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心怡)
Nearby non profit organizations
Roosevelt Road
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永和區保福路二段, Xinbei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
這是一個家屬與社會人士一起行動的協會,共同投入精神疾病預防的工作。
【二手衣再生公益計畫 x 心怡舊衣回收】
讓你的二手衣再次展開全新旅程!
Roots攜手 #社團法人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傳遞溫暖力量、支持友善循環🤝
,"衣"起攜手傳遞愛💞
🔍 全台專櫃▶ https://bit.ly/46n44RN
_
▪活動日期:8/1(四)-8/31(六)
▪活動專櫃:Roots 全台專櫃(OUTLET/官網除外)
▪活動方式:行動會員至全台專櫃捐贈Roots二手衣,每捐贈乙件Roots二手衣,即可享乙件服飾現抵$100優惠
(乙件二手衣折抵乙件全新服飾$100、二件二手衣折抵二件全新服飾各$100...依此類推)
▪活動說明:
- 新衣折抵須成為行動會員方可享優惠
- 新衣折抵優惠不得與其他優惠及優惠券合併使用
- 優惠券之折抵金額不得累積Roots會員點數及消費累計
- 回收限定:良好衣物如T恤、POLO衫、連帽外套、牛仔褲、襯衫、裙子、棉褲...等/不可捐贈破損及嚴重髒污
- Roots保有活動修改及變更權益
「關於社團法人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
是由精神障礙者家屬組成的團體,成立於1994年1月,
並就「需求、法令、資源及技術」四個層面,研究協助精神障礙者建構生存之道。
心怡生活重建景美工作站為精神障礙回歸社區的行動範本,推動舊衣回收工作。
每次特賣會都是心怡學員們的實戰練習
從籌備、場佈、銷售、接待、收尾
一次次從經驗中學習和成長
從工作的掌握度建立踏實的自信與成就感
歡迎大家來玩,也來看看您認識的老朋友們~
以下是特賣會資訊:
⭐️歡迎再次光臨🛍️心怡百貨公司🛍️
我們將於6月22日(六)於工作站1樓會場舉辦特賣活動🚩🚩🚩
AM10開門中-PM3關門中
這次一樣準備多樣化的寶藏等您來挖掘
歡迎鐵粉新知一起來玩
☑️尋寶CP值超高商品
☑️跟上二手環保潮流
☑️就想來敘舊聊聊天
#報名連結在留言處
進入今年最後一個月,
回顧這一年,
您有沒有好好善待自己?
是否在忙碌中停下腳步,
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聽聽自己需要什麼?
👂👂👂聽到了!
您的衣櫃還有點空!
心怡百貨公司聽到了!
12月23日聖誕前夕,
有生之年,善待自己!
🎤🎶歡迎再次光臨
🛍️心怡百貨公司🛍️
我們將於12月23日(六)
工作站1樓會場舉辦特賣會🚩🚩🚩
AM10開門中-PM3關門中
男女童裝+鞋包+生活雜貨,全家人可以一起來補貨
冷冷的天,只有滿腔shopping熱血能抗寒
☑️尋寶CP值超高商品
☑️跟上二手環保潮流
☑️就想來敘舊聊聊天
報名請填寫表單,非常歡迎您的共襄盛舉!
https://forms.gle/XeayPxoHaoRN9cyG9
進入今年最後一個月,
回顧這一年,
您有沒有好好善待自己?
是否在忙碌中停下腳步,
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聽聽自己需要什麼?
👂👂👂聽到了!
您的衣櫃還有點空!
心怡百貨公司聽到了!
12月23日聖誕前夕,
有生之年,善待自己!
🎤🎶歡迎再次光臨
🛍️心怡百貨公司🛍️
我們將於12月23日(六)
工作站1樓會場舉辦特賣會🚩🚩🚩
AM10開門中-PM3關門中
男女童裝+鞋包+生活雜貨,全家人可以一起來補貨
冷冷的天,只有滿腔shopping熱血能抗寒
☑️尋寶CP值超高商品
☑️跟上二手環保潮流
☑️就想來敘舊聊聊天
報名請填寫表單,非常歡迎您的共襄盛舉!
https://forms.gle/XeayPxoHaoRN9cyG9
11月份心怡有出差及員工旅遊活動
因此本月舊衣捐贈採分段開放
#第一階段開放:112年11月14~17日
視第一階段開放情況決定第二階段時間
♻️112年11月14~17日捐贈項目與標準♻️:
1️⃣ #成人不限新舊的春夏上衣洋裝褲子裙子,如背心、短袖、七分袖、薄長袖上衣及洋裝,短或五、七分的裙褲
2️⃣ #成人冬季九成新上衣毛衣洋裝外套
3️⃣ #青少年嬰幼童裝不限季節九成新無明顯瑕疵
4️⃣ #八成新以上運動鞋布鞋登山鞋,無破損、無氧化、無脫皮、無龜裂、鞋底無明顯磨損。 #不收鞋款:高跟鞋、拖鞋及雪靴不收。#鞋子請拍照私訊
5️⃣ #八成新以上手提包後背包,無破損、無氧化、無脫皮。
#不收包款:有輪子硬殼行李箱及環保袋、活動或環保類帆布袋及不織布袋、有活動mark類不收。
這些不收⛔男女西裝外套⛔冬天下著長牛仔⛔棉被⛔枕頭⛔床單⛔圍巾 ⛔毛巾⛔襪⛔娃娃⛔書⛔電器⛔不收
#可裝袋或裝箱
#捐贈資訊以心怡舊衣回收粉絲團及官網為主
#郵寄貨運宅配及親送地址
116台北市文山區景明街16號
心怡舊衣回收專案
聯絡電話:02-2931-2001.2931-7127
收件時間:週一到五上午10點到下午6點,中午12點~13點半休息,國定假日不開放
1.是否有其他捐贈地點 #沒有
2.不確定是否符合捐贈項目 #請拍照私訊
3.衣服用途:我們是協助心理障礙朋友參與舊衣回收工作,回收後衣物作分類整理義賣,所得作為他們的薪資
4.心怡可以提供到府收嗎?
#目前到府收衣僅服務我們的活泉之友志工
5.制服或同款衣物有收嗎?
#超過10件以上的同款式衣物請先私訊詢問
6.公司、團體或大量募集捐贈可以合作嗎?
#聯絡電話:02-29312001
( #11月17日仍可寄出)
11月份心怡有出差及員工旅遊活動
因此本月舊衣捐贈採分段開放
#第一階段開放:112年11月14~17日( #寄出日)
視第一階段開放情況決定第二階段時間
♻️112年11月14~17日捐贈項目與標準♻️:
1️⃣ #成人不限新舊的春夏上衣洋裝褲子裙子,如背心、短袖、七分袖、薄長袖上衣及洋裝,短或五、七分的裙褲
2️⃣ #成人冬季九成新上衣毛衣洋裝外套
3️⃣ #青少年嬰幼童裝不限季節九成新無明顯瑕疵
4️⃣ #八成新以上運動鞋布鞋登山鞋,無破損、無氧化、無脫皮、無龜裂、鞋底無明顯磨損。 #不收鞋款:高跟鞋、拖鞋及雪靴不收。#鞋子請拍照私訊
5️⃣ #八成新以上手提包後背包,無破損、無氧化、無脫皮。
#不收包款:有輪子硬殼行李箱及環保袋、活動或環保類帆布袋及不織布袋、有活動mark類不收。
這些不收⛔男女西裝外套⛔冬天下著長牛仔⛔棉被⛔枕頭⛔床單⛔圍巾 ⛔毛巾⛔襪⛔娃娃⛔書⛔電器⛔不收
#可裝袋或裝箱
#捐贈資訊以心怡舊衣回收粉絲團及官網為主
#郵寄貨運宅配及親送地址
116台北市文山區景明街16號
心怡舊衣回收專案
聯絡電話:02-2931-2001.2931-7127
收件時間:週一到五上午10點到下午6點,中午12點~13點半休息,國定假日不開放
1.是否有其他捐贈地點 #沒有
2.不確定是否符合捐贈項目 #請拍照私訊
3.衣服用途:我們是協助心理障礙朋友參與舊衣回收工作,回收後衣物作分類整理義賣,所得作為他們的薪資
4.心怡可以提供到府收嗎?
#目前到府收衣僅服務我們的活泉之友志工
5.制服或同款衣物有收嗎?
#超過10件以上的同款式衣物請先私訊詢問
6.公司、團體或大量募集捐贈可以合作嗎?
