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in Quotient and Neurofeedback Technology Center

BQNF
1. Brain Quotient Report - Brain Health, Functions, Development
2.Neurofeedback Training

11/09/2024

慣性的負面心態

晚飯時鄰桌的對話...

父:張點菜單呢?唔見嘅!(認真地在找)
女:喺呢度!(隨手將放在椅上的點菜單拿回桌上)
父:你找數喇!咁得戚!
女:(無言)

做女的,是否下次要有錢找數才可幫父親找回點菜單?又或找到也要很害羞、尷尬似的才可告知父親?又或見到也不出聲?

09/09/2024

「未來孩子」(Future Kid)有何特徵?

之前的帖文提及培育「未來孩子」的目標、學習模式與知識類別,不過就算老師掌握如何設計、撰寫未來的課程,也未必能有效教導這些隨著社會環境轉變而影響其「基因表述」(gene expression)的未來孩子。

作為老師都應該發覺近年接觸到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似乎愈來愈多。當然,有些說法是我們對SEN的了解愈多,家長或老師都自然敏感度提升,以前沒被察覺歸類的現在都可能被發現。不過,絕大部份SEN都與基因有關,而現今社會不會檢查與SEN相關的基因,也沒有限制結婚。既然如此,有SEN基因的孩子是否愈來愈多,問題只是會否表述出來而已。

「基因表述」會受壓力、情緒、人際關係、信念、想法、恆常運動、學習新事物、飲食等影響,而現今社會壓力愈來愈大、母親懷孕時也無空間放鬆、父母子女間衝突常現、不健康的飲食、缺少運動、社會氣氛負面,SEN基因的表述會愈來愈多。試想,未來一班如果有三份二都有不同程度的SEN特性,老師真的懂得處理?更遑論教導培育!

另一方面,隨著家長不斷追求對腦發展的食物、奶粉配方、補充劑,以提升孩子的腦效能,可惜沒有協調、平衡的概念,未來會否愈來愈多資優(敏感、易鑽牛角尖),但生理緊張、腎上腺素高的孩子?我們現在的老師也未必能清楚理解辨識,更何況因應每位學生不同的特質來教導!

要處理「學習多樣性」,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自己學習」,即每人學自己喜歡學的東西,以自己的方式、進度進行。不過如果是這樣,又何需返學校(校服、午膳、來回接放)?而且老師懂得真正引導學生透過「後設認知」評鑒、檢討自己學習的質素,從而將學習果效提升?本人見很多外國的學校/國際學校都是讓孩子匯報所學,正面讚賞外,就只會由老師提出更好的建議,讓他們考慮,當中很少會引入「思維技巧」(供「後設認知」的知識)。

有自閉傾向的學生,自由讓他們學,當然不會跟其他人交流、討論、合作。意思是所有有SEN特性的孩子都會依照自己特性的喜好學習,返學多年後問題不單沒有改善,反而更嚴重。所以隨了配合未來孩子的特性去教以外,隨著腦科學研究的發展,教育未來孩子的學校,會否真正去了解每個孩子的腦特性,透過不同的任務、活動便其腦部發展得更好?真正造福未來的孩子?!

培育「未來孩子」,對腦科學的認知必不可少!

09/09/2024

我們真的懂得培育「未來的孩子」(Future kid)?

有學校非常有遠見,邀請我們以「未來的孩子」(Future Kid) 作主題演講,這是極少的學校會有心去研究的。一般學校的焦點都是放在目前 - 如何教得完課程?如何管理課堂秩序?如何處理學習多樣性?如何使學生成績進步?如何保持收生人數?如何使學生入到出名的中學、大學?...

其實很少很少學校會問,很少很少老師會思考,現在的課程、上課的方式、學習的方法、考試的內容,究竟是否有助孩子在未來的世界可以有競爭力?可以被重視及幸福地生活?最簡單例子就是現在的課程花很多時間要求學生串字、寫字、運用合適的文法(低階思維:記得、了解、運用),但其實有了人工智能(AI),孩子未來究竟需要的是死記、理解、運用,抑或是更高層次可以駕馭人工智能的能力(高階思維:分析整合、評鑑、創造)?

上面所講的只是孩子學習的「目的」和「方式」(低階多是記憶和操練;高階多需要嘗試、比較、思考、突破),而學習「內容」(知識)方面,其實由過往的「事實型知識」(Factual knowledge)、「程序型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提升至「概念型知識」(conceptual knowledge)、「後設認知型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而人工智能的發明,就是基於研究人腦神經的概念,加上後設認知(thinking about thinking)人類/人腦的認知過程和反應而開發的。

簡而言之,需要「死記」、「解釋」、「應用」的「事實型知識」(生字、藥名...)、「程序型知識」(計算步驟、實驗步驟...)可能已由人工智能取代;而將所見所聞所經歷的進行「分析整合」,而由孩子得出的「新概念」(概念型知識),進而將這些由孩子自己整合的「新概念」去「評估」是否可行?有否需要修改?就是不斷創新、革新、改良(「創造」)的能力,當中包括「評鑒」、「改良」、「創造」(分析、比較、整合、評鑒等,都有特定的思維技巧,老師和家長懂嗎?懂得教嗎?)更合適的人工智能幫助人類服務。

大家認為,現在學校孩子每天學、做的,回家後家長、補習老師迫做的,是過去的知識、能力,抑或未來的知識、能力?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是重要的資源,究竟是否用得其所?

很多學校可能都有興趣讓老師「知道」這些「高階思維能力」和「四類型知識」對未來孩子的重要,但如果只是夠時間講一次給老師聽(就是過去世紀的學習目標和方式),而無法讓老師自己體驗、比較、分析、整合「新的意念和想法」(經歷教未來孩子的目標和方式),又如何使老師真正明白、理解、應用、分析、自我檢討、創造切合廿一世紀的教法?如果認為「聽過」、「講一次」就會做到,真的完全不了解人腦是如何學習的。那倒不如節省勞師動眾、安排場地交通的時間、資源,派篇文章給老師看便可!?

作為老師的我們,有否想過,如果不裝備自己成可教未來學生的老師(不單是傳授知識),將來就會由未來老師(AI-有耐性解答及傳授知識)取代我們?可惜教育界很多的校長、老師,都是經歷過往學習模式成長的,自然習慣用舊的一套思考方式去處理新世紀的學與教。無奈!

06/09/2024

因應中午12:40改掛3號風球,中心將於下午2:40正常開放,下午3:00的訓練亦會如常進行。

05/09/2024
03/09/2024

勿將天賦作缺憾!

