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眠中醫Nino’s Hypnosis Atelier
現實世界 是倚靠每個人各自的夢境來共同支撐𓈒𓏸我是子軒𝑁𝑎𝑡𝑎𝑙𝑖𝑒 中醫師
◖睡眠醫學/身心靈療癒/中醫◗
ꕀ 𝘸𝘰𝘳𝘬 𝘪𝘯𝘧𝘰.ꕀ
꙳⋆恒安中醫𓈒𓂂𓏸
𓇟 𓇟 𓇟
謝謝經過我的生命的你們每一個人,我是子軒Natalie,中醫師
◖ 睡眠醫學 / 身心靈療癒 / 生活分享 / 中醫 ◗
˗ˏˋ おしらせ ˎˊ˗
2023.2月起於 恒安/宏蓁中醫診所 服務
詳情請稍待更新
ฅ^•ﻌ•^ฅ
⸝⸝ ⸝⸝ 𓇟 𓇟 𓇟 一般人會將老年視為悲慘的源頭,原因可能有四個:第一,老年使我們遠離活躍的生活;第二,老年使身體耗損虛弱;第三,老年剝奪所有感官的歡樂;第四,老年距離死期已不遠矣。
希臘羅馬的哲學家討論生命意義時,鮮少將老年視為需要獨立出來討論的生命狀態。對他們而言,每個階段同等重要。生命不但因人而異,也因階段與時空脈絡而異,沒有通用的單一標準。蘇格拉底與柏拉圖認為生命的目的在於追求美好生活,其中當然也包括老年。儘管不同學派的哲學家在方法上有不同見解,但是都認為應追求有有節度的快樂,也同樣肯定人的自主性。事在人為,關鍵在於態度而非年紀。
生命的品質、長度跟時間沒有直接關係,不能只以表象的外觀與生硬的數字來衡量:「你不能從白髮與皺紋來斷定這個人活得夠不夠長,他不一定活得夠長,只是剛好待久一點而已。」就像是在暴風雨中飄蕩的船隻,你以為航行夠久了,可是他只不過在原地載沉載浮,實際上一點進展都沒有。
西賽羅認為透過一定程度的克制,以達到更多、更大、更長久的快樂,讓我想到卡巴拉第八輝耀侯德 𝐇𝐨𝐝 對應的塔羅四元素蘊含的意義:
▍ 藉由較低層面的抑制與克制,使得最高層面的動態能量變得可以取用。
▍ 藉由限制及阻止漫射,將之聚集、規劃、並引導之。
權杖 𝟖:迅速抵達 (與真正目的對齊,才投射出去)
聖杯 𝟖:抑制本能反應。藉由放棄得到勝利。 ╕➚➚
寶劍 𝟖:截短的武力。制動。 ┆
金幣 𝟖:物質層面深謀遠慮。 ╝
塞內卡提出的警告值得省思,是否時間的交換價值過於廉價?人容易被眼前虛假的換算所蒙蔽,忽略了真正的價值。而時間與珍惜的事物之所以寶貴,是因為無可取代。相較之下,以人生換取得來的賠償金、養老金、與撫卹金都顯得無關緊要,我們又是否得到了真正的快樂?
𓇢𓏸𓏹𓏏 *
(•ө•) 𓇢𓏏 我一直使用的牌子的𝐂𝐂霜去年開始停產了,在搜尋替代品的時候發現了𝐂𝐨𝐬𝐃𝐍𝐀這個網站,不需要登入,只要直接搜尋關鍵字「(品牌產品名) 成分」,會列出所有成分的作用,以及分成「致粉刺性 (致痘性)」、「致刺激性」、「安心度」的評估。每個成分點進去也有一些資訊可以看。若顯示空白代表目前尚無資料,不代表安全或不安全。
當我陸續查了五六個之後,發現即使品牌形象是純淨、天然,愛護自然、愛護生物的,但成分卻含有安心度不太樂觀的成分,有些會類似環境荷爾蒙,就在想這跟乳癌和卵巢癌這些有沒有關係。
有些是雖然安心程度高,但會產生粉刺和痘痘的,多屬於脂肪酸類、維他命E、化學防曬。其他還有看到香豆素𝐜𝐨𝐮𝐦𝐚𝐫𝐢𝐧。它們都是合法添加的成分,會不會不舒服只有使用者自己知道,製造商沒有惡意,也不是他們的錯。自己如果發現用到有該成分的東西有不舒服,不要再用就好了。
平常看診飲食衛教已經被說爛了,我想大家也都很會查,資訊也超多。我每次問也知道,很多人都很注意自己的飲食了,所以這讓我一直在想,到底在這麼小心的情況下,怎麼還是一直有那些籠統的以「過敏」、「內分泌失調」稱之,但其實也不見得是醫學定義的症狀,總之就是讓人很不舒服、持續存在好幾年反反覆覆的症狀,而且很難根治。
剛好有位患者每次來都是濃妝,以上兩三件事合在一起,讓我想到是否漏掉的是每天使用的,塗抹在臉上或清潔身體的產品。
這篇的用意是希望能提醒大家皮膚是個很會吸收的器官。很多都是製成這種產品的必須成分,它們可能無毒、完全合法、也可以說是純天然的,我們不會想到身體就是對那個無害的成分有不舒服的反應。
另外就是,產品擦上時間有多久、使用方式 (例如多種疊加)、保存不當造成氧化 (成分裂解產生皮膚刺激) 等等因素。如果能多了解、多注意一下,也許可以避免產生不舒服 (然後原因不明) 的機會。
𓇟 𓇟 𓇟
𓇢𓏸 吉拉爾認為宗教植根於暴力,而暴力在宗教服務中得到昇華,這就是所有人類宗教和文化的基礎。(如果這是真的,我們人類可能就沒剩下多少希望了)不過批評者也認為,這種說法過度簡化宗教為單一起源了。
・・・
嚴重的嫉羨可能讓人變得貪婪,想要更多,比他能使用的還多。然而貪婪和嫉羨還是有點不同,嫉羨想要破壞美好,貪婪是想用這些東西把自己填滿,而不是毀掉,但最終過度的貪婪還是會耗盡美好。這時,他仍認為對方有所保留,然後更加憎恨。
・・・
「你也可以啊。」那是大學同學在我跟他們說,我很羨慕他們可以常常出國玩的時候對我說的。我一直很感謝他們不嫌我這個旅遊小白拖累他們的行程 (至少沒在我面前不耐煩給我看) ,也讓我人生的首次出國旅行印象不壞。
我也可以啊,想想也對。在那之後,每次我察覺到自己或他人好像有嫉妒的議題時,我心裡就會冒出這句話。接著出現的問題就會是「但那真的是我要的嗎?」「我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句話就這樣幫助我,一段接著一段的開啟尋找自己人生夢想的旅程。有時候,路走著走著才發現,通往的是跟自己本來以為的很不同的方向。𓇢𓏏𓆱
・・當一個人因為痛苦走進診療室時,他最需要的是什麼?患者們常常會說:我想要解決問題。但問題真的能夠被解決嗎?