#聯絡電話:02-29312001
2023心怡生活重建社區網球邀請暨成果觀摩賽
時間:111年11月11日上午9點-下午3點
地點:板樹體育館紅土網球場
歡迎志工參與,學員體驗,家屬參觀
陪伴者的黑夜與日出
#活泉雜誌42期
#家屬故事
文字:Mohni
圖片:Pinterest
從小,我就受情緒所苦,由於成長於吵鬧不休、充滿指責與批判的環境,為了保護自己,我學會不將喜怒展現於外,也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常壓抑自己的感受。雖然我很少為自己發聲,但心裡其實既敏感又脆弱,因而養成和周遭人事物保持距離的習慣以免受傷,看似個性溫和好相處,但是與他人之間總感到有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也沒有真正可以傾訴的對象,最常體會到的滋味是孤獨。或許,這也奠定我以後想要成為一個陪伴者的想法吧!長大後,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可以吸引我的地方,我對任何事情都無法產生興趣,工作一個換一個,做事也三分鐘熱度,自我價值感低落,常陷入週期性低潮。我覺得自己被困住了!而當人迷失時,生命總是會為你敲一記響鐘。
妹妹精神疾病發作時,我心裡受到極大的衝擊,家中一片愁雲慘霧,父母消極負面的態度,讓我覺得必須承擔起責任來協助妹妹。好在後來找到心怡,我就像在最無助的時候,抓到一根救命的浮木。然而,心裡的憂愁還是無法消解,我需要面對不時席捲而來的悲傷與憂鬱,還有生命未解的習題-我究竟為何而來?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我無法接受人們告訴我: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生存。但也不知道如何獲得答案。
步入心靈探索之路
因為妹妹在心怡復健後症狀趨緩,我也稍有喘息的機會,結了婚、換了工作,生活趨於穩定,但仍與家人衝突不斷、對工作倦怠、與人之間也存在很大的疏離感,這一切都讓我身心疲乏不堪。於是,我開始走上心靈探索的旅途:用塔羅牌及OH卡解讀投射、接觸靈魂療癒、內觀、到透過奇蹟課程學習真理,轉變思維,移除無法愛的障礙。不知不覺這趟旅程走了將近十年,雖然還有許多待化解的信念,但心靈也有了一番革新。過去曲折的歷程,讓我能理解細微的情感變化、瞭解認知與行為和情緒的關聯。我領略到當人受恐懼或愛驅動時,對生活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也見證過放下怨尤轉換為愛的美麗。我相信,當一個人被信任與全然接納時,他會放下錯誤的認知,也成為一個接納者,心底那股泉湧的力量,將會如日出般昇起,它是來自生命源頭的贈禮,就深潛在每個人心中。
在尋求圓滿的旅程中,因自己經歷過無條件的愛,自然也會想要把愛傳達出去,讓喜悅共享。我覺得,這就是我的任務。付出與接受愛,是生命的本質。光是能有傾訴的對象並獲得無條件的接納與真誠的回饋,就足以讓一個在黑暗中的人擁有站起來的力量。我想成為一個陪伴者,不是透過教導別人怎麼做而改變他,而是為每個人照映出他的美善,讓人內在的光明引領他做出改變。坦白說我還在學習,但看著一個人恢復對生命的信心令我由衷感到喜悅,也願意透過更多的經驗來深化及實現自己的理念。
踏上自己的軌道
今年對我來說是特別的一年。我感受到自己和外界關係的轉化,生活開始順心起來。偶然聽聞有機會讀心理學資料並考取英國TQUK心理諮詢師證照時,便被吸引了。當時只是因為對心理學這門學科好奇,想更深入了解人心,順便考取證照,日後若有機會整合我喜愛的心靈探索工具如:塔羅、心靈圖卡等提供服務,會讓前來諮詢的人比較放心。
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讀到許多觀念與自己內在療癒過程所學不謀而合,覺得像是在提供我理性的架構,結合自身的經驗,重新梳理這些知識,再整合與補足。其中,我特別欣賞一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他強調人人內在都有成長與自我實現的潛能,只要我們同理、尊重、無條件接納,並以信任的態度建立真誠的關係,就能使對方願意接受新的思維,轉變認知,化解情緒,自己獲得成長的動能。當我看到這裡時,內心十分激動,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而這時考上TQUK證照似乎也不是一個巧合,像是鼓勵我踏上自己的軌道。雖然從目標建立到具體實踐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但我願意持續學習並對機會保持開放,等因緣俱足時讓具體的方法自行展現。
2023心怡的威薩克慶典
—心怡生活重建行動研究研討會
#活泉雜誌42期
#處遇規劃行動
文字:施明玉
圖片:Pinterest
楔子
在今年(2023)初,開始構思研討會的方向時,在思索要用什麼樣的主題,要怎麼進行,唯一確定的方向是社群上的深耕,這一年經歷了許多,但是轉換成研討會,要怎麼進行?說實在沒有頭緒。
歲末之際的春節,我自行前往太平山,進到大自然中。一路上從山下的小雨到山上的放晴,以及隔日難得的日出,感受到大自然的共振與迎接。這兩天在太平山,從鐵杉林步道、翠峰湖的寂靜山徑,到見晴古道,都能看到的訊息就是每棵樹都在展現自己的價值,有紮根矗立,長高到看不到盡頭,這是多少的經年累月的累積,就這樣毫無疑惑的一路往上;也有因風雨倒塌的樹木,但卻因為獨有奧陶紀苔原,穿上綠色的樹衣苔蘚而添了生動氣息。每棵樹無論怎麼長,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一群樹卻能共譜和諧曲,帶來如此自然與美麗之景。這樣的體驗呼應了理想中社群的樣子,每個角色,都是獨一無二的,或許這是接下來這一年要深入體會的方向。
這讓我想到心怡生活重建教育也是會長在山上童年生活經驗,產出的智慧結晶,耳熟能詳的吳郭魚回生術以及母雞孵蛋的故事,會長的經驗,告訴我們,生活中處處留心,都能帶來啟發及當下需要的答案。
而我在這一趟太平山之旅中,過去一年來不及消化的沉重,也在承載這片美麗森林的土地裡,不斷釋放、分解,並轉化成前進的智慧。這是一趟難得的經驗,一個人的旅行,從自己的核心需求出發,並且面對真實的自己,有機會一定要試試。
會長的邀稿
年後,養生休息一段時間的會長開始與工作團隊通信,讓人振奮不已,他看了去年雜誌未如期發行,因此建議工作團隊寫下「如何接觸協會、在工作中的體驗與未來的規劃」,鼓勵大家並帶來寫作靈感。
整理二十年的工作經驗,是有趣的反思過程,這些過程的經驗,並思及三個人代表的是不同階段的歷史串連,也發現了這是個開創的重要歷程,三個不同的切入角色,也代表不同層面的能量。因而形成研討會主題—接觸與體驗。
以「接觸與體驗」作為行動研究的主題,也讓每個在其中參與的角色,藉這個機會在新一年的第一季停下來回顧過去的經驗,因此年假後就進入準備的狀態,不斷經歷反芻、消化與轉化。
研討會倒數
每年的行動研究研討會,我們會邀請活泉之友共同參與,每一位出席的朋友,都帶來一份祝福與支持,這是集氣的過程,帶來的力量與勇氣是加乘的,形成的磁場共振,也會自然分享給在場參與的人,並且我也感覺到一股趨勢的能量,如同是大自然脈動,或是宇宙的神聖秩序,推著我們進到下一個階段,而在前進之前會有一些問題需要克服,要把不再適合的舊有模式卸除,也才能更加輕鬆的前進。
4月進到第二週,研討會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期,經歷一件事件發生—一位在工作站多年的學員爆發不穩定。讓忙碌加劇的同時,在行動研究研討會的時間發生,也帶來很大的警醒與轉化的意義。
學員不穩定事件的發生,同時檢視著三項功能。一是工作站長期經營的社群功能,二是學員本身的復元及獨立的功能,三是家庭的功能。透過這次事件,可以看到,工作站、工作團隊以及社群具備的完整功能,在社群與整體團隊的成熟條件下,就像是舖路與造橋的角色,在出狀況時,可以爭取緩衝的時間,讓「難行」的路,「能行」。但另一層面也代表,生命要避免原地打轉,要靠自己的雙腳前進,以及雙手決定要如何揮灑,而這些行動的能量,要看當事人是否願意起身,以及家庭成員是否具備回應這些問題的能量。這次的經驗加深了「自助、人助、天助」內涵,這是一段有具有意義的過程。
這是個艱鉅的挑戰,過程中充滿各種失控與不確定,也是再次證明這個工作無法單靠一輔導人力可以克服,處理的同時間不斷帶來輔導方法的更新與升級,在社群中得到的緩衝時間,再將問題回到每個角色的生命功課。這個過程,讓我走過挑戰的複雜滋味,處理後的平靜放鬆,以及此刻詮釋時的喜悅。
研討會當天—自我價值
這次研討會,工作團隊在與會好友的支持下,娓娓道出這段過程的堅持與努力,三8世代(註)象徵在協會的三階段歷程。第一個階段是家屬角色的徐聖惠老師,經歷協會從沒有補助,全由家屬投入,到爭取到充足補助的階段;第二階段我以專業科系的角色加入,經歷政府補助不穩定,一切歸零,發展社會支持團隊,朝獨立運作方向發展;第三階段是球隊志工介紹加入的費詩涵老師,這時舊衣回收進入實驗階段,而生活化、實用化已有雛形;協會的專業累積,打出心怡的招牌已建立。協會透過三個角色,看到這個模式淬鍊與精實的過程,而三位也代表不同階段的意義,與不同面向的能量展現,寫到這裡又是滿滿的感動,這是堅持而來的。
我們從歸零運作中,不斷的定義與開創這套生活化的模式的專業。所以要回到自己在做的事上,用心投入以行動研究整理累積的案例與經驗,更重要的是聚集社會的參與,形成支持的共識團隊。研討會當天在場的活泉之友就是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計劃的共識團隊,因此從工作團隊、交流志工(家屬)、工作隊(學員)、受訪志工、網球後援、舊衣宣導到社會宣導志工的報告與分享,也就完整了這個計劃,今年研討會的亮點是專業後援的分享,專業工作者從自身的相關經驗,分享了自然而重要的專業背書,並進到了下半場的重頭戲,黃嬡齡博士的國外經驗專題演講。