絕大部份願意捨己為人,無私奉獻,救助弱勢,悲天憫人,感染世界,大愛天下而受後人歌頌敬仰的救人英雄、宗教領袖、萬世師表,其中一種腦功能特性必然是右腦比其他人特別特別敏感,因右腦是重感情、容易易地而處、對別人的情緒反應敏感、感性為主,倘若比左腦強,即情感重於理性、為大眾而忘私,才會捨身行道、捨身成仁。

右腦特別敏感、特別強的孩子,由於感情特別豐富,怎會捨得離開自己最親的人?所以返幼稚園的初期,大多數會難捨難離,哭的時間比其他孩子久,日數比人多。很多父母就會視之為「煩惱」、「缺點」、「負累」並不斷向其他人埋怨。要知右腦敏鋭的孩子同樣也緊張別人怎看自己,尤其是父母,但自己的腦特性如此又無法克服,便容易產生內疚、不安、既自責又責人的情緒,將自己的特性視之為缺憾,久而久之不但影響情緒、與人的合作相處、甚至自信和自我形象,未來本是有能力救人助人的他/她,反而成為別人、家庭的負擔。

父母不用遷就右腦孩子而不用其返學,只要那間幼稚園的老師有愛心、懂得營造正面愉快的學習環境,右腦孩子慢慢就會認識新朋友、愛老師而喜歡返學。重點是,父母不要將這此與人不同的行為反應,定性為缺憾、負累。因為這種負面的定性,會改變子女原來可以發光發熱的一生。對待任何腦特性的孩子也應如此!

多了解人腦特性,避免被偏見所蒙蔽!

25/08/2024

你準備好未?

大家有否發覺,近年的孩子似乎愈來愈聰明,愈來愈反應快,也愈來愈難管教?

當然管教的模式,社會的壓力,和家長情緒的穩定性都會是原因之一,但大家有否想過,奶粉商不斷研究的新配方,懷孕時的特定補充劑,使嬰兒的腦部發展愈來愈快,而家長亦趨之若鶩,以為孩子聰明就不會「執輸」「蝕底」,可惜他們並沒有有考慮自己、學校老師是否懂得欣賞,應付得來?

資優、訊息處理速度快的腦:

1) 嬰兒聽得懂你批評、取笑他/她,你會小心說話嗎?
2) 模仿速度極快,你會謹言慎行嗎?
3) 對周圍影音訊息敏感,你的居住環境夠靜嗎?
4) 對身邊人的情緒反應敏感,你情緒穩定嗎?
5) 右腦資優常希望別人陪伴,怕分離,你有時間陪伴,有耐性接納難捨難離嗎?
6) 左腦資優常好奇追問,堅持不懈,你有耐性解答或懂得引導嗎?
7) 資優會容易計較(小器),易對事情不滿或與兄弟姊妹衝突,你能忍耐及懂得處理嗎?
8) 左腦資優會易堅持自己的原則、計劃和想法,你自己夠彈性去接納嗎?
9) 右腦資優會捨己為人,會因朋友的需要而忘卻個人的目標,你會欣賞和接受嗎?
10) 資優會「想多咗」、「鑽牛角尖」,很小事也易引發不斷思考、煩惱、情緒,你會接納和耐煩嗎?
11) 資優思考、探索不斷,不喜歡睡覺的,你能諒解和接受?有體力陪伴嗎?
12) 資優對同齡的學習,或記憶背誦的方式不會感興趣,你會接受嗎?
13) 資優很多道理、藉口,你客觀辯論的能力夠高嗎?
14) 資優長期被要求做低層次、沒興趣、沒挑戰的功課會變得如「行屍走肉」「毫無目標」,你有辦法避免嗎?
15) 獎與罰對資優可能都起不了作用,你懂其他方法嗎?

生了個聰明的寶寶,不懂理解和培養,彼此都會痛苦!

13/07/2024

追求卓越 vs 逃避內咎

很多非常用心教孩子的父母,為了避免孩子犯錯,都慣用「歸咎罪責」及「負面後果」的教導方式,如孩子搶去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父母便會說:「人哋玩緊個玩具,點解你唔等人哋玩完先才玩?你冇其他玩具玩咩?一定要搶人哋果個?咁樣係無禮貌架,以後個個小朋友都怕咗你,其他家長見到都唔想佢哋啲小朋友跟你玩,如果老師見到一定會罰你架。你想唔想無小朋友同你玩,老師都唔鐘意你?」

以上的教導方式,家長只側重短期目標,希望以負面後果恐嚇孩子,加重其罪咎感,使其以後不敢再犯,但忽略了去保護孩子的原始追求欲(日後追求理想的動力)、孩子的自我形象和自尊感。

「唔等人玩完」即「衝動」、「無耐性」(不用講出口但含意如此);「你冇其他玩具玩咩」即「你貪心」;「一定要」即「固執」;「搶」及「無禮貌」就必定是負面定性!大家可能會問:「搶人玩緊的玩具,不就是衝動、無耐性?自己有嘢玩還要搶人的,唔係貪心?其他的不要而硬要那玩具,不是固執嗎?動手去搶不是無禮貌嗎?」

大家想想,遇到心儀的對象,會否等身邊其他所有人都追求不果才會去嘗試?人人都希望入讀那間很有質素的大學,既然這麼多人爭,又有其他大學,自己就應該放棄?發現理想的工作/職位,大家會等沒人有興趣才去應徵?參加跑步比賽,讓所有參加者過了終點自己才過?否則就是衝動、無耐性、貪心、固執?倘若發現較理想、較好的東西而希望爭取就是衝動、無耐性、貪心、固執,那麼未來孩子甚麼也不想嘗試、不願爭取、甚麼也沒有所為、無動機改進改善,是否就符合我們作為家長的期盼?

那麼遇到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我們應怎樣處理?

(1)我們應問孩子:「為何希望得到那個玩具?」「那玩具比其他玩具好的地方?」來幫助孩子非只為衝動,而是真正有比較而發現所追求目標的價值;

(2)邀請孩子留意每一個小朋友,每一次只能投入玩一項玩具、看一個電視節目/視頻片段,帶出取捨的概念,再問孩子:「如果在同一時間內,只能玩一個玩具,你會選哪個?理由/價值在何?」讓孩子將心目中的價值排優先次序;

(3)倘若孩子在思考比較後,仍然覺得別人正在玩的玩具是最有價值,如果孩子有相關經驗,可以問孩子:「你見過小朋友/大人搶別人的東西,會有何後果?」讓孩子自己思考做一件事會帶來的後果(如果無相關經驗,就用角色扮演方式,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東西被搶後的感受);

(4)問孩子:「除了即時去搶的方法,還有甚麼方法可玩到那玩具?」引導孩子遇自己未來喜歡的事物,可有不同的方法去爭取,如孩子想得不多,父母亦可補充幾種(有好有差的方法更理想);

(5)讓孩子比較大家所想出的方法,問孩子:「哪個方法最好?哪個方法最差」,但重點是幫助孩子自己去分析每方法所帶來的正、反後果;

(6)最後,問孩子:「下次再遇到你喜歡、希望得到的事物,你會怎樣處理?」(資優、較成熟的孩子,期望可講到上面的思維技巧)/或問:「下次想玩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玩具,可以怎做?」(年紀較幼的孩子,期望可講到其他爭取那玩具的方法)

這樣,既能肯定孩子對追求美好事物、追求成功、追求卓越這原始動機的認可;又能幫助孩子去分析、確定自己目標的價值;同時明白人生資源有限,要作出取捨;最後要尋找最合適、最理想的方法去爭取,而失敗不應放棄,只是未找到合適方法而已。對比只用負面角度歸咎孩子的動機,只側重行為負面後果而使孩子對選擇不合適方法去爭取想要的而感愧咎、羞恥,是否更能培養積極進取、追求卓越的品格?