・・很多神經症的表現,都是源自於生活中的困境、或者某個創傷經驗而來的絕望感,然而,這是一種私密的體驗。有時候,病患沉默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痛苦是羞恥的,好像人就應該堅強,不夠堅強才會痛苦生病一樣。患者可能不會使用「孤獨」、「恐懼」、「迷惘」這些詞,而是用「憂鬱」、「很累」、「頭不舒服」、「失眠」、「背痛」來描述,還有部分原因是人們很難辨識、承認痛苦,臨床醫生也可能把這些反應誤解為焦慮、憂鬱或其他有診斷名稱的疾病。
・・就醫學本身而言,痛苦被當作某種潛在疾病的症狀,而不是痛苦本身,就好像痛苦的原因是可以根除的微小實體 (𝑑𝑖𝑠𝑐𝑟𝑒𝑒𝑡 𝑒𝑛𝑡𝑖𝑡𝑦)。但是,生活困境並不是大腦失調。僅僅因為憂鬱與大腦相關,並不能說明憂鬱和大腦的變化有因果關係。生活有時就是很壓抑且失落的,然而,在世界有了抗憂鬱藥物之後,已經很少有人把大腦低血清素當作憂鬱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痛苦」原本是要喚醒我們關注個人狀態、解決生活問題、或突破信念框架。痛苦消除後,就沒什麼需要改變的了,痛苦的功能也就被忽略了。高科技醫學讓身體不再痛苦,但人依舊會痛苦。服用抗憂鬱藥物的人會說他們是可以感受到情緒的,但是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離自己的感受更遠了,或說享樂、熱情、興奮之類的積極情緒被抑制了。即使憂鬱已經不再令他們那麼痛苦了,他們仍然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憂鬱存在心靈的背景中。
・・面對痛苦是需要勇氣的,受苦之人必須決定放棄生活還是繼續生活,他必需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努力展望未來、保持自尊,培養與疾病和衰老共存的耐心。受苦之人也許會允許必要的轉化發生,也可能拒絕轉化發生。
・・在進行治療的當下,儘管我們很想做好,儘管很多時候理論也非常有幫助,但也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充分的理論依據,能實際幫助我們消除患者的痛苦,彷彿斬草無法除根,痛苦總是不斷的再生,而我們日復一日的演出同樣的戲碼。那些在身體疾病層面之後的更深層問題,作為治療者的我們常常和患者一樣無力,我們也沒有答案,或者即使我們有,那是對患者來說最好的答案嗎?
・・我們不能迴避患者的痛苦,也要允許自己去承受患者的痛苦。面對再次來訪的患者,接下來我們只能靠自己。患者拋出的各種病痛問題,有時我們必須即興發揮、摸索前進,用我們的人性、我們的經驗和直覺,主觀判斷該做什麼、說什麼。有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可能只是陪伴、並作為一個「他者」與他同在、去見證他熬過那段難捱的時間。
⸝⸝ ⸝⸝ 𓁿
∷ ∷ 休謨在《人性論》中有一相當深入,但也自認為不完美的分析,即「自我」只不過是一聚集起來的不同知覺或印象,它們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互相承續,而且是在一恆常不斷的流變與運行之中。
在稍微仔細的考察之下,我們就會發現那些被視為持續存在的對象,都具有一種特有的「恆常性」𝐜𝐨𝐧𝐬𝐭𝐚𝐧𝐜𝐲。但實際上,所有物體都在不斷變化之中,這種恆常性並不是完全的。這也引出了第二特性,即在變化中仍保持其「融貫性」𝐜𝐨𝐡𝐞𝐫𝐞𝐧𝐜𝐞。這兩種性質使得印象中的某些對象被賦予「持續存在」的性質。
「同一性」不由知性,也不由感官而來,因為我們還是會在沒有知覺到一對象時,相信它仍持續存在。我們對於不在眼前的事物(包括醒著時視野以外的世界、以及睡覺期間的「我」)仍認為它們持續存在,靠的是習慣,或知覺的規律性,所賦予的一種強烈信念。融貫性則使得想像力容易從一知覺過轉/過渡 𝐭𝐫𝐚𝐧𝐬𝐢𝐭𝐢𝐨𝐧 到另一相似的知覺,並使這一過程更為自然,使心靈最終達到最完全的齊一性。
就某個角度來說,一旦知覺中斷,例如在睡眠時,「自我」可以說是不存在的。然而我們的記憶力提供並強化了知覺比對相似度的依據,而想像力又虛構出這些間斷而相似的知覺為一「持續存在的同一物」,因此得以實現心靈與人格的同一性。
也就是說,「自我」的概念很依賴記憶力和想像力。
「『我』看起來還算是一樣的,別人也跟以往一樣在跟我互動,所以我就是我。」
人類傾向於把相似而間斷出現的東西視為連續的同一個東西,這有賴記憶力來跟過往經驗作比對,因此記憶力不存在,「自我同一性」就不存在。
失去記憶的病,也會讓「自我」崩解。沒有既存的「我」可以作對比,就沒有所謂和「我」不同的那個「你」或「他」,你/我/他的意義也不復存在。
所有東西都破碎成
只是瞬間的知覺或虛構的想像 𓇢𓏸𓏹𓏏
𓇢𓏏
你知道智人是如何看待幸福的嗎?
