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
Nearby schools & colleges
鼓山區蓮海路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
鼓山區蓮海路
台灣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
鼓山區蓮海路
鼓山區蓮海路 70號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Lienhai Road
鼓山區蓮海路
Lianhai Road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
鼓山區蓮海路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 70號 70 Lien-Hai Road
蓮海路
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
鼓山區蓮海路
You may also like
【改變 讓好事發生】
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於2020年成立社會創新研究所
大家好🤚
我們有一個重要的消息要宣布:我們已經開設了全新的臉書帳號並將遷移過去!🏠
由於在舊的臉書帳號後台管理方面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無法繼續使用它。經過仔細的考慮和評估,我們決定開設一個全新的帳號,以確保我們能繼續與大家保持緊密的聯繫和互動。🔊
我們對於舊帳號無法繼續使用感到遺憾,但對於新開始我們充滿了期待。新的臉書帳號已經成立,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粉絲團,繼續關注我們的最新消息和動態。請大家點擊下方連結,並點擊「追蹤」,以確保不錯過我們的任何動態!📲
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和理解。我們期待在新的臉書帳號上再次與您相聚!🎉
🔗新帳號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7452083051
【講座】《從跨國資訊戰到烏俄戰爭:一位台灣記者的國際踏查》
想要深入了解國際新聞的風起雲湧嗎?渴望聽聞台灣記者在跨國資訊戰到烏俄戰爭中的見聞與探索嗎?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參加本學期博雅課程特別活動,由前《報導者》副總編輯、卓越新聞獎、金鼎獎得主主講的專題演講。
這個活動是博雅課程「從國際新聞學人文地理」的活動,無論您是新聞愛好者、國際事務熱愛者,或是想要了解更多世界局勢的學生,都歡迎報名參加!
🔍 活動資訊:
* 講者: 劉致昕
* 時間: 4月25日(四)下午1:10-3:40
* 地點: 綜合大樓四樓 GE4016
📝 報名方式:
活動對全校師生開放,非修課者請先上網報名,以俾統計人數。立即掃描海報上的QR碼報名參加,保證您的座位!
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加入我們,一同探索世界各地的新聞與文化!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QRdmgM
第十六屆的草草戲劇節於3/16-3/24兩個周末,在民雄演藝廳揭開序幕。阮劇團今年以「當青春Tng tshing-tshun」為題,以戲劇專業,集合嘉義各領域的堅強夥伴,包含獨立書店、藝術團體、地方創生、新移民文化、影像創生...等,一起擘劃八大主軸「我是平凡狂」、「青春謎走」、「西榮23.藝術當青春」、「草草市集」、「嘉移人文化市集」、「青春四格」、「成長和迷惘」、「街坊青春」帶來專屬嘉義的春天慶典. 🎭🌟
如何藉由藝術的力量引起群眾的共鳴,進而願意參與議題,也是中山社創所意欲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之一。本所游銘仁老師與碩二同學一起自發性前往草草戲劇節,透過實地觀摩與身歷其境,帶回最直觀的側寫與感受. 💭🌿 顏嘉卉同學分享;「第一次來到草草戲劇節,草地上青少年劇場的演出,沒有道具布景,單靠演員的肢體與聲音,就呈現出關於青春的煩惱與衝撞,勾起同樣身為26歲的我深深的共鳴!」. 🎤👥 阮劇團也將2023年人權藝術生活節中一票難求的《陳文成的證明題》,帶到草草的舞台上,三位演員在台上,不掛麥克風,只靠自己聲音的力量與專業的發聲訓練,將故事張力渲染到全場的觀眾身上. 🎶🎭 如何逐一檢視、排列、驗算...經由不斷的拋接提問,與在場所有的人,一同試圖證明出最靠近真相的答案. 🔍💡 葉玟礽同學說到:「三個不可能相聚的人,因為戲劇得以出現在舞台上進行辯證. 藉由此方式帶領觀眾進行議題的思辨與探討,讓時代的黑暗面有機會透出微光」. ✨
草草戲劇節自2009年開始,是由阮劇團開始,邀請夥伴一起「創」起來的節慶,每年就像是打勾勾約定好的,春暖花開的時候便在這裡一起相聚,草草的精神「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串聯起各個領域的專業與能量,以共好和共振的合作方式,成就這獨一無二,最在地卻能量輻射全宇宙的的草草戲劇節! 🌏🎉
🙌恭喜🙌本所何姿萩、顏嘉卉、林家羽同學,與管院劉恩如、周宜平同學攜手合作組隊「蔬食舒適Chill eat ,Eat chill」🥗,參與中山管院2023「聚焦未來,攜手實踐SDGs」競賽,榮獲第一名佳績🥇!
由本所游銘仁老師所帶領,細心發掘國際生及蔬食者日常生活需求,發想 #雙語蔬食地圖 🗺️企劃,希冀透過盤點校內閒置資源,結合永續發展之理念,以推廣 #減碳飲食 的生活習慣!
同學們從自身興趣議題出發,結合跨領域所學,並善用創造力、行動力、團結力🤝,一步步將創意落地,從生活周遭出發、發揮更大影響力,眾人的一小步即為地球永續的一大步。讓我們一起期待同學們後續的 #永續行動💪💪!
新聞來源:https://www.cm.nsysu.edu.tw/p/406-1024-320050,r160.php?Lang=zh-tw
2023秋季科技創新・意藍工作坊 【AI及智能數據驅動之社會探究工作坊】圓滿結束!