研討會進到尾聲,也帶出了「自我價值」討論。協會推動工作的過程,從一開始面臨各方的打壓,遭遇各種難以想像的困難,經由一路堅持、對話、行動與傳承,而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長出自己的樣子,這就是協會在行動中展現的「自我價值」。
在現今的個案服務模式下,極易產生主流社會價值觀投射期待在工作者身上,工作者只能以建立專業界線來預防,但仍不易避免。在心怡生活重建,第一步以社群作為「社會安全網」,第二步是有機會回到或選擇面對生命功課,生命功課的具體意義或許可以解讀為身而為人的功能修復,我們每個人都有生命功課要面對。一個人的價值,是自己隨著生活的體驗不斷的自我定義,一邊走著,一邊就會看到自己不同成長的樣子。
研討會結束—開始
112年4月20日正好是四月第二次的牡羊新月及日蝕,在牡羊座的29度,再1度就要進到金牛座。有結束及開始的意義,日蝕也會顯現較多的陰暗面,是清理與釋放的提醒。牡羊座是回到真實,金牛座是象徵滋養萬物的大地,日蝕是面對陰暗,回看這段從籌備到結束的過程,很有這些意義。
「威薩克慶典」是一種身心靈界高頻能量聚會帶來的提升與轉化,而我們是在研討會籌備的過程匯集了大家的支持與祝福,也是如威薩克慶的定義一般,在研討會結束,工作站進入下一個新的獨立層次,在接下來雜誌中持續分享。
【關懷保護課程研習營】共有12堂課:
認識精神疾病、精神健康三要素、心怡生活重建教育、精神復健三步驟、家聯會、關懷保護、預後安置概念、社會建構、終身陪伴與社會建構、心怡休閒體育社群、精神醫療資源的運用、活泉之友
以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計劃為主軸的行動知識分享,參與對象為:
1. 想了解並且進一步行動的精神障礙者的家屬
2. 有親友罹病或是有興趣了解這個領域的志工
關懷保護志工研習營的另一個名稱是「關懷保護會議」,因進行的方式是直接討論關懷對象切身的問題,過程中學習實用的知識,並回到問題處理。這是結合行動的課程,而行動必定會帶來改變與成長。
有興趣的伙伴歡迎聯繫:
FB 私訊
電話:2366-0399/2931-2001/2931-7127
email: [email protected]
補助單位:台北市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補助/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千里馬與伯樂(下)
#活泉雜誌42期
#處遇規劃行動
文字:施明玉
圖片:Pinterest
【「超人」加入球隊】
在關懷保護課程中,某次小超帶著內心的疑惑,要求與父母一起參與,這是自主與獨立的訊號,想參與自己未來復健方向的行動。正好桌上放著幾本過去的活泉雜誌,小超徵詢後翻閱,對於其中一期文字想多一些了解,便有了提問與對話。截錄文章活泉雜誌第10期內容如下:
『生涯能量儲存讀書報告─印證與發現』文章中引用一本書名「非洲.馬里多瑪—原住民的治療智慧」的內容:「在人際間的嫌隙之中,可以找到某種對社區有益的珍貴事務,原住民的社會裡,承認衝突的存在,將它當成是一件重要的事:原住民的文化裡,認為衝突是某種針對整個社區而發的訊息,只不過是透過現身於衝突之中的個人表現出來,因此對原住民來說,人際間的衝突並不真的只存在於人際間:所有的衝突都是社區的衝突。藏在兩人之間的摩擦背後的訊息,必須加以消化,成功化解,才能為社區造福。在原住民看來,衝突是自然而有建設性的,人際間隙要比無人聞問來得健康,擔心人際問題會產生摩擦,就會造成個人主義盛行。」
我分享對這段文字的解讀:衝突是社群化的必經過程。每個社群的成員,因為不同的特質與角度,日常的相處的磨擦衝突是社群健康的發展過程,衝突中的對話可導引化解,社群也因此不斷前進與成長,這是由每個人從不同角度的看見、對話與努力,這也是社群的意義。事件或問題本身都是訊號,都是身處在這個社群與社會要共同去面對的,就如同精神疾病也是在傳遞重要的訊息,只當作疾病治療表向的症狀就可惜了,看見訊號才是重點,協會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因而發現社群是人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並努力行動,那麼我們不只發現訊息,也在傳遞訊息,這個社群/社會因為我們的努力也在往前進了。
有行動力的深層磁場啟動了,再加上小超本身的自主性,開啟了新的互動窗口(輔導團隊),帶入新的刺激與改變,之超在5月份順利加入周末休閒體育社群。兩個月的球隊活動啟動了動能,在七月自己面試到一份行政的工作,並前去試做了半天,即使不適應,也是自我了解,也因此確定後續的規劃要先進到工作站紮實訓練,在88父親節這一天,加入社會接觸段的訓練。
【相蓉「滑壘」進場】
相蓉和工作站的緣份很早。她是一位結訓的學員的妹妹,在哥哥還在工作站訓練時曾經短暫來過球場。哥哥結訓後維持參加活泉交流二隊,保持與社群的聯繫。相蓉大學畢業後,生活重心轉移職場出現困難,作息也受影響,一度讓家庭關係緊張。兄妹倆感情好,在6月週六下午,哥哥主動邀妹妹再度到球場打球。網球志工阿桂、佩芬、智瑋等主動招呼陪伴打球。有了哥哥的訓練經驗,母親與父親商量後,也明快的決定讓相蓉加入社會接觸區段的訓練,全家人成為相蓉復元之路的後盾。
看過相蓉平常的行動,就能想像這標題的生動畫面。相蓉的行動裡沒有慢慢走,有各種「花路」—快走、小跑步與衝刺。所以總是快走撿球、小跑步搭車與衝刺打球。或許這是支撐她與疾病共處完成學業的原因,看著前方的目標奮力往前衝,把一切恐懼的事物拋在後面,它們就再也追不到了。
遇到心怡後,老師成為她可以對話的窗口,說出過去發生至今仍不斷在腦中盤旋的人事物,不知道該如何消化與分類,以及目前生活上停滯不前、作息不正常的困擾。在足夠的傾聽後,我建議她以工作站及球隊這個安全的環境為起點,開創學習新的人際關係,我說:現在的生活創造出新的模式之後,過去的人際關係創傷會產生自癒復元的能力,簡單來說,現在需要創造新橋取代舊橋。而對於停滯的生活與混亂的作息,網球運動是最適合啟動的方式。
多年之後與心怡重逢,相蓉毫不遲疑「滑壘」進場,加入社會接觸段的訓練。
【番外篇-A & Z】
這是互相學習的緣份,進到一個剛剛好可以提供安全學習的場域。
在工作站為了工作登錄上的方便,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英文代號,通常是取名字的諧音。相蓉的代號就取「蓉」的音“Z”。小超的代號因為諧音的英文都有人使用,所以他決定要取A。兩人的代號正好是英文字母的頭與尾,這裡重點不是物質層面的排名,我只是從中發現有趣的聯想:兩人有完全不同的角度與專長。一個擅於自然聊天,一個擅於文字表達;一個邊衝邊思考調整,一個思慮縝密想清楚後行動;面對煩惱的事,一個內斂,一個外放。一個界線清楚,一個沒有界線。極端的特質都需要融合,照鏡子,會看得清楚,陰與陽缺一不可。
在這個時候同時在工作站的學習,看似對立及相互易磨擦的特質,在適當的環境與引導下,就可以朝互相激勵學習的方向前進。我想起在一本占星的書「內在的天空」提到的180度的對分相,我們會在對面的星座找到另一面,金牛座追求平靜與簡單,而對面的天蠍座則是剛好完全相反渴望強烈深刻,帶來轉變。」這正好又呼應了在關懷保護課程中,之超在活泉雜誌上看到的那篇文章(註2)後的對話。
歡迎小超與相蓉的加入,你們需要“伯樂”的環境,而我們需要“千里馬”人才。是相信、了解與接納,才能造就千里馬。
註:關懷保護課程,以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計劃為主軸的行動知識分享,參與對象:
1. 想了解並且進一步行動協助生病親人的家屬
2. 有認養生病親友及有興趣了解的志工
家屬與有認養協助對象的志工與課程中分享的自身的案例,搭配課程的內容,逐步推進到行動。
12堂課程為:認識精神疾病、精神健康三要素、心怡生活重建教育、關懷保護、精神復健三步驟、家聯會、預後安置概念、社會建構、終身陪伴與社會建構、心怡休閒體育社群、精神醫療資源的運用、活泉之友,由施明玉、徐聖惠、費詩涵共同完成,共計12堂課。
#千里馬與伯樂(上)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4832616853/posts/695410515963363/
千里馬與伯樂(上)
#活泉雜誌42期
#處遇規劃行動
文字:施明玉
圖片:Pinterest
2022年7月底及8月初新加入了兩位千里馬,距離上一批學員完訓是2020年底,這兩位伙伴的加入有著重要意義。
【工作站為何不主動「大量招收」學員?】
許多喜愛工作站的朋友,認為這套復健模式很好,應該「大量招收」學員,但我明白協會的發展走向是「教育」,不適合扮演「依賴式機構化」的角色。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角色朝著生命的課題上前進,因此工作者本身的能量與開發的資源需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營造磁場共鳴與能量是這個領域工作方式,唯有在整體狀態好時,有共鳴的需求者與協助者不需催促,而會自然匯集。這在我進入協會後,個人的生命經驗時常發生。分享一次經驗:2007年12月在我完成個人社會網絡加入活泉之友滿120位,舉辦了第一場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說明會,在隔年便迎來新的伙伴加入與新的資源聯結單位的補助,這些匯集進來的,都會是在當時最適當的人才,以及足夠當時鍛鍊的資源,這是我第一次體驗會長說的「自然脈動」。在方向與意念正確之後,持續的投入與耕耘,適當的機會就會出現,要有耐心,也要相信,而且不要好奇,不要問,問就是懷疑了,這也是會長經常分享的。這些適當的機緣不見得是頭腦計劃可以達成的,頭腦計劃的意圖若沒有與心結合,不夠純粹或明確,有可能白忙一場。所以要先釐清的是我們到底要推動什麼?想要達成什麼樣的願景?我認為與願意行動的家屬與學員一起努力耕耘與成長—「自助、人助而後天助」仍是核心信念。
【佛系招生,自然匯集】
.