他們將幸福當成愛、自由及財富階級等各種現象相對而複合性的評價,同時,又耗費相當多心力從幸福中找出不幸並過度強調它。
盲目相信社會成長的情形下,就非得與多數的他者比較,這一切都是他們為了排除不安所慣用的危機處理方式,因此難以避免。
大多數的人類都很有智慧,但一旦聚眾成群,就會丕變為難以控制的暗影巨浪。對群眾來說,組織是最重要又樸實反映出欲望的集合體,也就是說,只能著力於眼前的問題,無法著眼並有效計劃長遠的幸福。
短期正義的勝利會新生「不幸」的腫瘤,就算目標是真正的和平、平等和幸福,還是沒辦法防止這樣的巨浪反覆侵襲。
—— 市川春子《寶石之國》:慶祝「𝑇𝐻𝐸 𝐸𝑁𝐷」。時間。反覆。既是這一萬年的派對的正式開幕,也是為了末日而辦的派對。
𓇢𓏸𓏹𓏏
ꕀ 周邊神經損傷的治療,不論接受何種治療,都應維持患部的血液循環、避免再發生外傷。癱瘓的肢體容易壓傷、燙傷和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若牽涉到關節,要藉由物理治療來維持可動度和維持肌肉的張力,預防過度攣縮造成畸形。
▸ ▹ ▸
神經正在復元的跡象:
❍疼痛減輕
❍恢復運動能力
❍腫脹減少
❍感覺恢復
❍肌肉力量恢復
❍癢癢的
▹ ▸ ▹ ▸ ▹
和一般的肢體癱瘓復健不一樣,顏面麻痺的復健必須慢慢來、天天做,但不要過度。也要避免過強、過度的使用電刺激,因為可能會加劇臉部抽搐。
癱瘓發生後,直到能開始出現臉部動作之前,這段期間每天要朝原來運動的方向被動拉伸肌肉兩次,每次約一分鐘,可以防止肌肉攣縮,例如盡可能用力閉眼睛,嘗試做一些小而緩慢的動作,或用熱毛巾敷暖臉部。
一旦臉部動作開始出現,要盡量讓眼瞼和嘴巴獨立運動,以避免出現顏面肌肉異常協同運動(奇怪的連動) 或痙攣。造成這些後遺症的原因在於神經復原的過程中產生「搭錯線」的現象,這也是造成有些顏面偏癱患者吃東西時都會流眼淚的原因。
▸ ▹ ▸
另外,依據個別中醫師使用的針法流派,可能會搭配耳針、遠端取穴、山元式頭針的五官神經刺激點等等,不過主要治療有做到的話,療效就很足夠,不需要一次就各種針法都用上。
目前整形外科也有針對顏面神經麻痺的各種手術方式,包括靜態重建和動態重建,分別可以改善美觀和重建表情動作,也有助於改善異常連動、局部顏面痙攣抽搐等等的後遺症。
. ᐝ
ꕀ 跟圈養的動物狀況類似,原本天擇迫使我們發展出來,環繞著覓食的那些複雜生理反應、行為衝動及決策,已和現代人類的吃逐漸脫鉤。這些年來,讓包含人類在內的動物發福的原因,究竟是擾亂的日變節律、季節感紊亂、失衡的腸道菌叢、傳染性疾病、寄生蟲,或純粹只是吃太多,實在很難說。
就像許多寵物和動物園動物一樣,「供應充足」與「方便取用」是許多人減肥破功的兩大主因。是我們運用人類的心靈手巧所打造的環境,也就是改良過的水果、鼓勵人消費的行銷作為、還有讓人變得比以往更加習慣久坐的便利性。
當我們逐步將自己吃什麼、在哪裡吃,外包給餐飲企業、超級市場、連鎖餐廳與外送後,我們不只交出取得食材與處理食物的麻煩事,也連同將吃所帶來的挑戰、困惑,甚至是驚喜,全都拱手讓人。
ꕀ 夜間磨牙反映的其實是病人睡眠品質的好壞,因為任何原因造成頻繁的「醒來」、過度醒覺狀態,都會造成痛覺的敏感度增加,導致早上醒來頭頸部、顏面的疼痛。
因此想要改善夜間磨牙,要改善的是睡眠品質。
關於夜間磨牙的許多迷思有:
❍ 會產生很大的咬合力
❍ 由咬合不正所引發
❍ 會造成牙齒過度磨耗
❍ 會造成顳顎關節內部結構損傷和退化:𝒅𝒊𝒔𝒄擠壓變形和位移
❍ 會造成咀嚼肌過度使用:國字臉
❍ 晨起頭痛:顏面肌肉疼痛和頭痛
❍ 造成植牙或瓷牙失敗:裂開
▍我們從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系統(𝐈𝐂𝐒𝐃)的演變,去看人們是如何歸類磨牙這件事呢?如果說「磨牙」真與「醒來」有關,那麼第一版(𝐈𝐂𝐒𝐃-𝟏)把磨牙歸類在「類睡症」其實比較貼近病因。可是從第二版到第三版(𝐈𝐂𝐒𝐃-𝟐、𝐈𝐂𝐒𝐃-𝟑)以後,都把磨牙歸類在「睡眠相關的動作障礙」,也就是說,目前在睡眠醫學的診斷中認為「磨牙」是一種病。
▍除了在睡眠醫學會之外,𝐋𝐚𝐯𝐢𝐠𝐧𝐞教授也召集過世界各地研究磨牙的人,想研討出診斷磨牙的共識。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今天只根據問診個案自己的描述、或者從牙齒損耗、臉頰痠脹等等來判斷是否有磨牙,證據力就很薄弱;如果再加上臨床診察,稍微可以提高一點證據力,不過也只能說「可能是」磨牙。
▍真正能確定磨牙診斷,還是要透過實驗室的睡眠檢查,也就是整套檢查必須包含聲音和影像的記錄,確認到發生特徵性的神經生理表現以及咬牙(實際上僅約𝟒𝟓%發生𝐑𝐌𝐌𝐀和牙齒撞擊的狀況),才能確認磨牙的存在,以及磨牙有多嚴重。麻煩的是,目前大多數關於磨牙的研究方法,都是採用問卷式的調查,尤其對懷疑有磨牙的小孩子來說,能夠接受並且完成睡眠檢查的真是少之又少。因此這些研究得到的結論,不見得能反應現實的狀況。
▍關於會造成牙齒過度磨耗這件事,𝐋𝐚𝐯𝐢𝐠𝐧𝐞等人根據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發現,睡眠檢查證實有夜間磨牙的人,其牙齒的磨耗程度的確較沒有夜間磨牙者嚴重。但他們再根據睡眠檢測,將夜間磨牙嚴重度定量,結果顯示,夜間磨牙的嚴重度與牙齒磨耗嚴重度,並沒有明顯的關係。其後德國的研究也再次顯示,磨牙與牙齒磨耗之間的相關性,並不存在。