07/07/2024

考考注意力,了解神奇的人腦!

03/07/2024

2024. 7-8 月暑期優惠☀️⛱️

23/06/2024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省/檢討能力?

如果孩子不懂得/沒能力自我檢討、自我改善,就只能靠父母及身邊人不斷提醒、不斷批評才能符合基本要求。隨著年紀增長,父母再難從旁提點,身邊同學、同事、朋友也難事事教導,未來就可能不斷面對犯錯失敗、被批評責罵、被杯葛排斥,但不懂反躬自省,反而怨天尤人、憤世嫉俗。這類人大家有否見過?見得多嗎?

要培養一個人懂得/有能力反省,需有下列基本條件:

硬體/腦機能方面:
(1) 前額葉機能夠強 - 思考、分析、反思、檢討、計劃、改良的基本能力(硬體)
(2) 頂葉機能夠強 - 留意到過程中的效果、現象、別人的反應,才知道出現問題(硬體)
(3) 左丘腦處理訊息速度正常 - 對目標、原則、數據、次序、過程、輕重有認知能力(硬體)
(4) 右丘腦處理訊息速度正常 - 對易地而處、身同感受、不同人的思考角度、別人的情緒反應有認知能力(硬體)

軟體/思維技巧、習慣、心態方面:
(1) 處事、待人、接物、學習的技巧(仔細標準步驟) - 例如我們要求孩子檢討自己的中文字寫得如何,孩子是否需要有具體正確的筆順、部首分割的比例、各種筆劃的標準形態、書寫空間範圍的大小比例等?倘若沒有這些準則,孩子怎去比較、分析、改良?
(2) 運用上述技巧的機會(自行嘗試、犯錯及檢討的空間) - 例如學習駕駛,學習者是否需要有足夠自己真正嘗試駕駛的機會,初期可能多犯錯,而透過不斷改善才熟能生巧?
(3) 引導/激發反思檢討的機遇 - 例如上述駕車例子,倘若在嘗試過程中,師傅一見有問題就全部預先幫學習者踩剎車、打燈、轉軚,最後又不用自己考試就過關,那位學車者取牌後真的懂駕車嗎?所以有好的導師在過程中引發學習者自我反思、讓學習者自己嘗試及檢討;又或學習者考牌後沒人提點而不斷產生交通意外,被迫自己檢討,從痛苦中學習,也可能學到真正的駕駛技術,掌握駕駛能力
(4) 從不同處境、不同例子、不同經歷的深化機會 - 延伸上述例子,將自己已懂的駕駛技巧及檢討能力,應用於左軚或右軚車、不同車型或車款、不同國家/地方的道路情況、不同人的駕駛方式及後果,從而優化自己的經驗和技巧。意思是能否引發此人日後在不同地方駕駛及檢討學習的興趣

上面所舉的只是較簡單易懂的例子,倘若我們希望培養孩子勇毅、有彈性、清楚說話表達、後設認知(檢視思考模式)、創造革新、透過不同渠道收集訊息、以同理心聆聽別人說話、善用所學知識、控制衝動、感恩讚嘆、共同協作...等成功人士的特質,孩子需要的是掌握:
(1) 勇毅、有彈性、控制衝動等的具體、可操作的技巧(仔細步驟)
(2) 創造可運用上述技巧、步驟的機會(可改變教學模式或家長安排家務/活動)
(3) 運用技巧/活動過程中引發留意、反思、檢討的模式/機會(教育局自主學習的重要元素)
(4) 將留意及檢視這些技巧擴展至日常生活中(不斷關注、留意、檢討、反思才能建立思維/心智習慣、心態)

究竟在家庭或學校中,怎樣培養上述「心態」、「思維習慣」、「心智習慣」的具體方式、技巧、步驟?當中重中之重就是那些技巧(每項心智習慣的技巧/細則)和引導進行反思/後設認知的策略。這也是我今年度改良「心智習慣」暑期課程的焦點。

在香港,已有兩間幼稚園同時掌握了發展孩子硬體(腦基礎教學)及軟體(16種成功人士的心智習慣)的課程及教學策略,她們是聖馬提亞堂肖珍幼稚園及元朗商會幼稚園,大家訪問一下兩位校長及老師,又或接收了她們培養出來的孩子的小學,便可了解她們的學生有甚麼特質。

我不知道未來是否仍有精力再開「心智習慣」的暑期課程,所以希望已掌握幫孩子發展硬體(腦科學)的老師和家長,但仍未掌握發展軟體(思維/心態/心智習慣)技巧和策略的,可把握機會參加。

https://forms.gle/2QFn6jTfDoZ4XjPc7

10/06/2024

青春期的溝通-小心第一句!

過去的一星期,正進行深夜的「腦科學」家長線上課程,剛提及「簡單、清晰、友善、正面的說話方式」,有家長就即時提出「如果子女玩手機/打機過時,如何叫他停止?」

當時我的舉例就是:「你一向都很守信用,你計劃打到幾點鐘?」這句說話的字眼會使刺激對方的網狀激活系統,將「一向」連繫到父母的信任、「守信用」連繫到自己的承諾、「計劃」連繫到思考抉擇、「幾點鐘」連繫到時鐘,這樣就不易刺激到他的情緒,但會即時讓他醒覺已夠鐘及相應的承諾。相反,如果父母第一句是「過鐘啦」就代表責備,「你都唔守信用嘅」 就抹煞了他之前的努力,怎會不憤怒?

有一位家長即時就嘗試運用,提醒鄰房的青少年兒子停止電腦遊戲,並即時回報喜訊,孩子真的立刻停止及回報母親(當然,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腦特性,試用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效果,有時是需要諒解和微調的,也視乎彼此的關係,是否已破裂),母親也十分喜悅!

不要少覷一句說話對人腦的影響,向ChatGPT提問都需要思考,何況有情緒反應的人類?

05/06/2024

於心不忍!