隨著一系列科技創新講座進入尾聲,師生們於各個主題演講中可謂獲益良多,並攜帶這些新進科技創新的知識,來到本課程「科技創新研究與實踐」的壓軸——為期兩節的「意藍工作坊:AI及智能數據驅動之社會探究工作坊」。時隔快八個多月,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在本學期很榮幸再次邀請到來自意藍資訊的數據應用顧問陳哲維,以工作坊的方式深入淺出地為我們總結包括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最新AI發展、社會觀察案例實作,以及如何進階應用AI作為生活和工作上的好伙伴。
與大半年前的AI介紹中最大的分別,莫過於我們已經逐漸認識和適應AI的掘起,以及為我們生活上帶來各種的便利。然而,AI的發展速度和多樣性,以及伴隨而來的資安問題一如既往地讓人嘆為觀止又心生警覺。
「我們是運用AI的人,當然要先熟悉和懂得如何讓它們來幫我們。」比起恐懼AI時代激起的資安及社會問題,陳顧問更傾向讓我們先了解它及如何把AI好的一面運用到極致。除了貫徹始終對ChatGPT的進階運用教學,如學習更細緻且有效的詠唱指令去生成一份計劃書、進階雕琢生成結果、4.0與3.5版本的比較等;陳顧問還為我們帶來令人眼前一亮的智能數據工具應用介紹——OpView、PeopleView及ECVIEW。這些工具不僅為現時大數據分析打開了一扇大門,亦加深了我們對於從過去著重「數據和知識上的堆疊」轉移到「如何發展出自己的洞見和影響力」的認知。
在第二節的工作坊中,陳顧問帶來的AI最新發展更是刷新了我們對AI的印象。除了當初介紹能畫出仿真人的Midjourney,本次工作坊還加入了已經可以畫圖的ChatGPT-4,以及能夠把生成圖轉成十幾秒鐘動畫的AI,如Pika。在總結QA環節,陳顧問鼓勵我們繼續留意和觀察AI發展動向,並希望未來各國能對AI制定出監管的方案。相信大家於這一期工作坊中對AI實際應用和了解,肯定是滿載而歸!
2023秋季科技創新講座第六場 【資訊安全之前世、今生與未來】
鑑往知來,探討資訊安全的不二法門!
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與工學院范俊逸特聘教授共同規劃「科技創新專題系列講座」終於來到第六場演講。壓軸一場,我們感謝邀請到設計本系列的工學院范俊逸特聘教授為我們開講。本次主題回應了從第一場機器自動化學習演講時就已經提出的隱憂:資訊安全,並引伸至未來我們如何在AI時代保護好我們的大數據。
從古至今,資訊安全一直是人們在傳遞訊息的同時,絞盡腦汁研究的題目。范教授為我們盤點從中國古代已出現的加密工具如「虎符」、「陰書」,到西方一度應用在戰爭中的「凱薩密碼」;皆顯示人們很早以前已經懂得把重要資訊分拆、加密,再小心傳遞與解密。
然而,從歷史可見,加密技術的發展也必然催生出破解的工具與系統。范教授接著介紹為破解「凱薩密碼」而誕生歷史上第一台電腦的雛型,以及後來出現運算速度比光速更快的量子電腦。電腦愈來愈龐大的運算效能亦意味著加密技術並非牢不可破。來到現今,這場「攻防戰」不僅變得白熱化,更增添不少人的變數。
「如果大家沒有資訊安全的意識,那一切將白費功夫。」范教授提醒我們。比起古代關鍵資訊掌握在較少數人手中;現今人們只需打開手機、電腦,大數據、個人資料、重要資訊等已可以在互聯網上流通。甚至於人們在現今資訊爆炸年代,對輕易讀取與交換資訊已習以為常:像每天有上百萬封電郵從世界各地流入Gmail伺服器,但甚少有人會為自己資訊安全和隱私而追究到底。
甚麼時候被人偷偷截取了訊息?甚麼人會看到我們的個資?駭客多數攻擊的對象是誰?現今人們多是一無所知。因此,范教授在演講的後半部分,特別強調了我們該建立起的資訊安全意識。他提出「零信任機制」與減少資訊暴露的概念,例如檢視手機已安裝的應用程式是否常用且必要,並把不常用的程式刪除,以避免增加潛在的「後門」及資訊洩漏風險;又好比把重要資料以密碼加密並定期更換,每次訪問都需要重新輸入密碼,提防不明人士假借身份盜取資訊。這些措施看似簡單,卻能從根本杜絕外洩危機,而非把重要資訊賭在加密與破解的「攻防戰」上。
在演講的尾聲,范教授分享了他的團隊於近日研發成功並得獎的系統,為醫療機構把重要醫療資料加密上公有雲,而採用的概念正是「零信任機制」。他希望醫療資料從病人端加密後,無論是上載至公有雲,還是醫療機構間聯邦式學習上都不用解密,讓日後醫療資料不再以未加密狀態下顯示在機構伺服器後台,從而減少洩漏風險。
2023秋季科技創新講座第五場 【2050淨零排放的技術和策略】
實際考察現今淨零排放技術應用及未來「淨零」展望!
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與工學院范俊逸特聘教授共同規劃「科技創新專題系列講座」迎來第五場演講。倒數第二場,本次主題有別於過往關注AI的發展和應用,而是轉移到「科技創新」在現今時局必然觸及到的「淨零排放技術和策略」上。今次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來自本校工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的高志明講座教授,為我們分享現今實行與發展中的淨零排放技術和有關「碳權」、「碳中和」和「碳捕存」等概念。
高講座從工業大革命、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爭、太空人回傳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到六、七十年代經濟學家提出「公共財悲劇」和九十年代後環境被納入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中,為我們細細訴說人類從工業經濟起飛對環境的破壞,到現今發現需要為「永續發展」而考量與努力的歷程。
「共享的東西總會被人忽略,像空氣、土地和水源,殊不知現在要為此付上昂貴的代價。」高講座接著提到互相包容的同心圓,以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所使用像「婚禮蛋糕」的模型,闡述經濟與人類社會和環境之間在永續理念上的互動關係。因此人類社會在未來該如何面對環境永續和作出相應調整成了關鍵所在,高講座亦順勢點出未來歐盟將實施的「碳稅」和台灣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
「現階段我們其實很難避免有碳排放。」高講座如此說道。
當現今人類生活無法阻止碳足跡的出現,除了盡可能減少以外,我們要思考的方向就轉移到如何「抵消」已出現的碳足跡,這亦是「淨零」(Net-Zero)的由來。為此,高講座介紹了「脫碳供應鏈」、「土壞碳匯」和「碳權」等倡議。前者將迫使全球市場和淨零改變遊戲規則,由以往只重視「價低者得」的資本主義,逐漸邁向「碳低者得」的永續概念;從上游的生產商到下游的零售業和客戶群都必然要檢視箇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並盡力減少或抵消。
後兩者則反映現時人們嘗試為「淨零」排放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和策略。「土壞碳匯」期望透過研發土壞龐大的碳匯功能,嘗試以增加每年千分之四(0.4%)的土壞有機物質作為碳蓄積量,來幫忙平衡大氣中每年人類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碳權」則輔以「森林碳匯」成為另一條新興熱門的「淨零」路徑,以森林本質上能吸收大氣中碳含量為基礎,量度樹木年輪面積來計算每年碳蓄積量,並進行認證和定價讓市場能以此買賣來抵消自身的碳足跡。
在QA的部分,當被問到我們是否能夠倚靠買賣「碳權」來達到真正意義上保護環境,以及「碳權」是否無限供應時,高講座的回應值得我們去深思:事實上我們現階段無法知曉「淨零」策略能否最終救回環境所受到的破壞,但至少「碳權」和「淨零」能鼓勵人們去保護森林和改變土地用途去種植樹木,這對環境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因此,能夠救回環境的契機,其實就把握在我們如何改變跟環境的關係和心態!