▍回到磨牙的生理反應,包括下巴前凸和交感神經活性增加,如果給一些藥物去抑制交感神經活性。在一項臨床隨機分配試驗中 (𝘛𝘩𝘦 𝘌𝘧𝘧𝘦𝘤𝘵 𝘰𝘧 𝘚𝘺𝘮𝘱𝘢𝘵𝘩𝘰𝘭𝘺𝘵𝘪𝘤 𝘔𝘦𝘥𝘪𝘤𝘢𝘵𝘪𝘰𝘯𝘴 (𝘣𝘦𝘵𝘢-𝘣𝘭𝘰𝘤𝘬𝘦𝘳: 𝘗𝘳𝘰𝘱𝘳𝘢𝘯𝘰𝘭𝘰𝘭 𝘊𝘭𝘰𝘯𝘪𝘥𝘪𝘯𝘦) 𝘰𝘯 𝘴𝘭𝘦𝘦𝘱 𝘣𝘳𝘶𝘹𝘪𝘴𝘮),𝑪𝒍𝒐𝒏𝒊𝒅𝒊𝒏𝒆確實會改善夜間磨牙,但可怕的是(可能是實驗中用的劑量較高)這些人起床時都出現了嚴重的低血壓,而且睡眠結構也受到影響,造成𝐑𝐄𝐌 𝐬𝐥𝐞𝐞𝐩減少。也就是說,雖然可以用藥物減少磨牙的發生,但對健康的整體影響是壞處多於好處。
▍儘管目前還沒有大型臨床試驗作為背書,就台大的顳顎關節疾患專家的臨床經驗來說,若個案有輕~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且需要處理磨牙的問題,可以考慮配戴
「下顎前移矯正器」(𝒎𝒂𝒏𝒅𝒊𝒃𝒖𝒍𝒂𝒓 𝒂𝒅𝒗𝒂𝒏𝒄𝒆𝒎𝒆𝒏𝒕 𝒂𝒑𝒑𝒍𝒊𝒂𝒏𝒄𝒆),對磨牙和晨起頭痛都有改善效果。
▍更需要關注的是,一些有夜間磨牙、顳顎關節疼痛的患者,睡眠品質不佳可能與失眠、睡眠呼吸障礙(造成反覆的暫時性低血氧)、週期性肢體抽動症(𝐏𝐋𝐌𝐃)有關,因此牙醫也需要與睡眠專家合作,以提供這些睡眠障礙的患者最佳的治療。
𓁿 據說地球正在經歷從三次元、四次元轉往五次元的變革,而這個過程會融入第五次元的新元素——金元素。
當我看到這裡,第一個冒出的疑問就是,在中醫基礎理論中,金元素本來就存在,而且從好久好久以前到現在、一直都在,怎麼會說是現在才在發生的、某種奇妙的五次元新元素呢?
不同文化給基本元素的名字有些相像,但是在涵義上有重疊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也許就是理念在以言語文字傳遞時,勢必會犧牲掉的真實性。你無法在任何語言的邊界內描述沒有邊界的事物。「不可說」的東西一旦想要說出來,就會遭受扭曲,而追尋真理的過程就像試圖通過鏡迷宮一樣的感覺。
▍只是為什麼不直接說是「光」元素就好了呢?何必這樣讓人產生誤會( •́ ⌓ •̀)
▍而且更高的振動頻率不一定要從金屬粒子、任何粒子只要振動頻率高到那個頻譜波段就會變成光了不是嗎?
▍還是因為是光,讓人感覺亮閃閃的就叫它是金了?
一個說法是金元素指的是「金剛粒子」,是一種狀態,而不是某個東西。如同原子為我們展現的樣貌只不過是一套電子的配置,而每個電子都是一道渦流或漩渦。這是人在內心做出巨大的改變後產生的狀態,知道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永遠都有機會選擇愛。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關於壓迫者、以及他們在做什麼的討論。有壓迫者,就會有被壓迫者,有被壓迫者,就會有壓迫者,兩者是同時存在的。在二元對立主導的世界,一旦一方越反抗,就會有越多的對立方起來反抗,因為每個人都在持續創造這一切。當一個人強調正確與善良,他勢必同時在創造它的反面。只有全然的愛、同情和寬恕,當你不論身處何種境地,都能不隨集體意識和外在環境而情緒波瀾起伏,選擇愛而不是恐懼,才能進入遊戲的下一個階段。
另一個問題是,打破五行次遞相生相剋的迷思之後,那麼那些依據五行相生相剋次序建立起來的治療方法,究竟還能不能用?例如有一種針灸取穴方式是依據「補母瀉子法」去選擇相對應的經絡與穴位去取穴。這些治法在使用上就會變成是有限定的,除非能先確定該病患的五行盛衰狀態,而且相互之間的連結正常,才能透過調控它們之間的平衡關係達到療效。
ꕀ . ᐝ
❍ 前幾天收到診所的群組訊息,說延胡索即將開始缺藥,請醫師們即早尋找替代用藥。
延胡索缺藥有幾個原因,包括原物料藥材保存不易、各間藥廠製程困難,而且都要通過CGMP審核。另外,一旦原物料或是已製成商品的延胡索檢驗出黃麴毒素,這批貨就會全部銷毀。所以很多藥廠已選擇不優先製作。未來若有新的延胡索進貨,價格很可能會再提高。
「找同科的」是我一直記得中藥學教授說的話:同科的植物通常都有相同的屬性和作用。所以中醫師也該要熟悉中藥材的基源、藥用部位和炮製。有些民間藥草有一樣的名字,但完全是不同植物,這時候也是要先看基源去作鑑別。不過,還是有一些植物雖然像親戚,但產地不同,成份和作用就天差地遠,例如墨西哥鼠尾草和藥用鼠尾草。
拜近代科學研究所賜,(雖然很多可能只是開發了保健食品商機),使用中藥上多了很多藥理和生物活性的資訊可以參考,而不是只是靠傳承下來的什麼症狀用什麼藥。不過對中醫來說,還是不能忽略實際的診察、中藥的性味歸經,還有想想這味藥都出現在哪裡?本來的是用來做什麼的?否則就只不過是冠上了「科學」之名,而無臨床實用性,更沒有中醫的核心價值了。
❍ ❍
𓁿 反過來想,如果你發現自己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發生了醫學無法解釋的「無法動彈」、「快暈倒」或是「我快吐了」的情形,就代表你的身體或頭腦,可能因為某種原因,判斷目前「危險尚未解除」,且這種狀況是讓你感到「奮戰無用,想逃也逃不了」的。
⸝⸝ ⸝⸝