見到可愛的小動物緩緩行出馬路,預見很快就會被車撞傷、撞死,而牠就在你身旁,你會忍心不阻止嗎?

尤如見到非常愛護自己孩子的父母,因不了解孩子而用了不當的方法教導,使雙方關係日差,孩子已開始出現情緒困擾、精神緊張、說謊逃避等徵狀,如情況沒有改變,可預見這孩子未來的自我形象、自我價值、自信心及與父母關係的崩潰,必定會影響其未來的發展,甚至摧毀其對家庭、親人的信任。你有機會,可以忍心不提醒嗎?

願意付出時間,深夜參與我線上課程的家長朋友,他們不就是為了孩子願意犧牲自己玩樂及休息時間,真心愛護孩子的家長嗎?如果知道他們因誤解了孩子、想錯了方向,或限於自己的腦特性,而用錯了方法,我怎可不盡力去提醒?所以通常為家長答問的時間,都會比原來課程的時間更長。

今年有新參與課程的家長朋友私下對我說:「你的耐性和續航力是超級水準的,若是我的話體力腦力早耗光光」。我收到後當然十分感激及鼓舞,因確實連續幾晚課程及加班補課,身體是十分疲累且說話也十分艱難,但倘若透過我的努力,能激勵家長們的鬥志,重燃他們的希望、提振他們的信心,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這一點一滴可能影響到一個家庭的幸福、一個孩子的一生。

身邊有很多跟我同年紀的朋友、同學,就算他們不用捱夜,不用辛勞工作,只是享受退休生活,他們一樣會有長期病患、一樣每晚只能睡幾小時、一樣會腰酸骨痛、一樣頭髮愈來愈稀疏。所以大家不用為我擔心,我內心感到十分滿足及幸福!(今年已將大部份答問時間改為日間或凌晨以前)

就讓我任性一下吧!

04/05/2024

學員注意,黑雨安排☔️

根據天文台的最新通告,未來數小時內將有黑色暴雨警告生效。為了確保大家的安全,黑雨期間中心將暫時關閉,請各位學員勿前往中心上課。

若您子女因黑雨滯留於中心,請放心,中心將會保持開放,直到家長前來接回。

請密切留意天氣變化及天文台的最新消息。如有任何疑問,請隨時聯絡中心。

📞2622-2332 / 5400 2484

Photos from Brain Quotient and Neurofeedback Technology Center's post 29/04/2024

來匆匆,去匆匆,知己交流最輕鬆!

上星期末,到澳門主持工作坊,太太有同行。在酒店吃早餐時,太太見到外面建築地盆的一個現象,就引起了我們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她說:「為何那些運送泥頭的泥車,將泥傾瀉在一個位置就離開,又要由另外較小型的剷泥車,將這些泥運往另外的位置?直接由泥車送到剷泥車運到的位置,豈不更慳功夫?」

由這個話題,我們就嘗試根據目視所見,推斷這地盆的工程所屬;又討論了地盆區域及功能分配;又探討了由剷泥車轉運或泥車直接運送的優、缺點;工地及工業安全考慮;個人工種及整體規劃的不同考慮;易地而處代入工地工人的生活和感受;現代年輕人的刻苦耐勞能力;人類適應力的認知與培養;珍惜和感恩身邊的好同事...

後來,我駕車回港時就想,究竟現在的夫婦們是否都會就身邊一些不起眼、不關己的事而進行思想交流、研究探討?如果說交流不關己之事太奢侈,那有否一起認真客觀的討論、分析自己子女的行為現像?當子女跟自己一起時,又有否天南地北地一起探討身邊人、事、物引發的思考?有時,這樣的交流能觸及社會政策、公平及管治制度、經濟民生發展、行政管理概念、生活經驗和體驗、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信念信仰、親情恩情等,是否比在學校學的更有價值、更深印象?

培養一個懂思考、有品德、熱愛生命、重視恩情、有理想目標、關愛身邊人及周遭社會、有能力跟不同人相處溝通,會否由自己每天每事,點滴薰陶下,會更有成效?外面的老師、導師有耐性、時間跟你的孩子交心、談心嗎?

你知道很多孩子、成人都是很孤單的嗎?根本沒有人真正想了解他們的想法、煩惱,除非是跟自己沒血緣關係,受了薪的社工和輔導人員,可悲嗎?

23/04/2024

2024「腦科學與教育」家長線上課程-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WBiTYZ5Qn6AhbM4N7

21/04/2024

未能如各位所願,抱歉!
(2024家長線上課程)

今年工作壓力十分繁重,雖然之前預算5、6月只能開辦兩個課,但近期收到很多家長跟我分享用了「腦科學相關策略」而明顯見到親子關係及子女培養上的改善,深深了解到家長朋友及他們親友的需要,所以盡量於本年度安排四個家長線上課程(見附件)。

大家如有興趣或親友有需要,請留意線上報名的連結將於4月23日(星期二)晚上10:00公佈及接受報名。由於當中有部份課程名額不多,故先到先得,請大家通知親友把握時間報名。

18/04/2024

放鬆性醒覺(靜觀)能力的重要

我在12/4有關「知味」的貼文,提及「走神」、「腦霧」、「恍惚」、「不安」、「憂鬱」、「焦慮」等問題均與放鬆性醒覺能力相處,很高興有朋友希望多交流關於「憂鬱」、「焦慮」與這能力不足的觀點。

下面為一些近年相關的科學研究:

(1)放鬆力跟血清素關係密切,這2014年的研究發現血清素的慣性釋放量會影響前額葉皮質,亦與焦慮和憂鬱症相關(Albert et al., 2014)

(2)靜觀(Mindfulness)在很多研究中已證明能促進「放鬆性醒覺」能力,這202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與「靜觀冥想」同樣能改善社交焦慮問題(Goldin et al., 2021)

(3)2023年的一項文獻回顧研究發現,靜觀能促進腦部「可塑性」和「彈性」,逆轉「固化」(不變通、執著)的問題,這研究綜合分析靜觀改變了與自我、應變、多角度考慮相關的四個系統(Giommi et al., 2023)

大家有興趣也可參考及作深入研究。

參考的文獻:

Albert, P. R., Vahid-Ansari, F., & Luckhart, C. (2014). Serotonin-prefrontal cortical circuitry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henotypes: pivotal role of pre- and post-synaptic 5-HT1A receptor express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8, 199. https://doi.org/10.3389/fnbeh.2014.00199

Goldin, P. R., Thurston, M., Allende, S., Moodie, C., Dixon, M. L., Heimberg, R. G., & Gross, J. J. (2021). Evalu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vs Mindfulness Meditation in Brain Changes During Reappraisal and Acceptance Among Patients With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sychiatry, 78(10), 1134–1142. https://doi.org/10.1001/jamapsychiatry.2021.1862

Giommi, F., Bauer, P. R., Berkovich-Ohana, A., Barendregt, H., Brown, K. W., Gallagher, S., Nyklíček, I., Ostafin, B., Raffone, A., Slagter, H. A., Trautwein, F. M., & Vago, D. R. (2023). The (In)flexible self: Psychopathology, mindfulness, and neuro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 IJCHP, 23(4), 100381. https://doi.org/10.1016/j.ijchp.2023.100381

16/04/2024

感動、珍惜、有幸!