新一學期的你🫵,好嗎?!
除了年後刷新的體重紀錄外,還有什麼是新的?
對!我們社創所有新老師囉💝
遠從歐洲來到中山社創所的賴慧玲老師,剛結束英國 #工業淨零轉型 的地理學博後研究工作,是荷蘭伊拉斯姆斯鹿特丹大學▸國際社會科學研究院▸發展學博士。
那麼,老師的研究領域是什麼呢❓
太多議題可以請教賴老師了!以下獨家公開:
#政治生態學 #草根創新與永續轉型研究
#環境運動與環境正義 #地方感 #能源地理學
當然還有😎 怕字太多你嚇到滑走😎
當我們談到永續時,自然少不了對環境的關注。而將如此全球性的影響帶入社會、地方及公民視角,更是令人興奮的學習領域。很榮幸所上有賴老師的加入,社創所觸角再度延伸🤸♀️🤸♂️✨
#中山社創所 #社會創新 #改變讓好事發生
Answer:...應該不至於猜不到吧,賴老師在中間
有去所上活動才知道的加分題:左下成員全名?
你知道中山除了海景、山巒、猴子唔吱吱外🐵
還有間全台第一家校園「無包裝商店」嗎❓
C House 無包裝蛤作社 是中山校友創立的綠色商店
她有一個理念:減少塑膠製造、營造環境友善🌱
而我們可以有一種選擇:光臨,並使用瓶瓶罐罐
永續生活是一場不停歇的美麗舞蹈🌏
也是一首仰賴眾人傳唱的雋永歌謠💖
有人起頭,有人回首;有人搖擺,眾人唱和
永續生活,從「吃的、用的」日常購物做起
過年小零食🍿快帶著你的小盒子來裝吧!
聚會小點心🤜✨🤛快跟闆娘租借全套設備吧!
#我們是山跟海的孩子 #中山大學 #社創所
̍p-tsok-siā #減塑
#要吃多少買多少 #滿額提供免費容器 🫙🍶
本所黃佳琳同學🌱 挪威永續旅遊分享會🎤📣
黃佳琳同學aka黃小莫,獲本校「全球移動實踐人才培育獎助金」,赴挪威、愛沙尼亞從事 #永續見學 #社會實踐。返台後辦理多場分享會,下週將帶來高雄回饋場❗
小莫同學長期關注 #永續旅遊 #潛水觀光 #環境保護 等議題🐋🌏此次將帶來旅居挪威半年中多項經驗,包括 #北極圈漁村交流 #跳海賞鯨 #永續旅遊目的地 全球前五名城市──卑爾根見學心得,以及 #2023全球綠色目的地年會 精華⋯等精彩分享🎒💖
小莫:「Don’t worry~分享會內容不會很硬!還是以介紹玩樂為主,現場會有挪威帶回的海洋相關書籍,歡迎來交流聊天~」(書很重!!! 但還是很想帶給你們看😜)
挪威永續旅遊分享會🌱高雄回饋場❗免費報名
☉ 時間 | 2024.01.30 (星期二) 19:00-21:00
☉ 地點 | 高雄in89駁二電影院「映嚮空間」
(台灣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5-1號)
報名:https://forms.gle/y8KPuAdjgn8ShyRN7
你期望的社會是什麼樣子呢🤔?
而你現在生處的社會,距離它多遠呢?
我們如何看見社會議題,並投入其中——
「如何把公益變成好生意」公益創新故事分享會,現場座談與直播將於2023/01/19(五)14:00-17:00,由台復會主辦、孔雀魚協辦,一同探索台灣社企和社會服務創新的精彩故事💝
⭐活動來賓
#林立青 與街友工作,我們都善良且自帶光芒
#劉俊宏 物流奇蹟,遺棄之物運轉為鄉村寶藏
#點點善 #葉文宏 撕去弱勢標籤,用設計實踐善
#全球教育科技協會 #張嫚玲 跨界,遠程教學
🎤本次座談由林坤正主持
一起深入了解創新者與他們的魔法和淚水吧!
#社會創新 #社會議題
台復會-公益創新故事分享會 公益創新故事分享會,將於1月19日星期五下午2:00至5:00舉行,由台復會主辦、孔雀魚協辦,一同探索台灣社企和社會服務創新的精彩故事◆ 活動亮點林立青 - 從街頭到希望的光芒,一段改變街友命運的旅程劉俊宏 - 物流奇蹟,如...