「大量招生」或是「拯救者情結」的背後,要留意是否有「自我價值」的課題,是否忽略計劃或是工作者本身的價值,而需透過大量的學員,或是協助能力來證明。這裡要說明「拯救者情結」或「大量招生」並非不好,許多助人工作的起點都是從這裡開始,要釐清意圖,最終要走向的核心是,每個人都可以是有力量的行動者。
再回到「佛系招生」的意義,既不是原地空等,也不是以 “招生”為焦點,而是先從內部深耕整理,營造深而廣的磁場後,自然會發出「訊號」:歡迎願意共同努力成長的家屬、學員與志工加入。志工介紹有需求的家屬朋友一起來努力,也歡迎精障領域的機構團體成立活泉之友小組共同合作推動。
每個社福團體都有其成立與運作的背景,心怡生活重建教育模式如上所述,走的是核心信念-「自助人助天助」的磁場共振。以工作站來說,形成核心磁場共振的角色與力量,包括工作團隊、家聯會、學員與志工。因此,我們在2021年面對外在環境疫情嚴峻,帶出工作站正面臨的「問題」時的逐步處理,就是在優化磁場的過程。問題如同黑暗中的探照燈,藉由探照燈看清楚下一步:工作團隊建立明確的界線,家屬也有共識配合,引導學員走向獨立,讓每個人長出力量並有所發揮。以此為方向,我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回到當下,將探照到的問題,從界線上,協助每個角色釐清、調整與處理,一步步走向紮實。終於到了2022年年初,相較過去學員進到較穩定的狀態,許多跡象都可以見到工作站整體的能量逐步提升。
【關懷保護課程是家屬最好的行動學習方式】
2022年初,我們發出舉辦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行動研究研討會的訊息,接著在第一季的尾聲3月9日,接到了在慈濟醫院精神科工作的朋友陳宜家心理師的聯繫,她介紹一位家屬簡先生來會談。簡先生在經過徐聖惠老師的說明後,對於社會接觸段中認識120個朋友很有共鳴,因此決定以交流志工的方式加入關懷保護課程。關懷保護課程的另一個名字是「關懷保護會議」,與一般心靈成長課程最大的不同是,因為這個課程關注一個與切身要處理的相關問題,學習實用的知識,並且回到想要解決的問題中去處理,所以這是個結合行動的課程,行動必定會帶來改變與成長。
工作團隊分享精神疾病相關的知識、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計劃(註)。我在已年過七十的簡先生與簡太太身上看到三個關鍵特質:愛子心切、求知欲與行動力。這三個特質在上課時不斷能看到。由課程深入研究與了解疾病的背景原因,積極的學習與調整親子互動方式,並且選擇適合復健的方向。在課程中也把握與工作團隊對話及討論的機會,越討論,前方的路越發清楚了。回想起會長曾經說,模範父母親應要頒發給精神障礙者的家長,為了自己的兒女永不放棄不斷學習成長。
千里馬與伯樂(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695934069244341&id=100064832616853
轉譯師
本篇文章,延續上一篇「每個人的參與成就了社群的完整」,是由志工吳國振先生在每週來工作站開車時與隨車搬運的學員相處時的對話內容,他將每次這些有趣的過程分享給工作團隊。
藉由這篇文章的發表,讓大家看到學員有趣的一面。
#活泉雜誌42期
#活泉之友
文字:吳國振
圖片:Pinterest
112年1月7日
今天我們在做pitch day,有廠商在做玩具的,他們公司叫Q bi,是阿祥最近在說的名字,他說他叫Q bi,我看到這公司,就想到阿祥在說他叫Qbi,內心不自覺得的會心一笑。
112年2月3日
妳知道嗎?我們給銀河取了一個新名字。我們取的名字是,銀河逆翔。因為阿祥跟我說逆翔是一種很厲害的飛機,子彈都打不穿的飛機。
所以我們這次載東西時,我跟他說,我們是開飛機去載衣服,我是機長,他是副機長。阿祥竟然很正經的跟我說,戰鬥機有副機長嗎?我當時真的已無法分辨他是正常人還是我太會幻想。
不管如何,生活多點想像,也許做事情時會把事情變得很有趣也很有色彩。事情真的有顏色嗎?如果有顏色,那我的感覺就像溫和陽光下的自然,充滿了繽紛也充滿了喜悅。這是我在協會工作時的感受。
112年2月22日
阿祥說,我們台灣的媽祖是海王星外星人,我們的彩繪飛機是媽祖叫他從海王星飛過來的,目的是要跟人類交朋友。卡通彩繪飛機是媽祖的坐機。
因為我聽不懂的我會問他,甚至還會問他講的是這個意思嗎。所以有時候真的都快笑出來,可是又不好意思!
妳現在知道我為什麽跟他在一起不會覺得無聊了吧。因為會有很好玩的想像。
112年3月5日
妳知道我星期五跟阿祥去載衣服時,阿祥跟我說一件事,我聽了差點笑出來。但礙於不好意思,我還是控制住盡量不要笑。但事後回想起來,有點慚愧及自責。所以那天回來沒跟你說。
那天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約六十幾到70歲左右的老先生。那人用手抓著褲子小碎步在行走,整個後面的褲子都露到大腿了,整個都是光溜溜的在行走,那人用一隻收抓著前面褲子只遮他的重要部位,另一隻手拿著便當。那時紅燈,我跟阿祥說,我們要不要下去幫他,你去幫他拿便當,讓他能用兩隻手穿起褲子。
但阿祥跟我說,唉那個人是神經病,不要理他,難道不會先把便當放旁邊,把褲子穿好,再拿便當回家嗎?
講完時綠燈要走了,所以也沒下去幫到那個人。
當時我聽阿祥這麼有邏輯的評論與表達時,我真的很驚訝也想笑。事後,我回來時覺得我不該這樣子想,因為這樣我就同時看輕了兩個人,另外我很後悔沒停車在路邊幫那個人,讓他穿好褲子,不要讓他受人用異樣及不尊重的眼光看那個人。
藥師佛立的十二大願裡面,有一個願,那就是希望眾生身型能夠像他一樣,光明清澈端莊莊嚴。所以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很自責沒去幫他。
112年3月15日
阿祥今天跟我說,如果人的心不定,亂想的時候,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然後觀世音菩薩就會拿一支隱形的教鞭,打你的頭,你就會清醒了。
如果你去淡水那邊的龍山寺去拜觀世音菩薩,那邊的觀音菩薩要是看到你有邪靈附身造成的亂想,那這尊觀音菩薩就會給邪靈『嗨啾』。
他還問我什麽是 嗨啾,問我懂嗎?
我說我不懂,他說嗨啾就是觀音菩薩給邪靈丟到海裡,因為用力要丟東西發出的聲音。
邪靈被丟到海裏會游回岸上,菩薩又會再次給它嗨啾,直到這邪靈游到累了就誠服了,變成好人,不再害人。
嗨啾!
每個人的參與成就了社群的完整
#活泉雜誌42期
#活泉之友
文字:施明玉
圖片:Pinterest
當我們真心想做一些事時,就會有很多人出現來協助,感謝每位志工的投入與參與,每個人都為這個社群增添不同的色彩。
這幾年陸續認識了一些特别的志工伙伴加入我們。社群為什麼重要?因為一個人的能量與角色有限,如果要全面的呈現有難度也很辛苦,工作團隊在職場同時是主管又是老師,因為必需管理,也必需推進成長,對學員來說就是上對下的角色,但如果有更多軟性的角色,那麼會讓成長增加更多的助力,社群會越加完整,進而帶來更多的火花。
這幾年加入的志工伙伴就是這樣自然的存在,如麗屏姐、吳國振大哥等等,他們的加入也象徵社群進到更完整的階段了,因為他們的個性與特質很輕鬆自然的就做到無條件的接納,也享受於這樣的互動之中。
以吳大哥來說,他固定每週三會來職場當志工,每次結束之後,就會將今日的志工的體會傳給我,謝謝他提供的視角,他把一般人認為妄想的內容,在自然的互動中轉譯傳達,學員也因為有了這個可以對話的窗口而有了被接納的感覺。
我們不需要透過這個經驗塑造與學員完美互動的範本,社群就是平等對話,只要從良善角度出發都好,在社群中每個人都在互相展現互動的方式,每次的互動與模式自然存在,都具有意義,也都帶來影響。
我們的活泉雜誌42期今日出刊了
這期的雜誌超級滿載
有幾篇文章因稿擠而延到下一期
很期待這期雜誌的發行
準備過程有許多想記錄的心情與感謝
感謝這幾年的挑戰與困難
而能帶來如此的收穫與靈感
這是我們共有產出的知識
感謝共同成就與參與這個社群的伙伴
社群中有不同的角色
家屬、學員、志工(社會人士)、工作者
每個角色代表一個視角與訊息
每一份付出都是力量與貢獻
協會成立以來深深體會到
我們推動的精神疾病預防
是一股本土生命力
與遭遇到問題(精神疾病)碰撞出的火花