近年有財力的醫療集團(我認為本質是「商家」),接觸過我們中心,聽過我講解的「全面腦效能分析報告」,認同十分準確,便搶簽了專營權希望將此助人的產業據為己有,並封殺我們的生存空間。

他們是全香港接觸過這科技的眾多團體中最有眼光的,就我們透過這科技已幫助了真正患有過度活躍、自閉譜系、讀寫/語言障礙、注意力缺乏的孩子大大改善。問題是他們出心可能跟我們不同,就是他們沒有真正花時間去鑽研腦科學、去研究腦波分析及訓練的專業、去了解每個孩子訓練後隨著腦機能改變而顯於行為上的不同,而選擇最簡單的售賣儀器讓孩子自己在家訓練。

為何我會說售賣儀器是最簡單?只要大家看過我的同事(中心的導師),是如何幫助嚴重自閉的孩子做訓練,大家便知道殊不容易。有些完全不懂說話溝通、有些只會不斷搖晃而不會望屏幕、有些不斷大叫發脾氣、有些完全無反應、甚至有些打我的同事,大家認為他們的父母、傭人有能力不刺激他們的情緒而幫他們做訓練,每次約一小時,累積至數十甚至數百小時後才會合作、投入、坐定做訓練嗎?

見到他們幫孩子訓練時的耐性、愛心、溫柔、投入,你都一定會跟我一樣覺得很感動。大家會否也很珍惜這樣有愛心、願意為這些不一樣的孩子付出的年青人嗎?還有,我真心有幸能跟他們一起在這生中共同並肩為理想而前行。

附圖為疫情後由中心出資讓他們一起到韓國旅遊及學習時的照片,以示慰勞及表示感激。其他兼職同事一樣是盡心盡力的,但我們非大財團所以暫時未有資源如此慰勞他們。希望日後可以!

08/04/2024

睡不著,腦內盤旋!

既然我接觸到的兩間澳門學校,她們的老師是這麼認真和關愛孩子,大家認為澳門的家長還需要認識「腦科學」嗎?澳門的孩子和年青人需要這方面的幫助與培育嗎?

01/04/2024

竟然敢問!咁問!

上星期觀課,真的難得一見!課題是清明,談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時有學生問:

(1)作者提到路上行人欲斷魂,那麼作者自己有無「欲斷魂」?(老師答:應該有)
(2)從何而知作者有「欲斷魂」?(老師...)
(3)如果作者都是「路上行人」,那麼究竟他是一邊行一邊作詩,抑或是事後才作?(老師...)

學生能「主動提出問題」,正是近五年教育局外評觀課總結報告中提出是「全港學生普遍缺乏」的表現,所以最新小學課程指引在教與學的環節,開章明義就提出要「提升學習動機」及「主動性」。而這間學校的學生在不同課堂中也有類似「主動提問」的特性,所以她們在上年外評的教與學環節中獲得很高的評價。

其實絕大部份孩子在未被「老師主導」的教學模式污染前,都會提出不同方向的問題,可惜絕大部份學校的老師都只重視標準答案,不會容讓、接納、欣賞孩子有疑及敢於提問,因會阻礙老師心目中的安,影響教學進度(廿世紀及之前的教育均是老師主導、知識為重)。

這間學校已超過十年運用「腦基礎教學」,他們所有老師不論新舊均已接受過我多次的觀課評課,就是剛入職的老師,也能做到學生多互動、多交流、多提出意見,重點是老師重視學生的前額葉及左、右丘腦(創意及明辨思維),所以會提供學生安全、被接納提出不同意見、想法的空間,而最後老師亦有能力及方法使學生理性地討論、接納同學跟自己不同的意見,及整合於原來課程中。

如果你的孩子有資優特性,相信他/她亦希望提出咁有深度、咁仔細、咁有創意的問題,而不被忽視及批評!

Photos from Brain Quotient and Neurofeedback Technology Center's post 17/03/2024

人在變而教育方式不變,有資源也是浪費!

最近到一間學校主持家長講座,跟負責的主任聊起家長「出席率」問題,原來她跟很多負責為學校籌辦「家長講座」的主任均發現,近年出席率愈來愈低,甚至有一間學校,約一百人報告出席,最後只得一人。她告訴我說,跟同行多次討論也想不到原因,十分煩惱(找不到原因就找不到針對性的方法解決,如同香港學童自殺率問題一樣)。

在2019社會事件開始,以至三年疫情期間,我都曾經跟大家分享十分擔心,就算事件、疫情過去,隨之而來的「皮質醇」過高而導致社會大眾的精神健康及社會氣氛問題,會需要我們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及輔導人員的長期、大力跟進。相信認識我的老師、家長朋友亦應該聽過我說。

皮質醇是疑慮不安、擔心時釋放的腦內化學物,當長時間皮質醇量過高,就會出現退縮、逃避、不想接受挑戰、怕承擔責任、甚至怕接觸新事物、怕學習的特性。不知大家有否發覺社交媒體、平台中的回應交流也好像減少、有些以前會回應討論的朋友也慢慢消聲匿跡、需要較認真深入思考的貼文也不想去看,除了飲食旅行寵物玩樂慶祝子女等較簡單的內容仍有市場外,其他需多讀、多睇、多思考的都不會吸引?

皮質醇過高,容易導致內心的煩惱、記憶在沒有事情要思考面對時不由自主的浮現,所以乘車、行路、坐定聽別人說話時就會走神、發呆,所以在街上、車上大家可能會見不不少若有所思、恍惚,甚至唔記得下車、冒失的情況出現(ADD),即邊緣系統太活躍,常處下意識的狀態(Theta wave),而相對負責意識層(思考、清醒、抉擇、執行)的前額葉主導能力便會下降,所以不少腦科學研究發現,長期抑鬱症除了皮質醇過高外,還會出現前額葉功能下降,智能會不斷衰退。

根據上述的邏輯,皮質醇高不想外出、學習、接觸新事物、面對現實困難,哪會有動力去報名?就算報了名,前額葉執行力弱會否有能力驅使自己出門口去參加(凍、忙、下雨、未食飯也成大阻力)?前額葉的思考及集中力弱,聽了一小時講座的內容,大都走神聽不到、聽不明,他們會有何得益?既然無得益,為何要大費周章花時間出席?

