風中飄來暖意,精神隨之抖擻。

前幾天委請小鎮的刻印店刻了為此書準備的藏書票印章,用故友何華仁三十年前贈我的藏書票刻成,找來很平常計算紙蓋上紅印,居然也有藏書票的範式,一併貼上,與臉書好友分享喜氣!

25/12/2022

用獨特的虛擬實境
祝福大家聖誕、新年都快樂

【趨勢詩劇場《日日是好日》 黃春明詩選】昨今兩場演出圓滿落幕,很榮幸應邀參與,用台語朗讀黃春明前輩詩作〈濁水溪〉。一天的彩排、兩天的演出,能為從1978年初識的春明前輩做點小事,用朗讀他的詩來向他致敬,也要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陳怡蓁董事長給我這個機會。朗讀時,我試著添加了部分宜蘭腔,不知效果如何?

這齣詩劇由導演李易修執導,很能表現黃春明詩創作的心路和風格,無論劇情演繹、情境鋪排和過場都頗具創意。今天的謝幕(我在台上,沒有看到)他設計了一個虛擬實境,用聖誕樹和聖誕快樂向全體觀眾謝幕。

這是演出前的試鏡,感謝他傳給我,剛好可供我用來在聖誕夜祝福大家:「聖誕快樂,平安喜悅!」

(導演李易修 Yihsiu Lee 提供)

25/12/2022

過隙白駒辭舊歲
擎天碧樹迎新年

祝願所有師友
來春各擁一方晴空

Want your public figure to be the top-listed Public Figure in Taipei?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Category

Website

Address


Taipei

Other Writers in Taipei (show all)
Mr. 6 Mr. 6
信義區信義路5段7號89樓/101樓
Taipei, 110

作家,創業家,小留學生,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畢業,著有17本中文書,發表過四千多篇趨勢文章,17年前返台結婚並於最近帶著孩子回流加拿大,邀訪請來信: [email protected]

米兒情事 米兒情事
Taipei

美食是我的DNA,旅遊提供我養分,透過我的鏡頭與文字,分享給更多人!

魔女克洛蒂 魔女克洛蒂
Taipei

★著作:「搞什麼塔羅」「搞什麼塔羅魔數」二書。 ★中華民國占星協會常

提子墨 提子墨
Taipei

提子墨,作家與書評人。英國犯罪作家協會、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台灣犯罪作家聯會PA會員、第四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官網:TymoLin.com,薦書/邀稿/講座邀約:[email protected]

黃士祐-YUJIの創作世界 黃士祐-YUJIの創作世界
Taipei

詞曲創作人+歌手+小說家

雙語主持女王 周明璟 Sophia 雙語主持女王 周明璟 Sophia
Taipei

新聞主播/專業雙語主持人/節目主持人 professional bilingual host/presenter/news anchor

林大為 老師(專業 姓名學 命名 剖腹生產擇日- 算命客棧 boss) 林大為 老師(專業 姓名學 命名 剖腹生產擇日- 算命客棧 boss)
Taipei

台大電機碩士、台大商學碩士。姓名學三代家傳 電話:台北市02-27774555。 20

Faith Book Faith Book
Taipei

Faith Book 信書

吳鳳 Rifat 吳鳳 Rifat
Taipei

我是吳鳳,土耳其名字叫 Rifat。我想當觀眾臉上最溫暖的笑容❤️ I am Rifat from Türkiye.I am a TV host,writer,entrepreneur and dad.

張旭鎧.阿鎧老師 張旭鎧.阿鎧老師
羅斯福路二段50號6樓之 1
Taipei, 100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http://akai.org.tw 演講及活動邀約請洽小風 [email protected]

LY Perfect English LY Perfect English
Taipei, 100

Perfect English for the Soul

Ray is painting 下睫毛繪話生活 Ray is painting 下睫毛繪話生活
Taipei

療癒系。 插畫 X 課程 X 講座 X 文創 X 禱告 文字、繪畫、生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