𓍼 對於自己為何會抽到癌症這張牌,每個病患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論。有時候,他們會認為罹癌是因為做了某件事:吃了烤焦的肉;用體香劑;用微波爐;喝塑膠瓶裝的水...。有時候,問題出在沒做的事情上:缺乏運動;沒吃夠某種營養;沒做乳房X光攝影。有時則是外力:都怪我先生的菸癮;都怪我家飲用水不乾淨。或是籠統的壓力。這些說詞能讓病患在面對駭人的診斷時,感覺自己仍保有些許的掌控感。而有些病患是想尋求醫學解釋上的赦罪。
癌症不是人類特有的疾病,也不是現代的產物。腦瘤的化石曾在肉食母恐龍的遺跡被發現,鴨嘴龍的骨頭也有癌症轉移的證據。植物的贅瘤(有時稱為癭)不會轉移,所以對植物來說,癌症是一種慢性病,而非殺手,只是會減弱它的活力。貓咪的口腔癌和環境中的菸草煙塵有關,動物園中為了節育目的而施打黃體素的美洲豹,以及其他大型貓科動物,也有很高的乳癌發病率。
人類若想尋找治療癌症的線索,或許最有希望的就是結合人類腫瘤學、獸醫學與野生動物學的知識,拓展對癌症的理解。只是,人類癌症專家不會閱讀《鯨豚研究與管理期刊》,而海洋生物學家不會定期參加臨床腫瘤醫學會的年會。有關大自然和跨物種性質的重要資訊,基本上還是分離的,並沒有互通有無。儘管在比較腫瘤學中存在各式各樣的可能性,然而主流的疾病研究仍然是使用實驗基改小鼠,而醫師與獸醫師間的聯手合作還是很少。
當動物成群生病甚至死亡時,多加關心才是明智之舉。新興傳染病也是一樣,通常都會在影響人類之前,先出現在動物身上。對於生活在受到化學物質污染地區的人類而言,動物癌症無疑是不容忽視的警報。
𓊦◯
𓇟 𓇟 𓇟 所有人類都和其他動物共有那種難以抗拒的梳理衝動,是與生俱來的驅力,歷經數百萬年來的演化,讓我們得以保持清潔,並與社群保持往來。然而,當出現壓力、孤立與無聊時,很可能就「啪」地打開那個開關。
人類以外的動物也會有強迫症,尤其是被圈養的動物,野生動物則是因為不易觀察,所以不確定。不只貓咪和狗狗,烏龜也會啃自己的腳,蛇會咬自己的尾巴,馬會有側腹啃咬行為,某些品種特別容易發生。
犬隻第七對染色體上的某個基因區域,會提高狗狗發展出犬隻強迫症 (𝙘𝙖𝙣𝙞𝙣𝙚 𝙘𝙤𝙢𝙥𝙪𝙡𝙨𝙞𝙫𝙚 𝙙𝙞𝙨𝙤𝙧𝙙𝙚𝙧, 𝘾𝘾𝘿) 的風險。
另外,許多人在壓力大時會選擇嚼口香糖。從人獸同源學的角度來看,某些野生的靈長類動物會從樹上採下阿拉伯膠 ( 𝙜𝙪𝙢 𝙖𝙧𝙖𝙗𝙞𝙘,一種天然的植物膠 ) 放入口中咀嚼。與攝取營養無關的咀嚼顯示出有鎮定作用。不過,據說用臼齒咬會比較放鬆,用門牙或犬齒則會讓人比較活躍振奮。有些人可能因此而進一步變成壓力誘發的「吃」,衍生其他的健康問題。
♰ ♰ ♰
過去多將自殘行為歸咎於童年時期的創傷與受虐經驗,但這種想法並不完備。男性和女性的自殘比例大致相同,差別在於傷害自己的手法不同。男性多會撞擊或燒傷自己,女性通常會選擇割腕。
你也許認為自殘只會發生在激烈的次文化或嚴重的心理疾病患者身上,事實上,這是發生在普羅大眾的行為,有時還受到公眾人物有心或無心的推動風潮。
雖然偶爾會有人在割腕時不小心下手重了點而求醫,但絕大多數的自殘者並沒有打算自殺,只不過是割腕讓他們覺得好過一點。傷害自己的當下,他們感到放鬆。
也許我們可以去觀察社會中越來越痛、越來越侵入的精心打扮儀式傳達了什麼訊號,包括打洞、全身除毛、私密部位漂白、果酸換膚、成人矯正牙齒、牙齒美白、淨膚雷射,還有肉毒桿菌注射。
除了腦內啡,疼痛也會刺激身體製造兒茶酚胺,時間久了,這種物質會對器官造成損害,但在短期內卻能給身體一記猛擊,使血糖驟升、瞳孔擴大、心跳加速———接著突然慢下來,這種心跳變化也會放大那種鎮靜的感覺。
⍋*.*
꒰^φﻌφ^꒱あ、顯然我們不太容易控制肥胖的風險因子。
「𝐹𝑖𝑟𝑚𝑖𝑐𝑢𝑡𝑒𝑠」結合了𝑓𝑖𝑟𝑚(堅韌)與 𝑐𝑢𝑡𝑒(可愛)的字根,
營造了一種近似「傲嬌」的微妙語感。
𓁿 搭公車總是很無聊的,窗外看膩了視線也不知道還能朝哪裡看(特別是人多的時候),所以就觀察起上下車吃力的人、車上打瞌睡的人,或盯著對面的人斑駁手背上的血管......想著「這就是以後的我嗎?」「那就是以後的我嗎?」「老了就會是這樣子的嗎?」
這篇是今年的最後一篇了,反覆猶豫了很久,還是覺得今年參加年會的資料放著也是可惜。雖然對沒用到的人來說很生硬無趣,但只要看過,能在心裡留下個印象就好,因為我也是很多問題的解答都是在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發現的。希望我也能為誰提供一點幫助就好了,是這樣想的。
大家都怕老,但還沒變老就死掉又覺得錯愕和惋惜,其實變老就是一種用拉長時間,讓人慢慢接受死亡的過程。只要繼續活著就是在朝衰老的方向飛奔而去不是嗎?此時此刻做的決定就是在塑造未來變老的自己的模樣。
治療的主要目標並不是將人帶入不可能的健康狀態,而是幫助人在面對病痛時有堅定不移的正念思考與帶有哲思的耐性。生命要求完滿,就要在喜悅與悲傷之間達到平衡。但是受苦勢必讓人不愉快,人們自然寧願不去思考到底人要經歷多少害怕和悲傷。因此,人們談治療、論極致的養生方法來安撫自己,卻忘了,如果自然的變化沒有得到正視,則快樂是有毒的。在許多疾病症狀的背後,往往隱藏著當事者不願意承受的所有自然且必要的苦。
ᐝ
𝑇ℎ𝑒 𝑎𝑐𝑐𝑒𝑝𝑡𝑎𝑛𝑐𝑒 𝑜𝑓 𝑙𝑖𝑚𝑖𝑡𝑎𝑡𝑖𝑜𝑛 𝑖𝑠 𝑡ℎ𝑒 𝑓𝑖𝑟𝑠𝑡 𝑠𝑡𝑒𝑝 𝑖𝑛 𝑡𝑟𝑎𝑛𝑠𝑐𝑒𝑛𝑑𝑒𝑛𝑐𝑒.