今年度其實政府撥了很多資源(二十多萬)給學校籌辦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因政府亦明白只青蜓點水聽一、兩次講座,絕對不能幫到家長改變固有的想法,改變教導孩子的方式,所以必須有系統、較長期的培訓。問題是,如果培訓方式仍是坐定定聽講座,改變不了家長們皮質醇、前額葉弱問題,政府花了資源、家長花了時間、學校花了心思,家長也不會得益,參與率只會愈來愈低。所以,主持家長教育的講者、專家是否應該轉型,在講解重要教育理論的同時,使參加者可開心、互動、協作、交流(增多巴胺,減皮質醇)及即時體驗、思考、討論、解難(激活前額葉)?

有幸獲一間小學邀請為他們設計跨三年,接近三十次聚首的家長教育課程,期望透過交流討論、調節多巴胺及互動體驗的「腦基礎教學」模式,讓參與家長們不單腦知識上得以提升,就連有抑鬱徵狀或精神健康困擾的也能大幅改善(廿一世紀教育的焦貼是提升能力、改善態度,而非只傳授知識)。初步反應不俗,繼續努力!

04/03/2024

陽光與血清素效應-影響精神健康

昨天在FB分享了「多天難得一見的陽光」照片,並提提大家把握釋放血清素的機會。原因是血清素與精神健康密不可分。

足夠的血清素能幫助人平靜、放鬆、容易入睡,也能提升一個人的思考效能、自律性和睡眠質素。促使釋放血清素的方法是:大肌肉帶氧運動、無壓力、有安全感、處於熟悉的環境、跟關係良好及情緒穩定的人在一起、不被人騷擾、聽65-75bpm的舒緩音樂及戶外陽光。

近日多天沒見陽光,天色陰暗,會影響血清素的釋放。有研究發現陽光日照時間較短的季節會導致自殺率上升,這也跟陽光與血清素釋放量相關(Vyssoki et al., 2012)。因此,如果身邊有親友,原本情緒已不佳或已有抑鬱徵狀,在這段時間我們便更要多關注他們,並把握有陽光的日子,約他/她到戶外走走。當然,保持每星期有大肌肉帶氧運動就更有幫助。

附件有這研究的來源,有興趣可參考!
另外,濕度特別對男性有影響,家長、教師也需留意!

04/03/2024

訓練孩子變成聽指令的機器?

接觸過不少孩子有資優特質,但由於其他腦效出現強弱差異問題(如專、注力弱;生理緊張嚴重而情緒易失控;左右腦不協調而語言、閱讀、抉擇困難;五感太敏銳等)而需要做神經反饋訓練。很多孩子訓練了一段時間後,數據及行為上都有明顯改善,但有小部份家長仍會提出質疑:「點解佢仍然是沒心機做功課?」「點解佢仍然會唔理睬我?」「點解佢依然會弄喊亞妹?」「點解佢仍然會整鬼做怪?」「點解佢仲會發脾氣?」「點解佢一樣被老師投訴?」「點解佢一樣會駁咀?」「點解佢一樣唔合格?」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神經反饋訓練是訓練甚麼?如果孩子的專力、注力、放鬆力已經平衡及提升了,而他/她仍然是資優,當然對低層次的死記爛背認知學習不會感興趣,而注意力強了亦會留意到身邊人的不滿、單打語氣,處事的不公平、雙重標準及言而無信等,資優者自然亦會有不滿情緒,有時可能選擇用較保守的方式表達(如沈默、不回應),當然有時也會透過情緒表達,因他/她仍然是一個人!?

至於仍會整鬼做怪,因左腦資優必定喜歡尋根究底、鑽牛角尖,不斷喜歡研究和做實驗;而右腦資優則創意和想像力無窮,在平常智力的人或自閉譜系的人而言,當然覺得他/她整鬼做怪,但絕大部份情況是只會否定而不會尊重和有耐心去聆聽他們的演繹和解釋。

有情感反應是正常人類的正常反應,我們需易地而處去想想孩子的情緒不滿是否也合理?再看看孩子是否比前較理智及較快平伏?如果是則是集中力、放鬆力已足夠和平衡。三種力夠強及平衡,不等於沒不滿和沒有情緒!?

很多家長一聽到老師投訴就腳軟、頭暈、失理智。試問,在世上做人怎能會有被所有人認同的呢?有在社會工作過的人都會經歷過,怎樣努力做好都一樣有人不滿!?所以我們只能夠看不滿我們的是什麼人,他們會否跟自己有利益衝突?會否有過節?是否有偏見?或者是負面特性的人?

以上述的邏輯,家長應思考的是,投訴孩子的老師是否都是人?是人會否都會有偏見、先入為主、執著?曾否跟孩子有過節、有不快的經驗?會否是負面特性的人?所以要了解清楚,是全部老師都投訴抑或只是部份?那些投訴的老師跟孩子的關係如何?性格特質如何?究竟投訴甚麼?當時發生甚麼事?家長不能只聽一面之詞,就判斷孩子沒進步,有問題!

試想,大家如遇委屈,向自己配偶訴苦,而對方二話不說就認定是你自己不對,你就算是正常的人,會否也會表達不滿?會駁對方?會失望甚至放棄再講?如果資優孩子遇到的就是這樣的老師(大家認為世上是否有這樣的老師?),他/她會否出聲、駁咀、表示不滿、甚至放棄這科?再加上自己最親的家長也如斯看自己,孩子應有何感想和回應?

神經反饋只能幫助孩子提升其各方面的腦效能,讓資優孩子能有更清晰的目標、原則,更仔細分析邏輯、道理,更有計劃及毅力去實踐,更有留意和觀察力,更理解身邊人的意見和需要,更有動力去嘗試不同方法去實踐自己的目標。但無法使孩子只將毅力和集中力用於身邊人的要求上而放棄自己的目標;無法使孩子對成年人的不公平、雙重標準、羞辱視而不見;無法使孩子對沒意義、沒價值的事情契而不捨。事實上,資優孩子就是因為對社會、世界的不滿、不公、不義、不合理才會更努力去研究、學習而希望帶來改善、改革,作為家長,你會選擇站在理解、支持他們的一方,抑或站在他們不滿而希望去整治改變的一方?

神經反饋只能訓練、改變「硬體」(腦機能),而「軟體」(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思維技巧、思維模式、處世態度)則需要旁人示範、引導、教化,從而學習和掌握。所以訓練後就是將一個有高效能的孩子交回給家長、老師去培育、教化(為硬體編寫程式),如果程式輸入錯誤,高效能的硬體產生的傷害、破壞可能更大。所以我們希望提供的是「腦科學與思維教育」,而非只是「神經反饋訓練」;對象並非只針對孩子,更重要的是家長,尤其家長如何諒解和跟資優孩子溝通,幫助及引導孩子思考。

所以,我們訓練孩子的目的,是提升他們的能力,而非訓練一具聽話、合作、沒獨立思考和情感的機器!