【中山社創所赴台東跨界共學,展開永續社會實踐想像】
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長期致力為台灣培育更多社會創新人才,並成為社會善循環列車中的一節車廂,鼓勵同學接軌地方產業、農業發展及教育創新等議題,付諸實際行動、貢獻所學。在《全球與在地永續發展議題探討》課程中,由授課教師、社會創新所長洪世謙與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楊家豪帶隊,本所助理教授游銘仁、楊士奇陪同,前往台東展開師生實地共學交流。參訪對象包含鹿野紅烏龍合作社、米國學校及孩子的書屋,一同體驗社會創新的實踐價值。
一行人來到「紅烏龍合作社」,由理事長釧南雁帶領採茶與品茶體驗,並分享她在地方開創的創業故事。身為台東返鄉青年,釧南雁發揮積極行動及創新精神,與鹿野在地夥伴共同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是要解決茶農無法獨自接下大訂單的問題,因而發展出合作社的收購機制,搭配友善農法升級、多元產品開發,致力拓展鹿野對外的知名度,以及農友的在地認同。關山鎮農會的「米國學校」是近年來辦理食農教育校外教學的重要機構。
校長彭衍芳是農會成員,為了重新活化閒置資源,勇於開創食農教育和當地特色的新市場,善用觀光為手段推銷台東農特產。「我們要搭建舞台而不是擂台」,希望為長輩找回農耕記憶,也讓年輕人在「從泥巴到嘴巴」的食農教育中認識農村精神,創造共好的地方善循環。
在教育創新上,社創所來到為大知本地區服務的「孩子的書屋」,不申請公部門補助的書屋,多年來投入體制外的教育工作。透過培養自信與單車環島、獨木舟環島及登山等豐富活動,為孩子創造成功經驗與自信。公關經理吳金滄分享,「我們開案就不結案」,歷經創辦人陳爸與二代成員的努力,書屋已然成為台東重要的社會安全網,許多青少年習得一技之長後,因感念書屋而回來服務,足見教育傳承帶給社會的影響力。
社創所師生在參訪中共同理解農業與教育的社會困境,並思考如何以創新思維迎接挑戰,同學們也紛紛感佩共學案例中,分享者從事業走到志業的熱情與堅持。社創所楊孟佳認為,紅烏龍的碳匯永續目標、米國學校期待找回農業尊嚴的信念,以及孩子書屋轉青年命運的故事,讓人深切感受到永續、創新能量對社會的重要性。王珮汝也表示,感受到一群人專心投入的共好情懷,這樣的社會力量絕對是強大的。而海洋科學系謝翔斌則從政策面反思,認為政府的協力行動應追求永續效益,而非專注於短期成效,才更有助於鼓勵社會問題的解決
(攝影師:何怡德、黃佩蔚)
【聯發科技智在家鄉】「原女力」開創林下經濟助部落發展 溫柔科技支持求職婦女二度綻放 - 匯流新聞網 ▲團隊「瑪吉姆姆」為高雄茂林部落的婦女們創造就業機會,並保護當地文化智慧。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王佐銘、胡照鑫、許哲綱、張夢珊、林佑威、康弘昌、李盛雯/新竹報導 在科技和社區發展中,女性往往扮演著.....
中山社創所學生編輯地方 將美濃風情帶到西子灣
為培養學生更深刻的洞察力、更厚實的敘事表達能力,以及掌握地方文化素材、創新創造的能力,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楊士奇老師本學期帶學生踏察美濃,並讓學生編輯在美濃的所思所學,在西子灣的春田館展出。
「行動是社創所的DNA!」楊士奇老師指出,社創所的教育目標之一,在於培養具備人文素養與社會關懷、擁有價值倡議與行動能力的社會創新人才。為了讓學生能穩紮穩打地展開社會創新行動,楊老師近幾年推動「編輯思維」作為社會創新行動的方法論。
這套「編輯思維」的功夫強調,在面對社會議題時,我們可以站上「編輯」的位置,以辨識價值、設定主題、運用材料,編輯意義、採取行動以倡議主張。為此,楊老師這學期開設的文化創新理論課程,便帶同學前往美濃地區進行采風踏察與編輯工作坊。
學生們鎖定美濃老街著手,透過對於街景的紀錄與測量,學生們實地感受了地方風情;藉由拜訪與訪談的田野調查技術,學生們更是吸收了美濃鄉親的在生命故事與在地觀點。在生活風景與人物故事之間,敘事視角的遠近切換,學生們跳脫以往觀光客的視野,得到更貼近地面的觀察。
楊老師也讓社創所的研究生們將踏查結果設計規劃成編輯工作坊,並首次與明誠高中的學生合作,進行故事與地方人文的踩踏。研究生嘗試將課堂所學的方法,轉化為帶領高中生進入地方的路徑,以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五感切入,來白描出真實的美濃。運用編輯思維,將資料分切、重組、觀察、再分切、再重組,密集的討論過程與時間壓力之下,創意在此迸發。
由在地的藍衫文化、街廓踏查、新創釀酒品牌、返鄉創業等,研究生與高中生在兩天的工作坊中,挖掘出四個面向的故事軸線。研究生將踏查與工作坊得到的成果,再次的剖析與切割,重複進行組合,挖掘出自己在文化意識的思維,看到故事資料背後的人文價值,更對文化做深刻的反思,整理出一套自己的行動方法論。
本次踏察與行動的成果,以「織覺美濃」主題,在富有歷史脈絡與美感意義的春田館二樓貿商選物展出,並設有六大子題,包括:「在美濃作『夥』成家」、「錦.繡.藍衫:錦興行的藍色堅持」、「食粄」、「菸.霧.瀰濃」、「老建築新思維」、「情濃酒美的草澤精釀」等,歡迎大家邀請一起前往觀賞,在西子灣旁感受美濃風情!
展覽資訊:
「織覺美濃」2023.12.19~2024.3.31
@哈瑪星貿易商大樓2樓《貿商選物》(高雄市鼓山區臨海三路5號)
中山大學社創所碩二同學何姿萩、何怡德,與中山大學附屬國光高中美術教師吳美萱,一同組隊參加2023年鄭南榕基金會「第十五屆中小學人權教案設計徵選比賽」且榮獲高中組首獎的佳績!
人權教案比賽旨在推廣,將人權議題透過不同的教案方式深入各層級教學現場。本次碩二同學以「她們在當少女的時候--以女性視角透視白色恐怖,以藝術療癒歷史傷痕」透過新媒體的教學工具運用,利用觀看、聆聽不同敘事角度的創作歌曲影片,以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方式來開啟對話。
教案設計理念提到:提取白色恐怖與轉型正義的議題當中,鮮少被提及的女性視角,以過去的歷史轉換成當代情境,透過穿越時空的換位思考,帶領學生認識女性議題,欣賞從苦難中迸發的藝術果實,引導學生擁有脈絡整合與思辨、策展邏輯與技巧,讓學生能將他們有所感的故事轉化為藝術作品的方式來敘說。將高菊花女士、陳捷女士的生命故事穿針引線至教學計畫中,讓學生先共感再同理來接觸 #性別平等 #轉型正義 #匡正正義 等議題。
評審以「此教案能帶領學生以女性視角看白色恐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人權議題並能進行反思。教學內容及題材,能掌握人權的意涵與價值。透過欣賞影音作品,分組創作及策展等多元活潑的教學方法,更能引起學生興趣。有高度創意。」表示肯定。何姿萩同學分享:「我們常聽到「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這次教案比賽再次體會,而這也是我在社創所獲得的動力,很開心能用傳統的方式將我們的創意漣渏擴散的更遠。何怡德同學:「台灣的故事很多,要如何講這些故事,才會讓下一代的孩子,都能從這些故事裡感受到一些什麼,是我們一直不停在思考的事」
對人權的關懷如同對任何社會議題的關懷,任何的觸發與連結或許會發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頒獎人曹欽榮老師所勉勵:「我們的人生總會有那麽一刻的小電大電(刺激)讓我們做出不一樣的事」、鄭竹梅董事長所言,「教育是在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是教育者與影響者。這也如同社創所訓練學生需懷抱人文關懷,連結跨域合作,並且以實際行動來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
社會創新所第三場文化創新講座,邀請遠從日本流山市到台灣的近藤みほ市議員,來與中山大學的師生分享,從景觀建築師到成為母親又跨入政治的生命故事!