以生活化土法鍊鋼的方式解決遭遇的問題
並試著將這樣的過程以「行動研究」的方式記錄下來
行動研究,簡單說就是邊做邊調整邊前進
行動,是核心的力量
協會成立之初
即使力量有限
即使不被支持與看好
即使遭遇問題,仍然持續迎戰
不同於國外的社福模式
(國外模式經過本土化也很好)
協會成立的背景經歷了這些過程的磨鍊
更堅定而紮實的長出力量
進而能發展出適合台灣本土的模式
這也成了協會的使命
創會長林首成先生曾說:
台灣人吃米飯
外國人吃麵包牛奶
人文水土與需求是如此不同
如此生活化的描述,卻一語中的
活泉雜誌屬於每個參與者的雜誌
期待透過這個管道
客觀呈現需求,開啟對話
未來將持續推動行動研究與社會宣導
也邀請更多的朋友一起來支持
在此謝謝已參與的活泉好友的信任與支持,看完雜誌期待您分享寶貴的想法與意見
也歡迎有興趣想了解、支持或參與的朋友聯繫
以上歡迎
: [email protected] 或 #私訊
因空間有限,報名人數眾多,將先移除表單
已經報名朋友,我們下週會與您聯繫,謝謝
-----------------
🎶歡迎光臨🎤
🛍️心怡百貨公司🛍️
我們將於5月27日(六)
舉辦特賣活動🚩🚩🚩
AM10開門中-PM3關門中
男女裝+鞋包+驚喜雜貨
還有去年大搶購的花車商品🛒🛒🛒
疫情解封,荷包自由💸
☑️尋寶CP值超高商品
☑️跟上二手環保潮流
☑️就想來敘舊聊聊天
因空間有限,報名人數眾多,將先移除報名表單
已經報名的朋友,我們下週會與您聯繫,謝謝
----------------------
🎶歡迎光臨🎤
🛍️心怡百貨公司🛍️
我們將於5月27日(六)
舉辦特賣活動🚩🚩🚩
AM10開門中-PM3關門中
男女裝+鞋包+驚喜雜貨
還有去年大搶購的花車商品🛒🛒🛒
疫情解封,荷包自由💸
☑️尋寶CP值超高商品
☑️跟上二手環保潮流
☑️就想來敘舊聊聊天
上週六(112/4/22)
協會主辦的2023心怡生活重建行動研究研討會圓滿落幕
由心怡生活重建景美工作站的工作團隊、工作隊學員、工作站家聯會家屬、志工共同完成
並邀請黃嬡齡社工博士進行「社群關係與社會復元」的專題演講
#台北市公益彩券盈餘分配基金補助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研討會活動紀實將於活泉雜誌42、43期中刊登
#我們都是社群成員合起來就是一
#改變與行動的力量在自己身上
#自助人助天助
#在社群裡沒有永遠的受助者每個人可以成為助人者
【 #活泉之友】活動通知
#2023心怡生活重建教育行動研究研討會
暨 #社群關係與社會復元 專題演講
日期:2023年4月22日週六
時間:上午9點到下午4點
心怡生活重建景美工作站
正開創一條
獨一無二走往社群與生活的道路
生活,可以是豐盛之旅
而每個人在行動中
創造的價值與生命經驗
就是在貢獻一份力量
這些力量的匯集就是社群
每年,我們舉辦行動研究研討會
希望,將生活中的行動.反思與經驗
傳遞出去
今年我們還邀請 #黃嬡齡社工博士
分享跨國的經驗
邀請您一起來參與
#報名方式
1. 活泉之友可私訊或聯繫報名
2. 有興趣加入活泉之友亦可私訊聯繫洽詢
創會長林首成先生16年前在活泉雜誌發表的社論
當時的背景是
協會被認定為無證照非專業的家屬團體
各種補助申請困難
我們不劃分專業與否
就是邀請大家以活泉之友共識團隊的方向一起推動
並持續堅持生活化與社群化的復健模式
走出了一條務實的路
在當時,相信更是非主流中的非主流
佩服與感謝創會長的超級遠見
-------------------------------
#社會需要包容
包容是一種寬大,也是一種智慧,專業更需要包容,越專業所呈現的是越渺小,態度上應更謙虛,如果不是,那就失去專業的定義。信仰要包容,社會才會和平;學問要包容,知識才能博大;政治要包容,國家才能強盛。如果只顧強欺弱,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永無安寧之日。
中國人很會用多元的口號,但實際上卻喜歡用制度管控,使「多元」只呈現在文字及話語,精神及意涵均無法落實。台灣的政府喊「民主」喊了幾十年,從大陸喊到台灣,但政府機制內對民主的詮釋總是有落差,因為這是中華社會的一個習慣,民主只能是假象,是宣傳用而已;衛生署努力培植某組織即是一例;宣傳上是家屬團體,實際上是專業組織,絕大多數由公權力介入指揮,最後訓練成橡皮圖章;這個過程,正是台灣政府機制近數十年來對民主詮釋的完整寫造。
台灣的衛生體系,營造了自己認定的家屬團體,但遇到真正的家屬團體卻拒絕對話;在藍天變綠地之後,台灣人靜觀政府的機制會有什麼改變,幾年後發現,一點都沒變,可見政府機器裡已建立牢不可破的文化,「民主」仍然維持以自己的角度做詮釋。
精障者的職業復健,需搭配社群重建才能竟其全功,若只著重在專業做切割式的服務,病人就好像進了旋轉門一般,繞一圈之後又回到原點;政策雖然分工,但制度與管理的包容很重要,分工不能成為切割生活的工具,從包容的角度去管理,真正的多元才能落實於社會。
正視社群斷落
#活泉雜誌11期
#社論
文字:林首成
前 言
中華民族的社會原本是一個社群組織相當堅實的族群,自有歷史以來,雖經歷戰亂、遷徙,幾近部落式結構的社群文化仍然維繫,這種維繫,讓習慣獨立生活的西方人極為欽羨,唯最代表中華文化的台灣,雖然仍保留使用繁體中文,但近年來因人口往都市集中,生活結構起了變化,以及後期住民與先期住民間,雖然經歷了一甲子的歲月,仍就無法讓族群有效融合,造成社群的斷落,也造成下一代成長的迷失;抗壓力較弱的,以吸膠、吸安做自我迷惑;精力旺盛的,以暴走族方式宣洩;支撐不了的,崩潰為精神疾病,這是大自然的警訊。如果有人還不夠警覺,可以精神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只要採集足夠的樣本,觀察其疾病如何演化,何種方法可以制止其繼續退化,何種方式可以將患者的功能往回拉;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道理,活泉之友特成立精神障礙者關懷保護工作會議,有心的朋友可一起來認養一個學員,在瞭解學員的實際處遇後,嘗試提供策略協助,由一組人一起討論,透過行動的參與來學習,很快就會瞭解,這個參與很可能成為人生另一個重要的起點,就每個人現在的位置及影響力,共鳴及帶領社群重建,台灣的社會將會更為美好。
時事評論
最近(95年2月),電子媒體、平面媒體爭相以「代誌大條」的版位,報導警察鳴槍欲制止一位揮舞菜刀的精神病患,造成流彈傷及一位小女孩的新聞,這則新聞看起來真是叫人萬般無奈;精神病人很可能再次被加深污名,無辜的小女孩家屬不知要埋怨開槍的警察或精神病患。
心怡家屬手冊策略篇第IX章第二節精神疾病是上天製造來考驗人類智慧的工具裏有提到:「精神病人不能打,打了會更抓狂;不能罵,罵了會歇斯底里;不能講道理,講了理會更亂。」如果這位警察看過或聽過這樣的資訊,就不會以鳴槍的方式意圖去制止這位精神病人揮舞菜刀。不鳴槍還好,一鳴槍病人更害怕;通常病人看到警察來就已經害怕,再聽到槍聲更不得了,已經亂了;發現精神病人揮舞菜刀時,只要避開就不會有事,只要不靠近,揮舞菜刀不會有殺傷力,除非是追著特定人揮舞,否則就等他平靜下來再處理;如果居鄰會感到害怕,請警察來協助是正確的,精神病人看到穿制服的警察絕大多數都很順從,警察只要注意不要讓不知情或好奇的民眾接近病人,病人很快就可以平靜,然後再將病人送醫,一切就圓滿。
如果這位病人已有一定的病史,而且有對社區造成干擾的紀錄,那就是政府要檢討了。看看精神衛生法的內容該檢討那些?醫療、復健還是養護安置?為何都沒有做處置,在事件之後,媒體有沒有繼續追蹤下去?衛生單位或社政單位有沒有適當的處理?如果沒有,就是媒體不夠負責。
一個事件可以顯露很多問題,有如齊白石「以小間大」的繪畫理論,這位揮舞菜刀的精神病患正是上天給予台灣居民的鄭重啟示,至少包括:
一、 在精神疾病罹患率居世界之冠的台灣,作為人民的保母,為何沒有訓練精神病患屬性的課程?
二、 台灣的精神衛生法為何形同虛定?
三、 台灣的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為何不能落實到精神障礙者?
四、 病患的社區居鄰為何未能獲得必要的知識教育?
五、 病患的家屬未何未能獲得適當的心理衛生教育?
六、 台灣人的社群關係,為何一直往失落的方向邁進?