01/03/2024

女性不會知道的近況

近年愈來愈多在男公共洗手間,發現不少男士如廁後沒有洗手便離開,差不多每次都見到,太誇張!

大家會問,為何我會留意到?原因是(1)洗手位置多接近出口,其他男士由內面直接不洗手就離開,必定能見到;(2)因為我某些腦功能不太弱(你猜猜是甚麽腦效能?)

我通常見到的,都是在大型商場的洗手間,甚麽類型的男士也有,包括穿食肆制服的、衣著光鮮的、還有不少年青人。由於我有職業病,任何事情總會嘗試分析:(1)甚麼腦特性的人才會去完洗手間不洗手?(2)為何這類腦特性的人會愈來愈多?(3)這些人的出現,跟近年的教育、風氣有何關係?

不知大家有何看法?會否跟我的想法相同?

31/01/2024

原來誤解了對方!

曾經有家長,感覺自己孩子很負面、常常「嬲爆爆」、抗拒自己要求他做的事情、向自己發脾氣,認為自己的孩子是 "Negative" 「負面人」。與此同時,家長亦埋怨自己的丈夫也是常「嬲爆爆」及抗拒自己的建議,所以應該丈夫是「負面人」,因此也遺傳及感染了孩子。

後來他們做了掃描及出了「全面腦效能分析報告」,卻發現父子兩人均非「負面人」,哪麼為何他們平常的態度這麼負面?原來因為母親是「集中力」強而「注意力」弱,這樣就容易使身邊人感到不被尊重、不安及不滿。

「集中力」強就是強於執行「自己」的目標、想法;「注意力」弱就易忽略環境中細節的變化、可能出現的變數、身邊其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這種特質投射在相處合作上就可能會出現下列情況:

(1) 自己的目的/目標無論如何都希望實行,旁人表示反對也都不太理會,甚至可能自己離隊去達成自己的目標,旁人不想就分道揚鏢吧!

(2) 自己每時每分每秒都用盡,跟孩子慶祝生日去晚膳,其實也安排了見其他人,做其他事。

(3) 跟親人朋友交談聚會,也不斷回應、處理事情(非緊急的)。

(4) 自己的想法未必會告訴身邊、合作的人,不會給身邊人心理準備,所以只有其他人配合自己,隨時候命。

(5) 不會感覺其他人的反應、不滿是重要的,因執行自己心目中的任務才是最重要。

(6) 將事與事、約會與約會的安排,排得密不透風,甚至絕大部分時間趕不及,對其自己而言不太介意,因遲到要別人等,別人趕得辛苦等,其不會留意,也不是其優先考慮,因最優先是完成自己的目標。

所以,愛她的親人就唯有隨時候命、滿足完成其計劃,能繼續跟她在一起就一定是很愛她,但情緒上當然會不好受,尤其是「右腦」主導/敏感的人(愛難以得到回應)或「左腦」主導/敏感的人(有自己的計劃、程序、原則,需清晰的目的和心理準備),而如果真的是「負面人」(抗拒被人安排、指使的),衝突就更大。

能真正理解人腦不協調而產生的行為特性,雖然相處起來也不一定容易,但起碼了解對方的困難、限制,而不會認為對方是刻意對自己不好,怨恨可能亦會較輕。再反觀自照,自己腦特性可能也會為對方帶來煩惱,才容易諒解對方,不會輕易放棄!

Photos from Brain Quotient and Neurofeedback Technology Center's post 12/01/2024

世界上有哪些學校真正重視學生的「腦」發展?

由我們認識「腦科學為本的教育」(Brain-Based Education)開始,就盼望著學校無論在辦學宗旨、日常行政運作、課程編排、課堂教學、學生輔導、課外活動/輔課活動、家校協作、學生表現評估、校本評核等範疇,也能基於「腦科學」的研究與學理的,這樣的教育才是最全面、最科學、最人本、最切合廿一世紀、最劃時代、最有利於每個孩子因應其獨特性成長與發展的。

努力推動了18年,我們都是日以繼夜,夜以繼日,來者不拒(只要學校、老師、家長)地將這理想去傳承的,但無論推動者怎努力,缺少了懂欣賞、志趣相投、有相同抱負、具學習和實踐能力、有熱誠、肯擔當的伙伴,也無法全面及長期的落實。因要全面及長遠發展,非得到上致校董會,下致每一位老師、職員、工友的認同和配合,是難以推行的(有些校長想,主任不想;有些老師嚮往,但校長不想長期落實;有些校長及老師均想,校董會不認同),因此能有一間學校,可上下同心發展全世界從未有試過的「腦科學與教育」融合的領域,殊非易事!

非常幸運和感恩,18年後的今天,竟然有六間學校能有如此的抱負、熱情和魄力將夢想實踐。大家現在看的只是數行文字,但她們所承受的挑戰、質疑,所付出的心力、汗水是難以想像、衡量的(並非教育局要求,是學校自己為學生額外做的)。

這六間「腦基礎認證學校」包括:牛津道啟思小學(銀獎)、聖馬提亞堂肖珍幼稚園(銀獎)、天主教博智小學(銅獎)、香港真光中學幼稚園(銀獎)、元朗商會幼稚園(銀獎)、明愛莊月明中學(銀獎)。

剛收到明愛莊月明中學的學校快訊,當中有提及成為「第一間腦基礎認證中學」及「第一間設置腦訓練中心」的心路歷程,及如何真正配合廿一世紀以學生「能力」及「態度」為教育重點的方式-既重視理論,更重實踐執行(如練武),藉此跟大家分享。

03/12/2023

博覽預告(2):全港唯一間透過「腦波訓練」成功幫助SEN學生改善的學校

絕大多數教師和家長都知道,透過「行為觀察」以判別「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多有爭議及欠準確,就是被斷了症的學生,除了食藥、行為治療及增聘額外人手幫忙管控外,實質對學生的真正病因沒多大幫助(靠藥物控制),而對教師在教學上的支援亦十分不足。

我們兩年多前試推行「腦波掃描及訓練學校先導計劃」,協助學校在校內設置了兩套可供「腦波掃描」及「神經反饋訓練」的儀器,同時為全校老師提供「腦波分析」九小時的基本培訓,這樣學校便可選擇(1)為全部新生提供基本掃描以判定每班內「集中力」、「注意力」、「放鬆力」高、低及左或右腦強、弱的比例,如是者老師便可因應班內專、注那種力較弱,左、右那邊腦較強,而選取我們提供的教學策略(如多注意力弱,就應多作同學間互相重複重點或肢體回應;如多右腦較弱則應循步漸進加強合作互動規範與禮儀);班主任亦可鼓勵學生參與能提升自己較弱能力的課外活動(也是我們為老師提供的培訓),雙管齊下幫助所有學生改善。