近藤深刻體會在育兒的過程中,面臨到母親親職與工作的兩難,這時所受到的育兒支持,從中感受到相關福利存在的重要性。育兒休假期間更因為經歷了3.11地震阻斷交通,被留在流山這個居住區,多為女性和老年人,迫切感受到在緊急時刻需要社區內的聯繫和支持。除了成為志工協助家園恢復,從而也開始積極加入社區的活動,建立與串連各項業務並且發展支持女性各種計畫為著要目標。
近藤認為,若是能取得更大的力量,應該能把這些事情做得更好,同時,她也認為,在政治上應該要有母親的聲音。為此,她以無黨籍的身份加入市議員選舉,在政治普遍冷感甚至參選人不足額的日本,初次挑戰即順利當選,更在之後更取得第一高票完成連任。身兼公職,更加積極的推動育兒政策,完善的接送托育系統,使雙薪家庭都能安心將孩子託付給市政府的機構、以自身景觀建築專業出發,推動市容的改造,讓流山市擁有平整適合散步與嬰兒車推行的街道,和精密計算後視野開闊的景觀設計、也提出支持女性創業家的各項政策,讓更多人能在流山市留下,無需通勤到其他縣市工作,達到工作和育兒兼顧。以上種種政策推動與溝通,讓流山市成為人口正成長的城市,移入的速度甚至讓硬體建設如學校機構等趕不上設立速度,還必須在網站上公告,請想要移入的居民先暫緩等候的訊息。
近藤議員特別分享到「即使成為母親也要做自己」,強調為何支持女性就業政策的重要性。因為母親並不是單一一個角色,而是個人的生活方式及共同成長的態度。「結婚後也想要做自己,請來流山市」這句堅定的標語,在首都圈的推波廣告受到前所未有熱烈關注。
從自身遭遇出發,轉化為最直接的行動力,近藤市議員帶來的生命經歷,大大鼓勵了社創所的學生。從自己生活所面臨的困難開始發想,尋找解方之外,也透過互助合作,與地方建立長久的良善關係,互相支持彼此協助。就像最後近藤市議員勉勵自己也勉勵現場所有觀眾的「如果想要的未來沒有前例,那就自己創造吧!」
恭賀本所品翰同學榮獲 聯發科 智在家鄉特別獎
茂林正在經歷一場創新與傳統融合的變革。一個多元化團隊,包括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部落青年、媳婦及其他領域專家,正在攜手推動這一計劃,目的在於促進部落的共好與融合。
由於茂林地區位於水源保護區和國家風景區,傳統林下經濟的發展面臨許多限制。然而,這裡豐富的原生植物資源,包括許多在台灣其他地區已漸稀缺的藥用植物,提供了獨特的發展機會。基於這一背景,團隊決定以「原生藥用植物研發」為核心,聚焦芳療市場,推動部落婦女就業,同時保護當地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此外,該團隊也在科技旅遊領域邁出了創新的步伐。他們計劃利用無人機技術建立3D地形模型,創造互動體驗,並結合政府開放數據,提供準確的天氣預報和施工信息,以改善旅遊環境並保障當地居民與遊客的安全。
這一全方位的項目不僅旨在促進經濟發展和就業,更重要的是它強調了文化與生態的共存。團隊的努力還包括培養當地青年和社區長者,通過結合部落文化、現代科技和生態知識,推動特色旅遊和文化產品的發展。這一個創新的結合,展現了如何在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同時,通過智慧和創意,為當地社區帶來可持續的發展和繁榮。
新聞連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212700378-431204
恭賀本所品翰同學榮獲 Tic100社會創新實踐家創業擘劃獎
在與水產食品科學系的合作下,愛莉兒成功開發了一項創新膠原蛋白提取技術,將循環經濟理念應用於高雄漁業,為當地經濟帶來顯著的增值效益。
高雄,作為全台灣的漁業重鎮,其養殖業是水產外銷的重要來源。然而,水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魚皮、鱗等副產物,一直是業界面臨的挑戰。愛莉兒與品翰大學的團隊攜手合作,開發了一種專利技術,能高效率地從這些副產物中提取出膠原蛋白,達到95%以上的利用率。
這項技術不僅遵循循環經濟的趨勢,更是對一、二級產業實現六級化加值的典範。通過轉化副產物,愛莉兒團隊創造了與企業社會責任(CSR)和地方創生合作相結合的新市場機會,開拓了具有發展潛力的新產業。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專利技術所提取的魚膠原蛋白,以其天然的萃取方式和優於動物性膠質的黏度特性,成功取代了食品中的化學添加劑。其中,愛莉兒研發的魚膠原冰淇淋和小籠包,不僅無需使用乳化劑和安定劑,還能滿足阿根廷素食者和魚素主義者的飲食需求,為全球新興飲食型態提供了更多選擇。
這些產品不僅口感清新,還富含機能性膠原蛋白,尤其對當地漁村的老年人來說,是一種回饋且營養豐富的食品選擇。
愛莉兒與品翰大學的這一合作項目,不僅展示了科技與傳統產業如何相輔相成,也為當地社區帶來了實質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新聞連結:https://cnews.com.tw/%e3%80%90%e8%81%af%e7%99%bc%e7%a7%91%e6%8a%80%e6%99%ba%e5%9c%a8%e5%ae%b6%e9%84%89%e3%80%91%e3%80%8c%e5%8e%9f%e5%a5%b3%e5%8a%9b%e3%80%8d%e9%96%8b%e5%89%b5%e6%9e%97%e4%b8%8b%e7%b6%93%e6%bf%9f%e5%8a%a9/
【文化創新講座】盧建彰導演講座「把好事說成好故事」
人間處處有好事,但要怎麼「把好事說成好故事」?在這個還殘留夏季悶熱的秋日午後,盧建彰導演帶著他滿腦子的創意想法回到母校中山,藉著社創所本學期第二場文化創新講座,與學弟妹們分享他的創作心法!盧導演的演講風格平易近人,在講座上信手拈來三支他所創作的影片,透過觀看產生問答不斷地與學生拋接互動,藉此傳遞導演創作時的信念與價值,在愉快詼諧的氣氛藏著背後的嚴肅議題。
第一支影片「下一個十年」,藉由曾經困擾台灣許久的22K薪資低潮的議題,帶出人們的驚愕:原來我們更需要在乎的,是人生正在倒數的22k!兩萬多個日子不停流逝,我們該怎麼過才能不留遺憾?下一個十年,我們又會在哪裡?盧導藉由這個影片的提問,瞬間便調度了在場聽眾的情緒與心境。
接下來的「天空篇:你那邊天空好嗎?」、「台達電五十週年《SKY篇》」兩支影片,則更是率直地將環境污染的嚴重性打進在場學生的心裡。失去親人的哀痛、受環境惡化影響的環境吉普賽生活,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呼吸的空氣有多重要,但也因為空氣的「看不見」,空氣污染改善的速度永遠不夠快,直到失去摯愛的那一刻,才會深刻感悟到人類與自然從來不是競爭,而是共生與共存。
將自己想說的核心價值,纏繞人生的實例,再穿上創作手法的外衣,一個故事就能被說成好故事。好故事能被更多人聽見,也因為被聽見,好事才能傳送得更遠。善於運用資源,巧妙的調動權力者的話語權,運用理想價值的召喚,使得資源也能被運用在價值的倡議。盧導的創作歷程,蘊含對人生的觀察與對周遭的細微留心,萃取這些養分,將自己想對世界說的話溫柔的放送出來。
公事所專題演講:為何碳稅?