接受限制是超越的第一步。
ᐝ 這次的靈感是最近很多人問我可不可以喝桂圓紅棗茶,還有聽到桂圓很養生這類說法。
所以我認真思考了一下桂圓的補是什麼意思呢?桂圓雖然像是龍眼的水果乾,但其製作過程挺複雜的,要挑選肉厚皮薄的龍眼,經過幾天幾夜的燒柴燻製脫水,中間的火候都要細心的照顧。(好像也有乾炒之後日曬的作法,但香氣應該有差)總之除了流失水分之外,膳食纖維、維生素A、維生素C等營養會減少,相對的含糖量就提高很多。直觀來說是從糖分補充血糖,比較像是補到營氣。如果說補血,那也要看身體的消化吸收和造血功能有沒有正常,算是間接補血。
翻看桂圓養生的功效,大概五臟只有肝沒講到,其他都補一輪了,但想想只要是食補,也是跟一般吃東西一樣不是嗎?只是食材比較講究,並且可能有被古人描述過有某某功效。其實很多食物古書上記載的寒熱屬性都是相對的,而且還可能其實是料理這個食材慣用的調味料來的(蔥蒜、花椒、薑、醃漬…),或是跟它配在一起吃的東西的作用。
我是認為食物只要新鮮乾淨、天然、營養均衡就可以補了。而且為什麼說到「補」就一定要「吃」呢?古時候的人是吃的東西有限,所以才需要高糖的東西來給病人補熱量。現代人大多是營養不均衡、精神壓力大,能量阻塞和空耗(思慮過度、煩躁、莫名火大等等)造成的病。這樣就不是靠吃補來補氣了,必須要活動筋骨、宣洩負能量來疏通和減少空耗才對呀。
至於桂圓紅棗茶,只要不是一次大量喝、每天一直喝,我想並不至於喝一杯就對健康造成影響,所以真的想喝的話,就別糾結補不補的,就開心的喝吧。
𓂃 𓍄 𓄽 名詞解釋𓂃 𓈒𓂂𓏸
𓇬元氣的組成是「腎中藏納的精氣」,來源是來自父母的先天之精(基因、遺傳、胎兒的生長過程等等),以及後天水穀精氣的補充(飲食的養分)。元氣透過三焦(通道)往全身輸送,推動生長發育、促進生理活動。所以元氣就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粒腺體ATP?)。元氣進入各器官或經絡後,則可稱為XX之氣,例如心氣、胃氣、肝經之氣、等等等。
𓇬宗氣是指「積於胸中之氣」,它是由肺吸入的空氣與腸胃吸收的水穀之氣結合而成。依據其主要功能「貫心脈以行氣血」、「溫暖軀體與四肢」來看,近似心血管的大循環以及心肺氧合循環的總稱。
𓇬營氣,是與血共行於血管中的氣,又可化生有形的血液,主要來源也是飲食攝入的成分,可視為實質的血液與體液當中的養分。
𓇬衛氣分布在脈外、在皮膚和結締組織之間,主要功能是防禦和維持體溫恆定。從功能上看,近似免疫系統。
具體作法和處方很多中醫的書都有寫,只是古代典籍都算是個人創作,都是單打獨鬥、各說各話,即使寫了用什麼方,也只留下了想像空間,最後還是病患的感覺說了算,反正如果沒效,後代的醫師也會認為是自己鑑別診斷錯誤...
總結與備註
⋟ 儘管高齡本身不是手術的禁忌症,但在老年患者,應更謹慎評估手術的風險與效益
⋟ 基於高齡病患手術的風險高、效果較差, 在考慮是否接受手術之前,建議首先嘗試其他非手術治療方法
⋟ 高齡𝗢𝗦𝗔 的第一線及最常使用的治療方法是𝗖𝗣𝗔𝗣
⋟ 治療配合度不好的最大原因:病患自己不想戴𝗖𝗣𝗔𝗣
⋟ 鼻道手術改善打鼾及白天嗜睡,增加𝗖𝗣𝗔𝗣順從度。不推薦手術作為第一線,但可以鼻道手術之後搭配𝗖𝗣𝗔𝗣、並注意手術後維持整體治療與保養(或一開始就遵循保守治療)
⋟ 平時保養包括:體重控制、健康飲食、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慎用安眠藥、戒菸、戒酒、口咽肌肉訓練
▹ 健康飲食:可參考「哈佛健康餐盤」,不用算熱量也能瘦,據說一個月能瘦一兩公斤
▹ 側睡枕/𝗽𝗼𝘀𝗶𝘁𝗶𝗼𝗻𝗮𝗹 𝘁𝗵𝗲𝗿𝗮𝗽𝘆:因為開完之後可能變成𝗽𝗼𝘀𝗶𝘁𝗶𝗼𝗻𝗮𝗹 𝗢𝗦𝗔
▹ 口咽肌功能訓練:吹阿爾卑斯長號
⋟ 特製牙套 (𝗢𝗿𝗮𝗹 𝗮𝗽𝗽𝗹𝗶𝗮𝗻𝗰𝗲) 可將下頷和舌頭向前固定,防止舌根後倒而阻塞呼吸道 (仍需考量牙齒狀況)
⋟ 也有利用達文西手術治療舌根阻塞,有視野清晰、角度靈活、控制精準的優點,但要留意壓太久,導致嘴唇齒牙組織腫脹、傷口出血
⋟ 𝗨𝗔𝗦神經刺激術效果好,但尚未進入台灣。且即使是對高齡病患效果最好的𝗨𝗔𝗦,成功率為 𝟳𝟱% (非𝟭𝟬𝟬%成功)
ꕀ .總結意識的程式修改,建議的步驟就是:
追蹤(𝑡𝑟𝑎𝑐𝑘) ▸ ▹ 修改/更新(𝑢𝑝𝑑𝑎𝑡𝑒) ▸ ▹ 測試(𝑡𝑒𝑠𝑡)
根據追蹤與觀察的經驗,可以開始嘗試做一些小修改。一次不能修改太多,不然可能會導致系統不穩定而功能異常,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或甚至疾病的產生。