學校亦可選擇(2)只為老師發現學習或社交能力有問題,或已被判斷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腦波掃描及分析」,以確認學生真正的問題/困難所在,而SENCO(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亦會將腦波數據通知負責老師,一來避免任教老師誤會孩子有意破壞秩序,二來可提醒/支援老師使用合適此腦特性的相處/教導方式(我們會為學校負責的兩位老師提供共24小時的「全面腦效能分析報告」(BQ Report)分析及講解訓練,當中包括教導不同腦效能偏差孩子的具體方法和建議。

其中一間參與先導計劃的中學,在校長信任及支持,負責老師盡責推動,班主任投入參與下,為10位確診/懷疑是SEN的學生提供「全面腦效能分析」而報告分析的情況、現象百分百準確(任教老師亦出席聽報告的講解,同時確認報告的分析準確),跟著學校認真切實地為那10位學生,提供三個月的「神經反饋訓練」,而切實有認真參與訓練的學生,絕大部份見到明顯改善(如開學全年未有講話的學生開始講話、習慣不交功課的開始交功課等)。

此學校現正添置更多「腦波掃描及訓練」設備,更設置及裝修了一間新的「腦訓練中心」,讓更多有需要的學生可作課外活動般自我訓練;而學校的老師亦可透過「神經反饋」訓練改善自己的睡眠質素和精神健康;還有原本能力正常的學生也可借此提升自己的專、注和記憶力(新裝修房間見附圖)。

12月16日(星期六)下午第一節的平行環節,我們已邀請了該校的校長和負責老師親臨分享使他們雀躍的成功經驗及未來的發展計劃,而我們來年亦會開辦第二屆的先導計劃,名額暫定4個,而當天環節中亦會進行簡介及接受即時登記 (名額將考慮學校對推行相關計劃的誠意、對「腦教育」的信任度和先到先得原則)。

有興趣的學校(我接觸過的學校都大部份表示有興趣)請記得派老師、主任出席了解/登記;希望自己孩子就讀的學校也提供這些服務/課外活動訓練的家長,也可出席及索取資料,以便之後提供給學校。我們希望愈來愈多孩子、家庭受惠,以減少孩子因學習及能力問題而產生的壓力和無助感,也希望減少學童輕生的個案(因「全面腦效能分析報告」中有一項指數是能較準確識別有潛在自毀傾向但全無表徵的)!

網上報名:
https://forms.gle/mjLqCAjLQ98tjmWY6

Want your practice to be the top-listed Clinic in Hong Kong?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Videos (show all)

2023年1月1日生效
🎊🧧BQNF新年健腦活動 —🎊🧧

Address


Office C, 11/F, Legend Tower, 7 Shing Yip Street, Kwun Tong, Kowloon
Hong Kong

Opening Hours

Monday 11:00 - 19:00
Tuesday 11:00 - 19:00
Wednesday 11:00 - 19:00
Thursday 11:00 - 19:00
Saturday 10:00 - 18:00
Sunday 10:00 - 18:00

Other Hong Kong clinics (show all)
HealthRise Medical Centre 健之昇醫療坊 HealthRise Medical Centre 健之昇醫療坊
1002 Lucky Commercial Centre, 103 Des Voeux Road West
Hong Kong, 852

健之昇醫療坊由廖錦洪註冊中醫師主診, 主要提供針灸保健、內外全科、天灸,擅長治療長新冠、濕疹、失眠、精神緊張等。

Chevron Professional Nursing Home 善衡專業護養院 Chevron Professional Nursing Home 善衡專業護養院
新界荃灣西樓角路222-224號豪輝商業中心第2座2字樓 201-204 室
Hong Kong

Please visit our website : https://www.chevronhk.com/

Aroma Healing Room Aroma Healing Room
Aromahealingroom@ymail. Com
Hong Kong

身心靈樂活空間 your holistic living space http://www.aromahealingroom.com

Organic MaMa Ltd Organic MaMa Ltd
九龍牛頭角鴻圖道6-8號樂居工業大廈5樓C室
Hong Kong, 852

Food Is Your Best Medicine!推廣以自然, 飲食, 生活改善健康, 治療疾病.

Healthkit Medical Centre 康傑醫務中心. Healthkit Medical Centre 康傑醫務中心.
Room 1806, 18/F, Regent Centre, No. 88 Queen's Road Central, HK
Hong Kong, 852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康傑是一所以「心」傳「幼」的醫務中心,醫生本著醫者父母之心以最合適的方法醫治帶病的幼童,希望小朋友能以最短時間康復起來。

Jump Start 7 Day Weight Loss Program Jump Start 7 Day Weight Loss Program
Room 1604-5, Wilson House, Wyndham Street
Hong Kong, 999077

The Jump Start 7 Day Weight Loss Program is a brand new life changing diet system. Unlock the secrets to successful weight loss and healthy living. Indulge your senses on a delicio...

Dr. Jen Ng Paediatric Chiropractor Dr. Jen Ng Paediatric Chiropractor
Rm2102, Kwai Hung Holdings Centre, 89 King's Road, North Point
Hong Kong

本診所旨在為廣大市民開啟健康之門, 致力於回饋社會, 為每個到來的寶寶提供實惠優質嬰幼兒脊骨神經健康護理照顧好從初生到學生每一個珍重的成長時刻,令寶寶們可以沒有遲緩地維持最健康的狀態成長發揮最大的潛能。

堅城中醫 Kennedy Town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Clinic 堅城中醫 Kennedy Town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Clinic
香港西營盤正街18號啟正中心11樓01室
Hong Kong, 852

港島西首間本地大學中醫主理之診所,以實力屹立西環十四載,提供專業中醫治療服務

關東百源堂(靈藥德興堂)聯合藥廠有限公司 (Pak Yuen Tong) 關東百源堂(靈藥德興堂)聯合藥廠有限公司 (Pak Yuen Tong)
Harbour Industrial Building, Ap Lei Chau
Hong Kong, 00852

香港中藥醫管理委員會註冊編號 Chinese Medicine Council of Hong Kong License No. : PM-20

國際醫療痛症中心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Pain Centre 國際醫療痛症中心International Healthcare Pain Centre
Hong Kong

Chiropractic becomes more popular in Hong Kong. Feel free to leave any questions, I will try my best to help!

RondishCare RondishCare
Unit G&H, 4/F, Block 1, Kwai Tak Ind. Ctr. , 15/33 Kwai Tak Street , Kwai Chung, N. T.
Hong Kong

Healthcare news,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or all caregivers and their families

RL Sports Therapy RL Sports Therapy
Hong Kong

Sports, deep tissue & pregnancy massage therapy, baby massage training & Pi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