地點: 2023/12/12(二) 18:30-21:00
地點:管CM 1020教室
演講人: 蕭代基教授
*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 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 荒野保護協會顧問
* 碳稅聯盟講師
* 中華經濟研究院前院長
為因應2050淨零碳排,台灣在年初立法三讀通過《氣候變遷法》,內容包括碳費課徵。但碳稅聯盟認為碳費課徵方式複雜、涵蓋不足,預期減碳效果有限,主張改費為稅。
碳費不也是讓汙染者付費,以減少碳排?
政策制定和落實時,有甚麼樣的 "眉眉角角"?
究竟碳費和碳稅有甚麼不同?碳稅為何比較優?
歡迎報名參加,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9uLDHdsjaaojn2z59
明誠中學教務主任陳淑琴表示,「一起來美濃~『FUN』心玩『STREAM』」是由中山大學社創所、明中老師石業雙語STREAM教學團隊研發行動踏查課程,三天的課程,前兩天由社創所研究生帶高一生到美濃老街訪耆老,踏查美濃湖水雉復育現況。再由社創所教授楊士奇講授「編輯思維專題討論」,學生分組討論三日所見所學,提出心得報告並和小組分享。」
新聞轉載自聯合報
新聞連結:
結合大學資源 高雄明誠中學推創新體驗課程 | 聯合新聞網 近20位天主教高雄明誠中學高一生日前在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學生帶領下,跟著已故作家三毛的文字,到美濃訪耆老,參觀電廠、...
【招生訊息】113學年度中山社創所碩士班考試入學開始報名啦!
📌 考試項目:筆試(個案分析)、面試
📌 報名期間:112.12.05 (二)12:00 起至112.12.20(三)17:00截止
📌 筆試時間:113.02.07 (三)
🔗 招生簡章�https://exam-acad.nsysu.edu.tw/exam_netlist/pdf_file/aca_master/113ele_brief_41.pdf
🔗 了解更多社創所資訊:https://siwan.nsysu.edu.tw/centres/institute-of-social-innovation/
🔗社會創新所官網:https://isi.nsysu.edu.tw/index.php
-----------
後續還會有考試相關詳細的資訊可以參考社創所粉絲專頁
🔔追蹤起來資訊不漏接🔔
【科技創新轉型與挑戰】從「典範轉移」到「路徑依賴」,一同以宏觀視野參詳科技創新轉型和挑戰!
踏入十一月,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與工學院范俊逸特聘教授共同規劃「科技創新專題系列講座」迎來第四場演講。本次主題承接前三場演講的脈絡,細看人類近代所經歷數波科技改革,同時掀起我們面對新一波科技創新轉型的挑戰與反思。這次我們很榮幸邀請來自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的戴元峰副主任,為我們揭曉科技創新轉型的歷程與我們需要共同面對的挑戰與轉變。
戴副主任首先指出全球能源發展中出現的「典範轉移」:包括因著氣候變遷,人類能源需求亦從依賴石化能源逐漸轉向再生能源;過去由「系統時代」到「PC時代」到「雲端運算時代」之數波「科技大爆發」;以及現今俄烏戰爭跳出傳統戰鬥模式,派出AI控制的無人機和演算戰局等。每一個「典範轉移」的案例都揭示了當前人類的處境;我們並非站在遠處等待接下來的變化,而是早就置身於瞬息萬變的科技創新轉型的洪流當中。戴副主任也藉由長年的研究所得,預測我們正處於過渡期:此等「舊滅新生」的趨勢將帶來一段時間的模糊和不確定性,但亦會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未來生活形態。
「每個人都是自己成功經驗的受害者。」戴副主任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
我們似乎無可避免地被這個時局轉變推著向前走,有的人為此感到熱血沸騰,但往往有更多的人裹足不前。這種躊躇對「昔日的典範們」尤其殘酷。論及當前所面臨的科技創新轉型挑戰問題,戴副主任則分別以昔日於底片相機界及早期手機界中各自首屈一指的「典範」:Kodak(柯達)和Nokia(諾基亞)來說明他的提醒。前者守著自家頂尖底片的技術,當年拒絕踏入數碼相機的創新和市場;後者以手機硬體領先同儕,卻放棄了開發軟件技術。偏偏當年他們不看好的數碼相機和軟件領域成了現今的「典範」。
與其說「昔日的典範們」是被潮流所淘汰,倒不如看清過去成功經驗形成的「路徑依賴」是如何阻礙我們前進和科技轉型。戴副主任指出我們往往容易因為依賴舊有成功的模式而錯失轉型的良機,而這種「路徑依賴」在AI時代將會很「致命」。他進一步指出,由於AI技術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近8300萬個就業機會被取代,但同時有6900萬個新增職位空缺。至於人們能不能盡量減低自身職涯被AI所影響,就端看大家能否放下「路徑依賴」,並且接納新的轉變。
在演講的尾聲,戴副主任以未來「創新開放」對比過去「守舊停滯」的例子,寄語大家要盡可能開放活化行為模式、嘗試跨領域發展、容許「試錯」和建立合作聯盟,來應對科技創新轉型所帶來的衝擊。戴副主任相信只要我們願意持續學習和保持開放,不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能夠找出創新的「路徑」和避免未來陷入發展的陷阱!