嘗試過幾個小改變之後,需要做整個系統的平穩度測試。也就是需要一段時間保持修改後的程式,可以避免因為發生太多意想不到事件,而讓整個系統異常、無法再執行功能。通過平穩度測試才表示更新成功,後續也才能進行更多的修改。
ᐝ 𝘍𝘳𝘪𝘦𝘯𝘥𝘴 𝘔𝘢𝘬𝘦 𝘎𝘢𝘳𝘣𝘢𝘨𝘦, 𝘎𝘰𝘰𝘥 𝘍𝘳𝘪𝘦𝘯𝘥𝘴 𝘛𝘢𝘬𝘦 𝘐𝘵 𝘖𝘶𝘵
朋友會製造垃圾,但好朋友會幫忙把垃圾清掉
⸝⸝
另外,「情緒食物」和維持生命的進食不同,因為我們比起吃飽,更在乎透過吃這個食物所感受到的「情緒」。情緒一般分成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幾個種類。而情緒食物的純淨度,仍然取決於其中所含的發散頻率與「風、火、地、水」四種元素的標準頻率的接近程度。比如食物中「喜」的純度有越高,就能帶來越豐富「喜」的情緒;基本上各種情緒,都是有一個特定頻率的。
「只有通過理解,恐懼才可能移開」這是最近聽到印象深刻的一句話。
𓁿
抑制海馬迴腹側核無法完全抑制恐懼記憶、也不會真的消除恐懼記憶(而且副作用的代價太大)。這是因為它只是形成記憶的起頭,一段經歷究竟是否能成為「恐懼」才是形成恐懼印跡的關鍵,而調控這個關鍵的是在另一條牽涉杏仁核的路徑。
處理恐懼有不同方式。以切割、清除、掩埋的方式除去恐懼,就好比腳痛就把腳切掉一樣,等同把不只是恐懼的連帶部分都一同捨棄掉,因此可能會造成某種「失能」。
能不能仍然保有這段記憶,但它不再是一種恐懼?
許多因素會影響某種行為對滅絕的抵抗力。原先制約的強度越高、條件作用發生的時間越長、條件反射的強度,都可能會使條件反射更能抵抗滅絕(難以被消除)。
人格因素也可能在滅絕反應的抗性中發揮作用。越容易焦慮的人,一般人可以習慣了就忽略的事物,他們可能永遠都無法習慣,恐懼反應也比不焦慮的人消失得更慢。
𝚝𝚊𝚞蛋白的𝚝𝚊𝚞不是希臘字母 τ 而是「𝚃𝚞𝚋𝚞𝚕𝚒𝚗 𝚊𝚜𝚜𝚘𝚌𝚒𝚊𝚝𝚎𝚍 𝚞𝚗𝚒𝚝 (微管蛋白相關單位)」的縮寫
上週去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睡眠年會,為期兩天的會議,這次的主題是「老化與睡眠」,聽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也激發了很多想法。面對老化、認知功能缺損、老年人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其實很多患者必須改變不好的睡眠習慣和行為、動起來,但絕大多數的他們是完全沒有動機的。一些需要配戴𝘊𝘗𝘈𝘗的患者,可能是不習慣、可能也是不了解自身病情的嚴重性,終究是很少人能好好的配戴𝘊𝘗𝘈𝘗。
深深感受到,很多病不是沒有治療方法,只是就是做不到。面對這樣的困境,大家心有戚戚焉的感覺莫名有點療癒 (?
𝙇𝙤𝙧𝙖𝙯𝙚𝙥𝙖𝙢 (𝘽𝙕𝘿類) 和 𝙕𝙤𝙡𝙥𝙞𝙙𝙚𝙢 會增加腦中 𝘼β斑塊堆積。這兩種安眠藥在台灣長期服用的情形很普遍,但是會嚴重影響自律神經功能以及認知行為。
由於小鼠的𝟷週約等於人類的𝟷.𝟻年,所以「長期使用」是指人持續使用安眠藥兩三年。
為什麼女性在老化合併睡眠呼吸中止症(長期間歇性缺氧)的失憶表現會比男性明顯呢? 會不會是不同性別的偏向記憶方式不同呢?邏輯、故事脈絡還是圖像、情緒感受之類的? 這是當時想到的,不過會議中並沒有討論到這個...
﹆晝夜節律失調可能會加劇青少年逃避父母/監護人影響的衝動,以及對獎賞刺激(包括酒精、菸或毒品)的追求。
﹆晝夜節律失調加上睡眠不足,會擾亂大腦的情緒調節和獎賞回饋功能,導致物質濫用的傾向。
( •ὢ•)。oO(一些常見物質及毒品對青少年的睡眠影響如下:
▹ 酒精:增加醒覺
▹ 大麻:
▸▸ 短時間使用:放鬆、輕飄飄、較快入睡
▸▸ 長時間(開始有戒斷症狀):多夢、怪夢、睡眠品質下降
▹ 安非他命:較快入睡、睡眠品質下降、增加精神症狀(例如幻覺)
▹ 𝗞他命:不論有無成癮,都會使睡眠品質變差。只要使用過,睡不好就會持續存在。在研究中,已戒癮達三個月的人,仍然有睡不好的問題。
在協助人們的物質失用/濫用問題時,一定會遇到的一個大難題在於,已經對這個東西產生心理依賴、成癮的人,常常會蒐尋各種網路上查到「這個東西的好處」的資料來反駁。
例如喝咖啡的好處、睡前喝杯紅酒的好處、大麻是一種治療藥物......。對於這樣的狀況,你可以跟他說,
第一、這些證據還是不明確,尤其是宣稱「有好處」的部分,而且明明還有其他更無害的方式可以達到那些好處;
第二、任何治療都有適應症,不是在所有人身上都有治療效果;
第三、使用上還是有程度上的差別。
另外,要先釐清放不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到底是什麼在維持這個物質的使用?
這個東西,為他帶了什麼好處,讓他無法割捨?