事情已經發生了,如果就這樣讓它發生,事後沒有人去關心,從政府到社會,對上天的警示視落無睹,這位小女孩就白白犧牲了,台灣真的要有些覺醒。
社會需要包容
包容是一種寬大,也是一種智慧,專業更需要包容,越專業所呈現的是越渺小,態度上應更謙虛,如果不是,那就失去專業的定義。信仰要包容,社會才會和平;學問要包容,知識才能博大;政治要包容,國家才能強盛。如果只顧強欺弱,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永無安寧之日。
中國人很會用多元的口號,但實際上卻喜歡用制度管控,使「多元」只呈現在文字及話語,精神及意涵均無法落實。台灣的政府喊「民主」喊了幾十年,從大陸喊到台灣,但政府機制內對民主的詮釋總是有落差,因為這是中華社會的一個習慣,民主只能是假象,是宣傳用而已;衛生署努力培植的某個組織即是一例;宣傳上是家屬團體,實際上是專業組織,絕大多數由公權力介入指揮,最後訓練成橡皮圖章;這個過程,正是台灣政府機制近數十年來對民主詮釋的完整寫造。
台灣的衛生體系,營造了自己認定的家屬團體,但遇到真正的家屬團體卻拒絕對話;在藍天變綠地之後,台灣人靜觀政府的機制會有什麼改變,幾年後發現,一點都沒變,可見政府機器裡已建立牢不可破的文化,「民主」仍然維持以自己的角度做詮釋。
精障者的職業復健,需搭配社群重建才能竟其全功,若只著重在專業做切割式的服務,病人就好像進了旋轉門一般,繞一圈之後又回到原點;政策雖然分工,但制度與管理的包容很重要,分工不能成為切割生活的工具,從包容的角度去管理,真正的多元才能落實於社會。
文/圖:林首成/施明玉
--------
本篇為95年時活泉雜誌的社論,有當時的時空背景,在16年後的現在,仍可以作為一個檢視與對照。
2022年底最期待的👀
與你相約在冬季特賣會
12/10(六)AM10-PM3
【相約在冬季】特賣會
🤟🤟🤟🤟🤟🤟🤟🤟
為大家準備款式齊全的
男女秋冬服飾🧥🕺
☑️想嘗試不同風格穿搭給自己更多可能性
☑️想換新衣又不想跟快時尚
☑️逛街腳酸逛網拍品質不保險
⭕️來心怡特賣會讓你買到手軟也沒有罪惡感‼️
家人揪揪來👨👩👧👦
朋友揪揪來👯
鄰居揪揪來👬
相約暖暖過冬⛄️
非活泉之友請填表單
https://reurl.cc/QW4lKq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社區網球邀請賽
前一晚的大雨及一早的小雨
終於在9點前稍停了
感謝大自然與大家的幫忙與參與
我們與三洋電機網球社的交流已近二十年
今天,促成交流的李前廠長(協會創會長的嘉義同鄉)-也來了
39年次打起球像39歲
說起了當時創會長請他一起來幫忙的過程,珍貴的片刻
兩隊交流,我們年年包辦亞軍
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
在過程中認為自己會贏的信心
因而培養耐心,專注打每一球的剎那
最終的比賽結果就是數字
當然不等於一個人或團體的價值
最大的價值是
週週的球隊活動與年年的交流賽中
學員一步步前進並融入於無形
我們從這裡開始理解什麼是社群與支持
這是我們心目中最想贏的地方
全心全意接納她當下的感覺與情緒,再引導她將視線看往我感受到的美好風景。
#學員對話雜記
#信任
#當下
#前進
實習生在拜訪志工後,轉述與志工的談話內容,讓我們憶起過去的點滴陪伴,心裡一陣感動。而學員的狀態也在兩段時空參與視角的比對下,見證了成長,看到了我們的努力、幸運與幸福。
#突然的感性
#愛一直都在
欲開創精障服務.宜先建立共識團隊
#活泉雜誌32期
#活泉之友
文字:林首成
照片:小妹
前 言
台灣精障人口龐大,服務需求殷切,在公資源及社會保險只能顧及到上游服務區及少量觸及中游服務區的情況,下游區塊的服務亟待發展適合的資源投入,由於精障的造成原因相當多,因此需求協助的資源也需要多元性,在沒有一個確定可以完全治好精神疾病的辦法被發現之前,只要能找到一些依據,適合用以協助精神障礙者康復的方法都應鼓勵嘗試,進行實驗,激發生命士氣,有一天,就會找到克服精神障礙的方法。
目前在心理區塊的部份已有不少服務類項開發,家族排列、敘述諮商、NLP、心靈療法、芳香療法、藝術治療、園藝治療、動物治療…,各宗教體系也有各自的信仰處理方式;在自助團體裡更有從實踐經驗發現到生活化的復健方法。
精神疾病的預防首先要突破封閉的觀念,要促動討論,讓進度明確的知識可以傳播、傳承與累積,封閉的結果只會造成時間的浪費;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的心怡資源聯結中心自1994年成立以來,接到無數精神疾病治療及復健方法的推薦,但都搜尋不到成功的案例,在沒有確定的佐證之下,協會只能繼續搜尋、追蹤。在搜尋成功案例的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回應是當事人不願曝光,因此,這個訊息當然尊重,這個方法也就只能列在「構想」的層級,實在可惜。
1998年,精神疾病預防研究與推動的志工團隊活泉之友成立後,採取了實踐與見證的策略,廣開門戶,願意透明討論的實踐方法均歡迎加入活泉之友的團隊,從上游的治療區到最下游的生活輔助區,活泉之友都納入研究暨推動的範圍;有構想的促動實踐,已實踐的就追蹤進度,有進度的就定期討論,無論是構想、實踐或已有進度,活泉之友規定每一個項目都要先構築自己的認同團隊,才能與社會對話,這也是活泉之友小組模式的由來。
活泉之友的小組是12人(含)以上,滿6人可以模擬運作,等於初步的認同團隊至少要6人,然後自然增加到12人以上,正式成立小組。
這個方式源自於民主的構想,認同度越高,參與的人越多的項目就是好資源,活泉之友目前共成立有41個小組,推進到會級(60人以上)的已有12個,有許多很好的構想均已進入實踐階段,有明確進度的已有很多項,社群重建專項中的休閒體育社群是目前進度最明確的項目之ㄧ,除了合併在各方案進行之外,並成立活泉網球聯誼會統合運作,參與人數已超過300人,包括各組球員及後援會在內。
活泉之友由於制度透明,只要認同團隊超過12人以上,正式成立小組的項目,均協助舉辦公開說明會,心怡資源聯結中心也將同步採取完全聯結的方式合作,推動的經驗成效相當可觀,證實參與、對話、共同實踐是精神疾病預防研究與推動的不二法門。
認同團隊(小組)的建立,是最基礎的公信建立,如果對專項知識有共識的人聯結不到12人,就不適合跟社會對話,要模擬運作至少也要6人,活泉之友堅持的理念已為精障服務開啟了一條光明之路,凡有興趣在精障服務領域奉獻的,無論是構想,或已付諸實踐的,只要建立有認同團隊,活泉之友及台北市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均歡迎您。
摘自「靈魂之書」──開啟天賦
照片:小妹
我過日子的方式常常像一個划船的人,每下一次槳,都會擾動水面。當我受到太多驚嚇,疲憊不堪而决定停止划船,水而變得清澈。那些時候,我可以一眼望進水底。這總讓我疑自己到底要去哪裡。生活就是如此。我們必須在世界移動,但只在我們停下腳步時,世界才會敞開。
用力划船的時候跟水波不興的時候,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不同。表面觀點之下,似乎還有第二個觀點等著。哦,若只是要四處走動、過馬路、去銀行、領取長期處方箋,我們的眼界綽綽有餘。然而,當需求之水靜止,每個人都可以看得更清楚。當水面足夠平靜,一個更為巨大、包容更廣的觀點就會被打開,然後我們所見所感就不只是當下正在渡過的處境。
當時間敞開,我們得以在短短一瞬間從所有角度觀看,體會恆久的時間。在那樣的時刻,許多生命的進程得以被瞥見,那本是我們難以理解的。我們在這些時刻受到震懾,於是說出這樣的話:「精疲力盡,看見天命」或「在痛之中,感受世界的痛」或者「種下最後一排玉米,我感受到每一雙曾經播種的手。」
如此深刻的觀看,在心靈中心靜候,待我們耗盡世間的教導指示,等我們被敞開的那日。然後,隨著時間過去,或者突如其來,從裂縫透入的光會讓我們伸展成長。也許那感覺起來就像令人警戒的深切痛楚,我們會試著將其掩蓋或甩脫。若是足夠幸運,這樣的伸展不斷持續,那麼深層的自我便會開始顯露,而這種感受往往讓我們一時之間不知所措。然後,我們在下著雨的日子裡醒來,心想:如果能把未來的夢想取來,在這個當下打開,仿佛除了此時此刻,再無其它生活的時間,那麼我也許就能開啟自身的天賦。
感覺到這份開啟時,我們也許會有作畫的衝動,縱使我們根本不知道怎麼畫;或者,我們會有站在某個海岸岩石上的沖動,縱使我們根本沒去過那個岸邊;或者,我們會有詢問一個老朋友是否怕死的衝動,縱使我們未曾談論過生死。這些衝動之所以浮現,就是因為深層的存在正在找進入世界的管道。倘若可以追隨這份生活的衝動,天賦就能讓我們充盈,猶如手套覆蓋住手掌。
想看得深入並活得深刻的衝動,是描述恩典的一種方式,當存在貼近作為,我們運用天賦在當下所做的一切把一個暈倒的婦女攙扶到陰凉的椅子上,把一隻困在柏油路上的烏龜放回草地,或是把一位想要夢想成為木雕師的朋友領到有櫻桃樹倒下的地點―都將讓我們更靠近生命的深度。
大半人生中,我們把天賦像急救箱一樣四處帶著,遇到受傷或受驚的緊急狀況才匆忙打開。但是,或我們能用另一種方式理解所謂的緊急狀況──任何允許緊急效力發生的時刻。如此一來生命就會把我們拉出來,直到更深刻的存在成了我們生活的方式──在可以的時候,感受自身與所有生命和時間的連結。
如果能把未來的夢想取來,在這個當下打開,仿佛除了此時此刻,再無其它生活的時間,那麼我也許就能開啟自身的天賦。
正視社群斷落
#活泉雜誌11期
#社論
文字:林首成
前 言
中華民族的社會原本是一個社群組織相當堅實的族群,自有歷史以來,雖經歷戰亂、遷徙,幾近部落式結構的社群文化仍然維繫,這種維繫,讓習慣獨立生活的西方人極為欽羨,唯最代表中華文化的台灣,雖然仍保留使用繁體中文,但近年來因人口往都市集中,生活結構起了變化,以及後期住民與先期住民間,雖然經歷了一甲子的歲月,仍就無法讓族群有效融合,造成社群的斷落,也造成下一代成長的迷失;抗壓力較弱的,以吸膠、吸安做自我迷惑;精力旺盛的,以暴走族方式宣洩;支撐不了的,崩潰為精神疾病,這是大自然的警訊。如果有人還不夠警覺,可以精神疾病患者作為實驗,只要採集足夠的樣本,觀察其疾病如何演化,何種方法可以制止其繼續退化,何種方式可以將患者的功能往回拉;為了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道理,活泉之友特成立精神障礙者關懷保護工作會議,有心的朋友可一起來認養一個學員,在瞭解學員的實際處遇後,嘗試提供策略協助,由一組人一起討論,透過行動的參與來學習,很快就會瞭解,這個參與很可能成為人生另一個重要的起點,就每個人現在的位置及影響力,共鳴及帶領社群重建,台灣的社會將會更為美好。
時事評論
最近(95年2月),電子媒體、平面媒體爭相以「代誌大條」的版位,報導警察鳴槍欲制止一位揮舞菜刀的精神病患,造成流彈傷及一位小女孩的新聞,這則新聞看起來真是叫人萬般無奈;精神病人很可能再次被加深污名,無辜的小女孩家屬不知要埋怨開槍的警察或精神病患。
心怡家屬手冊策略篇第IX章第二節精神疾病是上天製造來考驗人類智慧的工具裏有提到:「精神病人不能打,打了會更抓狂;不能罵,罵了會歇斯底里;不能講道理,講了理會更亂。」如果這位警察看過或聽過這樣的資訊,就不會以鳴槍的方式意圖去制止這位精神病人揮舞菜刀。不鳴槍還好,一鳴槍病人更害怕;通常病人看到警察來就已經害怕,再聽到槍聲更不得了,已經亂了;發現精神病人揮舞菜刀時,只要避開就不會有事,只要不靠近,揮舞菜刀不會有殺傷力,除非是追著特定人揮舞,否則就等他平靜下來再處理;如果居鄰會感到害怕,請警察來協助是正確的,精神病人看到穿制服的警察絕大多數都很順從,警察只要注意不要讓不知情或好奇的民眾接近病人,病人很快就可以平靜,然後再將病人送醫,一切就圓滿。
如果這位病人已有一定的病史,而且有對社區造成干擾的紀錄,那就是政府要檢討了。看看精神衛生法的內容該檢討那些?醫療、復健還是養護安置?為何都沒有做處置,在事件之後,媒體有沒有繼續追蹤下去?衛生單位或社政單位有沒有適當的處理?如果沒有,就是媒體不夠負責。
一個事件可以顯露很多問題,有如齊白石「以小間大」的繪畫理論,這位揮舞菜刀的精神病患正是上天給予台灣居民的鄭重啟示,至少包括:
一、 在精神疾病罹患率居世界之冠的台灣,作為人民的保母,為何沒有訓練精神病患屬性的課程?