【2023文化創新講座】女性得以安心居住的社區營造地方議會的角度
從日本遠道而來的流山市近藤市議員與日本地方創生團隊,將在中山社創所帶來自己的經驗故事與大家分享!
「像是整個城市一起育兒的友善政策」
流山市,距離東京市中心三十分鐘車程的城市,連續5年人口增加率第一名,除了成功吸引人口的移入之外,這裡的的生育率更是高過全日本平均,到底流山市的政府與地方團隊是如何一起合作,打造了讓市民都能安心生養子女的友善環境?
邀請您一起參與,聆聽精彩的講座分享!
講者:近藤みほ 市議員
與談人:伊藤佳代 老師(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助理教授)
講座時間:11/7(二) 13:30-15:30
講座地點:西灣大樓10樓 西SW 1008演講廳
主辦單位:社會創新研究所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yDeymaCwfdFGTKpE8
(回填表單以利主辦單位安排座位,若人數已滿會提前關閉表單)
【文化創新講座】「後巴別塔時代」還能對話嗎?—《報導者》對理想媒體的實踐與想像
中山社創所本學期第一場文化創新講座,邀請到《報導者》李雪莉營運長來分享她關於媒體的理想與實踐。
雪莉以「後巴別塔時代」還能對話嗎?—《報導者》對理想媒體的實踐與想像」為題展開她的演講。她一開始便指出當前的媒體環境面臨的兩個困境:第一個是追求真相的新聞人總是必須與商業利益拔河,第二個則是當前新聞報導品質的低下化困境。在傳統媒體時代,追求真相的新聞人本來就時時刻刻需要與廣告行銷端拔河,在彼時實體媒體尚有報章雜誌的訂閱、購買以支撐媒體產業的營運,然而如今數位化時代所帶來的媒體電子化,人們不再付費訂閱、購買實體報刊,媒體的生存壓力,轉而成為對電子點閱數的追求,以及隨之而來的新聞廣告化與行銷化的各種錯置甚至扭曲的問題。更有甚者,大環境不斷惡化的影響,當前所謂的「新聞」不僅淺薄化、娛樂化,更重要的是背後大多缺乏證據力,更無人負責。
在此逆境中,《報導者》以追求事實的深度真相,劈開一道讓事實的光得以流露的缺口。雪莉指出,《報導者》的成立是一場媒體非營利化的實驗,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為此,儘管經常面臨危險與困境,《報導者》總是從第一線帶回來真實;而為求詳實,整個團隊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包括從議題選定、採訪攻防、編輯調整、排版設計等,才能讓辛苦的付出能落實。為了能擴大觸及閱聽群眾,雪莉有時也採取與商業媒體合作的策略,包括報導的授權,或者影視作品的協力等。這些跨域的合作,也同時回饋到《報導者》的近用性與風格。她回顧《報導者》在一開始營運時,只有個位數的贊助者,然而經過這八年的努力,現在擁有六千多位贊助者,而收入則已經足以支撐四十四位工作夥伴。這是善的循環:除了因堅持理念而召喚來有共同價值觀的夥伴,也因追求真相的堅持,贏得了閱聽群眾的認同贊助。
雪莉營運長分享自己堅持至今最本質的心境與思維:「一輩子都要找到那件你最想做的事」,更指出只要你做的那件事是你最想做的事,便勇敢地去執行,享受過程,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價值!雪莉帶來精彩的講座,讓我們體會到新聞工作者的使命,也帶給中山師生新的視野。
新聞連結: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22649,r2910.php?Lang=zh-tw
【智慧城市發展趨勢與個案】 以實際案例導引台灣智慧城市發展脈絡與挑戰!
緊接上一場【產業AI化的今日與明日】,由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本學期與工學院范俊逸特聘教授共同規劃「科技創新專題系列講座」,於上星期三來到第三場。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曾經擔任臺南市政府研考會主委、現職於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之戴偉峻副所長,為我們講述台灣對智慧城市發展的趨勢和實戰個案經驗。
戴副所長以AI發展為引子,談及未來城市發展少不免會從人工智慧領域入手,發展相關系統和智慧經濟。戴副所長舉出AI現時已能自動從照片中分辨何謂「好笑」,以及AI被惡意操控下可能產生可怕的回應等例子,提醒我們在人工智慧時代下必然要警惕資訊安全,以及人類仍能堅守的領域,如設計、藝術、定理證明等領域。
雖然未來可預見AI與智慧城市的緊密連結,但其實智慧城市發展並不是近年才開始提及。戴副所長提出智慧城市四大特點:生活品質、都市化、智慧化和永續性,並舉出早於疫情前及疫情期間,台灣已開始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包括政府機關部門全面數位化;以及戴副所長曾著手發展如登革熱防疫、智慧停車位及空氣微型感測等等智慧科技的應用。
「人的問題是最複雜的。」雖然戴副所長曾於疫情期間結合官方LINE平台,為臺南市居民引入線上預約打疫苗的智慧科技措施大獲好評;但他於演講時亦提到當時很多老人家於平台預約打疫苗後仍比原定時間提早幾小時到會場排隊,現實情況與預期的落差令他印象深刻,因此讓他反省只要牽涉人的議題就需要謹慎處理和隨機應變調整方針。戴副所長亦告誡未來智慧城市發展在發展科技領域的同時,亦該小心考慮到人的因素。
在QA環節,戴副所長進一步帶出現時智慧城市仍需要攻克的難題,如個資的隱私問題和大數據的應用、科技應用普及化、各地區政府機關系統的不兼融性、科技應用閒置議題,以及資訊安全的隱憂等等。雖然並非每一個難題在現時就找到解方,但戴副所長相信只要大家持續關注以上議題,未來媒合各方一同完善台灣智慧城市發展,還是指日可待!