釐清無法脫離的真正原因,才能判斷哪些情境(例如:多重壓力的促使之下),有機會讓他變成濫用。
𓊦◯ 有關反輝耀的智慧在於
我們無法用切除與消滅的方式處理邪惡
只能用吸收與和諧的做法才行
▸ ▹ 𝚂𝚊𝚕𝚞𝚝𝚘𝚐𝚎𝚗𝚎𝚜𝚒𝚜 健康生成論 一詞,是由以色列裔美國社會學家 𝙰𝚊𝚛𝚘𝚗 𝙰𝚗𝚝𝚘𝚗𝚘𝚟𝚜𝚔𝚢(𝟷𝟿𝟸𝟹-𝟷𝟿𝟿𝟺) 所創。有別於傳統醫學總是著重於導致疾病的因素和病理機轉,健康生成論的特點在於關注促進和支持人類健康和幸福的因素。
他提出的問題是:如何幫助這個人變得更健康 ?
健康生成論拒絕將 ‘健康’ 與 ‘疾病’ 視為非此即彼的二分法,而是稱之為 "𝚑𝚎𝚊𝚕𝚝𝚑𝚎𝚊𝚜𝚎 𝚟𝚎𝚛𝚜𝚞𝚜 𝚍𝚒𝚜𝚎𝚊𝚜𝚎 𝚌𝚘𝚗𝚝𝚒𝚗𝚞𝚞𝚖" (健康與疾病連續體)。健康生成論涵蓋的不僅僅是健康的起源,而且發展到以更高維度來看待促進健康的多種面向,包括身體、社會、情緒、精神、智力、職業和環境的整體改善方法。
這讓我很有感觸是,在面對疾病或身體不舒服時,很多人都會一直追問「為什麼會這樣 ?」有時候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例如感冒;但如果它是一個累積各種原因最後顯現出來的結果,這種事情本來就很難追溯起因,因為回憶已模糊、可能是不會留下具體證據的心理精神壓力...... 我們可以想一百種可能原因,但無法確定跟你現在的不舒服直接有關,或者也不是你真正想聽到的。對於這種病因的無盡尋覓,𝚂𝚊𝚕𝚞𝚝𝚘𝚐𝚎𝚗𝚎𝚜𝚒𝚜 健康生成論 或許可以提供一種較有實際效益的方法。
之前有流行過一部韓劇叫《黑暗榮耀》(더글로리 𝐓𝐡𝐞 𝐆𝐥𝐨𝐫𝐲)。每次熱門的影劇激起社會議題時,都會有很多人譴責加害者。這讓我很好奇既然大家都知道什麼是不對的、還會跟著氣憤,那麼,霸凌為什麼還是一直發生?
那時候跟一個朋友聊到「大家都是受害者,那又是誰來當加害者呢?」的問題,他說自己加害者和受害者都當過,一起欺負人,才感覺比他更厲害啊,他第一句這樣回了。
覺得自己不厲害,才需要證明自己很厲害,我說。
一個是團中朋友特別討厭一個人,一直說他不好,我們為了附和,所以偶爾也會講他壞話,他繼續回想;但是會有莫名他就是比較差的錯覺。隔很多年,才發現是這樣。
被關進精神病院的人,很難證明自己不需要被關起來;我想起好像有本書還是電影的情節,講完又覺得自己到底想表達什麼?
被討厭的一樣很難證明自己其實不錯,他說。居然還是把球接起來了。
一個人在團體裡的角色位階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了。雖然不是不能改。身體的污痕可以擦掉,心理的污痕和腦中的標記就洗不掉了。
我還特別觀察霸凌到底是從哪一刻開始形成的?在劇裡,我看到的霸凌第一步是「孤立」。所謂的孤立,不只有物理上的孤立,心理上的距離也可以達成孤立。尤其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進行,更是一方面強化受害者「我只有獨自一人」的認知,一方面也警告其他人「幫他就是選邊站,下一個輪到你」。
最近看了湊佳苗的《落日》更讓我意識到人性的錯綜複雜。有的時候,幫助他人的代價就是這麼大。加害者和受害者可能都深知這點。加害者的優勢地位,就是利用人類本能的慾望和恐懼鞏固起來的吧。
⸝⸝ 睡眠剝奪成為馴化院畜的首選工具
開玩笑的
今天是中秋節 也是自學生時代之後頭一次有放到假的感覺 假日終於不是繼續準備考試做報告寫論文和值班看診跑病房會診
仙女棒都買好了 但不確定家裡有沒有打火機 也還沒想好去哪點起來
上一次玩煙火是5、6歲的時候了吧?覺得在柏油路上燒出*圖案的表哥像神一樣厲害
會開始寫這一系列是希望大家都可以對「自己身處的狀況 其實是很不正常的」有所覺察 有的時候雖然知道了也無法做什麼 但比起被人耍得團團轉 還是有覺察比較有機會能救自己 我是這樣認為的
人在對他人施虐時 或是被他人施虐時 很有可能雙方都是沒自覺的
所以我想 如果對於異常環境能即時覺察 至少被害者就能知道要逃開 無意施虐他人的就該停止 這個世界也可以稍微對人溫柔一點了吧?
할 수 있어
♫ 𝐚𝐧𝐝𝐫𝐞𝐰𝐬' - 𝐨𝐤!?
⸝⸝ 最近在看的兩本書是《謊言疊疊樂》和《長路》。每次去超商領書的時候就覺得好像收到禮物一樣。
從哪個時間點變成了詐騙者?又什麼時候反而變成了受騙者?不論身為哪一方,都同樣的困惑又懷抱渴望。《謊言疊疊樂》把人性的卑鄙和偉大都描寫出來了,很值得一讀,推推。本來以為可以撐一陣子,結果花一個下午就看完了。
《長路》是末日的世界,人性又會變得如何的故事,我還沒看完。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候變得很醜惡,還沒遇到事情你真的不會知道。那些毫不猶豫的跳出來義正嚴詞批判新聞事件的人、以及底下按讚留言的好多人,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真的這麼有信心在任何時候都保持一致的態度和行為。希望在書末我能得到某些解答。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Category
Website
Address
Tanzi District, 中山路ㄧ段17-8號
雲林縣
886404
Opening Hours
Monday | 09:00 - 12:00 |
Tuesday | 14:00 - 21:00 |
Wednesday | 09:00 - 12:00 |
Thursday | 14:00 - 21:00 |
Friday | 09:00 - 12:00 |
Saturday | 14:00 - 21:00 |
Số 11, Đường Yongfu, Quận Zhongli, Thành Phố Đào Viên
雲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