二、 台灣的精神衛生法為何形同虛定?
三、 台灣的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為何不能落實到精神障礙者?
四、 病患的社區居鄰為何未能獲得必要的知識教育?
五、 病患的家屬未何未能獲得適當的心理衛生教育?
六、 台灣人的社群關係,為何一直往失落的方向邁進?
事情已經發生了,如果就這樣讓它發生,事後沒有人去關心,從政府到社會,對上天的警示視落無睹,這位小女孩就白白犧牲了,台灣真的要有些覺醒。
社會需要包容
包容是一種寬大,也是一種智慧,專業更需要包容,越專業所呈現的是越渺小,態度上應更謙虛,如果不是,那就失去專業的定義。信仰要包容,社會才會和平;學問要包容,知識才能博大;政治要包容,國家才能強盛。如果只顧強欺弱,只會造成惡性循環,永無安寧之日。
中國人很會用多元的口號,但實際上卻喜歡用制度管控,使「多元」只呈現在文字及話語,精神及意涵均無法落實。台灣的政府喊「民主」喊了幾十年,從大陸喊到台灣,但政府機制內對民主的詮釋總是有落差,因為這是中華社會的一個習慣,民主只能是假象,是宣傳用而已;衛生署努力培植的某個組織即是一例;宣傳上是家屬團體,實際上是專業組織,絕大多數由公權力介入指揮,最後訓練成橡皮圖章;這個過程,正是台灣政府機制近數十年來對民主詮釋的完整寫造。
台灣的衛生體系,營造了自己認定的家屬團體,但遇到真正的家屬團體卻拒絕對話;在藍天變綠地之後,台灣人靜觀政府的機制會有什麼改變,幾年後發現,一點都沒變,可見政府機器裡已建立牢不可破的文化,「民主」仍然維持以自己的角度做詮釋。
精障者的職業復健,需搭配社群重建才能竟其全功,若只著重在專業做切割式的服務,病人就好像進了旋轉門一般,繞一圈之後又回到原點;政策雖然分工,但制度與管理的包容很重要,分工不能成為切割生活的工具,從包容的角度去管理,真正的多元才能落實於社會。
文/圖:林首成/施明玉
--------
本篇為95年時活泉雜誌的社論,有當時的時空背景,在16年後的現在,仍可以作為一個檢視與對照。
創造自己的命運,並不代表你必須控制世界上的每個情況。創造命運的意義是,不論你周遭的生活內容是什麼,都要穩健地朝你的幸福和終極本質前進。它純粹是指造就自己,使得你不論被何種事件和情境包圍,都不被它們壓垮,反而克服、駕馭它們。
書摘: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
網球的魅力
#活泉雜誌41期
#活泉之友
文字:鄞瑋廷
細雨紛飛的古亭河濱網球場,有一群喜歡打網球的人,用雨水也澆不熄的熱情在此進行雙打比賽,擊出好球會互相讚美、不論輸贏都會互相鼓勵、下場之後更會互相交流,許多完全沒碰過網球的新手,在這個社群當中學習、進步,變成穩定的老手,這群人被稱之為「活泉網球隊」。
網球是一項入門相對困難的運動,除了裝備很燒錢,更需要場地、時間以及「球網對面的人」。新手想要進步,除了找教練學習基本動作之外,有穩定的抽球對象更是重要,畢竟網球教練課所費不貲,若不是銀彈充足,是沒辦法長時間跟教練學習的。而沒有穩定的球技與球友,去到哪個場地,都很容易因為不斷噴飛的球干擾到其他人,被共用球場的人白眼,新手在一次次的冷眼與奚落當中,很容易就失去熱忱進而放棄網球。
在活泉網球隊裡面,可以認識各種程度的球友,新手、老手都能共同享受打網球的樂趣。除了場上的擊球聲,場邊也有歡欣的聊天聲,球場上是隊友、是對手,球場邊大家都是愛吃愛笑的好朋友,每到週末下午,這裡總是充滿著歡樂的氣氛。
我在2007年加入活泉網球隊,那時候是個對未來迷惘的大學生,生活中最有動力也最有熱忱的一件事情就是打網球了。在球隊裡認識了許多球友,非球隊活動時間也會約到球場切磋,在球隊每一季舉辦單打排名賽裡,看到自己的排名慢慢往前進,就覺得在大太陽底下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很值得。
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當初一起加入的同齡球友們,也都從學生➡社會新鮮人➡變成職場上打滾多年的大人了,隨著年紀和球齡的慢慢增長,球隊裡成員也來來去去,但不變的是對新加入的夥伴們張開的雙臂,週末午後的古亭河濱網球場,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起感受網球的魅力。
土地的耐心
摘自:靈魂之書
.