【文化創新講座】把好事說成好故事
是廣告導演也是詩人,是小說家也是跑者。
曾是GUNN REPORT廣告創意積分第一名,寫了十七本書,寫過三首歌,和鋼筆是舞伴,每天一定要與咖啡談爱,還要游自由式一公里或跑五公里。認為如果抓到一個信念就要有抓到一個信念的樣子,不然就别怕北七過日子。
執導過小英廣告、「Google齊柏林篇」獲選十大微電影,TOYOTA修杰楷家族旅行篇、金土傑兩個爸爸篇...
著有《自由平等博爱,andyou?》《把好事說成好故事》《替補的王牌》《失去愉悅的逾越》《最大的示愛:掰掰~有點糟的一年,未來我們好好過》《文案是...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文案力:如果沒有文案,這世界會有多無聊?》《感動,才有影響力》《空烏》《藥命》《跑在去死的路上,我們真的活著嗎?》《願故事力與你同在》等書
📌日期:2023年10月31日(二)
📌時間:15:00-17:00
📌地點:圖資大樓10樓SW1008演講廳
📌講者:盧建彰
👉報名方式:採線上報名,請填寫報名表單(表單連結:https://forms.gle/gD5HeUX37iDJcqwr9)
2023秋季科技創新講座第二場 【產業AI化的今日與明日】
精彩詮譯AI在社會創新中扮演的角色及應用!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創新研究所本學期與工學院范俊逸特聘教授共同規劃了六場「科技創新專題系列講座」,本次來到第二場。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來自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蔡明順校務長,來為我們分析AI在台灣和全球發展趨勢,以及產業AI化的進程。蔡校務長為本次演講別出心裁地從社會創新和人文的角度切入AI的發展和角色,並延伸到人類在每次科技變革中需要慎思自身定位和做出相應的行動。
「如果你要談AI、談社會創新,你就不得不從Outside-in的角度問自己問題:這個世界在發生什麼?對我的影響是什麼?這其中國際視野猶其重要。」蔡校務長從一開始就破題提及。
從1980年代到現在,人類已經經歷四次科技改革,來到現在AI和「數位經濟」的改革浪潮,萬變不離其宗的是每次科技改革都將掀起巨大的社會改革,亦因此各國如何應對AI的發展策略變得猶其觸目。為此,蔡校務長把演講分成了四大部分,首要帶領我們去一一揭露「大國兢逐下的AI進展」,包括中美的AI戰、從COVID-19疫情和汽車製造業中發現晶片的重要性,和台灣短期內在國際AI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這當中不得不提的是十六個發展AI的領先國家中,不少已經把AI技術上升到國家安全和國家永續發展的高度上。
這意味著AI發展必須從「用AI」和「做AI」轉換到「管AI」的領域上。蔡校務長指出現階段比起各國爭相發展出本土語言體系的相關生成式AI,他更關注對AI發展有約束力的世界公約,以及「AI素養」。他希望以後人類並不是被AI生成的虛假資訊所蒙蔽或是在AI指使下行動,而是領導AI和把AI視為好幫手。
蔡校務長在第二部分產業AI化進展中特別提及到人類所應該堅守的思維模式和革新,讓大家感到茅塞頓開。他認為人類社會無法避免未來AI將取代一部分需要較低水平智慧或重覆性工作;畢竟科技改革已經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處理大數據(Data)和資訊(Information)已經不成問題,甚至現在生成式AI如ChatGPT已經到達能夠產出知識(Knowledge)的地步。這揭示往後人類要逃過被AI取代的風險,就必須往更高層次的洞見(Insight)、智慧(Wisdom)和影響力(Impact)邁進。舊時代著重知識上的堆疊和「填鴨式」教育似乎需要退出舞台,未來學生更需要問自己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停留在學習知識上。
這一套思維上的改革在後續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發展中,被蔡校務長發揮得淋漓盡致。蔡校務長承接在產業革新上發現到台灣缺少發展AI人才這一問題,毅然與當時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發起人決定以培育AI人才作為切入點去推動產業AI化。他深知各行業界老師傅們對AI並不熟悉,就算培養新的畢業生在剛進入行業時亦難以找到行業AI化的突破口。因此在第三和第四部分,談到人工智慧學校的行動和社會創新人才的建議時,他以各行業的在職生為媒介,在收集自家公司的數據後,一起以「解決問題」的角度發展AI化的點子,並帶回業界。
最後,蔡校務長以他於哈佛大學學到的調適型領導模式來勉勵一眾來自社會創新研究所的同學們。他希望未來同學能夠發揮出影響力和領導能力,把各個相關的利益關係人聚集一堂,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努力。因著蔡校務長對本次演講的精心準備和對AI發展鉅細靡遺的介紹,激起同學們在演講後熱切地詢問更多有關於資訊安全和未來教育與AI相關的問題。相信無論是同學還是來聽講的老師們,對本次演講皆獲益良多!
你是否有在關心著某個議題❓
你是否對創新思維抱有期待❓
你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你是否對社會創新研究所躍躍欲試❓
社創所在九月迎來新一屆的學生🙋🏻♂️🙋🏻♀️
過去的一個月裡他們參與了大大小小的活動與課程
而究竟身為社創所的一份子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們找來幾位社創所新鮮人
淺淺分享他們在社創所的第一個月過得如何❗️
一起來瞧瞧這些最新鮮的感想吧✨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Videos (show all)
Category
Contact the school
Address
鼓山區蓮海路70號
Kaohsiung
804
高雄市三民區民族一路900號
Kaohsiung, 807
會長:陳在翔 副會長:顏珮如 策劃長:陳采𣶏副策劃長:涂庭瑄 資訊長:蘇奕智 副資訊長:林可晨 美宣長:王秀卉 副美宣長:顏珮如 總務長:陳柏翰 副總務長:傅筑筠 秘書長:尤采菱 副秘書長:何昱瑨
Kaohsiung, 812008
AI⊇STEAM AI:人工智慧 Science:科學 Technology:科技 Engineering:工程 Art:藝術 Mathematics:數學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部訂[助理教授] 邱啟員 主持
燕巢區深中路58號商業智慧學院MA302A
Kaohsiung, 824
我們是我們是我們是——✨智霸高科智商系✨⠀ 如有重大事務要處理請先私訊我們,否則將無法及時處理。 🐬智商系會像海洋生物一樣陪伴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