我並不是很想去,但我們還是出發前往班戈。我們在一個閃黃燈處右轉,到了哈斯丁城再右轉,沿著一條泥巴路開到Blue Dog Greens。在黑河與火車軌道之間,那是一片二十八英畝的美麗土地。丹尼斯跟蕭娜在這裡照料一個有機農場,過著簡單的生活。
那是七月某個有風的晴天,包括我在内,有將近三十個人這裡幫收割大蒜。約有一英畝的大蒜田要處理:拔起、甩淨、搬、組綁,然後放在屋棚的椽上,以防動物啃咬蒜瓣。
幾輪之後我已抓到訣竅:直接拔莖,這樣大蒜才不會在土裡碎掉。有些很好拔,彷佛等候已久,等待人們終於將它拔起,使其誕生於世。有些則緊抓著土壤,彷彿在說:「我還沒準備好,先別來採。」無論如何,在根脫離地面之前,一定有一個小小的拉扯之力。
大概拔了五十蒜苗之後,我站起來舒展腰背,聽見田地邊緣傳來風把橡樹與楓樹吹彎的聲響。我看見大夥兒步田間,彎腰採著蒜。那一瞬間,有一種感覺自心裡升起:某種無以名之的群體穿越了時間,聚集於此收割作物,拔取能從土地拔取的東西,然後風乾、靜候,待土地冰凍而環境艱困之時,就能得到餵養。
這並不簡單。我指的不是拔蒜這件事,而是土地耐心等候自己出能夠餵養人類的可食之物。雖然收成總讓人聯想到獎賞,但整個過程其實複雜得多,吐露的訊息也多。
那是地球特有的堅韌。土地為了接收種子而將自己敞開,人們灌溉直到種子生根,保護種子免受飛鳥、兔子或浣熊所食,清除雜草以免作物在成長過程中窒息。終於,可食之物長出了根莖,然後我們將其連根拔起,餵養自己。
這並不殘酷,這種自然的運行之道只有在人們忘卻收成的真意時,才會顯得無情;只有在人們忘卻這個過程與自身的連結,才會顯得浪費。我們熱愛與想望的一切都需要這種耐心,直到重要的東西像植物的根抓住土壤那般抓住我們,我們才能將其拔起,用以餵養自己。
印證與發現
#活泉雜誌10期
文字:林首成
前 言
在成長的過程,會有一些發現,會有一些領悟,當這些發現或領悟在第一次被接觸時,內心是充滿著興奮與喜悅,這樣的知識開始被積存,並快速的轉化成智慧。就在您繼續往前進的路程上,從聖賢的論著中,看到相同的道理;您的發現或領悟獲得到印證,這時,就會更堅定,更有信心的把這樣的理念輸出,這是個人鼓勵有心投入心理復健工作的朋友,保持看書,保持學習,探索印證的道理,即使有些知識暫時不會用到,但光做儲存就絕對是好事,故取名「生涯能量儲存讀書會」。
個人是極度不贊成將中國語文改成簡體字的倡導者之ㄧ,中文繁體字的創造,本身就充滿著智慧,一旦失落掉,學習的路程會變得遙遠。就以智慧的「智」來說,簡單的詮釋就是要把「知」識「說」出去,「知、曰」合之即為「智」,「曰」字本身就有教育的意涵;個人一直認為,「智慧」是「知識與周邊環境協調的能力」,所以「智」是外人認定的,不是自己界定的;是在知識說出去並經共鳴後被認定的,所以學習說知識是很重要的訓練。參加生涯能量儲存讀書會的朋友,會被半強迫的要求,要很正式的發表讀書報告,就是這個道理。
書 緣
當您去買一本書,或去看一本書,尤其是讓您會重視它,必然是有一定的淵源,這個淵源即是您跟這本書的緣分。我有一個同事,在人際關係的發展上不是很流暢,但絕對有潛力,問題出在這位同事對自己的知識源不是很確定,已經接觸了,但沒有去發揮;因為在工作上有比較多的互動機會,我發現這位同事的知識源在「新時代」,因此,我就建議他多看新時代系統的書,多練習講新時代的理念與生涯哲學有關的題材與朋友分享。這個同事後來就借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叫「非洲˙馬里多瑪—原住民的治療智慧」。
這段時間,工作實在很忙,要好好安排看一本書的時間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的精神還可以,或躺在床上睡不著的時候,我有15到30分不等的看書習慣,這也是我每天與書本接觸最有把握的時間。我翻了一下「非洲˙馬里多瑪」,有一章叫『啟蒙』篇,這一篇對我比較有吸引力,因此選擇先讀這一篇。
好奇的部份
現代的人生活步調轉快,步調跟不上又愛比較是精神疾病的潛伏因子之ㄧ,因此心怡職業復健的方法採用把生活步調放慢,結果成效非凡。在個人的經驗上發現,追求進步付出的代價是生活不完整。我是嘉義人,到台北住了32年,當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時,我會毫不猶豫的回應是嘉義人。但這32年來我一直在台北生活,回嘉義純係作客。還好我在台北有很多嘉義的朋友,有很多打網球的朋友,跟親戚都維持著連絡,更進一步還參與了心理復健家屬聯合協會,因此我沒有感覺失落。但實質上,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是台北人,就代表著在台北的一種失落。
再仔細的想想,自己從出生到19歲離開家鄉,有整整的19年過著完整的生活,這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這19年給我有很完整的社群,包括親戚、親族、村民(面積很寬廣的鄰居)、同學及同事,順著地緣及血統逐步擴大互動的範圍面積。現在回想起來,在步調慢的環境是一種享受,在步調快的環境是一種刺激;因此,我想看看非洲原住民部落的生活,能不能有些啟發性,這一篇文章的名稱叫做啟蒙,我決定詳細的看個究竟。書的起頭是:「位在西非地區的內陸,布吉納法索境內,有個達諾村莊,這個村莊是一個達格拉族的原住民部落。達格拉族對探究靈的世界甚於現實世界,他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某一目的而生,你必須認識這個目的,才能確保一生圓滿周全。不了解目的的人,就像滄海漂浮的一條船,他們會在原地打轉。」
書中對社區的啟示
「人們在尋找一個能尊重他們獨立存在的地方,在那裡他們的天賦可以自由應用,以造福更多的人。由於這種強烈的歸屬慾望,人民形成了一些組織,結果卻發現這種歸屬感只是為了維持某種單一的標準;而為了滿足自己強烈的歸屬慾望,到頭來卻成了這種歸屬慾的犧牲品。它將個人的特色大量稀釋,直到人們完全找不到自己。當歸屬感必須藉由維持單一步調取得,社區便不可能成功。」
達格拉人崇尚大自然
「達格拉創世紀的故事說,我們所居住的星球,是一個較明亮而且較為和諧的精神世界的固態延伸,假如我們不好好保護這個世界,另一個世界也會有事發生,我們和靈界的關係是雙向的流動,我們需要微調兩個世界之間的溝通線路,將它好好的維繫起來。靈界的智慧可以給我們引導,讓我們瞭解,為我們治療,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目的,是要將重要的物事回饋到靈界。
達格拉人明白,讓我們產生生命的靈可以重生,而這項重生的工作,就是為了再度嘗試修護這個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來到這裡,除非我們能夠發現自己有能力可用,有人需要我們,否則便無法安靜度日,我們服務的項目,我們的目的,在我們到此之前,已於另一世界派任妥當。而社區是面鏡子,讓我們可以照見自己的目的,同時是我們可以學習服務的意義的學校。
達格拉人所創的精神宇宙論並不包含對神的崇拜,它是基於對大自然詳細觀察,以及和自然界長期密切相處之後所建立的範例,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大自然。」
如何讓社區(團體)成功
「任何一個社區,只要是起始於工作職掌,以及一整套法令規章,在它請任何人加入之前,便相信它有個可以認同的對象和目的,那麼終將無法滿足每一個成員的真正需求。一個要求它的成員要遵守一整套預先設定的規章與繁文縟節的團體,絕對無法成為真正的社區,只有當社區裡的每一個成員都已完全甦醒,能夠顯示自己的天賦與真實的自己時,社區真正的特色才能夠看得出來。」
「人們希望被認可為原來的自己,獲得嘗試,為人需要,即便這些希望未曾出現,人們還是期待擁有可以滿足需求的社區,原住民在社區內可以同心協力,同時可以保留自己,在原住民的文化裡,人們看待彼此的方式,全在於人們為社區帶來什麼,而不是他們看起來如何,酋長的存在,只是保存著某種大家都敬重的力量,酋長只是個正好為社區帶來某些天賦的人。
原住民雖然物質匱乏,還是能夠全力施予,每一位前來造訪原住民村莊的人,離去之時,都會帶著一件禮物,即強烈感受到人類的相互聯繫與關注。」
「在人際間的嫌隙之中,可以找到某種對社區有益的珍貴事務,原住民的社會裡,承認衝突的存在,將它當成是一件重要的事;原住民的文化裡,認為衝突是某種針對整個社區而發的訊息,只不過是透過現身於衝突之中的個人表現出來,因此對原住民來說,人際間的衝突並不真的只存在於人際間;所有的衝突都是社區的衝突。藏在兩人之間的摩擦背後的訊息,必須加以消化,成功化解,才能為社區造福。
在原住民看來,衝突是自然而有建設性的,人際間隙要比無人聞問來得健康,擔心人際問題會產生摩擦,就會造成個人主義盛行。」
印證與發現
我們常在佛教的大師演講裡聽到「慧命永續」之說,基督的信仰裡也強調「信主則獲永生」之說,密宗更有「轉世」之說,達格拉人明白「讓我們產生生命的靈可以重生」,這些從不同的信仰,以及真正崇尚大自然的達格拉人,不約而同的釋出相同訊息;就像吉他跟琵琶一樣使用共鳴箱、弦及音節設計的原理,但分別出現於西方跟東方,在出現的年代,資訊並不發達一樣,它們在印證些什麼,個人又能體驗些什麼,相信每個人都會有機會體驗,也會有自己接受的解讀。讀書會可以分享很多的事,如果您認為「心理復健、心理諮商」是您「生命功課」的一部分的朋友,歡迎來跟我們一樣分享。
文/圖:林首成/施明玉
Click here to claim your Sponsored Listing.
Videos (show all)
Contact the organization
Website
Address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125號3樓之 1
Taipei
106
Opening Hours
Monday | 10:00 - 12:00 |
13:00 - 18:00 | |
Tuesday | 10:00 - 12:00 |
13:30 - 18:00 | |
Wednesday | 10:00 - 12:00 |
13:30 - 18:00 | |
Thursday | 10:00 - 12:00 |
13:30 - 18:00 | |
Friday | 10:00 - 12:00 |
13:30 - 18:00 | |
Saturday | 10:00 - 11:30 |
Taipei, 100
This is the home of all AIESEC alumni. You can share everything here. Just keep in mind that we are all here to be with you.
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18號15樓
Taipei, 106
官方網站:www.taishinart.org.tw 台新藝術獎ARTalks平台: http://talks.taishinart.org.tw/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841號4樓之 2
Taipei, 111
這裡是一個專門為自閉症患者及其家屬所成立的園地,歡迎所有關心自閉症患者的人們加入,也歡迎張貼相關活動和文章,謝絕廣告喔!
4F, No. 6, Wanhe Street , Wenshan Dist. , Taipei City
Taipei, 116
We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 Eden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We welcome volunt
台北市士林區承德路四段10巷2號3樓
Taipei, 111
臺灣生態旅遊規劃、生態旅遊地探勘、遊程規劃與推廣、遊程評鑑、生態旅遊社區輔導、生態旅遊資源調查、生態導覽解說教育訓練、辦理生態旅遊研討會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20巷50號5F
Taipei, 105
Dance Forum Taipei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ontemporary dance in Taiwan. Through engaging different
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Taipei, 10044
財團法人佛教電子佛典基金會 Comprehensiv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rchive Foundation 簡稱 CBETA Foundation 或 CBETA 基金會
2nd Floor, No 238 Zhongshan North Road, Section 6, Shilin District
Taipei, 11161
🥾 Activities 🧘 Events ☕ 👩🍳 Classes 🎨 Tours ⛰️ 💛 Counseling 💛